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紫花地丁洗脱部位指纹图谱特征与其抗真菌作用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作者:程丽丽;孙志蓉;朱南南;杨春宁;杜远;苗雨露

    目的:探讨紫花地丁不同洗脱部位HPLC图谱中的色谱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对其抗真菌作用贡献大小,为建立基于紫花地丁抗真菌谱效关系的中药质量控制模式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HPLC法研究紫花地丁不同洗脱部位的指纹图谱;用液体倍比稀释法研究其抗真菌作用;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其谱效关系。结果:紫花地丁80%乙醇-水洗脱部位抑真菌效果较好,MIC值为1.25mg/mL,MFC值为2.5mg/mL。紫花地丁不同洗脱部位HPLC指纹图谱之间的相似度较低,表明各部位之间化学成分存在差异。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紫花地丁不同洗脱部位的抗真菌作用是多种化学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关联系数较大峰的相对保留时间为59.766~82.545min,说明紫花地丁中对红色毛癣菌起到抑菌作用的是极性较小的化学成分,其中关联程度(以峰号表示该峰代表的化学物质)为2>4>5>1>3。结论:紫花地丁不同洗脱部位HPLC指纹图谱与其抗红色毛癣菌作用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 紫花地丁黄酮含量季节性变化研究

    作者:董爱文;朱声文;何征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季节紫花地丁中总黄酮的含量,检测波长为510nm,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为0.9993,相对标准偏差2.0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2%.实验结果表明此法准确度较高,为紫花地丁生药与成品药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季节采收的紫花地丁中总黄酮含量的差异是不同的.

  • 五味消毒饮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作者:石学魁;李新华;张晓莉;李英兰;宋宝辉

    五味消毒饮方剂载于<医宗金鉴>,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化痰散结、止痛之功效,主治各种疔毒、痈疮疖肿.现代多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该方剂组成为: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本文研究了五味消毒饮对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Mφ)吞噬功能的影响.

  • 大孔树脂纯化紫花地丁中γ-氨基丁酸的研究

    作者:黄美娥;董爱文;郭小玲;林永慧

    目的 研究树脂分离纯化紫花地丁中γ-氨基丁酸的工艺条件.方法 通过研究7种树脂对紫花地丁γ-氨基丁酸的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试验,筛选出较优的紫花地丁γ-氨基丁酸吸附剂.结果 LX-17树脂对紫花地丁γ-氨基丁酸纯化效果优,佳纯化参数为上样液质量浓度0.123 mg/mL,pH值3.0,上样流速0.5 BV/10 min;以3倍树脂床体积pH值8.5的NaOH洗脱剂,以1.0 BV/10 min流速洗脱.该工艺生产的紫花地丁γ-氨基丁酸纯度达到15.22%.结论 LX-17树脂综合性能好,适合于γ-氨基丁酸的分离纯化.

  • 二丁冲剂的薄层色谱鉴别

    作者:淡建华

    二丁冲剂系治疗热疔痈,湿热黄疸,外感风热,咽喉肿痛,风热火眼的中药复方制剂,由紫花地丁、蒲公英、板兰根和半边莲4味中药组成.为控制药品质量,我们对二丁冲剂各药材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研究结果表明,方法简便、易操作、快速、结果可靠.

  • 骨炎灵丸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陈英红;黄恩喜;姜瑞芝;高阳

    目的:完善骨炎灵丸的质量标准,控制产品质量.方法:对骨炎灵丸作了TLC定性和HPLC定量研究.结果:对药品中的黄芪、延胡索和紫花地丁进行了TLC鉴别,对柚皮苷作了含量测定.结论:本试验对骨炎灵丸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实验依据.含量测定方法具有简便、灵敏、快速、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制剂的质量.

  • 两产地紫花地丁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刘嘉;徐润生;程存归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产地紫花地丁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紫花地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采自长春市和金华市紫花地丁全草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测定了各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并对两个产地的挥发油进行了比较.结果:分别从长春和金华紫花地丁全草的挥发油中,分离出25和23种成分,鉴定出其中22和21个化合物.分别占分离总量的88.00%和91.30%.结论:2种紫花地丁挥发油化学成分存在显著差异,其主要成分分别是棕榈酸(16.77%)和植物醇(26.97%).

  • 酶标仪测定不同产地、不同组织部位紫花地丁总糖和还原糖

    作者:何芳;王钦;张春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不同组织部位紫花地丁中多糖和还原糖量,为指导采收和进一步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料液比、提取温度和盐酸浓度为影响因素,通过蒽酮硫酸法结合全功能酶标仪,在628 nm处测定,计算其总糖和还原糖的量.结果 佳水解条件为15%(W/V)的盐酸,1∶50的料液比,100℃水解.紫花地丁根部位的总糖和还原糖量高,叶中量低.泸州产紫花地丁中含有具生物活性的糖类物质高于自贡产地.结论 以紫花地丁中的具生物活性的糖类物质为指标,果期采收质量较佳.

