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羊外肾胶囊抗疲劳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肖云峰;王玉华;丛丽华;曾月宁;张久红;李文妍;邢斯博;刘小雷

    目的:研究羊外肾胶囊对小白鼠抗疲劳作用的机制.方法:连续给与小白鼠灌胃0.05、0.5、1.5g·kg-1羊外肾胶囊45d,观察体质量、负重游泳、血清尿素氮、血乳酸、肌糖元、肝糖元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小白鼠体质量增加、行为、活动、进食一切正常,羊外肾胶囊明显延长负重游泳时间,降低游泳后小白鼠的血清尿素氮含量和血乳酸含量,增加肌糖元和肝糖元的含量.结论:根据国家《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可以判定:羊外肾胶囊具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

  • 个体动脉采集点评估图在危重病人的应用

    作者:秦震芳

    危重病人常需动态观察动脉血的变化,如动脉血气分析、血乳酸测定等,使危重病人的动脉穿刺成为具有相当频度的临床操作.对于病程长、全身情况差的病人,既要准确及时采集动脉血标本,又要有计划性保护血管,本科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了一种个体动脉采集点评估图应用于临床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血乳酸水平与AECOP D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传坤;张立文

    目的 探讨血乳酸水平与AECOPD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耐受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观察78名经鼻胃管行早期肠内营养的AECOPD患者的耐受性,对影响AECOPD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肠内营养3天内78名患者中23例出现了不耐受,55名患者耐受肠内营养支持.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是否使用肌松药、动脉血乳酸水平是影响AECOPD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因素.结论 血乳酸水平对AECOPD患者适时开展肠内营养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 动脉血乳酸对于新生儿休克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的价值

    作者:袁文浩;曾凌空;蔡保欢;刘晓艳;王石;赵玲霞;黄砚屏;王巧玲;刘汉楚

    目的 探讨血乳酸对新生儿休克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326例休克新生儿(轻度147例、中度105例、重度休克74例)在复苏同时及早期复苏后(约6 h)检测动脉血乳酸并计算乳酸清除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乳酸对新生儿休克的预测效能.结果 治疗前休克患儿的血乳酸均增高,以重度组高、轻度组低(P<0.01);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和窒息性休克患儿的血乳酸水平以感染性休克高(P<0.05);治疗后进入恢复期的休克患儿血乳酸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乳酸≤4 mmo/L休克患儿的病死率低于乳酸>4 mmo/L患儿(P<0.01);乳酸清除率<10%患儿的死亡风险高于清除率≥10%患儿(P<0.01).血乳酸为11.15 mmol/L时,对重度休克预测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6.8%;血乳酸为10.65 mmol/L时,对休克患儿死亡风险预测的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74.1%.结论 动脉血乳酸水平随新生儿休克严重程度而增加,且与预后相关,可用于休克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

  • 血乳酸动态监测对评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价值

    作者:宋红涛;廖勇仕;段永红;周敏;刘小飞;邓杰;廖泉

    目的 探讨血乳酸动态监测对评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依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58例和不良组28例;回顾性分析入院即刻、术后即刻、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5天血乳酸值,比较组间的差异.结果 预后良好组患者入院即刻、术后即刻、术后第1天及第3天血乳酸值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1.97±1.42、1.24±0.86、1.36±0.90、1.14 ±0.50 vs.3.20±1.54、1.98±1.11、2.28 ±1.58、1.73±1.23,P<0.05);Hunt-Hess分级Ⅳ~Ⅴ级组入院即刻、术后即刻、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血乳酸值均显著高于Ⅰ ~Ⅲ级组(P<0.05);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第3天血乳酸值是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 =3.184,95% CI:1.065~9.507,p=0.038).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急性期内血乳酸的动态监测对于评估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价值;术后第三天血乳酸水平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血乳酸监测在颅内肿瘤术后的临床意义

    作者:邓茂林;邓湘辉

    目的 探讨血乳酸在颅内肿瘤术后的意义.方法 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颅内肿瘤患者107例,术前行血气分析,术后0、3、6、12、24、48、72小时行血气分析,记录血乳酸值.监测术后3小时ICP及平均动脉压.计算脑灌注压(CPP:平均动脉压-ICP).结果 部分颅内肿瘤患者术后血乳酸有不同程度增高,与术后是否并发脑出血及脑灌注压低有相关性(P<0.05).结论 颅内肿瘤患者术后血乳酸增高并非一定提示容量不足,血乳酸动态监测评价术后患者颅内情况有重要意义.

