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流感疫苗纳米乳佐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洪卿

    纳米乳是一种新型的载药系统,作为佐剂应用于流感疫苗的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纳米乳佐剂的结构特点,将其应用于流感疫苗研究的诸多优势,以及纳米乳佐剂的组成成分、主要制备方法和工艺等.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国际上和国内将纳米乳佐剂应用于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状况作一综述.

  • 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复方吴茱萸碱纳米乳中吴茱萸碱

    作者:柳珊;谭群友;吴建勇;尹华峰;张景勍

    目的 建立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复方吴茱萸碱纳米乳中吴茱萸碱.方法 通过有机溶剂法破乳,采用二阶导数光谱法,于288 nm和291 nm波长处测定峰谷差值(P288-V291),测定复方吴茱萸碱纳米乳中吴茱萸碱.结果 吴茱萸碱在5.2~ 20.8 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二阶导数峰谷差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812X+0.0035 (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60%、RSD为1.04% (n=9);日内及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1%(n=5).结论 本方法准确性高、精密度好、操作简单,可用于吴茱萸碱复方纳米乳中吴茱萸碱的测定.

  • 碳纳米管结合人参皂苷Rb1、Rb2纳米乳经皮给药系统的制备

    作者:曾臣红;王政;陈冲;魏莉

    目的 制备碳纳米管结合人参皂苷Rb1、Rb2纳米乳经皮给药系统.方法 0.5%碳纳米管加入已制备的纳米乳中,透射电镜观察其结合状态,考察该给药系统的皮肤刺激性和透皮机制.再建立小鼠皮肤UVA损伤模型,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 碳纳米管对纳米乳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并在表皮层形成药物储库,从而增加人参皂苷Rb1、Rb2的透皮渗透量.给药系统组小鼠皮肤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高于模型组和纳米乳组(P<0.01),MDA含有量显著减少(P<0.01).结论 碳纳米管结合人参皂苷Rb1、Rb2纳米乳经皮给药系统对皮肤刺激性小,并可使药物更好地透过皮肤以发挥抗氧化活性.

  • 回药哈黑里里方提取物纳米乳及其原位凝胶滴鼻液的研究

    作者:周成铭;王亚楠;张立明;王文苹;张万年

    目的 制备哈黑里里方(乳香、胡椒、没药等)提取物纳米乳及其原位凝胶滴鼻液.方法 用哈黑里里方超临界流体提取物、肉豆蔻酸异丙酯与乳化剂制备纳米乳,载入以去乙酰结冷胶为主要基质的体系得到鼻用原位凝胶液,采用伪三元相图选择纳米乳处方,并综合评价滴鼻液的性能.结果 以吐温80-甘油(2:1)为混合乳化剂在伪三元相图纳米乳区的面积大,当提取物:混合乳化剂:水质量比为0.20∶0.40∶0.40时制得的纳米乳平均粒径60.3nm;以0.5%去乙酰结冷胶为基质、0.2%海藻酸钠为增黏剂时体系的胶凝行为适,载纳米乳原位凝胶液与人工鼻液混合能形成强度、持水性和流变性均良好的凝胶.结论 所得离子敏感型纳米乳原位凝胶滴鼻液粒径细小、稳定,适合性也符合鼻腔给药需求.

  • 白桦脂酸纳米乳的制备及体外透皮实验研究

    作者:邓瑾;程凤仪;章航宇

    目的 优选并制备白桦脂酸纳米乳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经皮给药的渗透特性.方法 通过白桦脂酸在各种载体中的溶解度试验及伪三元相图的构建筛选纳米乳处方并制备白桦脂酸纳米乳,考察其外观形态、Zeta电位、粒径大小、分布及稳定性.通过透皮扩散仪考察白桦脂酸纳米乳的体外透皮过程.结果 优选的纳米乳处方为Labrafil M1944 CS∶Cremophor RH 40∶Transcutol HP∶水为20.4%∶22.95%∶7.65%∶49% (w/w),制得的白桦脂酸纳米乳载药量为23.65 mg/mL,平均粒径为33.57 nm,多分散指数(PDI)为0.137,Zeta电位为-15.36 mV.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白桦脂酸纳米乳12 h的累积渗透量为516.61 μg/cm2,皮肤滞留量为956.58 μg,分别是10%白桦脂酸异丙醇水溶液的3.27及5.05倍.结论 白桦脂酸纳米乳稳定性好,可显著促进白桦脂酸的透皮吸收,增加皮肤的滞留量.

  • 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纳米乳中吴茱萸碱的血浆浓度

    作者:柳珊;谭群友;刘雨;王红;张景勍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吴茱萸碱纳米乳中吴茱萸碱血浆浓度的方法.方法 采用液液萃取法处理血浆样品,用LichrospherC18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V/V),以和厚朴酚为内标物质用紫外检测器在225nm波长处检测.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吴茱萸碱和内标物质的保留时间分别为6.0 min和8.2 min,血浆内源性杂质不存在干扰;吴茱萸碱在0.017 86 ~2.856 8 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吴茱萸碱和内标物质色谱峰面积比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3),吴茱萸碱的低定量限为10 ng/mL;样品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7.60%,样品的平均提取回收率为105.13%,平均方法回收率为100.13%.结论 本方法准确、灵敏,可用于生物样品中吴茱萸碱的测定.

