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脑损伤后转移生长因子β1表达的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大鼠7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伤后30min、1h、6h、24h、48h、168h等7组.2.研究方法:采用改进后Feeney's自由落体装置造成大鼠脑创伤模型.对照组不做处理.大鼠颅脑损伤后于相应观测时间点进行镧醛固定液灌注,取大鼠损伤区组织块,对照组取材部位同脑创伤,电镜观察血脑屏障变化.大鼠颅脑损伤后于相应观测时间点采用含有4%多聚甲醛的磷酸缓冲液原位灌注固定,取损伤区脑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
美络宁对大鼠重型颅脑创伤后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美络宁能够明显改善脑损伤后患者的预后,做为神经营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对创伤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报道较少.我们于2000年9月-2001年12月,利用稍加改良的Marmarou大鼠重型闭合性颅脑创伤模型[1],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脑创伤后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的变化,为进一步探讨美洛宁治疗脑创伤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分组取288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购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中心),体重300~350g,随机分成脑创伤组、假手术组及美络宁治疗组.每组又分别划分为伤后3,6,12,24,48,72,168,336h等8个时相组,各时相组均为12只大鼠,另取12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1.2. 大鼠闭合型脑创伤模型制备大鼠于致伤前0.5h,经腹腔注射阿托品(0.1mg/只).
-
超声造影对腹部实性器官钝性创伤诊断价值的实验研究
本研究通过建立犬肝、脾、肾创伤模型,旨在评价超声造影在不同部位、不同程度创伤中的诊断价值.
-
胞外钙调素对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胞外钙调素对大鼠创伤的促愈合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背部刀割伤模型,用创面照像、透明膜描记扫描记录伤后第4、8、12、16d的创面面积.结果 实验组愈合时间为13.5d,对照组愈合时间为15.8d,创伤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显示胞外钙调素具有促进大鼠皮肤创伤愈合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促进细胞增殖、分裂有关.
-
一种基于动物实验多功能撞击仪的研制及应用
背景:目前有文献报道了一些用来研究创伤的仪器设备,但是鉴于这些设备自身适用范围有限,不利于创伤动物模型的建立.目的:研制一种多功能动物撞击系统并评估其初步使用效果,为动物实验创伤建模及基础研究提供支撑.方法:多功能动物撞击系统基于储能换能装置、简便式多功能撞击装置、撞击参数测量装置等三大部件的原理设计,并对其有效性和稳定性检验.采用撞击仪预设定不同撞击参数(200,300,400,500 kPa)并选择5 cm2撞击头对大鼠胸、腹部不同部位器官实施闭合撞击实验并立即记录撞击力数据.各部位不同撞击参数下随机选择3只大鼠实行撞击操作,随后处死大鼠以解剖观察.结果与结论:①成功地研制出该多功能撞击仪,其撞击应力峰值连续可调节且量程在0-200 kg,压缩和挤压应力连续可调节且量程在0-100 kg;②动物实验表明仪器能够造成大鼠肺、肝、脾等器官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验证了该仪器具有良好的有效性(P<0.05)和可重复性(P>0.05);③结果说明,撞击仪操作简单,撞击方式多样,撞击参数可被实时记录;经过调试和动物实验,效果显著且性能稳定,可对不同实验动物形成不同强度和方式的创伤.适用于撞击伤的建模和有关基础研究.
-
3种根尖倒充填材料对体外人牙周韧带细胞创伤模型创面愈合的影响
目的:利用牙周细胞体外创伤模型,探讨 MTA、银汞合金和 IRM 对人牙周韧带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在培养皿中形成人牙周韧带细胞的融合培养物,以机械方法去除宽3mm的细胞层条带形成体外创伤模型.在受损培养物中,分别加入以上3种根尖倒允填材料的浸提液,并以含有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作为阳性对照组,含有0.1%胎牛血清的培养液作为阴性对照组.继续培养2、6、9d,对每个时间点细胞增殖能力和对创面的覆盖能力进行检测,应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第2天时,细胞增殖能力为MTA组>银汞合金组≈IRM组;第6天和第9天时,细胞覆盖能力为MTA组>银汞合金组>IRM组(P<0.05).结论:3种材料中,MTA的生物相容性好,其次是银汞合会,而IRM差.
-
急性颅脑损伤后Bax和Bcl-2蛋白表达
研究证明,细胞凋亡是脑外伤后继发性脑损伤中主要的细胞死亡形式,尤其发生在脑损伤后急性阶段.Bax是具代表性的凋亡促进蛋白,Bcl-2则为典型的凋亡抑制蛋白.作者采用大鼠脑创伤模型,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两种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规律.
-
MTA和BioAggregate对牙髓细胞体外覆盖创面能力的影响
目的 利用细胞体外创伤模型探讨无机三氧化矿物聚合体(MTA)和BioAggregate(BA)对牙髓细胞增殖及覆盖创面能力的影响,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 在培养皿中形成牙髓细胞的融合培养物,去除宽3mm的细胞层条带,建立体外创伤模型.在培养皿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MTA和BA浸提液培养24h,分别为MTA组(MTA原液组、MTA1/2液组、MTA1/4液组,各9皿)和BA组(BA原液组、BA1/2液组、BA1/4液组,各9皿);以模型中加入含有10%FBS的培养液作为对照组(9皿);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及迁徙覆盖能力.结果 BA原液组较其他组细胞增殖能力增强(P<0.05);与对照组相比,MTA原液组、MTA1/2液组、BA原液组及BA1/2液组细胞迁徙覆盖能力均增强(均P<0.05);BA原液组细胞增殖能力及迁徙覆盖能力均优于MTA原液组(均P<0.05).结论 MTA和BA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BA要优于MTA.