  • 甘蔚乐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研究

    作者:童敏;龚莉;张逸

    目的 研究由黄精多糖、玉米低聚肽、黑茶茶多酚、氨基酸等为主要原料制备的功能营养剂甘蔚乐的抗疲劳作用.方法 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给予蒸馏水)、阳性对照组(给予西洋参)、甘蔚乐低剂量组(250 mg·kg-1)、中剂量组(500 mg·kg-1)和高剂量组(1000 mg·kg-1),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21 d后,进行负重游泳测验,检测血中尿素氮、血乳酸、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结果 与西洋参类似,甘蔚乐组可显著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降低血乳酸、血中尿素氮含量;提高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P<0.05).结论 甘蔚乐具有良好的抗疲劳作用.

  • 小儿肺炎合并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时高代谢状态研究

    作者:郭亚璋

    目的探讨血糖、血乳酸在合并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小儿肺炎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83例肺炎合并SIRS患儿分别进行血糖、血乳酸和血气指标的测定,同时选择非SIRS的肺炎患儿和正常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以观察这些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小儿肺炎患儿SIRS发生率为58.5%;SIRS组血糖和血乳酸值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但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小儿肺炎患儿SIRS发生率高,SIRS时血糖、血乳酸等高代谢指标显著增高.

  • 术中自体输血及血液稀释氧代谢及血乳酸的变化

    作者:詹鸿;张秀燕;黄焕娟;陶红斌;谭灿辉;陈浩文;苏志源

    目的:探讨术中自体输血期间血液稀释对氧代谢影响、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及病人的耐受力.方法:18例腹部及骨科全麻手术病人,年龄(47.4±14.8)岁,体重(56.3±6.6)kg,ASAⅠ~Ⅱ级.采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和/或血液回收机自体输血,行桡动脉穿刺置管及右颈内静脉穿刺置漂浮导管,分别于术前、输自体血前及输自体血后比较其血液动力学、氧代谢及动脉血乳酸的变化.结果:术中失血(1 036.36±516.28)ml,自体输血量(627.28±293.57)ml,血液稀释程度:HCT0.23±0.03,此时HB,HCT,SVRI值明显下降,PCWP及CI值明显升高,MAP和HR变化不明显,PvO2和SvO2明显下降,DO2,VO2,O2ER、Lactic Acid变化不明显,回输自体血后HCT,HB明显回升虽未达术前水平,但PvO2,O2ER和Lactic Acid变化不明显.结论:术中血液稀释,HCT在23%时,对心肺功能良好的病人是安全的,对氧代谢无明显影响.

  • 血乳酸及阴离子间隙在窒息新生儿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何启军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血乳酸、阴离子间隙变化与其窒息程度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方法 选择2014年1~12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窒息新生儿201例,纳入观察组;同期选择无窒息、病情稳定的新生儿205例,纳入对照组.分别在入院后1h检测血气指标及生化指标,按照窒息程度分组,比较各组间血气指标、血乳酸、AG值存在的差异.结果 新生儿的性别、胎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条件下,观察组窒息患儿血乳酸水平、AG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重度窒息患儿1 min Apgar、血乳酸水平和AG值高于轻度窒息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患儿的pH值变化并不大(P>0.05);治愈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pH值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死亡组患儿的血乳酸、AG值高于治愈组,且死亡组患者的1min Apgar评分明显低于治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气乳酸水平和AG值在窒息患儿中表达高水平,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并且在患儿的预后评估上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异丙酚对低温体外循环期间血糖及血乳酸的影响

    作者:周艳平;刘瑶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心内直视手术病人低温心肺转流(CPB)期间血糖及血乳酸的影响.方法:30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15)和异丙酚组(B组,n=15).两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两组均用芬太尼、咪唑安定、维库溴铵及异氟醚维持麻醉.B组在CPB期间持续静脉注入异丙酚8mg/kg*h.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CPB前(T2)、停机前(T3)和手术结束前(T4)测定桡动脉血糖及血乳酸浓度.结果:异丙酚组各时点血糖、血乳酸浓度均无显著变化;对照组在T3、T4两时点血糖及血乳酸浓度均较T1、T2两时点明显升高(P<0.05).结论:低温CPB期间予异丙酚6~8mg/kg*h持续静脉泵注能维持血糖及血乳酸浓度正常.

