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万古霉素静脉滴注联用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的Meta分析

    作者:熊丽;张莹;严颖;刘斌

    目的 评价万古霉素静脉滴注联用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2000年1月-2017年5月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VIP)中的数据,收集万古霉素静脉滴注联用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项RCTs,46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万古霉素静脉滴注,联用鞘内注射能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RR=0.70,95%CI (0.61,0.81),P<0.001]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清除率[RR=0.90,95%CI(0.81,1.00),P=0.04],缩短治愈时间[SMD=3.26,95 %CI(2.84,3.68),P<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RR=0.73,95%CI (0.35,1.49),P=0.38],但中枢神经根刺激症发生率较大[RR=0.05,95%CI (0.00,0.92),P=0.04].结论 万古霉素静脉滴注联用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 万古霉素与头孢他啶对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炎症因子及降钙素原的影响

    作者:施金虎;孙辉明

    目的 探讨万古霉素对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炎症因子及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头孢他啶组给予头孢他啶,万古霉素组给予万古霉素,两组均治疗1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的脑利钠肽(BNP)、炎症因子及PCT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万古霉素组总有效率为84.37%,明显高于头孢他啶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PCT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万古霉素组BNP、TNF-a、IL-6、PCT下降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万古霉素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202例次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盛长城;谢娟;张家兴;熊世娟;唐才林;李龙宽;沈祥春

    目的 分析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相关用药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万古霉素谷浓度监测202次,平均血药谷浓度(14.36±8.12)mg/L,浓度小于10 mg/L的有68例次(33.66%),在10~20 mg/L的有100例次(49.51%),大于20 mg/L的有34例次(16.83%);肾功能正常与异常组间,血药谷浓度有显著性差异;用药前后,各项肾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万古霉素个体差异大,需加强血药浓度监测;针对肾功能异常患者,临床医生和药师需审慎评估给药剂量;临床医生应根据血药浓度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实现个体化给药.

  • 复合溶菌酶在烧伤创面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罗珠;于益鹏;陈玉林;陈传俊

    笔者单位1999年6月~2001年5月,应用复合溶菌酶治疗耐甲氧西林型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中间型抗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创面,取得良好效果.

  • 插入式E试验监测烧伤创面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的变化

    作者:高灵宝;陈亚宝;沙鸭云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高耐药性问题日益凸显,成为抗生素治疗中的一大困扰.继国外学者报道在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中分离出万古霉素中度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VISA)以及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V RSA)后,我国学者亦就MRSA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进行严密监测.2007年上海瑞金医院报道,烧伤创面MRSA的分离率已达85.1%[1].笔者应用插入式E试验(E test)试条,检测烧伤患者应用万古霉素治疗前后创面MRSA分离株对该药物的敏感性是否发生了改变,以期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 严重烧伤患者应用万古霉素后痂下水肿液的药代动力学变化

    作者:杨荣华;荣新洲;张涛;华荣

    目的 了解严重烧伤患者伤后早期应用万古霉素后痂下水肿液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方法 选择10例严重烧伤患者,入院后1~2 h开始静脉滴注万古霉素500 mg,60 min匀速滴完.于给药后1、2、4、8、24、48、96、144、192、240 h各取痂下水肿液0.5 ml,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万古霉素浓度,采用3P97实用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处理药物浓度数据,拟合药代动力学模型并计算参数.结果 患者痂下水肿液万古霉素浓度-时间数据以二房室模型拟合为佳,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布相半衰期(3.7±2.6)h、消除相半衰期(92±12)h、表观分布容积(26±6)L、曲线下面积(1279±256)μf·h·ml-1、总体清除率(0.40±0.08)L/h.结论 严重烧伤患者伤后早期使用万古霉素后,该药能较长时间潴留在第三间隙,其抗菌浓度可维持24 h以上,有利于防止创面侵袭性感染.

