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评分及预见性护理

    作者:张红梅;郑建萍

    总结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参考相关文献,对肝硬化患者进行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评分.在992例肝硬化患者中,根据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评分,396例为出血高危患者,均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共发生上消化道出血24例,出血率为2.42% (24/992),低于之前的9.21% (76/825).

  • 改良后三腔管临床应用的效果观察

    作者:陆关珍;陶冬梅;沈旭慧;徐玲芬;陈苏红;陈慧敏

    目的 研制新一代实用型三腔单囊管.方法 对三腔二囊管进行气囊、管腔、管径,封气装置的改良.增加重力锤、定位标志防滑等装置.采用随机数字法,对82例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三腔单囊管);对照纽40例(三腔二囊管),进行改良前后的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置管全程时间、置管时间、置管成功率均P<0.01;出血控制程度、平均止血时闻、止血总有效率均P>0.05;置管、牵引、放松过程中不同时期不良反应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置管时各指标均P<0.01.结论 三腔单囊管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简便、安全、人性化的止血器材.

  • 1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后消化道大出血行胰腺旷置术的护理

    作者:徐彩娟;周萍

    总结了1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行胰腺旷置术后的护理.此类患者病情重、营养差、术后并发症多.术后严密监测并发症如胸腔积液、复合瘘、胃瘫、多脏器功能衰竭、出血等,做好胰液冲洗管周围皮肤及胰液外冲洗的护理,积极进行容量治疗,补充胰酶,纠正营养不良,做好出院指导.经采取以上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诊行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分流术的护理

    作者:靳雁;何创业;牛静;李彩茹;袁娟;邦小花;聂燕

    总结3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急诊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分流术治疗的护理体会.认为维持有效的血容量、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正确抗凝治疗、预防出血和肝昏迷等并发症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本组成功救治29例,术后随访1个月未再出现消化道出血.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和护理

    作者:沈莹;张学萍;姜明慧;马小艳;李桂英;卢薇薇

    总结13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术前评估惠者,预防性应用抑酸药物,保护胃黏膜;重视急诊介入、高龄、王入多枚支架、手术时间长和造影剂量大志者的术后观察,及早识别上消化遣出血患者;术后正确评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介入治疗效果与出血风险,做好急救护理、出血护理和病情观察,配合应用止血药物及内镜直视下喷洒药物、三腔二囊管压迫等多种治疗措施,选择肠道给药途径应用抗血小板药.经过悉心护理,本组12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死亡.

  •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经鼻管饲肠内营养的护理

    作者:霍春花;崔春红

    目的:对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镜下硬化剂或套扎治疗紧急止血成功的患者,行经鼻管饲肠内营养支持,探索其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对27例患者治疗期间肠内营养管的置入、营养液的输入、相应的基础和专科护理等内容进行观察和总结.结果:全部病例营养治疗顺利,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胃镜下紧急止血成功后即接受经鼻管饲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营养方式.

  • 消化道出血患者贫血严重程度与并发院内感染的研究

    作者:刘斌;李方;杨才;黄和林;苏跃康;李海平;童慧;李艳萍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贫血程度与院内感染的关系,为消化道出血纠正贫血及防治感染提供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至12月124例年龄≥50岁的消化道出血血红蛋白(Hb)<90 g/L的贫血患者,将其分为感染组(36例)与非感染组(88例),比较两组基础疾病状况、贫血程度、输血量、输血次数、纠正贫血输血持续时间的差异性,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糖尿病、肝炎/肝硬化、消化道肿瘤等基础疾病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贫血(Hb≤60 g/L)患者院内感染构成比为47.2%(17/36);两组患者贫血程度(χ2=11.693,P=0.003)、输血次数(χ2=12.959,P=0.002)、输血量(χ2=18.615,P=0.000)、抗生素使用时间(χ2=37.192,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消化道出血纠正贫血不同输血持续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59,P=0.093);两组Hb[(66.39±13.04)g/L vs.(72.81±10.77)g/L]、输血次数(3.08±1.64 vs.2.13±1.63)、抗生素使用时间[(201.60±65.91)h vs.(106.70±89.97)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消化道出血贫血程度与院内感染相关,其中合并有糖尿病、消化道肿瘤、肝炎/肝硬化等基础疾病者院内感染风险增加,对合并有急慢性消耗性疾病者,积极纠正贫血的同时应规范抗感染治疗,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时间。

  • 低胆固醇血症与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杨燕;张玫;和芳;李邦一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变化,以及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因消化性溃疡并出血于我科住院的患者76例(其中大出血35例、非大出血41例),并统计因消化性溃疡于我科住院的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大出血组、非大出血组血清总胆固醇、LDL、甘油三酯含量。将所有出血患者分为低胆固醇血症组与正常胆固醇组,比较两组再出血率以及ROCKALL评分,以观察血清总胆固醇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LDL水平明显下降(P均<0.001),且大出血患者明显低于非大出血者(P<0.05);而甘油三酯水平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2)和正常胆固醇组相比,低胆固醇血症者再出血率明显升高(P<0.001)、ROCKALL评分明显增加(P<0.001)。且低胆固醇血症者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比例增加(P<0.05)。结论血清总胆固醇水平、LDL 水平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量呈负相关;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越低,表示患者预后越差。

