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LASEK术中去瓣与留瓣治疗近视的疗效比较

    作者:刘香琼;张光明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术中去瓣与留瓣治疗近视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在我院行LASEK治疗近视的患者582例1 164眼,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留瓣组(活性瓣)与去瓣组,并于术后1 d、3 d、5 d、7 d、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以了解术后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3 d去瓣组角膜上皮愈合者389眼(66.84%),留瓣组69眼(11.86%);5 d时去瓣组角膜上皮愈合538眼(92.44%),留瓣组476眼(81.79%);7 d时均全部愈合;2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去辩组轻度疼痛者378眼(64.95%),中度疼痛者157眼(26.97%),重度疼痛者47眼(8.08%);留辩组轻、中、重度疼痛者分别为186眼(31.96%)、310眼(53.26%)和86眼(14.7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去瓣组达佳矫正视力者557眼(95.70%),留瓣组561眼(96.3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去瓣组出现0.5级以上Haze者25眼(4.30%),留瓣组者14眼(2.4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瓣LASEK较留瓣LASEK角膜愈合快,患者疼痛轻,术后佳矫正视力与Haze形成无明显差异.

  • 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筋膜内子宫切除40例体会

    作者:高梅;崔利娜;张民杰;李素红

    2000年9月至2001年12月,作者采用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40例,并与同期行经腹保留双侧附件的筋膜外子宫全切术患者40例进行疗效比较,报道如下.

  • 自愿献血激励和招募中的行政管理

    作者:张新平;邱心镜;孙碧玉

    自愿献血者激励和招募中的行政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血液采集和使用的安全、以及管理的效率.行政管理措施包括自愿献血者招募、献血者的保留和加强、献血者计划安排和血液库存管理.目前自愿献血者激励和招募中的行政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更有效地招募和保留献血者.

  • 自然灾害后参与献血人数与平时献血人数的比较分析

    作者:王霞;王静;魏佳;杨青青;俞会林;关小杰;王勤俊;苏月;卢媛

    目的:通过发生自然灾害后与平时献血人数的比较,探讨在发生自然灾害后献血人数显著增多的情况下,如何更好的将他们发展为固定献血者.方法:将2次自然灾害后1周内我中心流动采血车的无偿献血者与后1年同期进行对比.结果:灾害发生后献血人数显著增多,尤其以初次献血者增加更为明显,灾害发生后初次献血者分别占献血人数的72.12%与70.19%,而对照组为51.08%与54.97%.结论:在灾害发生后,献血人数成倍增加;建立一个持续性的激励政策,与献血做好沟通工作,有可能将他们发展成为固定献血者.

  • 胰体尾良性病变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18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波

    胰腺体尾部与脾脏及脾血管毗邻关系密切,当胰体尾部发生病变或损伤时,如果无条件单纯摘除病变,一般均行胰体尾加脾脏切除,手术操作容易,且并发症少,手术近期效果好。但是健康脾脏的切除也不可避免导致患者抗感染、抗肿瘤等免疫功能的减退。我院共施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18例。现报告如下。

  • 近全胃切除术在胃癌手术中的运用

    作者:王明元;王星;林雨冬;钱印榕;吴德柱;熊维玲

    0 引言胃癌标准全胃切除术后产生不可避免的并发症,多因丧失了贮存器和食物不经十二指肠途径所致,目前采用的各种代胃术效果还不能令人满意.我院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对48例胃癌施行了近全胃切除、食管幽门上胃吻合术,取得较好效果.

  • 听神经瘤术中面部肌肉肌电图及BAEP的监测与面听神经功能保留:400例临床研究

    作者:姜燕;卜博;许百男;余新光;刘苗;李云利

    目的 总结听神经瘤术中监测面部肌肉自发与诱发肌电电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经验,分析术中面、听神经解剖功能保留的方法及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美国Nicolet公司生产的Viking-IV型和Axon公司的Epoch XP型多导术中监测仪,对收治的400例听神经瘤患者进行了术中监测面部肌肉自发与诱发肌电图和BAEP.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对患者进行面、听神经功能评估.结果 肿瘤全切388例(97.70%),次全切9例,死亡3例.本组病人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5.97%,功能保留率为91.94%.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完全性永久性面瘫11例,面部麻木23例,角膜溃疡18例,耳鸣29例,后经颅神经瘫痪28例,轻偏瘫3例,听力完全丧失139例.结论 通过面部肌肉肌电图及BAEP的监测,可以准确判断颅神经的位置,大程度避免颅神经的损伤.术中面部肌肉自发与诱发肌电图和BAEP监测,对听神经瘤外科手术的安全性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减少了手术的风险,使用得当可降低手术的致残率,应该成为听神经瘤手术的常规工作.