关键词: 牙髓 无机三氧化矿物聚合体 BioAggregate 创伤模型 生物相容性 -
大鼠重度脑创伤后高温对脑组织氧自由基反应的影响
正常脑组织对高温有一定的耐受能力,但在缺血或创伤时,受损的脑组织对温度敏感,脑温轻度升高就能显著地加重脑损伤[1,2].脑创伤后氧自由基大量产生,引起血管内皮细胞、血脑屏障、神经组织细胞损害,并且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创伤性脑水肿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我们采用改进Feeney's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方法制作大鼠重度脑创伤模型,观察大鼠重度脑创伤后高温对伤灶区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探讨脑创伤后高温的脑损伤机制.
-
合并全身辐射损伤大鼠伤口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变化[(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No.1999054205)[)〗
目的:观察合并全身放射损伤大鼠伤口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 Neu)凋亡率的变化, 并初步探讨其变化机制.方法:将健康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单纯创伤组(单创组)和放射复合伤组(复合伤组).致创伤模型按本室原有模型,即在大鼠背部脊柱两侧各作一条7cm长的纵向平行全层皮肤切口.复合伤组动物在接受6Gyγ射线全身照射后立即在背部致创伤.从埋入伤口的海绵分离伤口细胞 ,分别采用TUNEL法、Western blot及RT-PCR方法检测伤口Neu凋亡率、Neu中Bcl-2蛋白、 mRNA含量.结果:伤后3、6、12、24及48h复合伤组伤口Neu凋亡率变化曲线呈"∧”型,而单伤组呈" ∨”型.伤后6、12、24h复合伤组Neu凋亡率显著高于单伤组,同时Neu中Bcl-2蛋白及mRN A表达均低于单伤组.结论:复合伤组伤口Neu凋亡率增加是电离辐射引起伤口Neu数量、功能下降从而导致伤口愈合延迟的机制之一,辐射引起Neu中Bcl-2蛋白及mRNA表达均降低是Neu凋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
-
小鼠创伤/感染皮肤中组织蛋白酶C的表达变化
目的:研究小鼠创伤/感染皮肤中组织蛋白酶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15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单纯创伤组和创伤合并感染组(n=5);除对照组外,其他两组均在各小鼠的脚掌皮肤表面制备创伤及感染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技术、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小鼠皮肤中组织蛋白酶C的表达情况;所得结果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小鼠创伤或感染的皮肤中组织蛋白酶C的表达量明显上调,主要表达于炎性免疫细胞、上皮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对照组上皮内无阳性表达,仅结缔组织内有少量阳性细胞;半定量分析显示:单纯创伤组和创伤合并感染组的组织蛋白酶C表达强度相似(P>0.05),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组织蛋白酶C与上皮局部的炎症或免疫防御有着密切的联系。
-
稳恒0.2 T磁场对兔创伤修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0.2 T稳恒磁场对兔创伤修复的影响. 方法:3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等分为2组,即磁场组和对照组,作背部创伤模型,其中磁场组用0.2 T恒磁片制作的敷带包扎治疗,对照组用空白敷带包扎,不曝磁. 10 d后对创伤愈合情况进行解剖学和病理学检查. 结果:磁场组创伤修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瘢痕黏连度要比磁场组严重(P<0.05). 结论:稳恒磁场能提高兔的创伤愈合速度和质量,并对瘢痕黏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五谷麒麟膏促进SD大鼠创伤模型愈合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五谷麒麟膏对SD大鼠皮肤创伤愈合的作用和机理.方法 取60只SD大鼠建立皮肤创伤模型.实验分为模型组、五谷麒麟膏组、京万红膏组,每组各20只.在模型建立后的3、7、10、14天对各组的创面愈合情况进行观测,并比较各组的创面愈合率;在实验第1周、第2周后对创面肉芽组织采取常规HE染色,测量肉芽组织厚度,并检测肉芽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录生长因子β1(TGF-β1)、胶原蛋白Ⅰ(Collagen-Ⅰ)的表达.结果 五谷麒麟膏组和京万红膏组在第7、10、14天大鼠皮肤创伤的愈合率均优于模型组;五谷麒麟膏组在第7、10、14天大鼠皮肤创伤的愈合率均优于京万红膏组(P<0.05);在肉芽组织生长方面,建模后第7、10、14天,五谷麒麟膏组、京万红膏组肉芽组织厚度较模型组厚(P<0.05),在建模后第14天,五谷麒麟膏组、京万红膏组在肉芽组织厚度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第2周测定五谷麒麟膏组肉芽组织中EGF、TGF-β1、Collagen-Ⅰ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京万红膏组(P<0.05).结论 五谷麒麟膏有明显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其疗效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组织中EGF、TGF-β1、Collagen-Ⅰ含量,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从而发挥促进创面愈合效应.
-
评论:对《大鼠急性负压性脑创伤模型的行为学评估》一文的看法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45岁以下人群的首要致死疾病.据统计,全球每年脑创伤患者达1 000万人,其住院率为20%~50%.
-
急性脑损伤局部脑皮层血流速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
局部脑皮层血流速度(rCBFV)的改变是急性脑创伤的重要病理生理改变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病情及预后.笔者采用大鼠脑创伤模型,探讨脑创伤后局部脑皮层血流速度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