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远志皂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郭健龙;沈志斌

    目的:探讨远志皂苷(TS)对大鼠心肌缺血后再灌注导致的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同时静脉缓慢注射远志皂苷,测定其对损伤大鼠血清中CPK及心肌组织中SOD和NO生成的影响,并测定心肌梗死的重量.结果:TS可以抑制大鼠血清CPK的升高和心肌组织中NO的形成,提高SOD的活力,减少大鼠心肌梗死的范围.结论:TS可以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机制可能和抗氧自由基及NO自由基的形成有关.

  • 周期性麻痹50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哲粉;高峰

    目的:探讨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 50例周期性麻痹病人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特征.结果:43例(86%)血清钾低于正常,30例(60%)心电图检查出现U波、T波低平、P-R间期延长及S-T段下降.25例(50%)继发于甲状腺功能亢进.18例(36%)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有不同程度增高.结论:周期性麻痹的诊断除常规依赖血清钾及心电图检查外,甲状腺功能的检测及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的检查亦不可忽视.

  • 丹参对犬冠脉结扎性心肌缺血生化指标的影响

    作者:徐朝阳;杨解人;刘晓平;桂常青;马张庆;宋建国

    目的:观察丹参葡萄糖注射液(以下简称丹参)静脉滴注对犬冠脉结扎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冠脉结扎法建立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测定给药前及给药后30min、45min、60min、120min、180min动脉血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静脉血乳酸(LD)、游离脂肪酸(NEF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丹参高、低剂量组(3.2g/kg,0.8g/kg)可明显降低心肌缺血后的血清CPK和LDH活力,升高SOD,减少血中LD、NEFA、MDA含量.结论:丹参对冠状动脉结扎心肌缺血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心康注射液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靓;龙子江;施慧;陈明;王芳;卞海

    目的:研究心康注射液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制备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观察心康注射液对模型大鼠血液中肌酸磷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结果:心康注射液能明显降低心肌缺血模型大鼠血清中CK、MDA、LDH含量和明显提高血清中SOD含量;心康注射液能够明显抑制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血小板聚集率.结论:心康注射液能降低CK、MDA、LDH含量,提高SOD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率,对冠状动脉结扎制备的心肌缺血大鼠模型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 补心活络胶囊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电标测的影响

    作者:赵泽红;张玉亮;范翎翔;梁云莲;李景院;李波;欧阳卫东;薛松

    观察补心活络胶囊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程度和范围的影响.采用高位双重结扎家兔冠脉左前降支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胸前标测心电图,并检测肌酸磷酸激酶(CPK).补心活络胶囊组ST段偏移(∑ST)、ST段异常导联数(NST)与病理Q波数(NQ)明显较小,同时CPK升高较少.

  • 芳香化浊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明军

    目的:研究芳香化浊方(FH)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造成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模型大鼠血中肌酸磷酸激酶(CK)、血管内皮素(ET)、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进行观测.结果:中药能明显降低CK、ET、TNF-α及IL-6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芳香化浊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影响中性粒细胞浸润相关.

  • 横纹肌溶解的病理生理及诊治

    作者:苏磊;孟繁苏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 RM )指一系列因素影响横纹肌细胞膜、膜通道及其能量供应的多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导致的横纹肌损伤.细胞膜完整性的改变,细胞内容物漏出,包括肌红蛋白(myoglobin,Mb)、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pphos-phokinases, CPK)等酶类以及离子和小分子毒性物质,常常伴有威胁生命的代谢紊乱和急性肾衰竭(ARF).1881年Fleche首先报道了由于肌肉压迫所致的横纹肌溶解症,20世纪70年代以后相继报道了中风、中毒及感染等非创伤病因所致的横纹肌溶解(NRM).

  • 心衰患者血浆肌钙蛋白Ⅰ和心肌酶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洪芬

    目的:探讨血浆中肌钙蛋白I(TNI),肌酸磷酸激酶(CK)以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三项检测指标与心功能损伤的关系以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25例正常人血浆,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ITAcHL/BM-717上进行定量检测TNI、CK、CK-MB三项指标.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心功能Ⅳ级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Ⅲ级组(P<0.01).结论:TNI、CK、CK-MB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强的特异性,对心功能损伤及其严重程度的及时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 心肌损伤标记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武维恒;朱林;祁春梅;刁军;甘军民

    目的:探讨新的生化标记物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动态监测198例AMI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T(cTnI、cTnT)及肌酸磷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的变化,对比分析它们对AMI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AMI起病6小时之内,以cTnI诊断敏感性高(90.20%),CK-MB次之(52.94%), CK低(27.45%); cTnI和cTnT升高程度及持续时间与预后呈正相关.结论:早期确诊或排除AMI以cTnI和CK-MB组合更为可取;判断溶栓是否再通,cTnI和CK-MB更为准确可靠;这些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显著并呈持续升高者,则提示预后不佳.