  • 紫花地丁在不同季节总黄酮含量的变化

    作者:董爱文;朱声文;何征

    建立了UV法测定紫花地丁中总黄酮的含量,检测波长为510nm,平均回收率为99.8%.试验结果经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季节采收的紫花地丁中总黄酮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 慢性盆腔炎的灌肠治疗与康复指导

    作者:童丽娅;谢绮

    1灌肠治疗1.1治疗方法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药.处方:鱼腥草30g,黄芪25g,紫花地丁20g,莪术10g,败酱草、益母草、茯苓、蒲公英各20g,桃仁15g,丹皮、赤芍、半夏、胆南星各10g.上药煎汁100ml,药温约50℃,缓慢灌肠,保留.每日1次,1个月为1疗程.

  • 紫花地丁与长萼堇菜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别

    作者:贺雨馨;孙志蓉;曲继旭;程丽丽;朱南南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紫花地丁与长萼堇菜的提取物及不同萃取部位进行结构分析及鉴别研究.紫花地丁与长萼堇菜的提取物的一维红外谱图显示两者均具有芳香类物质,挥发性物质及糖苷类物质.两者不同萃取部位的二阶导数谱差异较为明显,尤其在970~800 cm-1范围内的自动峰数量和峰强的差别明显.在石油醚萃取部位的二阶导数谱图中,紫花地丁出现了5 个自动峰,而长萼堇菜有7个自动峰,且峰强大于紫花地丁;在氯仿萃取部位的二阶导数谱图中,长萼堇菜出现了6个自动峰,而紫花地丁则出现4个自动峰,二者峰强差别较小;在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二阶导数谱图中,紫花地丁出现了6个自动峰,而长萼堇菜出现了4个自动峰.同时在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二阶导数红外谱图中紫花地丁强峰的出峰位置在1 467 cm-1处,而长萼堇菜强峰出峰位置在1 384 cm-1处,可以将二者区分开.研究表明,一维红外光谱与二阶导数分析方法相结合,能够实现紫花地丁与长萼堇菜的区分鉴别,该法准确可靠,为紫花地丁及其他混淆品的鉴别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肠梗阻43例

    作者:王朝圣;梁明

      我院外科自1994年10月~2000年7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肠梗阻43例,均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43例中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3~65岁,其中胃大部切除术9例,胆囊切除术5例,肠部分切除8例,阑尾穿孔并发腹膜炎14例,其他7例。均表现为腹部阵发性绞痛、腹胀,伴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听诊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腹部透视有气液平面。2 治疗方法  肠梗阻一旦确诊,应按基本原则对症处理: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同时手术后服中药,其主要药物有蒲公英30g,紫花地丁10g,广木香15g,香附、熟军各10g等,每日1剂,也可从胃管内注入,每次30~60ml,灌药后夹管20~30分钟开放,肠梗阻症状较轻者可直接口服,多次少量饮用。

  • 解毒利湿汤治重症大黄蜂螯伤

    作者:韩冠先;连华敏

    笔者近10年来采用自拟解毒利湿汤治疗重症大黄蜂螯伤多例,取得满意疗效.基本方:茵陈、生甘草各60g,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紫花地丁各30g,紫草20g,生大黄10g.加减:黄疸者加栀子15g,尿少有血尿者加白茅根、猪苓各30g,消化道出血者加三七粉(冲)6g,明显发热者加草河车15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900ml,分3次口服或鼻饲.同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合并感染者配合应用抗生素,病情特别重者配用糖皮质激素数天.如治王某,男,21岁.1993年9月14日入院.1天前患者因摘蜂巢被黄蜂螯伤而来诊.诊见面色青紫,昏睡与烦躁交替,多汗,时吐黄绿色水样物,两目及全身皮肤黄染,大便呈墨绿色,小便淡绿混浊,头皮及颈部、上肢有100余处螯痕,每处螫痕周围青肿,中央有粟状突起.舌质黯红、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沉迟.心尖区有Ⅲ级收缩期杂间;肝脏肋下3cm,质中等,叩击痛;双肾区有叩击痛.血白细胞40.3×109/L,中性0.95;尿蛋白+++,尿糖+,尿内有大量尿盐;大便潜血试验+;血清钾6.8mmol/L,尿素氮41.5mmol/L,谷丙转氨酶100单位,总胆红素23.1μmol/L.入院诊断为黄蜂螯伤多脏器损害.重用解毒利湿汤加减:茵陈100g,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白茅根各30g,生甘草60g,紫草20g,炒栀子15g,大黄10g,三七粉(冲)6g.水煎鼻饲,每日2剂.连用3天患者神志已清,黄疸退净,能进少量食物,守方治疗半月而愈.