  • 复方辣椒碱超声灸疗纳米乳凝胶剂的研究

    作者:姜展;刘新;林於;曾德平;马善治

    目的 研究药物超声灸疗纳米乳凝胶剂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复方辣椒碱乳膏(辣椒碱、薄荷脑、樟脑、冬青油)为模型药物,HLB法制备纳米乳,再制备复方辣椒碱纳米乳凝胶.采用伪三元相图对纳米乳中的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进行优选;用正交设计对凝胶剂中的透皮促渗剂进行优选;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经皮渗透考察;并对超声作用条件进行考察.结果以处方药物与氮酮的混合物为纳米乳油相,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1,2-丙二醇为助表面活性剂(KM=3:1),纳米乳平均粒径17.2 nm;透皮促渗剂为:1%氮酮+20%丙二醇+20%甘油+1% PEG400;超声优条件为1.5 W(305 kHz),作用时间为3min.体外透皮释放曲线显示,超声作用纳米乳凝胶前2h累积渗透量为无超声作用下的2倍以上,24h的累积渗透量约为无超声作用下的3.5倍.结论 体外试验显示,制备的复方辣椒碱纳米乳凝胶在超声波的辅助作用下,释药快而持久,兼具速效与缓释的双重作用,优于普通乳剂.

  • 用LC/MS法测定雷公藤甲素纳米乳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

    作者:范兆峰;归小龙;黄赛杰

    目的:建立LC/MS法测定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L)纳米乳中TPL的含量.方法:采用ZORBAX Extend-C18柱(100 mm×2.1 mm,3.5μm),流动相为0.1%(V/V)甲酸水溶液:甲醇(40:60),流速0.3 ml/min,柱温40℃,进样量30μl.采用电喷雾离子化(ESI)正离子检测,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考察准分子离子、碎片离子、干燥气流速、雾化压力、裂解电压以及碰撞能量对T PL测定方法的影响.确定质谱条件后考察T PL含量测定方法学.结果:质谱条件确定定量分析离子m/z=361.3/105.2,干燥气流速8 L/min,干燥气温度350℃,毛细管电压4000 V,雾化器压力275.79 kPa(40 psi),裂解器电压105 eV,碰撞能量33.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良好,T PL的浓度在10~5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供试品在处理后8 h内基本稳定,日内、日间精密度RSD<5.5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0±1.32)%(n=3).T PL纳米乳中T PL的含量为(242.9±2.10)μg/g(n=3).结论:本研究建立的LC/M S检测方法准确、灵敏,重现性良好,可用于T PL纳米乳中药物含量的检测.

  • 白藜芦醇纳米乳的制备

    作者:刘继勇;郝天龙;高申;王峥涛;吴建华

    采用伪三元相图法筛选了o/w型白藜芦醇纳米乳处方中的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所得优选处方组成为三乙酸甘油酯-聚氧乙烯蓖麻油EL-烷基葡萄糖苷-1,2-丙二醇-水(0.08∶0.07∶0.14∶0.11∶0.60).透射电镜观察表明制品外观圆整、均匀.纳米乳平均粒径为(9.2±1.6) nm,其中白藜芦醇含量为(647±1)μg/ml.

  • 纳米乳的皮肤刺激性研究

    作者:朱晓亮;李国锋;陈志良;曾抗

    通过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空白纳米乳作用于小鼠皮肤2 h和6 h时皮肤角质层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并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分别测定纳米乳、Labrasol、Plurol Oleique、十二烷基硫酸钠对HaCat细胞的半数抑制率IC50.结果表明,纳米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8.8 nm,其中99.3%的粒子粒径介于18.9~39.7 nm,0.7%介于124.8~176.1 nm.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纳米乳组小鼠皮肤角质层明显变薄且出现角质剥脱现象,表皮棘细胞胞间连丝出现断裂,棘细胞间间距显著增宽.纳米乳的IC50值显著高于十二烷基硫酸钠(P<0.01),推断Labrasol是产生皮肤刺激性的主要原因.

  • 眼用脂质纳米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龙;陈凌云;魏刚

    脂质纳米制剂包括纳米乳、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以及脂质体等剂型,近年来在眼科应用发展迅速.本文通过查阅、归纳和整理近期的文献,分析上述4种脂质纳米制剂的特点,介绍其在眼部给药方面的应用进展,并综述和介绍了此类制剂所用辅料、制备工艺及表征方法.

