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白前琐话

    作者:张淑珍;陈章举

    白前为萝藦科植物柳叶白前Ggnanchum Shaun-tonii(Decne)Schltr en Tevt及芫花叶白前Cgnanchum gtaucens(Decne)Hand-mazz的根茎及根.主产于浙江、福建、安徽、河南等省.多生长于河滩湿地.

  • 直立白薇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袁鹰;张卫东;张川;柳润辉;苏娟;金慧子

    目的:研究直立白薇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现代光谱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并鉴定了其中的9个,分别为2,4-二羟基苯乙酮(1),2,6-二羟基苯乙酮(2),4-羟基苯甲醇(3),苯甲酸(4),β-香树素乙酸酯(5),棕榈酸(6),β-谷甾醇(7),β-胡萝卜苷(8),白前苷元C-3-O-α-D-吡喃夹竹桃糖基-(1→4)-β-D-吡喃洋地黄毒糖基-(1→4)-α-D-吡喃夹竹桃糖苷(9).结论: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 不同生长年限徐长卿药材产量与质量的比较

    作者:张永清;李萍;王建成

    徐长卿为萝藦科植物徐长卿Cynanchum paniculatum(Bge.)Kitag.的干燥根及根茎[1].在野生资源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其引种驯化与栽培技术日趋完善[2-5],人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因徐长卿植株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播种后可于不同年份采收,所以市场上的药材(全草)有小苗与大苗之分.小苗为一年生植株,大苗为二、三年生植株.究竟不同生长年限徐长卿药材的产量与质量有何差异,至今尚无系统研究.山东为徐长卿的主要道地产区之一,人工种植的历史长、面积大,为确定合理的栽培周期,作者对不同生长年限徐长卿药材的产量与质量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

  • 鲜品与干品徐长卿挥发油成分分析

    作者:张永清;李萍;王建成;李佳

    徐长卿为萝藦科植物徐长卿Cynanchum paniculatum (Bge.)Kittag.的干燥根及根茎[1].近年来有人对徐长卿及其不同部位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其组成复杂,许多成分具有明显的药理活性,为重要的活性部位[2-4].作者在进行徐长卿规范化种植研究过程中,为统一徐长卿的产地加工工艺,确保产出药材的安全、有效及质量稳定可控,对同一产地、同一采收时间的鲜品与干品徐长卿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

  • 萝藦科植物C21甾体成分抗肿瘤活性近5年研究进展

    作者:刘廷霞;张甘;黄琴;曾婷

    萝藦科植物被用于治疗肿瘤疾病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作为萝藦科植物的典型成分,C21甾体化合物具有多种结构和药理活性.本文综述基于近5年发表的报告,总结了萝藦科植物C21甾体类成分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 牛角瓜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作者:黄筑艳;敖芳芳;吴希芝;杨万霞;黄滔;张建新;张援虎

    目的 分离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 L)中的化学成分并评价其体外抗肿瘤活性,为确定牛角瓜中的抗肿瘤有效成分提供基础.方法 牛角瓜全株用体积分数95%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液加水稀释后经石油醚、三氯甲烷萃取,三氯甲烷萃取物利用正相硅胶、反相Rp-18、微孔吸附树脂CHP 20P、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牛角瓜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钉头果苷(1),乌沙苷元(2),阿江榄仁酸(3),3ξ-(1 ξ-hydroxyethyl)-7-hydroxy-1-isobenzofuranone(4),胡萝卜苷(5),丁香脂素(6),12-O-benzoyl-deaeylmetaplexige-nin(7),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8),齐墩果酸(9),β-谷甾醇(10),1-萘乙酸甲酯(11),对羟基苯甲酸丁酯(12),α-D-olean-dropyranoside(13).其中化合物2~4、6~9、11 ~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活性检测显示,只有化合物1、2对肿瘤HLE、K562、RPMI8226、MCF7、MDA、WM9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对肿瘤K562、RPMI8226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活性尤为显著.结论 初步确定牛角瓜中的抗肿瘤有效成分为强心苷类化合物钉头果苷及乌沙苷元.

  • 蔓生白薇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郑兆广;张卫东;柳润辉;张川;孔令义

    白薇为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直立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unge或蔓生白薇C.versicolor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的功效,用于温邪伤营发热、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产后血虚发热、热淋、血淋、痈疽肿毒等症.