  • 肌钙蛋白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变化

    作者:赵静岩;张梅梅;王微

    肌钙蛋白I(CTnI)是一种对心肌细胞高度特异的肌纤维调节蛋白.由于CTnIN末端氨基酸序列不同于骨骼肌的快肌和慢肌亚型,而且与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功酶不同,因此,CTnI的释放不受骨骼肌的影响.近年来,CTnI已作为一种高度特异敏感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肌钙蛋白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变化

    作者:赵静岩;张梅梅;王微

    肌钙蛋白Ⅰ(CTnI)是一种对心肌细胞高度特异的肌纤维调节蛋白.由于CTnIN末端氨基酸序列不同于骨骼肌的快肌和慢肌亚型,而且与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功酶不同,因此,CTnI的释放不受骨骼肌的影响.近年来,CTnI已作为一种高度特异敏感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产后服用奥氮平并发恶性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杨扬;董丽平;童萍;石元洪

    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 yndrome,NMS)是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死亡率高达10%左右[1],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肌强直、震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精神状态的改变和实验室异常如肌酸磷酸激酶升高和肌红蛋白尿等.NMS在临床上较罕见,主要见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早期,发病率0.07%~3.23%[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并发NMS的几率更低,根据文献,主要见于利培酮和喹硫平,奥氮平并发NMS的几率极低,目前世界报道的仅数十例;而产后出现NMS的例数更少,直到目前还不到10例.我院近收治了1例产后因服用奥氮平并发的NMS,经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现报告如下.

  • 血清脂蛋白(a)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病情程度相关性初探

    作者:熊尚全;李建华;郭云庚;许少锋;蔡乃绳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1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及55例健康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Lp(a)浓度,用速率法检测AMI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的高峰浓度,比较两组的结果.结果 AMI组平均血清Lp(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Lp(a)浓度越高,CK及CK-MB水平也越高,两者呈正相关.结论 AMI患者存在着血清Lp(a)的异常升高,且血清Lp(a)浓度愈高,则AMI时心肌坏死面积愈大,病情相应严重.

  • 低氧习服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龙超良;尹昭云;汪海

    目的研究急性低氧和间断低氧习服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经间断低氧习服(模拟海拔3000m,5000m低氧2周,每天4 h,后8000m低氧4 h)和急性低氧(模拟海拔8000m低氧4 h)的大鼠,麻醉后开胸,迅速取出心脏,观察其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情况.结果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时的心率在第3min时低,以后逐渐恢复,低氧习服组和急性低氧组的心率可恢复至缺血前水平,显著高于常氧对照组.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dp/dtmax及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dp/dtmax在复灌的第3~5 min时降至低,心脏功能损伤较重,以后逐渐恢复.其中低氧习服组大鼠离体心脏的LVSP、+dp/dtmax和-dp/dtmax显著高于常氧对照组和急性低氧组.冠脉流出液中的肌酸磷酸激酶(CPK)亦在缺血/再灌后显著升高,且有不断升高的趋势,低氧习服组的CPK含量显著低于常氧对照组和急性低氧组.结论低氧习服可减轻大鼠离体心脏的缺血/再灌损伤.

  • 表现为顽固性呕吐的老年人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一例

    作者:林汉芳

      患者男性,76岁,反复发作性呕吐1年余,服用吗丁啉、西沙必利及中药补中益气汤与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效果不显。1996年5月因感冒后出现畏寒、乏力、食欲下降、腹胀、呕吐,再服上述药物呕吐反而加剧,于同年6月2日入院。查体:体温36.1℃,脉搏52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00/60 mm Hg(1 mm Hg=0.133 kPa),表情淡漠,反应迟钝,面容消瘦,全身淋巴结不肿大,肝脾未触及,肠鸣音弱。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1×109/L,淋巴细胞0.45,血红蛋白52 g/L,胆固醇9.2 mmol/L,血糖3.2 mmol/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70 U/L,乳酸脱氢酶(LDH)330 U/L,肌酸磷酸激酶(CPK)270 U/L,血沉(ESR)31 mm/1 h,癌胚抗原(CEA)2.4 ng/ml。心电图提示低电压,T波降低,P-R间期延长;脑电图(-);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全消化道钡餐检查未见异常;B超检查肝、胆、脾、胰均正常;CT检查头颅未见异常,MRI检查示生理性脑萎缩。经抗炎、对症及暗示治疗症状未能控制,且症状逐渐加重,1周后经会诊,进行了内分泌常规检查: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为0.4 nmol/L,总甲状腺素(TT4)为30.2 nmol/L,促甲状腺素(TSH)为78.2 mU/L,游离三碘原氨酸(FT3)为2.5 pmol/L,游离四碘原氨酸(FT4)为15.6 pmol/L,反三碘原氨酸(rT3)明显低下,基础代谢率(BMR)降低,I131吸收率低平。诊断为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服用甲状腺片20 mg,2周后改为40 mg,强的松10 mg,每日1次,及常规服用维生素C、E,半月后呕吐、呃逆、流涎有所缓解。同时配合支持疗法,1个月后呃逆、呕吐消失,能开始进食流质。出院前血常规检查,红细胞3.61×1012/L,血红蛋白115 g/L,白细胞3.3×109/L,中性粒细胞0.59,淋巴细胞0.35,单核细胞0.06;ESR 21 mm/1 h;肝功能正常;心率70次/min,精神好转,饮食增加。4年来坚持服药及全面保健,多次复查血常规均正常,血红蛋白升至132 g/L,ESR 14 mm/1 h,TT3 1.5 nmol/L,TT4 50 nmol/L,TSH 4.2 mU/L,基本痊愈,生活能够自理。