  • 外用湿润烧伤膏致创面脓毒症二例

    作者:王会军;张捷;蒋永能;赵炳瑜;鲁冰

    例1 男,8岁.头、面、颈、躯干及双上肢被火焰烧伤.伤后6 d在当地医院行双上肢切痂植皮术,躯干创面20%TBSA外用湿润烧伤膏(北京光明创疡研究所),2次/d.用药后3 d,患儿出现高热,躯干创面糜烂、发黑、恶臭,于伤后10 d转入笔者单位.查体:体温40 ℃,心率140次/min,患儿烦躁,谵妄,精神萎靡,胸、腹、背部创面发黑,痂皮溶解,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脂肪液化.查血常规:白细胞26.2×109/L,中性粒细胞0.92,淋巴细胞0.08,血红蛋白92 g/L.血培养与创面细菌培养见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诊断:(1)特重度烧伤,总面积50%,其中Ⅲ度30%TBSA.(2)创面脓毒症.立即刮除躯干创面上的湿润烧伤膏,清除溶解的痂皮.创面经用体积分数0.1%新洁尔灭溶液清洗后,用抗生素纱布湿敷,排灯照射;同时辅以全身营养支持治疗,静脉滴注万古霉素和头孢他啶抗感染.患儿全身情况略有好转后,行躯干部清创后异种(猪)皮覆盖自体皮移植术,反复植皮6次,创面愈合.共住院72 d.

  • 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应用万古霉素的效果

    作者:朱珠;曹国文;鲍君杰;胡展红;沈珠;陶宏;曹斌;许峰

    目的 评价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应用万古霉素的效果,为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抗感染治疗提供用药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单位重症医学科在2014年8月2日昆山爆炸事故中收治的15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的资料,对其早期(伤后14d及其内)使用万古霉素持续静脉滴注(联合亚胺培南)治疗的效果进行统计分析.(1)分别在第3、6、10次给药前30 min采用直接化学发光法监测万古霉素稳态血药浓度.(2)统计患者住院期间检出的革兰阳性菌分布及其对14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3)统计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以及烧伤早期抗感染疗效评级.(4)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ST、ALT、肌酐水平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采用WHONET 5.5统计软件分析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分布情况,以及革兰阳性菌对14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对数据行Wilcoxon秩和检验. 结果 (1)本组患者共进行了29次稳态血药浓度监测,万古霉素稳态血药浓度波动于4.3~42.1 μg/mL,在第3、6、10次给药前监测中,稳态血药浓度达标比分别为1、3/14、2/7.(2)共分离到79株革兰阳性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9株,占62.03%;溶血葡萄球菌9株,占11.39%;表皮葡萄球菌7株,占8.86%;屎肠球菌12株,占15.19%;粪肠球菌2株,占2.53%.前述葡萄球菌属细菌对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红霉素及环丙沙星耐药率高,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及呋喃妥因耐药率低.前述肠球菌属细菌对红霉素、环丙沙星及庆大霉素耐药率高,对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耐药率低.前述葡萄球菌属细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前述肠球菌属细菌检出2株抗万古霉素肠球菌.(3)本组患者治疗前血清PCT、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为(8.1 ±7.5)ng/mL、(24±10)×109/L、0.898±0.029,均明显高于治疗后的(3.0±2.8) ng/mL、(12±5)×109/L、0.867±0.016(Z值分别为-2.103、-3.237、-3.068,P<0.05或P<0.01).本组患者早期治疗后,显效7例、进步5例、无效3例,临床有效比4/5.(4)本组患者治疗前后AST、ALT、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057、-1.508、-1.363,P值均大于0.05).治疗期间仅有1例患者肝肾功能指标出现了明显异常. 结论 特重度烧伤患者在烧伤早期积极合理地应用万古霉素清除了大部分革兰阳性菌,联合亚胺培南治疗控制了感染发展,但万古霉素治疗剂量应个体化并注意规律监测稳态血药浓度,根据结果及时用药调整,使其稳态血药浓度维持在有效安全范围内,从而提高万古霉素合理用药水平.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万古霉素的浓度

