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捕获再捕获法估计四川乐山市中区吸毒人群基数
目的:使用捕获再捕获法估计乐山市中区现有吸毒人群基数.方法:利用强戒所建所以来资料确定平均捕获期和平均捕获间隔期及两次捕获起始点并收集相应时间段内的收戒人数.利用Lincoln-Petersen模型进行估计,定性和定量研究结合以解释说明估计结果等.结果:平均捕获期3.02月,平均捕获间期12.59月,两次捕获期起止时间点为2002年9月30日-2003年1月31日和2004年1月31日-2004年5月31日,对应收戒人数为234人和251人,重复捕获34人.不分层点估计数1742人,标准误240.45,95%CI 1220-2163(人).分层后合计点估计数为1645人,标准误225.46,95%CI 1203-2087(人).结论:75%位数捕获期和平均捕获间期为4个月和12个月,可满足分析需要.Lincoln-Petersen模型简单,费用低,可操作性强.估计结果存有一定程度的低估,可作为估计底限值.选择适当的捕获再捕获模型可提高估计精度.估计数为公安部门同期提供现有吸毒登记数的1.5倍.
-
乘数法估计四川乐山市中区吸毒人群基数研究
目的:使用乘数法估计乐山市中区籍现有吸毒人群基数.方法:获得当地强戒所和自愿咨询检测门诊2003年5月31-2004年5月31日收戒或咨询人数r,问卷调查获乘数1/p,N=r/p计算估计数,定性和定量研究结合以解释估计结果.结果:r=507/511人,271份问卷获自称戒毒比例23.99%/4.17、咨询比例32.47%/3.08,估计数2114/1574人.23.99%和核对比例23.25%比较,χ2=0.0952,P=0.7576;一致性检验,k=0.5705,95%可信区间[0.4547,0.6862];灵敏度68.25%和特异度89.42%.与2002年自称戒毒比例(25.54%)比较,χ2 =0.1623,P>0.05.公安部门登记、乘数法计算的总吸毒率为0.20%、0.39%和0.29%,三者多重比较,χ2为185.46、320.27、83.85和12.41,均P<0.01.结论:强戒所和VCT门诊为依托机构进行乘数法估计是可行的;自称戒毒比例稳定为24%,VCT比例33%,可满足估计,但需关注戒毒假阴性问题;至2004年7月26日目标人群估计数1574-2114人,是公安部门同期现有吸毒登记数的1.5-2倍.
-
国内近5年药物利用定量研究进展
目的:分析国内近年药物利用研究的发展趋势及现状,为从事药物利用研究的医药学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查阅2006年1月-2010年12月共5年的药物利用定量研究文献,对所得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获得955篇定量研究文献,共涉及医药学杂志203种;895篇文献(94%)来源于单个医院,825篇(86%)的文献对某一类药物进行分析;大多数的文献采用2种及2种以上指标进行分析.结论:文献发表量逐年升高,对特殊人群及某一类疾病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的文献较少,研究方法比较单一,有待改进.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赤丹胶囊中丹参酮ⅡA含量
赤丹胶囊为赤芍、丹参、三七、川芎诸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其中丹参为君药.丹参中的丹参酮ⅡA为其脂溶性成分.为有效进行产品质量控制,对方中丹参酮ⅡA含量进行定量研究.
-
定性研究现状分析
临床科研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两者各有所长.在临床研究领域中有关人的感受、态度、信念、动机、行为等主观问题,定性研究比定量研究更能发挥所长.定性研究能够为中医个体化诊疗模式的研究提供有利的证据.对国内外定性研究现状和定性研究在医学研究领域的实践应用进行论述,并着重阐述定性研究在中医研究的必要性.
-
大鼠丘脑、基底节及内囊的微血管构筑及其定量研究
用墨汁灌注法、组织化学二氨基联苯胺(DAB)血管染色法及二盐酸联苯胺(BDHC)血管染色法对正常大鼠脑冠状切片进行观察,研究大鼠丘脑、基底节及内囊的微血管构筑,并用Leica显微分光光度计测量光密度值(OD值)来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丘脑、基底节及内囊各结构的毛细血管吻合成网,不同神经组织内血管网形态各异,密度差异十分显著.丘脑内毛细血管吻合丰富且复杂.基底节的尾状核及苍白球内血管网形态相似且较密,网孔较小.内囊中血管分布多与内囊脚一致方向排列,管径较粗,网孔较大.各核团的血管密度显著高于神经纤维区的血管密度.