  • 经肌间隙入路或后正中入路行腰椎融合术的效果及其对椎旁肌损伤的影响

    作者:顾仕荣;张明;陈斌辉;桑裴铭

    目的:比较经后正中入路与经肌间隙入路行腰椎融合术的效果及其对椎旁肌损伤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8月收治的行单节段腰椎融合术患者40例,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肌间隙入路组(A组)和后正中入路组(B组),每组20例.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h外周血中肌酸磷酸激酶(CK)浓度,在肌肉暴露后即刻、术后(松开牵开器后)提取肌肉标本,测定组织内CK浓度,记录术中肌肉牵拉时长、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腰痛及腿痛评分.术后进行1年以上的随访,观测椎间隙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全部完成术后1个月、6个月的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为14~25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A组与B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P<0.01),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肌肉牵拉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椎旁肌及外周血CK水平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与术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A组椎旁肌组织内CK降低幅度小于B组(P<0.05),术后外周血CK升高幅度A组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腰痛及腿痛VAS评分术后1个月、6个月较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腰痛VAS评分术后1个月、6个月较术前缓解程度大于B组(P<0.01),腿痛VAS评分术后1个月、6个月较术前缓解程度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行腰椎融合术有着对椎旁肌损伤小、术中及术后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较经后正中入路手术有着明显的优势.

  • 电烧伤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变化与电烧伤肌肉坏死感染的关系

    作者:黄大伟;李文慧

    目的:探讨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raetine phos phokinase, CK)及其同工酶(CK-MM)的变化对电烧伤患者肌肉感染、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高压电击伤与电弧烧伤各40例,分为A、B两组,A组为手术证实有明显的肌肉坏死者,B组为手术证实无肌肉坏死者.分别监测患者伤后、术前及术后血清CK-MM的浓度,同期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并以30例正常人血清CK-MM值作为对照.结果:(1)A组伤后及扩创术后1天血清CK-MM的浓度显著升高,达正常对照组的5倍;术后3天降至正常,其变化与手术所见、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变化相一致;(2)B组植皮术前及术后CK-MM值轻度升高.结论:CK-MM可作为电击伤肌肉感染坏死的监测指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 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搭桥过程中心肌损伤的比较

    作者:张海涛;胡盛寿;刘楠;孙寒松;杨九光;龙村

    目的 通过对低温体外循环(on-pump)和常温非体外循环(off-pump)冠脉搭桥术中及术后心脏损伤临床指标和生化标志物的前瞻性比较,观察两种不同搭桥方法的心脏损伤程度.方法 符合条件的冠脉搭桥患者分为on-pump、off-pump组,就心脏损伤生化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磷酸激酶MB(CK-MB),在术前、术毕、术毕4 h、手术开始24h进行比较,同时在术后24h内就临床指标(血流动力学、心律失常、ICU的滞留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 临床指标两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生化标志物cTnI、CK-MB比较:on-pump组在术毕比off-pump组明显升高,并持续到手术开始后的24h.结论 就敏感的生化标志物cTnI、CK-MB观察,on-pump组的心肌损伤较off-pump组明显,但其早期的临床表现并无显著的差异,说明其损伤仅仅限于生化层面.

  • 利用脐带血穿刺标本产前诊断杜氏肌营养不良症一例

    作者:刘国莉;赵耘;刘春雨;黄振宇;张丽江

    孕妇34岁,孕1产0,籍贯上海,家族中其舅舅、弟弟均患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于少年期死亡.该孕妇非近亲结婚,孕18周,要求产前诊断,转入我院.孕期无特殊,B超提示胎儿与孕周相符,未见异常.入院后B超引导下行羊膜腔穿刺,诊断胎儿为男性后行胎儿脐带血穿刺,抽取胎儿血化验肌酸磷酸激酶,并按常规方法提取DNA.

  •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26例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

    作者:孙菊娣;刘晓晴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病因、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 分析26例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26例患儿均呈急性起病,病前有呼吸道感染21例,消化道感染5例;多发生在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男孩多见;冬春季发病高,主要表现为双下肢肌肉疼痛和步态异常,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增高数十倍以上,CPK的下降与临床症状的消失相平行.该病具有自限性,无特殊治疗方法.结论 本病起病急,以双下肢肌肉疼痛伴步态异常为特点,CPK异常升高,预后良好.

187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