    作者:祝文兵;阳利龙;何周康

    目的:建立血浆样品中万古霉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以甲硝唑为内标,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为25 m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92.8∶7.2),流速1.2 mL·min-1,检测波长230nm,柱温20℃.结果:万古霉素在0.5~100.0μg·mL-1血浆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低检测浓度为0.25μg·mL-1.日内、日间RSD(n=5)分别为2.4%~4.4%,3.4%~5.5%;低、中、高3种浓度净化回收率分别为76.3%,81.5%,77.1%,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9.3%,100.6%,101.1%.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临床联合用药时血浆中万古霉素浓度

    作者:张虹;方昱;李英;周陶然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万古霉素HPLC测定方法,为临床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监测提供实验手段.方法:以去甲万古霉素为内标,血浆样品经10%硫酸锌溶液沉淀,采用Discovery(R) RP Amide C16柱(4.6 mm×250 mm,5 μm)分析.色谱条件:流动相为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10∶90, pH=2.8),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为35℃.结果:本法在2.0~80.0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n=5,RSD=2.88%).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6%,低、中、高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均大于99.0%(n=5).结论:该方法采血量少,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临床治疗尤其合并用药时的药物浓度监测运用.

  • 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

    作者:唐云彪;张萌萌;隋因;扈文礼;史国兵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万古霉素浓度的LC-MS/MS分析方法,用于临床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方法:以甲哌卡因为内标,将50μL血浆加入到30μL的25%(w/v)三氯乙酸溶液中,沉淀蛋白质,经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5μL进样分析.色谱条件:采用Shimadzu VP-ODS(2.0 mm × 1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mL· min-1;质谱条件: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离子极性为正离子,用于定量的离子对分别为万古霉素m/z 725.0/144.3,内标甲哌卡因m/z 247.3/98.3.结果:线性范围为0.5~100μg·mL-1,低定量限为0.5μg·mL-1;日内、日间RSD< 15%,相对误差为-0.8%~1.9%;提取回收率为74.3% ~ 85.0%.结论:本方法样品处理方法简单,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人血浆中万古霉素浓度的测定.

  • 载万古霉素-PDLLA钛合金钢板的毒性试验评估

    作者:唐良华;赵长虹;王爱民

    目的 检测载万古霉素(VCM)-聚-DL-乳酸(PDLLA)的抗感染骨折内固定钛合金钢板的生物安全性.方法 以PDLLA为载体,采用溶剂浇铸(solvent casting)技术,在钛合金板基体表面制备了携载VCM的PDLLA涂层,通过全身急性毒性试验、热原试验、溶血试验、局部刺激试验、骨髓微核试验等来检测其生物安全性.结果 钢板表面获得的载VCM-PDLLA涂层经试验证实对动物无明显毒性反应.结论 载VCM-PDLLA钛钢板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 载万古霉素-羟基磷灰石抗感染钛钢板的研制

    作者:唐良华;赵长虹;潘长江;王远亮;王爱民

    目的 探讨一种携载并缓释万古霉素(VCM)的抗感染骨折内固定钢板的制备;并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X)、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等检测其特征、抑菌实验检测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等,期望能为临床上预防以及治疗开放性骨折手术后的细菌感染提供一种途径.方法 以羟基磷灰石(HA)为载体,采用仿生溶液(Simulated body fluid,SBF)生长法(Biomimetic growth),在钛合金板基体表面制备了携载VCM的HA抗感染涂层,通过SEM,EDX和FT-IR等检测方法对钛钢板表面涂层进行检测;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作为试验菌,分别观察载VCM-HA缓释钛钢板和载HA钛钢板的体外抗菌效果.结果 钢板表面获得载VCM-HA涂层;抑菌试验证明,钢板周围出现明显抑菌圈,表明VCM被成功携载于涂层中.结论 载VCM-HA钛钢板能有效的携载万古霉素,且保持了其抑菌活性.

  • 载万古霉素缓释钢板对兔胫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预防作用的研究

    作者:费军;赵玉峰;余洪俊;潘长江;唐良华;王爱民

    目的 探讨载万古霉素缓释钢板在兔胫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中的预防作用.方法 新西兰白兔64只,制备胫骨中段单侧皮质横断骨折模型,分别置入载万古霉素缓释钢板和普通不锈钢钢板,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比较两种钢板对兔胫骨金葡菌感染模型的预防作用.结果 64只兔共存活48只,置入载万古霉素缓释钢板的实验组兔24只中感染2只,普通钢板对照组24只中感染14只,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两组之间白细胞总数、血沉、C反应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载万古霉素缓释钢板在兔胫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中有较明确的预防作用.

