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COPD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血浆 CRP、IL-17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浆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介素17(IL-17)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及门诊体检健康中老年人(对照组)各60例,测定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对照组体检时的血浆CRP、IL-17水平。结果 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浆CRP、IL-17水平均高于缓解期( P <0.01)与对照组( P <0.01);COPD缓解期患者血浆CRP、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OPD患者血浆 CRP水平与 IL-17水平间存在正相关性( P <0.05)。结论 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血浆 CRP、IL-17水平均升高,两者间存在正相关性,提示 CRP、IL-17参与了 COPD 的急性炎症反应过程。
-
雌二醇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免疫损伤的干预效果
①目的 探讨雌二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大鼠关节炎评分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0和IL-17的影响,探讨雌二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干预效果.②方法 应用弗氏完全佐剂制备大鼠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分为雌二醇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及单纯RA模型组,同时设对照组.造模第21天,测定大鼠关节肿胀度,记录关节炎评分,同时应用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IL-10和IL-17含量.③结果 RA大鼠模型各组间比较,雌二醇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关节肿胀度和关节炎评分均低于RA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雌二醇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10含量高于RA模型组,血清中IL-17含量低于RA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结论 雌二醇通过调节促炎及抑炎细胞因子,可能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
-
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及血清IL-17的影响
目的 探究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对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常熟市中医院消化内科UC 9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治疗A组和治疗B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和传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治疗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改良中药药物成分保留灌肠,治疗B组在治疗A组基础上改良灌肠方法.比较3组的疗效及对IL-17水平的影响.结果 3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A、B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且治疗B组优于A组(P<0.05).3组肠镜下黏膜评分、Sutherland DAI评分及组织病理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A、B组上述指标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治疗B组低于A组(P<0.05).3组血清IL-17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A、B组血清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且治疗B组低于A组(P<0.05).3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中药成分保留灌肠可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肠黏膜修复、提高生活质量,其可通过下调IL-17的水平来抑制肠道炎症,且在此基础上改良灌肠方法,疗效更好.
-
白介素-17及降钙素原与脓毒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7(IL-17)及降钙素原(PCT)在不同程度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的48例脓毒症患者,并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及脓毒症休克组.患者入院24h及治疗后3d分别应用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17及降钙素原水平,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脓毒症组及脓毒症休克组血清IL-17检测结果分别是:23.95±7.10,75.31±23.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7.8687,P<0.05);脓毒症组、脓毒症休克组血清IL-17治疗前、后的水平分别是:(38.64±11.65)VS(21.25±5.64),(t=4.2667,P<0.01);(76.32±22.53)VS(34.54±13.46),(t=2.8018,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脓毒症患者血清IL-17与PCT呈正相关(r=0.376,P=0.0081).结论:血清IL-17及PCT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IL-17和PCT联合动态监测可作为脓毒症疗效判定的良好指标.
-
IL-17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JIA)患儿血清中IL-17的水平,了解其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确诊JIA患儿54例,其中17例全身型定为病例1组,20例多关节型定为病例2组,17例少关节型定为病例3组,将同时期在健康查体儿童32例定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记录各组血清IL-17水平和病例组患儿ESR、CRP及肿痛关节数。分析4组间IL-17水平差异和JIA患儿IL-17水平与ESR、CRP及肿痛关节数的相关性。结果病例1组、病例2组、病例3组、健康对照组各组间IL-17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54 b.680, P <0.01),JIA患儿血清IL-17水平与ESR及CRP无明显相关性( r =0.050, P =0.721;r =0.263, P =0.055),而与肿痛关节数呈正相关( r =0.433, P =0.001)。结论 JIA患儿血清中IL-17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与常用的临床炎性指标ESR、CRP无显著相关,而与肿痛关节数呈正相关,提示IL-17在关节局部炎症中起重要作用。
-
老年冠心病抑郁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7及C反应蛋白的含量变化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抑郁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7及血浆C反应蛋白的含量变化.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48例老年冠心病抑郁患者(抑郁患者组),同时选取36例老年冠心病无抑郁患者(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7和C反应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①老年冠心病抑郁组患者血浆IL-17和血浆CR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24.86±118.72)pg/ mL VS(221.78±78.63)pg/mL,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52.14±19.26) ng/mL VS ( 13.21±12.17) ng /mL,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1 ]②老年冠心病抑郁患者中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比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IL-17和血浆CR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75.26±148.27)pg/mL、(316.36±128.4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 52.87±22.45) ng /mL、( 42.68±23.63) ng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③老年冠心病轻-中度抑郁患者及重度抑郁患者血浆IL-17和血浆CR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21.45±142.16)pg/mL、(378.57±162.49)pg/mL、(224.46±81.4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2.28±23.21) ng /mL 、(49.89±12.23 ) ng/mL、(11.79±10.89)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重度抑郁状态组高于轻-中度抑郁状态组(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7及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发现确实较正常对照组高,二者联合检测结果可以作为老年冠心病抑郁患者诊断的指标,检测方法简便易操作,值得临床应用.