  • 紫花地丁治疗蜂窝组织炎

    作者:叶春芝

    蜂窝组织炎是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中的急性弥漫性化脓炎症,笔者采用紫花地丁外敷内服相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 杭州药材紫花地丁及其相近种分类鉴定研究

    作者:竺佳佳;陈锡林

    紫花地丁(Herba Violae)为堇菜科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ino)植物的干燥全草[1].早见于<千金要方>.<植物名实图考>称堇堇菜.附图为草本,无地上茎,叶片卵形,叶基心形,边缘有锯齿,花紫色,蒴果3裂.徐国兵等[2]认为该描述为紫花地丁(V. yedoensis),而据杨武亮等[3]的考证,此植物为堇菜科的锐尖叶堇菜(V. cuspidifolia).<中药志>除收载紫花地丁外,还有戟叶堇菜(V.betonicifolia)、箭叶堇菜(V.nepalensis )、白花堇菜(V.patrini)、早开堇菜(V.prionantha)、野堇菜(V.alisoviana)5种.<四川省中药材标准>87年版将长萼堇菜(V.inconspicua )、戟叶堇菜(V.betonicifolia)、球果堇菜(V.cillina )、浅圆果堇菜(V.schneideri),收作紫花地丁药用.由此可见,紫花地丁来源复杂,长期以来,存在同名异物问题.堇菜属(Viola)植物治疗疾病已有悠久的历史,后代医家混作地丁入药.然而,诸多入药品种,仅紫花地丁(V.yedoensis)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为了澄清名实,便于堇菜属(Viola)植物的开发利用,笔者对其进行了探索,由于在长江流域以南,紫花地丁与相近种戟叶堇菜形态为相近,营养期植株鉴别不易,为了便于应用,以其为材料,对堇菜类植物鉴定进行了方法学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 基于FTIR离散平稳小波特征提取的SVM应用于中药材紫花地丁与同属植物的鉴别研究

    作者:黄有强

    目的 探索基于FTIR离散平稳小波变换结合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法的中药紫花地丁的质量控制新模式.方法 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直接快速测定中药紫花地丁与同属植物多花堇菜和戟叶堇菜的FTIR,运用基于离散平稳小波变换进行特征向量的提取,通过分析比较后选取第4、5层分解层的特征向量用于支持向量机的训练与验证.结果 通过对不同产地的90个样本的验证,紫花地丁与同属植物多花堇菜和戟叶堇菜的识别率达100%.结论 基于FTIR离散平稳小波变换结合支持向量机分类法的中药紫花地丁与同属植物多花堇菜和戟叶堇菜的分类鉴别方法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 响应面法优化CO2超临界萃取紫花地丁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作者:范晓良;颜继忠;张纯;阮伟峰

    目的 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技术,优化从紫花地丁中萃取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以总黄酮萃取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考察工艺条件.结果 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54℃、夹带剂流速0.48 mL·min-1,乙醇浓度80%,萃取时间120 min,实际总黄酮萃取率为5.89%.对萃取率影响大的因素是萃取压力和萃取温度.结论 CO2超临界流体萃取紫花地丁总黄酮得率高,溶剂用量少,工序简单可行.

  • 紫花地丁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柳航;胡巍;方芸

    目的:对紫花地丁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中压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数据并结合文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葡萄糖-(1→4)-O-α-L-鼠李糖苷(1)、山奈酚-3-O-芸香糖苷(2)、山奈酚-3-O-β-D-葡萄糖-(1→2)-O-α-L-鼠李糖苷(3)、6,7-二羟基香豆素(4)、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5)、6-羟基-香豆素-7-O-α-L-鼠李糖基-(1→6)-O-β-D-葡萄糖苷(6)、柚皮素(7)、木犀草素(8)。结论化合物1、3和6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紫花地丁生药鉴定的研究进展

    作者:吕跃杰;周建理

    对近年来紫花地丁来源、性状、显微、理化鉴定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概述,为进一步对其研究提供参考.

  • 中医治疗急性湿疹40例报告

    作者:杨峰

    我所自1997年以来采用中医药治疗急性湿疹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4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8~51岁:病程2周~3个月.2 治疗方法采用内服中药煎剂,外搽复方祛湿酊、复方地米膏的内外兼治方法.中药煎剂以清热利湿为主,佐以疏风止痒.基本方:紫草、蛇床子、白癣皮各15g,苦参、黄柏、旱莲草各20g,地肤子、荆芥、防风各12g.随证加减:湿热发毒融合成片伴有水泡者加银花、紫花地丁;发于面部加蝉衣、菊花、桑叶;发于躯体加黄莲、龙胆草;发于下肢加牛膝、车前子;瘙痒不已加鹤虱、贯众.外治法以采用中药煎剂的第三煎原药汁外洗,每次20分钟;并使用酊剂与膏剂相结合,先搽酊剂,当皮损渗液减轻、皮肤趋于干燥后涂膏剂,每日3次.

147 条记录 4/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