  • 术中内镜在隐源性小肠出血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何磊;文刚;涂从银;陶应田;程元光;朱广玉

    [目的]探讨术中内镜对隐源性小肠出血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48例隐源性小肠出血剖腹探查患者行术中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总结和评价其应用价值.[结果]48例患者通过术中内镜明确了出血原因,阳性检出率100%,其中十二指肠水平部间质瘤4例,血管瘤4例,Dieulafoy病2例,小肠间质瘤3例,小肠腺瘤性息肉4例,回肠淋巴瘤3例,回肠末段非特异性溃疡4例,小肠海绵状血管瘤10例,小肠动静脉畸形11例,胆肠吻合口曲张静脉出血2例,胰肠吻合口溃疡出血1例.检查平均用时(9±1.6) min,未发生术中内镜相关性并发症.根据术中内镜诊断行小肠楔形切除17例,部分肠段切除3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4年,未发生再出血.[结论]术中内镜是目前小肠全面检查的终手段,对隐源性小肠出血具有重要价值,不仅能提高病变检出率,而且定位、定性准确,安全快速.

    关键词: 胃肠出血 术中内镜
  •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赵磊;王一石;李金茂;张超;王景杰;杨琦

    目的 探索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BRBNS)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报道1例BRBNS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对BRBNS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诊治进行分析.结果 BRBNS是一种罕见的全身性疾病,以皮肤和消化道多发血管畸形(如血管瘤)为主要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静脉血管瘤,并伴有纤维和脂肪组织增生.结论 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是BRBNS诊断的关键.目前,还没有相对有效的治疗方法.

  • 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无痛胃镜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分析

    作者:王晓梅;赵蕊;吴云海;张明香;张丽瑶;孙丽;牟峰

    目的 总结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入ICU的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并失血性休克患者56例,采取多学科协作,在ICU床旁通过监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和动脉血乳酸等指标进行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急诊无痛胃镜下止血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结果 54例(96.4%)止血成功,2例(3.6%)止血后24 h内再次大量出血,液体复苏未成功至临床死亡.存活54例3个月随访时有5例(9.3%)再出血,3例行二次胃镜下止血治疗,均为新发部位,2例药物止血治疗稳定后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6个月随访时另有3例(5.6%)再发出血,行二次胃镜下止血治疗,均为新发部位出血.结论 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普通病房以传统单一药物治疗效果欠佳,须在ICU监护,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同时联合急诊无痛胃镜下止血治疗,效果显著,复苏成功率高,确保了患者镜下治疗的有效性及可实施性,是急诊抢救这类患者的可选手段之一.

  • 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防治

    作者:邵翠萍;徐小元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都有了一些新的进展,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 肝硬化合并贲门区曲张静脉破裂出血134例内镜诊疗分析

    作者:张文辉;李莉;韩军;王艳玲;王新真;向璐;刘亭亭;刘影;金波;李捍卫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诊内镜治疗肝硬化合并贲门区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以内镜下硬化术、套扎术和组织粘合剂栓塞术等手段治疗134例肝硬化合并贲门区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结果134例中,121例(90.3%)止血成功,内镜下硬化术和组织粘合剂栓塞术的止血率分别为89.8%和95.8%。死亡4例,72 h内病死率为4.5%,原因为失血性休克、肝性脑病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胃镜操作过程中未见死亡病例。结论肝硬化合并贲门区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以内镜下硬化术和栓塞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近期效果。

  • 内镜下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对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作者:张文辉;李志艳;吴勤;董晓宇;马雪梅;王艳玲;路筝;韩军;李捍卫

    目的:评价内镜下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再出血(二级预防)对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方法运用超声检查对有出血史的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的门静脉系统压力和血流压力包括血管内径、横截面积和平均血流速度进行评价,在二级预防静脉曲张根除后,再次用超声检查评价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结果42例患者在二级预防治疗后1~27个月的随访时间内,达到静脉曲张完全根除,治疗前后超声检查对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评估显示,肝动脉内径和肝动脉横截面积显著增宽,其他评估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级预防治疗静脉曲张再出血,可能使门脉压力有所升高,这需要更大的样本量和长期的跟踪随访来进一步证实。