-
羟氯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及辅助性T细胞17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羟氯喹对SLE患者PBMCs凋亡及辅助性T细胞(Th)17、IL-17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例初发活动期SLE患者,提取PBMCs进行培养,用羟氯喹、苯丁酸氮芥(CLB)2种药物进行干预,培养24、48 h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s凋亡及Th17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提取细胞上清液用ELISA检测IL-17因子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单个核细胞凋亡率:24h羟氯喹(10.3±0.7)%、CLB(8.5±1.1)%;48 h羟氯喹(13.9±0.6)%、CLB(11.8±0.8)%,2组24、48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7细胞的百分数:24 h羟氯喹(0.81±0.13)%、CLB(0.78±0.26)%,48 h羟氯喹(0.73±0.45)%、CLB(0.68±0.20)%,2组24、48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24 h羟氯喹(26.3±0.9)%、CLB(24.6±0.7)%;48 h羟氯喹(24.2±0.9)%、CLB(22.6±1.1)%,2组24、48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体外实验证明羟氯喹有诱导PBMCs凋亡的作用,羟氯喹降低PBMCs中Th17细胞水平,减少外周血中IL-17因子的分泌.
-
干燥综合征中白细胞介素-17与B细胞活化因子对B细胞功能异常的协同作用
目的 检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血清和唇腺中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AFF)的表达,通过BAFF、白细胞介素(IL)-17干扰扩增的Th17细胞与B细胞混合培养,探讨它们对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确诊的pSS患者40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pSS患者和健康对照血清中BAFF的表达;22例pSS做了唇腺活检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5例pSS采用流式细胞仪、免疫印迹法检测与BAFF和IL-17干扰扩增的Th17细胞共培养的B细胞凋亡、增殖及抗体产生.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BAFF表达于pSS患者唇腺组织浸润的淋巴细胞及导管上皮细胞,腺泡与对照组几乎无表达.灶性浸润组BAFF阳性细胞数[(888±372)个]高于非灶性浸润组[(164±161)个](t=5.94,P<0.05);BAFF阳性的淋巴细胞数占总淋巴细胞的比率[(0.18±0.08)%]高于非灶性浸润组[(0.09±0.07)%](t=3.03,P<0.05);血清中pSS患者BAFF水平[(6.0±2.8)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8±1.7)ng/ml] (t=3.26,P<0.05);BAFF、IL-17转染组B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4±5)%、(23±5)%]显著高于未转染组[(7±4)%](t值分别为4.6,4.4;P<0.05),与单独培养的B细胞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部分培养的上清液中未检测出抗体.结论 BAFF可能参与pSS局部炎症的损伤过程,其与IL-17对B细胞功能异常可能有协同作用.
-
大鼠钙结合蛋白-3基因与关节炎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
目的 进一步精细定位Oia2区域,以期发现除C型凝集素超家族成员(CLECSFs)以外的其他关节炎易感基因.方法 在DA大鼠及其同源异基因品系R16大鼠中建立矿物油诱导性关节炎(OIA)模型并记录各临床表型.另取DA和R16大鼠,不完全弗氏佐剂(IFA)免疫后第10天,处死并采集腹股沟淋巴结以获取单个细胞,在mRNA水平检测各R16同源异基因及各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OIA模型中,和雄性DA大鼠比较,雄性R16大鼠的关节炎严重程度明显减轻(5.9±3.8与9.3±2.3,P<0.05),同时其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1.4±2.2与2.7±2.9,P<0.05)和IL-1β(1.5±2.1与2.3±2.5,P<0.05)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雄性R16大鼠钙结合蛋白-3(Clstn3)基因的表达明显减低(0.7±0.4与2.2±1.6,P<0.01).结论 Clstn3基因与雄性大鼠关节炎严重程度密切相关,Clstn3可能为雄性大鼠所特有的关节炎易感基因,同时也表明Clstn3基因变异对雄性大鼠OIA严重程度的影响可能通过辅助T细胞(Th)17型免疫反应而发挥作用.
-
白细胞介素-17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唇腺组织和外周血的表达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唇腺组织及外周血及唾液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30例DSS患者及5名对照组的唇腺石蜡组织的连续切片进行IL-17、CD45RO和CD20染色.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30例pSS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及唾液中IL-17水平.结果 pSS患者唇腺组织均有IL-17阳性细胞表达;而对照组无表达.在pSS患者唇腺组织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组,IL-17阳性细胞数(15±5)个低于多量淋巴细胞浸润组(21±8)个(P<0.05);但在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的pSS组,IL-17阳性的淋巴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比率(14±5)%,高于多量淋巴细胞浸润组(10±4)%(P<0.05).在大量淋巴细胞聚集的部位,IL-17主要表达在腺体外周的淋巴细胞上.呈胞质表达.相关性分析显示:IL-17阳性细胞数与红细胞沉降率(ESR)呈显著正相关(r=0.557,P<0.05).血清中IL-17的浓度在多量淋巴细胞浸润组(7.8±0.6)pg/ml与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组(7.6±1.0)pg/ml及健康对照组(7.4±1.0)p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在pSS患者中可能参与局部的炎症损伤过程.