  • 正畸治疗中磨牙的拔除和保留问题(一)--磨牙问题20年回顾

    作者:刘进

    1. 正畸消极回避的前10年1995年,我应海口市一家口腔门诊部的邀请做正畸咨询会诊,据门诊部负责人介绍,当地正畸患者很多,工作开展不错.主要的困惑是当地人口腔保健意识差,磨牙(尤其为下颌第一磨牙)大量龋坏,多见残冠、残根甚至过早脱落.因此在正畸治疗中龋坏磨牙的去留及磨牙缺失的间隙关闭成为难题.通过对当地疑难病例会诊发现,伴有磨牙问题的错(牙合)矫治患者竟高达60%以上,由于对问题磨牙的处置存在困惑,多数病例疗效均不理想.

  • 思密达联用它药保留灌肠治疗结肠炎70例

    作者:郭玉显;李树正

    我们自1996年8月~1998年10月采用思密达联合其它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0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浅析下颌智齿的拔与留

    作者:陈巍山

    下颌智齿的拔与留是目前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尽早拔除下颌智齿、慎重拔除下颌智齿、保留下颌智齿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说明决定下颌智齿的拔与留的关键在于充分考虑到下颌智齿与第二磨牙的关系及与上颌磨牙的咬合关系,第二磨牙的健康状况也决定着下颌智齿的去留.通过口腔检查和X光片检查来评估下颌智齿决定其拔与留.

    关键词: 下颌智齿 保留 拔除
  • 卵巢肿瘤蒂扭转保留卵巢的手术及相关问题探讨

    作者:于月新;李巨

    附件扭转居妇科急诊手术病因中的第5位[1].有关保守治疗附件扭转的文章屡见报道[2-3],虽保留了卵巢,但均不能解决卵巢静脉血栓脱落的问题.自2005年开始我们采用先高位结扎卵巢动、静脉,再将扭转的附件复位并将卵巢肿瘤切除的方法[4]治疗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43例,成功地保留了患侧卵巢.经术后监测、随访及部分患者再次手术证实被保留的卵巢形态、血流及功能均恢复正常.

    关键词: 卵巢囊肿 扭转 保留
  • 听神经瘤手术中面神经保留的影响因素

    作者:周翔;周范民

    听神经瘤是颅内常见肿瘤之一,听神经瘤手术中有很多因素影响面神经的保留.随着肿瘤体积的增长,面神经保留率逐渐降低;手术入路的选择(经迷路入路、经中颅窝入路、经乙状窦后入路)和患者年龄对术后面神经功能的保留没有明显影响;随着术者经验的增加面神经保留率提高;术中面神经监测可使面神经保留率提高,同时可判断面神经预后.另外,术前的放疗等使面神经保留难度加大.

  • EB病毒潜伏感染基因组在上皮肿瘤细胞克隆扩增中的保留

    作者:晏其佳;俞海波;卢建红;喻正源;左埒莲;李桂源

    目的:探讨EBV感染的上皮细胞在克隆扩增过程中细胞中EBV基因组保留或丢失的实质.方法:使用EBV潜伏感染的上皮肿瘤细胞系293-EBV,其中的EBV基因组通过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示踪,经过多次传代使细胞的GFP表达强度有强弱差异,且部分细胞完全丢失EBV基因组,然后通过显微共聚焦连续观察细胞的生长.将细胞分散至极低密度,观察单个细胞形成克隆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及GFP表达强度的变化.结果: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由于黏性和运动性而移动,但GFP阳性的细胞在未分裂时荧光强度不变.细胞形成的克隆其形状有紧凑型和松散型.EBV阳性的细胞在紧凑型生长时易保留EBV基因组.随着细胞数增加,EBV阳性细胞在松散型生长时GFP表达逐渐变弱;而GFP表达弱的细胞易完全失去EBV基因组.结论:EBV阳性上皮细胞具有保留EBV基因组进行克隆扩增的能力,EBV保留的实质是EBV基因组能随着细胞增殖而复制和传代,这与细胞密度有关,还可能受上皮细胞环境的影响.

  • 乳腺癌腋清扫术不同解剖途径对保留肋间臂神经成功率的影响

    作者:熊秋云;杜哲明;吴晓波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清扫术不同解剖途径对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科2005年9月~2009年9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98例,术中应用3种解剖途径保留ICBN并统计成功率.成功保留ICBN的77例者为实验组,术中误切断和其他原因无法保留ICBN的66例作为常规切除者入选对照组,进行患侧上臂内侧感觉异常的比较.结果 经起始部途径解剖ICBN 39例,误切断3例,成功率为92.30%,经腋静脉下方途径解剖ICBN 30例,误切断4例,成功率为86.67%,经背阔肌途径解剖ICBN 29例,误切断14例,成功率为51.72%.经背阔肌途径与另外两种途径比较,成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患者术后上臂感觉障碍发生率为15.58%(12/77),而对照组为57.58%(38/6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保留ICBN采用经起始部途径和腋静脉下方途径解剖更方便、更安全,保留ICBN的成功率更高;可明显减少患者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中精索淋巴管保留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彬;张春红;王晓;邵世修;李明杰;魏巍

    目的 探讨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中精索淋巴管保留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科收治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54例,行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术中注意保留精索淋巴管道,收集患者手术前后的精液进行分析,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精液质量较术前改善明显,未见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 保留精索淋巴管道可提高精液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此方法安全、可行.