  • 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控制及预后300例

    作者:蔡胤浩;张亚华;陈万伟;罗莎莎;何恩乐;游明瑶

    目的:探讨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bleeding esophageal varice,BEV)的治疗方法、控制时间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找出预测控制出血无效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2008-01/2013-01入我院治疗的300例BEV患者,回顾分析治疗后≤2h、>2 h但≤6h、>6h但≤5d、≥5d的出血控制状况,剖析控制出血时段与病死率的关系.将单纯药物与药物联合内镜两种治疗措施在控制出血有效率与病死率间的差异进行对比.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治疗无效的因素.结果:300例BEV患者内,入院治疗时段出血控制无效者≤2h、>2 h但≤6h、>6 h但≤5d时段内各自为75、25、27例,病死依序为1、3、1 6例.≤2h时段出血未获控制病死率较高,≤2h时段出血控制可降低病死率,支持>2 h出血未获控制须立即转换治疗的共识.药物治疗控制出血有效率为57.67%(173/300),病死率为9.67%(29/300).药物治疗控制出血无效后,组织黏合剂注射或套扎联合内镜治疗的控制出血有效率为90.00%(27/30),死亡率为0.Logistic回归显示,入院时收缩压≤90 mmHg、总胆红素表达加大、肝功能分级提升、有腹水为预测治疗无效的因素.结论:有腹水、总胆红素表达加大、入院时收缩压≤90 mmHg、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提升等状况也许为预测治疗无效的因素;控制出血无效时段多发于≤2h,病死率随时间延长上升;>2 h出血未获控制须立即转换治疗;药物联合内镜治疗控制出血有效率较高,病死率较低.

  • 抑酸药预防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胃肠出血116例

    作者:朱旭星;王光助;应光荣;金晓蓉;陈圣洁

    目的:观察不同抑酸药对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胃肠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11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法莫替丁组、无抗酸药组,观察治疗期间发生胃肠出血的例数.结果:三组胃肠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奥美拉唑组2.9%,法莫替丁组5.4%,无抗酸药组30%.奥美拉唑组发生率与法莫替丁组相近,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该两组与无抗酸药组分别比较,发生率明显低于无抗酸药组(P<0.01).结论:抗酸药的预防性应用能有效地防止并发胃肠出血的发生.

  • 善得定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伴出血52例

    作者:葛勤利;杨玉捷;万新海

    目的观察善得定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伴出血的疗效及反应.方法 PHG伴出血患者52例,男37例,女15例,随机分为善得定治疗组和垂体后叶素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1例,对照组31例,两组间各项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首剂给予善得定0.1mg+生理盐水20 mL静注,然后每小时25μg持续静滴24 h;对照组给予垂体后叶素每小时5~6单位,持续静滴24 h.疗效判定标准:用药12 h内无活动性出血者为显效;12 h~24 h内无活动性出血者为有效;24 h以上继续出血者为无效.结果善得定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5%,垂体后叶素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1%,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善得定组有面色潮红、口干1例,恶心1例,腹胀1例,副作用发生率14.3%;垂体后叶素组有恶心5例,腹痛2例,胸闷3例,腹泻3例,副作用发生率为41.9%.善得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垂体后叶素组(P<0.05).结论善得定在治疗PHG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中较垂体后叶素更有效,副作用低,应广泛临床应用.

  • 食管癌术后胸胃出血伴近端胃坏死1例

    作者:马群风;刘锟;王云杰;程庆书

    1病例报告男,47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6mo入院.体格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上消化道造影及纤维食管镜检查诊断中段食管癌,查无手术禁忌症.

  • 内科经验性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04例临床研究

    作者:刘晓丽;周纯智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联合使用不同止血药物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铁岭市中心医院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2例与对照组15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内科消化道出血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补液、保肝及心理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奥曲肽、注射用氨甲环酸、注射用蛇毒血凝酶、注射用泮托拉唑等静脉输注止血、对症治疗;对照组加用注射用奥曲肽、注射用奥美拉唑、注射用止血芳酸静脉输注,注射用维生素K及注射用肾上腺色腙肌注,凝血酶冻干粉口服等止血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68%,对照组为86.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结论内科药物经验性的综合应用能够有效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经济高效,值得临床推广。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治疗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

    作者:刘静;张铁亮;戴远辉;黄定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
      方法:选取我院行PCI的148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后C-14尿素呼吸实验结果分为Hp阳性患者921例,Hp阴性患者561例(Hp阴性组),同时根据患者是否接受Hp根除治疗将Hp阳性患者分为治疗组387例和非治疗组534例。收集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进行1年随访,对比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结果: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随访1年,非治疗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率(5.2%)显著高于Hp阴性组(1.8%)和治疗组(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治疗组呕血+黑便、黑便发生率(21.4%,57.1%)均高于治疗组(0,14.3%)和Hp阴性组(0,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治疗组贫血发生率(100%)显著高于治疗组(57.1%)和Hp阴性组(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p阳性患者中,治疗组1年后Hp阴性率(82.4%)显著高于非治疗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Hp感染阳性患者PCI术后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会加大上消化道出血风险,采取抗Hp治疗具有降低出血风险效果。

735 条记录 2/37 页 « 12345678...363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