首页 > 文献资料
-
综合康复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39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治疗方法分为单一推拿组和综合治疗组(推拿、经络导平、高压氧),对照组仅用药物治疗.采用徒手肌力试验肌力分级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肌力明显增加(P<0.05),且综合治疗较单一治疗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治疗均有效,综合康复治疗明显优于单一的推拿按摩.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报道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由于其对神经损伤的良好的修复作用,因而在神经科应用广泛,从该药在本院应用以来,尚未见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报道其不良反应也以过敏反应较多[1-3],现将本院1例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相关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报道如下。
-
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应用俯卧位通气的护理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神经系统由体液和细胞免疫共同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者出现延髓和呼吸机麻痹,危及患儿生命[1].因此,呼吸机辅助通气以维持呼吸功能,并防止肺部并发症十分重要.我科收治1名格林巴利综合征呼吸肌麻痹患儿采用间断俯卧位通气治疗,结果证明俯卧位通气能改善患儿的通气血流比值,有利于氧合.现介绍如下:
-
格林巴利综合征呼吸道管理的研究进展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ian-Barre Sgndrome,GBS)是一种急性起病,以周围神经及脑神经损害伴脑脊液中细胞分离为特征的综合征.本病的首发症状是四肢急性,对称性,迟缓性瘫痪,严重的是累及肋间肌和膈肌可致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难.呼吸肌麻痹引起的通气障碍性呼吸衰竭是GBS致死的主要原因,采用机械通气保证足够的肺泡通气,纠正缺氧是急性期治疗的首要任务[1].所以必须加强呼吸道的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
电针加中药内服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疗效观察及对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疗效及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2月~2016年6月我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6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营养神经及康复治疗,研究组实施电针加中药内服结合营养神经及康复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四肢肌力功能、神经功能[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末端潜伏期(ML)、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变化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四肢肌力得分、MCV、SCV、ADL评分分别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两组治疗后M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时研究组治疗后四肢肌力得分、MCV、SCV、ADL评分分别均较对照组升高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ML较对照组降低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疗效显著,并对患者四肢肌力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较好的恢复作用.
-
紫外线辐射充氧自血回输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48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笔者采用紫外线辐射充氧回输(UBIO)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与同期常规治疗对照,效果比较满意,报告如下.
-
以脑膜炎起病的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报告
患者,男,75岁.因头痛、呕吐1周,四肢乏力4d于2005年2月6日入院.1周前,病人夜间睡眠时因头痛而醒,并发呕吐.无视物成双及肢体麻木无力,无发热,病情逐渐加重.
-
格林巴利综合征伴呼吸肌麻痹患儿的护理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渐进性、对称性和弛缓性肢体麻痹伴感觉障碍,严重者伴有颅神经麻痹及呼吸肌麻痹.本院于1994~1998年12月收治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58例,其中10例因呼吸肌麻痹,转入监护中心治疗.现将护理体会作如下介绍.
-
简易血浆置换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护理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一种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以伴有呼吸肌麻痹的重症患者,病死率颇高.近本院收了一例少见变异不典型的重症GBS,我科首次应用简易改良的方法,对该患者行血浆置换治疗,效果良好,使该患者病情明显改善,较快地缩短了患者恢复独立行走的时间.在对该患者行4次简易血浆置换的治疗中,我们进行了严密观察和护理,现将其体会具体报告如下.
-
一例重症格林巴利合并肺不张病人进行膨肺治疗的护理体会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考虑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对称性无力,迟缓性瘫痪,重者可累及肋间肌及膈肌而致呼吸麻痹,另有感觉障碍、延髓麻痹及营养障碍等表现.
-
遵义市106例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流行病学分析
随着消灭脊灰的不断深入和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的不断完善,我市AFP监测工作质量有了很大提高,监测系统敏感、及时、完整.在AFP监测中,我们发现在报告的15岁以下AFP病例中,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占了很大比例,而残留麻痹亦主要是GBS病例,呈集中趋势.为探讨其原因,现将遵义市1996~1998年3年报告的106例儿童GBS病例分析如下.