  • 动脉血乳酸及其早期清除率在休克患者病情评估和疾病预后中的价值

    作者:伍方红;许得泽;韦继政;刘伟盛;丁拥军;焦英杰;殷红霞;黎文杰

    目的 探讨动脉血乳酸水平及其早期清除率在休克患者病情评估和疾病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 收集江门市五邑中医院ICU住院的休克患者67例,按照APACHEⅡ评分分为低分组15例(11~20分)、中分组29例(21~30分)和高分组23例(>30分)三组;休克确诊后2h测定血乳酸水平和进行APACHEⅡ评分,12 h后再次血乳酸测定并计算乳酸早期清除率.按照休克确诊第28天的临床转归划分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比较休克患者不同APACHEⅡ评分及不同预后间的血乳酸水平、早期清除率的变化;对不同预后患者早期的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血乳酸早期清除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不同APACHEⅡ评分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预后患者休克确诊2h、12 h时血乳酸水平、早期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预后与休克时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血乳酸早期清除率相关(rAPACHE Ⅱ评分=-0.74,r确诊血乳酸=-0.72,r确诊12h乳酸=-0.75,r乳酸清除率=0.88,P均<0.05).结论 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总体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而升高,早期乳酸清除率能动态反应病情进展和预后,两者结合可作为休克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的重要评价指标.

  • 动脉血乳酸检测在新生儿窒息后器官损害程度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作者:周世林;胡朝辉;丁宇星

    目的 探讨动脉血乳酸检测在新生儿窒息后器官损害程度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74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4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新生儿窒息患儿根据1 min Apgar评分分为重度窒息组(32例)和轻度窒息组(42例);根据多器官损害诊断标准分为单器官损害组(40例)和多器官损害组(34例);根据预后分为治愈组(63例)和死亡组(11例).比较各组血乳酸水平、动脉血气指标,并分析相关性关系.结果 各组血乳酸水平与1 min Apgar评分、血pH值、BE呈负相关性关系(r=-0.675,-0.408,-0.512,P<0.05);多器官损害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单器官损伤组(P<0.05),而1 min Apgar评分、血pH值、BE均明显低于单器官损伤组(P<0.05);治愈组与死亡组血pH值、BE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死亡组1 min Apgar评分明显低于治愈组(P<0.05),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治愈组(P<0.05).结论 动脉血乳酸在新生儿窒息患儿器官损害程度及预后判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重症监护病房病人血乳酸水平与疾病转归关联分析

    作者:李美珠;范敏珊;霍雅君;林爱珍

    目的 检测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血乳酸(LAC)水平,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干化学法测定ICU患者LAC的浓度,结合病案室资料,分析2 550例ICU病人血乳酸浓度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 将 2 550例ICU病人分成两组,分别是死亡组和存活组.死亡组LAC阳性率为99.9%,明显高于存活组LAC阳性率34.8%(p<0.01).ICU病人中脑梗死、脑出血的患者和慢支、肺感染患者乳酸阳性率高,达74.9%~76.6%;随着LAC水平的逐渐升高(从<2.4 mmol/L到>10 mmol/L),ICU病人的预后渐差,死亡率亦有逐渐升高趋势(从21.1%到96.6%).结论 血乳酸可作为ICU病人病情监测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 血乳酸在重症感染患者预后评价中的意义

    作者:莫荣浩;李梅;麦洁俭

    目的:探究血乳酸水平在重症感染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参考价值,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重症感染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成死亡组(31例)和存活组(49例),并依照乳酸清除率10%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清除率>10%,58例)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清除率<10%,22例),对死亡组和存活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乳酸清除率进行比较,并对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生存率、APACHEⅡ评分和血乳酸浓度进行比较.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初始血乳酸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乳酸清除率显著低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低乳酸清除率组,6h血乳酸水平显著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乳酸水平在重症感染患者预后评价中效果显著,随着患者体内乳酸水平的下降或乳酸清除率的升高,患者死亡率下降,对于患者预后转归及提升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 健脾和胃中药汤剂对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防治及对血乳酸的影响

    作者:葛保国

    目的:探究健脾和胃中药汤剂对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防治及对血乳酸影响情况.方法:将100例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是否存在胃肠功能不全,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两组分别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共计4个小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胃肠保护功能处理,观察组加用健脾和胃中药汤剂,5d后,观察治疗效果和血乳酸变化情况.结果:1组治疗有效率高(92.00%),显著高于2组(80.00%)、3组(60.00%)和4组(56.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各组治疗后乳酸值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组患者治疗后血乳酸低,显著低于3组和4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健脾和胃汤防治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临床有效率较高,且可降低病患机体血乳酸水平.