  • 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临床分析

    作者:殷德福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保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都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观察组在手术当中进行肋间臂解剖并且保留肋间臂神经,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上肢感觉异常情况和患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上肢异常感觉减退率和皮肤胀痛程度降低率分别为40%和10%,对照组侧上肢异常感觉减退率和皮肤胀痛程度降低率分别为6%和6%,且观察组的术后复发率为2%,对照组的术后复发率为6%,观察组的侧上肢异常感觉减退率高于对照组,且患者术后复发率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当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相关部位皮肤感觉异常率,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效果显著.

  • 肋间臂神经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印国兵;吴诚义

    目的:为乳癌腋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5具成人尸体的50侧腋区进行了解剖,对肋间臂神经及上下相邻皮神经的走行、分支、支配、粗细等情况进行解剖观察.结果:ICBN可分为缺如型、单干型、单干分支型、双干型及3干型;84%的臂内侧皮神经与ICBN上支、上干相交通;34%的第3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可发支支配腋窝底;3侧第1肋间神经外侧皮支主干进入上臂内侧.结论:肋间臂神经为第2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的分支,通常为上支或上干,与臂内侧皮神经联合构成,可有第3或第1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参与.其损伤可造成乳房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乳癌腋清扫术中经胸小肌后方或经腋静脉下方能顺利找到该神经并加以保护.

  • 肛垫保留术治疗痔的临床研究(附150报告)

    作者:薛志强;郑抗洪

    目的评估肛垫保留术治疗痔的可行性、有效性及肛管功能恢复的完整性.方法对150例痔患者手术治疗时保留肛垫,肛管移行上皮(ATZ)收紧提吊断裂松驰的Treitz肌,仅对引起痔症状下移的痔组织切除.对术后疼痛、出血、住院时间、伤口愈合、并发症、肛管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临床观察及远期疗效评估.结果术后疼痛24小时内需注射镇痛剂的29例,占19%,疼痛不明显或轻度疼痛无需镇痛治疗的121例,占81%.24小时后全组病人无作镇痛治疗.伤口愈合时间2~6周.住院天数3~14天,平均79天.无大出血并发症发生,无控便及排便障碍.随访2年以上,全组病例无肛门狭窄、控便及排便功能障碍,疗效评级:优132例,占88%;良17例,占113%,差1例07%.结论肛垫保留术治疗痔的术式是一种简单,有效,可靠,远期疗效优良,肛管功能恢复完全,可替代传统痔切除术的术式.

  • 保留无水乙醇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50例临床分析

    作者:习凤英;李丽琴;刘卫平;陈兰芳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有效治疗方法 ,减少剖腹探查手术的次数并降低该病的重复手术率.方法 将300例盆腔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均行无水乙醇介入治疗.治疗组囊腔内保留一定量的无水乙醇,对照组不保留,两组均术后随访1年,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治愈率达98%,1年内复发率2%.对照组治愈率为76%,术后1年内复发率为2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保留无水乙醇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效果确切、迅速,且副作用小,值得推广使用.

  • 颈椎前路手术中后纵韧带切除与否的临床探讨

    作者:马航展;蔡东岭;李伟宽;何永浩;梁立明

    目的:介绍颈椎前路手术中后纵韧带的切除与保留的临床应用。方法:本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共118例颈椎病退变患者,其中包括脊髓型颈椎病5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6例,混合型颈椎病25例。气管插管全麻下,所有病例均行颈椎前路手术,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行后纵韧带切除术,并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或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颈椎前路减压术,其中后纵韧带切除72例,后纵韧带保留46例。1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临床症状获得不同程度改善,X线复查提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术后3个月复查MRI均提示脊髓、神经根压迫解除。两组JOA评分术前6~14分,平均(9±3.24)分,术后半年随访时8~16分,平均(11±2.25)分,差异有显著性(P <0.05);改善率22%~93.3%,平均62.5%。结论:并非所有颈椎前路手术均需切除颈椎后纵韧带。应认真评估术前患者影像学资料结合术中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切除后纵韧带。

147 条记录 5/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