-
中药参与治疗小儿急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
1病例介绍患儿女性6岁9个月,因“四肢无力2天”入院。患儿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随之出现四肢无力,并进行性加重。昨日出现握物无力,不能站立。今日外院查头颅 C T ,头颅 M RI未见异常,遂转至本院。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9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2/65mm Hg 体重15kg ;神经系统检查:神清,语利,双侧瞳孔正圆,直径约30mm ,光反射灵敏,双眼球向各方向运动灵活,伸舌示活动正常,悬雍垂居中,病理反射未引出,膝腱反射存在,四肢肌张力低下,双上肢肌力Ⅱ级,双下肢肌力Ⅲ级。入院诊断:格林巴利综合征。入院后予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同时应用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患儿入院三天病情仍进行性加重,双下肢肌力降为Ⅱ级,肌张力低下,出现矛盾呼吸并伴有发热38.0℃,在原治疗方案不变的情况下请中医科协助治疗。现患儿发热,四肢软弱无力,皮肤干燥,心烦,口渴唇干,小便短赤,大便三日未排,舌质红苔黄燥,脉细数。中医诊断为痿病,证型为肺热津伤。予以中药清燥救肺汤加减如下:麦冬10g ,生地黄10g石膏15g沙参15g玉竹10g天门冬10g金银花10g龟板15g鳖甲15g 桑叶10g生山药10g胡麻仁10g麦芽10g生甘草6g。服药2付后热退大便出,舌质红苔燥较前好转。再予原中药方去石膏、金银花,加入党参10g ,白术15g ,黄芪15g。五付后,患儿精神较前好转,下肢肌力由原来Ⅱ级转为Ⅲ级,舌质淡红,苔薄,脉细。予调中药方为: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10g ,黄芪15g ,麦冬10g ,五味子10g ,生白芍10g ,当归10g ,鸡血藤15g ,龟板15g ,鳖甲15g ,山药15g ,甘草6g ,麦芽20g ,神曲10g ,焦山楂15g。服完五付后患儿病情稳定,由监护室转为普通病房治疗。因患儿不愿再服中药且病情已稳定遂停中药治疗。
-
一例成年人首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并发格林巴利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并发格林巴利是罕见的,而且大多是近期感染带状疱疹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活化引起的.神经传导研究证实这一病变为急性炎症性脱髓鞘病变,神经鞘细胞攻击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机制尚不清楚,但是这个病例可以表明首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以刺激抗体产生和加剧临床综合征.
-
针刺结合中药治愈儿童老化症1例
李某,男11岁.因患格林巴利综合征,在某市医院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两月余,四肢痿软之症虽愈,但失去了活泼好动的天真气.同时身体逐渐发胖,唇周须毛增粗,色素加深,厌烦与儿童玩耍,并伴有头晕、头痛,不时呕恶,四肢乏力等症状.医生建议出院,待其自愈.患儿家长心急如焚,于2009年5月20日前来我针灸科求治.
-
高龄老年人颈脊髓损伤术后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
颈脊髓损伤多由于外伤后颈椎骨折或脱位脊髓受压所致,可出现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受损,大部分患者出现瘫痪,因而会导致诸多并发症的出现,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持续高热等,常造成死亡[1]。而颈脊髓损伤患者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极为少见。格林巴利综合征即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主要临床特征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多发性神经根(或伴脑神经)麻痹和肢体瘫痪的一组疾病。起病急,发展迅速,加剧病情进展,给临床带来了很大困难。2012年12月12日我科成功救护1例颈脊髓损伤合并格林巴利么综合征的高龄患者。
-
重型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51岁.以"进行性四肢无力伴双下肢疼痛1 d"收住院.患者1 d前早起后感四肢无力,双上肢可持物,可独立行走,双下肢疼痛针刺感,持续,可耐受.伴二便障碍,无吞咽困难、呼吸费力等不适.既往体健,无疫苗接种史,10 d 前受凉出现咳嗽,无发热、腹泻,自服感冒药后症状缓解.
