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00kV低管电压扫描与iDose4重建并用在头颈联合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姚金龙;邹国林;包义红;姚维佳;罗雷龙;周长青

    目的 探讨100 kV低管电压扫描与iDose4重建并用在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辐射剂量及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102例头颈联合CTA均采用100 kV低管电压扫描及iDose4重建检查.CTA图像按体质指数(BMI)分为A(BMI≤18.5 kg/m2,22例)、B(18.5 kg/m2< BMI <25.0 kg/m2,34例)、C (25.0 kg/m2≤BMI< 28.0 kg/m2,35例)、D(BMI≥28.0 kg/m2,11例)4组,对各组进行1~5级质量评分.平均评分采用方差分析及SNK-q检验.结果 剂量长度乘积(380.53±10.40)mGy·cm,有效剂量1.18 mSy.A~D组平均评分分别为(4.55±0.60)分、(3.88±0.77)分、(3.31±0.53)分、(2.73±0.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4433,P<0.000 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BMI增加评分降低,整体CTA图像仍可诊断.102例头颈联合CTA检查共发现血管狭窄性病变371处,其中颈部251处(67.7%)、颅内120处(32.3%);狭窄为轻度244处、中度67处、重度33处、闭塞27处.颅内动脉瘤10例13枚;左椎动脉及左颈总动脉开口变异5例.结论 100 kV低管电压扫描与iDose4重建并用头颈联合CTA检查在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较好地显示了病变,应常规应用.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血管源性急性腹痛的诊断价值

    作者:吉六舟;刘秀平;李洪涛;刘义康;邓全成;杨建林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诊断血管源性急性腹痛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MSCTA检查诊断的32例血管源性急性腹痛患者的手术和CT资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结果 32例患者中发现动脉瘤破裂出血6例,其中脾动脉瘤、肾动脉瘤、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各1例,3例为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16例,主动脉壁内血肿5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5例,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3例,肠系膜静脉栓塞2例.薄层轴位图像结合多种后处理技术能清晰地显示不同血管源性病变及并发征象.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具有安全、快捷、无创、精准等特点,可作为血管源性急性腹痛患者首选的检查方法,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详细可靠信息.

  •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成像对肾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孙昊;薛华丹;金征宇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的问世与发展,是CT历史上的又一次革命.首先,球管旋转1周的时间已经缩短到亚秒量级,1次屏息可以完成整个躯干的扫描;第二,图像后处理功能迅猛发展,各种后处理软件不断完善,使CT不再单是横断图像,各种三维后处理图像可以立体显示解剖与病变.由于肾脏血管平行于CT扫描层面,较其他垂直于扫描层面的血管更容易受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所以多排螺旋CT图像Z轴分辨率的提高对于肾脏血管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急性消化道出血的价值及相关进展

    作者:陈茹萱;孙昊;李晓光;薛华丹;金征宇

    急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包括呕血、黑便、便血等,可伴有血容量迅速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为临床常见急症。其病死率较高,在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中病死率高达40%[1],早期诊断及处理十分关键。

  • 螺旋CT血管成像及三维重建在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健;杨培红;史晋红

    笔者介绍了35例主动脉疾病的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并对SCTA多种成像方法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5例疑有主动脉病变患者进行了SCTA成像,男21例,女14例,年龄15~82岁.