  • 血乳酸、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作为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终点指标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作者:杨文聪;尹建蓝;陈燕

    目的:探讨血乳酸、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作为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终点指标的临床有效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12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一般资料、心率、MAP、CVP、SVO2、血乳酸水平、尿量以及APACHEⅡ评分.治疗21天后,将患者按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按复苏6小时后血乳酸、SVO2的值分为高血乳酸+高SVO2组;高血乳酸+低SVO2组;低血乳酸+高SVO2组;低血乳酸+低SVO2组,比较组间存活率和APACHEⅡ评分差异性.结果:12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6小时后MAP、CVP、SVO2、尿量增高,血乳酸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血乳酸+高SVO2组死亡率和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高血乳酸+低SVO2组[10.2%vs 60.0%,(21.6±2.34)vs(29.8±1.95),P<0.05].结论:血乳酸和SVO2两个指标作为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终点指标优于单一指标,减少两项指标单独应用时自身影响因素的干扰,更加及时准确地评估患者液体复苏的程度.

  • 心脏骤停CPR后脑复苏期间ScVO2和血乳酸水平联合预测其预后的价值

    作者:黄寿新;徐招柱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PR)后脑复苏期间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和血乳酸水平联合预测其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心脏骤停CPR后恢复循环但意识不清需行脑复苏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监测患者脑复苏前后的ScVO2和脑氧供(DO2),并检测同期血乳酸水平和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GCSP),统计患者生存情况.分析心脏骤停CPR后脑复苏患者ScVO2和血乳酸水平与其GCSP评分和DO2的关系及心脏骤停CPR后脑复苏期间ScVO2和血乳酸水平联合预测其预后的价值.结果:93例患者28 d病死率为9.68%,死亡患者脑复苏前后的ScVO2、DO2和GCSP评分均较存活患者降低,同期血乳酸水平则升高(P<0.05).与T0比较,死亡患者和存活患者T2、T3和L的ScVO2、DO2和GCSP评分均升高,同期血乳酸水平则降低(P<0.05).心脏骤停CPR后脑复苏患者ScVO2和血乳酸水平与其DO2和GCSP评分均相关(P<0.05).且心脏骤停CPR后脑复苏期间ScVO2和血乳酸水平联合预测其28 d病死率的价值良好.结论:心脏骤停CPR脑复苏患者ScVO2和血乳酸水平可反映脑氧供和昏迷程度且两者联合预测预后的价值良好,ScVO2和血乳酸可能作为心脏骤停CPR后脑复苏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 血乳酸及肌酐总体水平对早期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

    作者:罗敏;焦志勇;刘易林;李莉

    目的:探讨血乳酸及血肌酐总体水平的测定在早期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61例SAP患者入住ICU24h及ICU住院期间总体血乳酸及肌酐水平,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n=39)及死亡组(n=22),比较两组患者全血乳酸及肌酐水平与SAP病死率的关系.结果:生存组在ICU住院期间总体血乳酸和肌酐水平(5.681.23) mmol/L和(135.19± 13.02) umol /L均明显低于死亡组的[(10.66±1.34)mmol/L,P<0.05)]和[(309.53±18.26)umol/L,P<0.0l].血乳酸、血肌酐总体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乳酸和肌酐总体水平可预测SAP患者的预后.

  • 血乳酸及降钙素原联合PSI、APACHEⅡ评分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分析

    作者:汪颖;王迪芬;付江泉;刘颖;陈先俊

    目的 对血乳酸、降钙素原联合肺炎严重程度评分(PSI)、APACHEⅡ评分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59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患者出院时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两个组别,对两组患者的动脉血乳酸以及血清降钙素原、PSI、APACHEⅡ评分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59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出院存活率为61.0%(36/59),死亡率为39.0%(23/59);入院第1天,存活患者动脉血乳酸及血清降钙素原、PSI、APACHEⅡ评分分别为(3.82±2.37)mmol/L、(3.69±3.01)ng/mL、(47.23±10.24)、(21.26±7.24);死亡组分别为(5.43±3.27)mmol/L、(5.49±4.12)ngl/mL、(56.41±11.24)、(26.32±7.96),两组对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动脉血乳酸、血清降钙素原、PSI、APACHEⅡ评分动态变化在预后评价中具有显著作用和意义.

490 条记录 19/25 页 « 12...16171819202122...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