-
颈椎术后格林巴利综合征合并重症肌无力1例报道
1病例资料
患者,男,33岁,汉族。以“摔伤后颈部疼痛伴双上肢麻木3d”为主诉来诊入院。查体:颈后区棘突间压痛,双上肢各肌肌张力未见异常,皮肤浅感觉减退,痛觉过敏;躯干及双下肢皮肤感觉正常;双上肢三角肌及肱二头肌肌力Ⅴ级,肱三头肌、腕伸屈肌肌力、指伸屈肌肌力Ⅲ级,双下肢髂腰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踇伸肌、小腿三头肌肌力Ⅴ级;双侧霍夫曼征阳性;双侧肱三头肌反射、肱二头肌反射、桡骨骨膜反射亢进;双侧腹壁反射、提高反射及肛门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无大小便失禁史;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颈椎MRI显示:C3~7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C4~5水平脊髓信号异常(见图1)。诊断为:a)颈椎过伸伤伴脊髓损伤。b) C3~7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急诊在全麻下行“颈后路C3~7椎体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手术顺利,未输血,术后查体双上肢皮肤感觉功能障碍症状明显减轻,X线片提示内固定位置良好,固定牢固(见图2~3);术后第3天患者出现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体温38.0℃,血压188/97 mm Hg,予以扑热息痛、硝苯地平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术后第6天输液时发生寒颤,体温39.3℃,考虑输液反应,给予地塞米松、异丙嗪、消炎痛栓等治疗后症状消失,当日夜间患者诉四肢肌力减弱,双眼闭合困难。急行头颅MRI检查提示:双侧基底节区、侧脑室胖、额叶、顶叶皮层下脱髓鞘改变。行颈椎MRI检查提示:颈后路减压后脊髓减压充分,脊髓未见新鲜损伤信号,术区未见出血及血肿形成(见图4)。急查电解质排除低钾血症可能。次日晨醒时言语含糊、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意识清楚,眼球运动可,双眼闭合困难,双侧周围性面瘫,咽反射迟钝,四肢近端肌力0级,远端肌力Ⅰ级,四肢腱反射消失。共济感觉检查不合作,病理征未引出。肌电图:上下肢体神经活动传导波幅明显减低,传导速度减慢,双下肢F波未引出,上下肢所检肌肉募集性差。当日上午11点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血气分析提示Ⅱ型呼吸衰竭,立即给予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留置导尿,急请神经科会诊考虑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可能。急查脑脊液:无色,透明,潘氏试验实验弱阳性,白细胞7×106/L,总蛋白2 g/L,氯118.29 mmol/L,葡萄糖4.74 mmol/L,呈现细胞蛋白分离现象。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给予人体免疫球蛋白27.5 g/d静脉注射,连用5 d;甲泼尼龙250 mg/d静脉注射,连用3 d,后减量为80 mg/d,3 d后减量为40 mg/d,连用7 d,后改为泼尼松片口服;经治疗患者呼吸功能明显改善,但语言功能、吞咽功能、肢体肌力未见明显改善。患者术后29 d进食时发生误吸,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82%,予以吸痰、气管内吸出大量内容物后症状仍未改善,改用呼吸机辅助呼吸,2d后间断脱机,呼吸肌功能不稳定。行胸部CT检查,提示双下肺感染,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无色透明,潘氏试验阴性,白细胞数1×106/L,脑脊液生化示:氯115.2 mmol/L,葡萄糖、腺苷脱氨酶未见异常,乳酸脱氢酶22 IU/L,微量蛋白1251 mg,涂片未查到抗酸杆菌、一般细胞及新型隐球菌。肌电图:低频重复电刺激,拇短展肌出现明显衰减(大于15%),左上肢单纤维肌电图出现肌肉颤动。给予新斯的明1 mg肌肉注射,患者呼吸肌无力症状改善,血清Ach-R抗体90.2 nmol/L,诊断为合并重症肌无力,加用吡啶斯的明60 mg口服,1次/6 h。经以上治疗后,患者呼吸肌功能明显好转,4周后患者恢复基本良好。 -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尿锌的观察
格林巴利综合征(AIP)是小儿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对于本病微量元素锌变化的报道较少.本科于1990至2000年间观测了40例AIP患儿的发锌、血清锌和尿锌含量的变化,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
1例格林巴利行气管切开术的护理体会
格林巴利是神经内科常见的重危症,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格林巴利的治愈率在逐年提高,护理质量在此类患者中尤为重要,现将我院1例格林巴利行气管切开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格林巴利综合征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又叫急性感染性多神经根炎,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及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急性起病,以神经根、外周神经损害为主,伴有脑脊液中蛋白-细胞分离为特征的综合征。在我国,其发病率约为1.6/10万,农村较城市多见,任何年龄和男女均可得病,好发于<10岁小儿,男孩发病比女孩多见,但以男性青壮年为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