  • 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黏附能力的影响

    作者:黄强;费军;余洪俊;黄显凯

    目的 探讨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成生物膜早期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 孵育金葡菌在玻片上形成生物膜,对玻片上形成的细菌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用荧光增白剂染色、黏附的细菌用SYTO9 /PI染色,再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合Image-Pro Plus Version 6.0(IPP)图像分析软件对各组EPS参数和细菌菌落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加入万古霉素6小时后,1/2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1MIC、2MIC和4MIC组的EPS的面积和累积光密度(integrocted optical density,IOD)值分别为2183.33±923.90和3510.56±1482.10、3364.00±1885.30和5400.09±3026.40、2998.33±427.70和4815.24±689.10、3908.33±2030.70和6273.83±3259.90,均比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1/2MIC、1MIC和2MIC组的菌落变密,P<0.05.结论 万古霉素加入到培养液后,使金葡菌黏附在玻片上的数量增多,形成的多糖基质面积增大,细菌分泌多糖基质时间提前,表明在金葡菌生物膜形成的早期黏附阶段,万古霉素能促进金葡菌胞外多糖基质的形成,促使金葡菌与材料表面的粘附能力增强.

  • 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院内感染MRSA肺炎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石远峰;陈晓兵;谢永鹏;顾彩虹;殷睿宏

    目的 比较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ENTRAL图书馆,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纳入比较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MRSA肺炎感染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 纳入研究5项,共6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利奈唑胺组的临床治愈率高于万古霉素对照组[相对风险度(relative risk,RR)=1.2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9,1.49),P<0.05];细菌清除率也高于万古霉素组[RR=1.19,95%CI(1.00,1.42),P=0.05].结论 对院内感染的MRSA肺炎,利奈唑胺的治疗效果优于万古霉素.

  • 万古霉素骨髓泥致红人综合征1例

    作者:秦晓改;杨婧龄;杨微微;董阳

    目的:临床药师协助临床医师如何治疗万古霉素导致的红人综合征,同时帮助临床医师规范合理使用万古霉素.方法:通过1例67岁老年患者因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感染,分泌物培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给予万古霉素1g,Q12h静滴,效果不佳.因此行髋关节取出术,术中给予万古霉素骨髓泥,骨髓泥与万古霉素配比为6.7:1,术后并给予万古霉素1g,Q12h静脉滴注,用药第4天患者出现红人综合征,给予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非索非那定联合抗过敏治疗10天.结果:患者红人综合征好转,未再给予万古霉素治疗.结论:万古霉素用药过程中不宜超过规范剂量给药,否则易发生不良反应.

  • 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周琼

    万古霉素是糖肽类窄谱抗生素,对多数革兰阳性菌包括球菌和杆菌具有杀灭作用.盐酸万古霉素静脉滴注适用于葡萄球菌属(包括甲氧西林耐药菌株和多重耐药菌株)所致心内膜炎、骨髓炎、肺炎、败血症或软组织感染等.

  •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一例

    作者:周媛;刘一;陈勇

    病例 患者,男性,61岁,因间断发热2月余,咳嗽、气短1月余,加重2周入院.患者2005年因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成形术,2009年出现发热,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术后规律抗凝.2016年5月诊断为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慢性肾衰、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及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入院后经食管超声心动提示机械瓣二尖瓣赘生物,瓣周瘘.

  • 万古霉素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临床预后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靳燕霞

    目的 探讨万古霉素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预后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36例新生儿败血症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抽血培养明确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照组68例采用头孢硫脒治疗,试验组68例采用万古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86.8%高于对照组70.6%,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IgG、mIL-2R水平升高,也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9.1%高于对照组8.8%,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万古霉素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临床效果佳,具有较高临床有效率,提高其免疫功能,并发症也不高,值得临床选择.

1686 条记录 83/85 页 « 12...77787980818283848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