-
循证医学方法与中医疗效评价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循证的传统医学.方法 学制约着中医疗效评价.现有评价方法未能反映中医的人文属性和整体观以及辨证论治特点.中医辨证论治作为一种复杂性干预,仅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进行评价存在方法学的局限性,未能体现"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精神"的现代医学模式.针对中医个体化复杂干预及其社会学属性,需要采用综合定量研究和社会学定性研究的评价方法,创建适用于中医辨证论治的评价模式和方法学.
-
医学教育研究中的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
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推进需要高水平的医学教育研究作为支撑.本文介绍了2014年在Medical Teacher上发表,并作为欧洲医学教育委员会提供给医学教育工作者作为实践指南的2篇医学教育研究方法的论文,其目的 在于为我国医学教育领域的研究者、管理者和教师提供参考,以便使之理解医学教育研究方法 的特点,明白医学教育研究中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方法在提供医学教育证据上的不同贡献,便于根据所研究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医学教育研究方法,更加科学和规范地开展医学教育研究.本文的主体部分包括研究范式、研究过程、定量研究设计、定性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与样本选择、数据收集与分析等6个部分,期望能够对开展医学教育研究有所参考和借鉴.
-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对全科医学教育认知及态度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对全科医学教育的认知及态度,为教学改革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湖北医药学院四个年级305名农村订单定向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98.07%。运用SPSS 17.0,对调查数据以构成比(%)描述,并行字2检验、非参数检验。结果16.0%(49人)的学生认为地方高等医学院校没必要开设全科医学专业,了解全科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就业渠道、毕业后主要从事工作和专业发展状况的学生比例分别为82.3%(251人)、64.5%(197人)、69.2%(211人)和66.9%(204人)。27.5%(84人)的学生不了解全科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且对公共卫生课程认同度不高。仅34.4%(105人)的学生对当前全科医学教育满意,52.5%(160人)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体系存在问题,主要为课程内容重叠及开设时间不当。不同年级学生在专业开设必要性认知、全科医学专业学习态度、教学安排满意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尽早加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全科医学专业思想教育,强化学生对全科医学专业的认知;整合优化课程体系,调整重叠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课程开设时间。
-
教育研究方法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
在教育研究的整个历程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是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它们在理论基础、研究目的、适用范围、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操作形式和取得效果等方面存在不同.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人文现象,教育研究中需要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合起来,以使教育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
-
肿瘤的血管形成与膀胱癌
膀胱肿瘤是一种较常见的泌尿系肿瘤,目前已研究发现了众多的膀胱肿瘤标记物,用以掌握其易复发、浸润及转移等复杂多变的生物学行为.其中肿瘤血管形成是近年来的研究趋向之一,实体瘤的生长、转移过程中,肿瘤血管形成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而膀胱癌的生长、浸润、转移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血管形成依赖性[1].现就膀胱癌与肿瘤血管形成及其定量研究的状况,综述如下.
-
陕西省高级医学英语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目的 探析如何培养市场所需要的高级医学英语专业人才,并提出西安医学院医学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措施.方法 在定量研究理论的指导下,对陕西省医药卫生行业,服务业及出版业共60家相关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出版业有76%、服务业有25%、医药卫生行业有64%的员工没有医学英语学习背景,而拥有医学背景的员工当中,有76%、92%、86%的人员认为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并不能满足所在岗位需求,因此,现有的医学英语专业学生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远远无法满足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市场需求.结论 为了迎合一带一路建设中高级医学英语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可相应提高医学英语阅读、术语等基础课程的比例,开设不同领域的相应课程;辅以继续教育模式,搭建网络平台,以满足市场对于高级医学英语专业人才的需要.
-
分子影像学2011年度进展报告
分子影像学是指在活体状态下,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应用影像学方法对人或动物体内的生物学过程成像,进而开展定性和定量研究的一门学科.和传统影像学对比,分子影像学着眼于生物过程的基础变化,而不是这些变化的终结果.因此,通过分子成像,我们可成功捕捉“疾病前状态”,并及时早期干预,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在纳米生物技术、微流体技术等其他相关学科快速发展的促动下,分子成像发展十分迅速.近年来,分子成像对疾病诊疗的关键作用日益彰显,目前已经筛选出大量决定疾病发展进程的关键分子靶点,并针对靶点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分子成像也越来越引入关注,并正在逐渐从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领域转化.由于分子影像学的发展极为迅速,技术及应用门类繁多,在短时间内对分子影像学的进展现状进行非常全面的分析评价非常困难,在本次进展报告中,我们先从整体上回顾了2010~2011年度分子影像学国际在国内各个方面的综合进展,之后分别就分子成像技术、分子成像应用领域等进行分类的阐述,后对分子影像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希望对我国分子影像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
急性颅内出血的MRI诊断体会
MRI也就是核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称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后称磁共振.本文结合我们前期针对脑出血定量研究的结果,选择相应的敏感序列进行检查,明确急性颅内出血MRI诊断的佳序列,探讨脑外伤、中风等急性颅脑损伤MRI诊断的可行性.