  • 主动脉夹层的多排螺旋CT诊断

    作者:秦卫和;陈燕平;付飞先;龙宇晖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CT征象.方法 用Siemens Emotion16排螺旋CT机检查2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 按照Stanfur分型本组中9例为A型,16例为B型.CT 平扫10例未见异常改变,15例可见主动脉增粗,8例可见内膜钙化及内移,7例显示主动脉外壁钙化.增强扫描后25例均显示真假两腔及剥离的内膜(100%);22例可见内膜破口(88.9%);25例均可见鸟嘴征,且均位于假腔; 87.7%(64/73)的假腔直径大于真腔;12例可见血栓形成.结论 MSCT A扫描速度快,能显示主动脉的整体形态,准确判断真假腔,测量病变累及范围,了解主动脉分支受累情况,发现主动脉周围的病变,是一种优良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卢虹;刘浩;李家庭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2例临床拟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头颅CT检查,在磁共振常规序列的基础上行DWI,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52例中,超急性期脑梗死11例,急性期41例,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并且DWI可显示常规磁共振不能显示的病变范围.结论 DWI对急性期脑梗死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发现常规磁共振不能发现的超急性期脑梗死,为临床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影像学资料.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文景;李军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7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诊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5例,均接受下肢动脉DSA及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观察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病变的显示情况。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为金标准,计算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闭塞的诊断效能。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共显示病变血管529段,其中轻度狭窄379段、中度狭窄100段,重度狭窄32段,闭塞18段。以DSA为标准,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之诊断符合519段。其中对血管狭窄高估4段,对血管狭窄低估6段。一致性检验显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 DSA对下肢动脉闭塞症诊断情况Kappa值=0.984。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闭塞的诊断灵敏度为94.1%、特异度为99.8%、阳性预测值为88.9%、阴性预测值为99.9%、准确度为99.7%。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中度以上狭窄的诊断灵敏度为96.6%、特异度为99.2%、阳性预测值为95.3%、阴性预测值为99.4%、准确度为98.8%。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非对比增强MR下肢动脉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孙凤;舒政

    外周动脉疾病常见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等,发病率逐年增高.磁共振血管造影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无电离辐射的诊断周围动脉疾病的影像检查工具,但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含钆的磁共振对比剂,会导致严重的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故将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应用于临床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磁共振设备的发展和新序列的开发,非对比增强磁共振动脉成像技术得以迅速发展,成像质量明显提高,多种不同成像机制的非增强扫描序列应用于磁共振下肢动脉成像技术的研究.

  •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脑血管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谢晓宇;熊颖;曾白华

    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头部CT血管成像(CTA)技术是一种无创性的颅内血管病变检查技术,具有快速、安全、方便的特点,CTA重建图像质量高,定性、定位准确,对患者辐射剂量少等优势,随着多层螺旋CTA技术的发展,它已经成为脑血管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

  • 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黄朝华;林顺发

    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安全、准确、简单、经济,已成为临床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本文着重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肺动脉栓塞时的扫描方法、影像征象、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效果,以及与其他影像技术比较时的优缺点.

  • 门静脉高压的影像学评估

    作者:范立新;刘建滨

    门静脉高压症(PHT)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之一,以其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处理为重要,在个体化处理时,影像学评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种评估技术和方法具有各自的评估内容以及优势和不足,其中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具优势.目前,PHT的影像学评估仍然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有必要加强MRA对PHT的研究.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结肠癌腹腔镜手术的应用价值

    作者:田士峰

    结肠癌腹腔镜手术已经逐步成为结肠癌外科治疗的常规手段.但是,一旦因对肿瘤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把握不当而造成其损伤,就会引起术中不易控制的出血,腹腔镜微创手术可能因此而演变为开腹手术.结肠癌供血血管及周围血管关系复杂,并存在多种变异,故而需要一种安全、易行、准确的检查方法对结肠癌相关血管的走行及变异情况于术前进行准确的评价.该文就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于腹腔镜结肠癌手术的术前评估价值进行综述.

  •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肝移植术前的评估

    作者:梁礼平;黄莹;李嘉家

    充分了解患者血管情况,据此制订合适的术式,是肝移植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之一.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是一种无创性的血管成像技术,将扫描图像利用多种后处理方式如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等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肝脏多级血管的形态、走行及变异,对肝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进行分型及评估,从而采取适合于患者的术式及治疗,这些对肝移植术前有着重要意义.