-
白细胞介素-17与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及骨保护素在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4例AS患者及15名同期健康体检者血清IL-17、RANKL及骨保护素,流式细胞术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①AS患者血清IL-17 [(45±12) pg/ml]、RANKL[(354±96) pg/ml]表达水平及RANKL/骨保护素[(6.5±3.4) pg/ml]比值均高于对照组(t=11.18,P<0.05;t=18.66,P<0.05;t=15.48,P<0.05),并且中晚期血清RANKL表达水平高于早期血清RANKL水平(t=47.02,P<0.05);中晚期血清骨保护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早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8,P<0.05).②AS组血清IL-17水平与RANKL呈正相关(r=0.532,P=0.021),血清IL-17、RANKL与Bath AS病情活动指数(BASDAI)均呈正相关(r=0.625,P=0.023;r=0.431,P=0.016).结论 IL-17与RANKL可能在AS发病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白细胞介素-17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骨保护素 -
白细胞介素-17通过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调节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增殖
目的 研究IL-17对RA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s)生长增殖的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是否有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参与.方法 原代培养RA患者FLSs,培养细胞分为3组:正常培养FLSs(对照组),IL-17处理组,STAT3靶向沉默后IL-17处理组.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TAT3及p-STAT3在各组FLSs中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cl-2及Bax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FLSs增殖.采用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L-17促进FLSs的生长及增殖,抑制其凋亡.IL-17上调抗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t=2.723,P<0.05)并下调促凋亡因子Bax的表达(t=2.612,P<0.05).靶向沉默STAT3的表达可抑制IL-17对FLSs的作用(t=2.745,P<0.05)[对照组:Bax(3.814±1.623),Bcl-2(1.429±0.311);IL-17处理组:Bax (0.972±0.017),Bcl-2(3.175±1.356);STAT3沉默后IL-17处理组:Bax(5.729±1.236),Bcl-2 (0.637±0.006)].结论 STAT3对IL-17促进RA患者FLSs的生长及增殖有着重要的作用,IL-17/STAT3信号通路有可能成为新的RA治疗策略.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白细胞介素-17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
血清IL-17、PCT和hs-CRP水平在早期判断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早期判断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为研究对象,Rentrop分级为0级或1级的病人归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不良组(A组),Rentrop分级为2级或3级的病人归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良好组(B组).测定并比较两组受试者IL-17、PCT和hs-CRP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结果 A组受试者血糖水平明显高于B组、他汀类药物使用率以及患病时间均明显低于B组;A组受试者IL-17、PCT、hs-CR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组;A组受试者狭窄血管支数、Gensini积分明显低于B组(P<0.05);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与病人的IL-17、PCT和hs-CRP表达水平、他汀类药物史以及患病时间独立相关(P<0.05).结论 血清IL-17、PCT和hs-CRP水平分别与侧支循环评分独立相关,其机制可能是上述炎症因子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有效改善了血管的生成过程,终促进侧支循环形成.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白细胞介素-17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侧支循环 -
加味酸枣仁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状态白细胞介素-17的影响
目的 观察加味酸枣仁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状态的白细胞介素-17(IL - 17)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7例,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17分为伴有抑郁状态,分为单纯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非抑郁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状态组(抑郁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其中抑郁组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29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及联合加味酸枣仁汤治疗.结果 抑郁组白细胞介素-17浓度为333.89 pg/mL±52.16pg/mL,高于非抑郁组的240.88 pg/mL±48.00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试验组白细胞介素-17浓度为303.00pg/mL±57.98 pg/mL,低于对照组331.96 pg/mL±49.35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状态患者白细胞介素-17浓度高于单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后血浆IL - 17水平明显下降,加味酸枣仁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状态患者的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
白细胞介素-17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部位及区域数量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部位及区域数量微血管病变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7,按照微血管病变部位,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以及不同损伤区域数量微血管病变患者白细胞介素-17的水平.结果: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白细胞介素-17水平高于无血管病变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者(P<0.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白细胞介素-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3种微血管病变患者白细胞介素-17水平高于合并1种微血管病变患者(P<0.01),合并2种微血管病变患者白细胞介素-17水平高于合并1种微血管病变患者(P<0.01),合并3种微血管病变患者白细胞介素-17水平高于合并2种微血管病变患者(P<0.05).结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白细胞介素-17水平升高,白细胞介素-17与微血管病变部位无关,与微血管病变损伤区域数量有关,白细胞介素-17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IL-17浓度的改变及意义
目的:观察临床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白介细胞素-17(IL-17)浓度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临床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T2DM)患者93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3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28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30例),另外以正常健康人30例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入选观察对象均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敏C反应蛋白定量(hs-CRP)、血清IL-17浓度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DM组、EDN组和CDN组的FPG、HbA1c、hs-CRP、UAER与IL-17均显著升高(P<0.05),与SDM组比较,EDN组和CDN组的FPG及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血清hs-CRP、IL-17浓度和UAER均明显升高(P<0.05),CDN组的血清hs-CRP、IL-17浓度和UAER明显高于E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患者的IL-17浓度与hs-CRP、UAER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305,0.420,P<0.05).结论:IL-17从不同途径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IL-17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诊断和病情判断的重要实验室参考指标.