  • 通光藤中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作者:邢旺兴;张玉荣;陈斌;宓鹤鸣;吴玉田

    通光藤Marsdenia tenacissima(Roxb.)Wight et Arn.是萝藦科牛奶菜属植物,主产于云南;性味苦、微寒,具有消炎、清热解毒、止咳平喘、散结止痛等功效.传统用于痰咳嗽喘,主治气管炎、支气管哮喘[1].曾收载于<云南省药品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具有免疫调节、保肝利尿、败毒抗癌等作用;对胃癌、肝癌等多种肿瘤具有确切的抗肿瘤疗效,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抗肿瘤中药[2,3].

  • 藤苦参化学成分研究(Ⅰ)

    作者:张琳;徐丽珍;杨世林

    藤苦参Streptocaulon griffithii Hook.f.系萝藦科杠柳族马莲鞍属植物马莲鞍的根.马莲鞍属约5种,我国产两种,分别为马莲鞍S.griffithiiHook.f.和暗消藤S.juventas(Lour.)Merr..马莲鞍又名古羊藤、南苦参、有毛老鸦嘴、虎阴藤、红藤、地苦参、小暗消、哈骂醒合(傣语)、哈骂不果(哈语)等,产于我国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其木质根在当地被用于治疗痢疾、湿热腹泻、心胃气痛、感冒发热、慢性胃炎、跌打损伤等症[1].

  • 武靴藤叶化学成分研究(Ⅰ)

    作者:张新勇;霍立茹;刘丽芳;许志强;王文娟

    目的 对产自我国广西的萝藦科武靴藤属植物武靴藤Gymnema sylvestre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低压柱色谱和反相中压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中4个化合物为从原植物中分离得到,另外2个化合物为水解产物.经波谱解析和理化常数测定均为首次从武靴藤叶中分离得到,分别为3-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28-O-β-D-吡喃葡萄糖-齐墩果酸酯[3-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 oleanol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1]、齐墩果酸型3-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1→6)-吡喃葡萄糖苷[oleanolic acid 3-O-β-D-xyl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2]、长刺皂苷元-3-O-β-D-葡糖醛酸吡喃糖苷(longispinogenin 3-O-β-D-glucuronopyranoside,3)、21-苯甲酰基-长刺皂苷元-3-O-β-D-葡糖醛酸吡喃糖苷(21-β-benzoyl-longispinogenin3-O-β-D-glucuronopyranoside,4)、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5)和长刺皂苷元(longispinogenin,6).结论 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武靴藤中分离得到.

  • 白薇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边宝林;王宏洁;司南;杨键

    白薇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疱的功效.临床用于间歇发作的灼热、血分伏热、衰弱病之消耗热、肺结核之骨蒸潮热等症.白薇品种复杂,<中国药典>收载均为萝藦科植物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unge.和蔓生白薇C.versi-color Bunge.干燥根及根茎.白薇中主要含有C21甾苷类成分.张壮鑫、邱声祥等分别从直立白薇中分离得到18种C21甾体苷元及苷[1~3],从蔓生白薇分离出7种C21甾体苷元及苷[4,5],本研究针对安徽省滁县产的直立白薇进行了有效成分分离,从中首次分离得到3个C21甾苷和1个烷基酸混合物成分(Ⅳ),经鉴定分别为3β,20α-dihydroxy-s-pregnene-3-O-α-D-glu-copyranosyl-β-D-glucoside(白薇正苷A,I)、白薇正苷B(Ⅱ)、白薇正苷C(Ⅲ).

  • 萝藦科植物的C21甾体苷类成分研究进展

    作者:孙得峰;孙敬勇;范惠霞;姚庆强

    C21甾体苷类由于其具有抗肿瘤和免疫抑制等生物活性,近年来备受关注.该类化合物在萝藦科植物(Asclepiadaceae)中分布为广泛.综述近年来萝藦科植物C21甾体苷类的植物来源,C21甾体苷的骨架结构、波谱特征以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为C21甾体苷类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方向.