  • 64排螺旋CT的脑静脉系统血管成像效果及临床应用

    作者:杨军克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的图像重建显示脑静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脑静脉显示正常的60例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A,减影软件图像处理后观察脑静脉.结果 60例脑静脉经64排螺旋CTA显示清晰完整,较大静脉的显示率为100%,较小的静脉窦(如蝶顶窦、岩上窦等)显示率为95%.结论 64排螺旋CTA对脑静脉系统显示清晰完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2D PC法头颅MRA显示椎动脉颅内段狭窄与眩晕相关性分析

    作者:郑晓风;杨明宇;王洪兴;邓文辉;王向伟;刘爱叶

    目的:探讨眩晕与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关系。方法2010年11月~2012年7月共343例以头晕为主诉的患者行头颅MRA检查,MRA均采用3D TOF及2D PC序列分别显示颈内动脉颅内段及其分支、椎动脉颅内段及其分支情况,详细追踪患者病史,记录患者头晕是否伴视物旋转、是否与体位改变有关。症状1为单纯头晕(dizziness);症状2为头晕伴视物旋转;症状3为头晕并与体位改变有关;症状4为头晕伴视物旋转并与体位改变有关。症状2、症状3、症状4均视为眩晕(Vertigo)。运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分析眩晕发生与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相关性。结果343例患者中单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149例,其中右侧狭窄89例,左侧狭窄60例;双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17例;单侧椎动脉颅内段闭塞37例,其中右侧闭塞22例,左侧闭塞15例;双侧椎动脉颅内段闭塞0例;基底动脉迂曲及基底动脉尖上抬32例;基底动脉狭窄41例;基底动脉闭塞0例。在343例患者中共有40例基底动脉异常患者,不同症状与基底动脉异常率无差异, P=0.532。343例患者中眩晕患者183例,其中椎动脉颅内段狭窄者113例,眩晕与椎动脉颅内段狭窄有关联性,关联系数0.275,P=0.000;椎动脉颅内段闭塞患者25例,眩晕与椎动脉颅内段闭塞无关联性,P=0.067。椎动脉颅内段迂曲患者37例,眩晕与椎动脉颅内段迂曲无关联性,P=0.845。双侧椎动脉颅内段不对称患者3例,眩晕与双侧椎动脉颅内段不对称无关联性,P=1.000。结论2D PC法MRA能够准确评估双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情况,椎动脉颅内段狭窄与临床眩晕发生密切相关。

  • CTA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常见疾病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红迁

    目前,随着螺旋CT的广泛使用,主动脉计算机体层血管造影术(CTA)的应用对诊断及临床工作的帮助越来越明显.而主动脉备类疾病对主动脉壁的结构改变各有特点,为了能明确判定主动脉各种疾病的特征及异同,本研究就主动脉常见疾病的基本特征及应注意的区别作一综述.

  • 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临床观察

    作者:巫志勇

    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应用CT扫描检查,目前已经是比较常规的检查方法。但对于头颈部血管的成像如何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现血管病变情况是为重要的[1]。本研究对在我院进行头颈CT检查患者200例分别进行4排螺旋CT扫描和64排螺旋CT扫描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糖尿病及非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妮娜

    下肢动脉病变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且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性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加,发病年龄更早、病情更严重、病变更广泛、预后更差[1]。因此,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对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治疗费用有重要意义。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愈来愈有替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趋势[2,3]。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糖尿病及非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差异,探讨CTA检查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64排CT血管成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大动脉炎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杨金生

    大动脉炎又称Takayasu动脉炎(TA),为一组能够累及主动脉及主动脉主要分支、肺动脉、冠状动脉的慢性、非特异性、闭塞性、肉芽性炎症病变[1]。这一病症的发生,使得患者的不同部位血管发生不同程度的狭窄、甚至闭塞及代偿性扩张等情况。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会使患者的损伤更加严重,为此临床方面当前多通过CT或超声对这一病症进行诊断。本研究选取近年我院收治的14例大动脉炎患者,探讨64排CT血管成像(CTA)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大动脉炎诊断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020 条记录 10/51 页 « 12...78910111213...505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