-
尿IL-17水平检测对评估IgA肾病病情和治疗疗效的价值
也页目的:探讨尿白细胞介素-17(IL-17)检测对评估IgA肾病(IgAN)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79例原发性IgAN患者治疗前后的尿IL-17水平,分析患者治疗前尿IL-17水平与临床指标、牛津病理分型[系膜细胞增生( M)、内皮细胞增生( E)、节段硬化或黏连( S)和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 T)]的相关性;比较不同治疗方案下患者治疗前后尿IL-17水平的变化以及与疾病转归的关系。结果:IgAN患者治疗前尿IL-17的水平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并且与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NGAL)的水平和24 h尿蛋白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根据牛津病理分型,E1组患者的尿IL-17水平显著高于E0组,T1组和T2组患者的尿IL-17水平分别显著高于T0组,M0组与M1组、S0组与S1组、T1组与T2组的尿IL-17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在单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治疗的患者中治疗显效组的尿IL-17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治疗无效组的尿IL-17水平较治疗前无显著下降;ACEI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中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在治疗后的尿IL-17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结论:尿IL-17水平在评估IgAN患者的病情和疗效预判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实用价值。
-
克拉霉素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小鼠体内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表达的影响
目的 通过建立肺炎支原体(MP)感染BALB/C小鼠模型,探讨克拉霉素对MP感染小鼠模型血清中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60只无特殊病原体(SPF)级6周龄BALB/C小鼠(17~2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MP感染组和克拉霉素治疗组,每组20只.感染组及克拉霉素治疗组小鼠鼻内接种50μl含1×106 cfu/ml的MP菌液,建立MP感染模型,正常组接种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成功建立MP感染模型后,治疗组用克拉霉素治疗5 d.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3组小鼠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FN-γ、IL-6、IL-17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MP感染组小鼠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FN-γ、IL-6、IL-17 mRNA及蛋白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克拉霉素治疗后,小鼠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FN-γ、IL-6、IL-17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MP感染组(P<0.05).结论 克拉霉素可显著降低MP感染小鼠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FN-γ、IL-6、IL-17的水平.
-
IL-17 CCL2 CXCL10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组织学炎症患者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组织学炎症程度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前列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7及其相关趋化因子的表达,为BPH组织学炎症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80例行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BPH患者术中前列腺组织标本,根据组织病理学特征是否合并组织学炎症(HP)分为单纯组和炎症组.其中单纯组20例;炎症组分为合并轻度、中度、重度组织学炎症程度的BPH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前列腺增生组织IL-17蛋白,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CCL2、CXCL10 mRNA.结果 ①80例TURP切除的前列腺组织标本中,有60例(75%)患者前列腺组织中存在组织学炎症;②单纯组样本中IL-17表达很低;③IL-17蛋白其随炎症分级升高而升高(P<0.05);④合并重度组织学炎症的BPH组织中CCL2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非炎症组,上升为3倍,CXCL10则上升10倍(P<0.05).结论 IL-17及趋化因子CCL2、CXCL10在合并前列腺炎的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表达高,可能在前列腺增生的组织学炎症中起重要作用.
-
哮喘患儿诱导痰中炎性细胞与IL-17含量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儿童支气管哮喘病人诱导痰中炎性细胞与IL-17的相关性,揭示IL-17参与哮喘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引入诱导痰液检查和ELISA检测技术,收集急性发作期24例、临床缓解期3mo 23例和临床缓解期6mo 22例,正常对照组22名,检测其诱导痰液中IL-17的含量和炎性细胞百分比,并分析两种炎性细胞在哮喘不同时期与IL-17的相关性.结果:IL-17含量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急性发作期组成正相关,而与嗜酸性粒细胞无相关关系.结论:表明了IL-17和中性粒细胞参与了儿童哮喘气道局部炎症的发病,可能参与哮喘的部分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