  • 萝藦科植物中C_(21)甾体苷的分布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倪阳;叶益萍

    C_(21)甾体苷是一类重要的牛物活性成分,主要分布于龙胆科、薯蓣科、夹竹桃科、茄科和萝藦科等植物中,其中尤以萝藦科植物中分布为普遍.慨述丫萝藦科植物中C_(21)甾体苷的分布及国内外从萝藦科植物中分离获得的C_(21)甾体苷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 HPLC法测定香加皮提取物中杠柳毒苷和杠柳苷元

    作者:刘虹;王萌;杨虹;潘桂湘;郭俊华

    香加皮又名北五加皮,为萝藦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具有祛风湿,强筋骨的功效,但具有一定毒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注明"香加皮有毒,服用不宜过量".近年来,香加皮常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但是均未对香加皮进行合理的质量控制[1~3].杠柳毒苷为香加皮强心的主要成分,在香加皮饮片中有较大差异,大可达8倍之多[4].中药提取物具有相对明确的药效物质基础以及严格的质量标准,在质量控制及稳定性方面具有原生药材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为了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含有香加皮的中药现代制剂很有必要以香加皮提取物的形式入药,以便更好地规范香加皮的用药量.本实验针对香加皮提取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量测定,建立了以抗心衰为应用目的的香加皮提取物质量控制方法.

  • 地骨皮与鹅绒藤根皮的鉴别比较

    作者:林海伦;伊丽芳;陈长春

    地骨皮为常用中药,来源于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或宁夏枸杞L. barbarum L.的干燥根皮,具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的功能.现发现市场有将萝藦科植物鹅绒藤Cynanchum chinense R.Br.的根皮伪充地骨皮使用的.两者外观性状十分接近,不易区别,鹅绒藤为民间草药,其白色乳汁外用治疗寻常性疣赘[1].为鉴别二者,我们对地骨皮和鹅绒藤根皮进行了生药比较研究.

  • 五加皮与香加皮的鉴别与合理应用

    作者:付正良;孔增科;靳文军;杨阳

    1 五加皮 1.1 基源 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的干燥根皮.

  • 白前与白薇、徐长卿及萱草根的鉴别与合理应用

    作者:胡双丰;孔增科;潘嬿

    1 白前Rhizoma et Radix Cynanchi stauntonii 1.1 基源为萝藦科植物柳叶白前Cynanchum stauntonii (Decne.)Schltr.ex Levl.或芫花叶白前Cynanchum glaucescens(Decne.)Hand.-Mazz.的干燥根茎及根.

  • 吉林省萝藦科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与分布

    作者:齐伟辰;朱妮娜;杨峰

    目的 萝蓐科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其植物有重要的药用价值,研究吉林省萝蘑科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与分布,对萝藦科药用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通过实地野外调查和药用植物种类鉴定,利用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信息对吉林省境内野生萝蘑科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及分布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结果 确定吉林省内萝藦科植物种类3属11种,植物多具药用价值.结论 研究获得吉林省新萝藦科药用植物资源情况,对其中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 耳叶牛皮消中的苯乙酮类化合物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作者:陈炳阳;岳荣彩;刘芳;李夏;李元元;吴国振;单磊

    目的 研究耳叶牛皮消(萝蓐科)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ex Wight(asclepiadaceae)块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药材提取物分部萃取后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在H2O2刺激条件下,研究化合物对PC12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结果 从耳叶牛皮消中分离得到了5个苯乙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ynandione A(Ⅰ)、cynandione B (Ⅱ)、cynandione C(Ⅲ)、cynanchone A(Ⅳ)、cynantetrone (Ⅴ).H2O2能降低SOD、CAT和GSH-Px三种抗氧化酶活性,而耳叶牛皮消中的苯乙酮类化合物可抑制H2O2引起的氧化损伤.结论 耳叶牛皮消中的苯乙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活性.

  • 潮风草中非C21甾体类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刘秀芬;丁美玲;张朝凤;张勉;许翔鸿

    目的:研究民间药用植物潮风草Cynanchum ascyrifolium中非C21甾体类化学成分,阐明其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本种植物的干燥根茎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如下:五环三萜类的华北白前醇(1);苯乙酮类的对羟基苯乙酮(2),2,4-二羟基苯乙酮(3)和4-羟基-3-甲氧基苯乙酮(4);植物甾醇类的6β-羟基-4-烯-3-豆甾烷酮(5),3β,5α,6β-三羟基豆甾烷(6),β-谷甾醇(7)和β-胡萝卜苷(8);苯甲酸类的对羟基苯甲酸(9)和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10);以及神经鞘脂苷元(2S,3S,4R,10E)-2-[(2′R)-2'-hydroxytetracosanoyl amino)-10-octadecene-1,3,4-triol(11)。结论:潮风草的根茎中五环三萜和苯乙酮类成分含量较高,可能为潮风草发挥抗炎作用的主要成分类型之一;以上化合物均首次从本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3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