-
浅谈超声心动图检测正常胎儿动脉导管血流频谱的定量研究
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检测在正常胎儿动脉导管血流频谱定量研究中的应用意义。方法:择取本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行产前超声检查并分娩的156例正常单胎为研究对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正常胎儿动脉导管,详细观察胎儿各个发育时期动态变化规律。结果:156例正常胎儿均获取相对清晰的动脉导管二维超声心动图与血流频谱图,动脉导管脉冲多普勒频谱呈双峰型;经由回归性分析发现,孕龄与AT、PFVd、PFVs呈正相关(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测在正常胎儿动脉导管血流频谱定量研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应用意义,可提供胎儿循环系统生理信息,及早评估胎儿风险值,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
现代味觉电生理技术在中药五味定性和定量研究中的作用
性味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核心之一,五味辨证是中医遣方施药的重要依据.在中药五味的研究中,一方面要注意严谨规范,使中药五味在客观化、规范化方面取得进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科交叉,结合现代多学科的研究,更深入地探索其内涵,揭示其实质.为此要加强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临床分析与理论探讨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以期进入新的领域,在理论上有所突破.本文结合中药五味定性、定量研究的必要性和现代味觉电生理学技术的特点及其在中药五味定性、定量研究中的可能作用进行综述.
-
心房颤动犬左房心内膜一氧化氮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 mRNA表达定量研究
血栓栓塞尤其是脑卒中是房颤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但血栓形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氧化氮具有强大的抗血栓、抗动脉硬化作用,它与许多心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1],但它在房颤中的作用还不清楚.本研究将采用竞争PCR定量测定房颤犬心房内膜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mRNA表达,同时应用一氧化氮敏感电极直接测定心内膜一氧化氮含量,在国内外率先开展房颤犬PAI-1mRNA表达与一氧化氮的定量研究,探讨房颤左房血栓形成的可能机制.
-
正常男性尿道需氧菌群和解脲支原体及人型支原体的调查
近年来,常见文献将革兰氏阳性(G+)的条件致病菌、解脲支原体(UU)及人型支原体(MH)列为尿道炎的病原体,但这些微生物在正常男性尿道的分布情况缺乏详尽报道.为了解健康男性尿道正常菌群的分布情况,我院于2000年 1~12月对107例健康男性尿道的需氧菌群及UU、MH进行了定性及定量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MR电影相位对比成像定向测量颈椎管内脑脊液运动
目的 探究MR电影相位对比成像定向测量不同年龄段颈椎管内脑脊液运动.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于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进行体检的80例健康志愿者,包括≤14岁14例,15~24岁19例,25~34岁17例,35~44岁18例,≥45岁12例.全部受检者均给予MR电影相位对比成像定向测量,再对比各年龄组收缩期与舒张期的峰值流速、峰值流量指标.结果 C2-3椎间盘水平蛛网膜下腔平均面积为1.46 cm2,且年龄段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岁年龄段颈椎管内脑脊液收缩期平均峰值流速与流量,舒张期平均峰值流速与流量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电影相位对比成像能够准确定量测量颈椎管内脑脊液的流动特点,为临床诊治脑脊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MR电影相位对比成像 不同年龄段 颈椎管内脑脊液运动 定量研究 -
2005-2014年南通市肝癌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定量研究
目的 了解南通市2005-2014年肝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及定量估计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南通市2005-2014年肝癌的死亡数据,计算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采用变化百分比(PC)和年均变化百分比(APC)描述变化趋势,运用差别分解法定量估计肝癌的影响因素.结果 南通市肝癌平均粗死亡率为50.21/10万,标化死亡率为30.73/10万.男性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75.25/10万和46.40/10万,女性分别为26.31/10万和15.24/10万.2005-2014年肝癌粗死亡率在男性(APC =-2.66%,95%CI=-0.037~-0.018,P<0.01)、女性(APC=-1.29%,95%CI=-0.022~-0.004,P<0.05)和全人群(APC=-2.37%,95%CI=-0.032~-0.015,P<0.01)中均呈下降的趋势;标化死亡率在男性、女性和全人群中亦均呈下降的变化趋势.男性、女性和全人群人口因素对死亡率的贡献率分别是90.81%、284.30%和114.46%.结论 南通市2005-2014年肝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共同促进了肝癌死亡率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