  • 基于整体识别的纳米乳经皮转运研究

    作者:苏瑞;范武发;李晔;吴伟;卢懿

    纳米乳具有良好的促进药物透皮吸收作用,但对于完整的纳米乳能否透入皮肤仍然知之有限.本研究通过聚集淬灭荧光探针(P4)标记实现纳米乳的整体识别,以香豆素6 (C6)模拟载带药物,探索纳米乳在完整大鼠皮肤和经微针处理大鼠皮肤中的经皮转运情况.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分别制备了粒径为80和500 nm的纳米乳.完整皮肤给药后4h,2种粒径纳米乳均不能完整、高效地进入皮肤,但小粒径纳米乳能够在毛囊聚集,并向周围皮肤组织扩散C6.微针处理显著提高了纳米乳的经皮转运,小粒径纳米乳比大粒径纳米乳更易于进入皮肤深部,并向更深处皮肤组织扩散C6.

  • 吴茱萸碱新型纳米乳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

    作者:雷婷婷;张景勍;陈静;张严方;赵华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吴茱萸碱新型纳米乳(evodiamine novel nano emulsion,ENNE)中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研究ENNE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比较ENNE与EVO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12只SD大鼠平均分为两组,分别灌胃给予ENNE(相当于EVO 100 mg/kg)与EVO(100mg/kg),采用HPLC法测定5 min、10 min、15 min、30 min、45min、1h、2h、5h、8h、12 h、24 h、48 h、72 h大鼠体内EVO的血药浓度.HPLC法色谱条件: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66∶34,体积比),流速为1.0mL/rmin,进样体积为100 μL,检测波长为225nm.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用DAS 2.1.1软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与生物等效性.结果 建立的HPLC法线性关系良好,准确度与精密度符合分析方法学要求.ENNE与EVO的AJC0-∞分别为(8 248.88±69.92)μg·h·L-1、(884.82±83.52) μg·h·L-1,半衰期分别为(1.70±0.60)h、(1.05±0.45)h.ENNE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约为EVO的9倍,半衰期约为EVO的1.62倍,ENNE与EVO不具有生物等效性.结论 ENNE较EVO更能促进药物的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ENNE与EVO不具生物等效性.

  • 吴茱萸碱油包水型复合纳米乳的药代动力学和在体肠吸收

    作者:晏声蕾;胡江波;王薛;石明芯;张景勍

    目的 考察吴茱萸碱油包水型复合纳米乳在雄性SD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在体肠吸收情况.方法 12只雄性SD大鼠灌胃给予吴茱萸碱油包水型复合纳米乳和吴茱萸碱(吴荣萸碱质量浓度为100mg/kg)后,分别于0.083、0.25、0.5、0.75、1、2、5、8、12、24、48和72 h时眼底采血,用HPLC法检测血药浓度,用DAS 2.1.1软件对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其药动学行为;建立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药物在大鼠体内的吸收情况.结果 吴茱萸碱油包水型复合纳米乳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4 924.59±1 105.28) μg·L·h-1,峰浓度(Gmax)为(305.47±51.23) μg·L-1和达峰时间(Tmax)为(0.83±0.29)h;其在胃中的吸收速率常数(Ka)为(1.05±0.82)×10-5 L·s--1;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中的Ka分别为(12.19±1.57)×10-5、(12.66±1.35)×101、(11.94±4.17)×10-5和(11.21士1.25)×10-5 L·s-1,有效渗透系数(Pcff)分别为(26.03±3.84)×10-5、(18.48±5.99)×10-5、(19.77±2.59)×10-5和(36.02±1.48)×10-5 cm·s-1.结论 吴茱萸碱油包水型复合纳米乳增强了吴茱萸碱在胃和各个肠段中的吸收,提高了吴茱萸碱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 溴吡斯的明磷脂复合物纳米乳体外溶出度与体内吸收的相关性

    作者:袁誉铭;孙全;陈学梁;张永红;张景勍

    目的 采用Loo-Riegelman法评价溴吡斯的明磷脂复合物纳米乳(PPNE)体内外的相关性.方法 制备PPNE后,采用动态膜透析法研究PPNE体外释放行为,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鼠口服制剂后的血药浓度,以Loo-Riegelman法计算体内吸收百分数(Fa),并与体外累积释放率作线性回归.结果 PPNE的体外累积释放率(X)与体内Fa(Y)建立的线性方程为Y=1.376 9X-47.543 2,r=0.941 1,r大于相关系数临界值r(6.0.001) (P<0.001).结论 PPNE体外释放与体内吸收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 连翘种子油纳米乳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作者:党庆;魏希颖

    筛选连翘种子油纳米乳佳处方,并对其进行体外评价.通过溶解度试验、三元相图的绘制,筛选佳处方;通过考察粒径大小分布、Zeta电位、折光率、加速、光照、高温、低温试验及β-蒎烯的含量测定对处方进行体外评价.佳处方为连翘种子油,Tween-80,无水乙醇,三者比例2:7:1,其有效粒径76.5 nm,Zeta电位-22.98 mv,加速、光照、低温试验表明该处方稳定性良好.所制备的连翘种子油纳米乳性质稳定,是连翘种子油较理想的载药系统.

  • 环孢素A纳米乳输液剂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作者:李魁兴;张钧寿;周建平

    目的:制备环孢素纳米乳输液剂并采用HPLC法测定该纳米乳制剂中环孢素A的含量.方法:以注射用大豆油为油相,磷脂为乳化剂,采用高压均制法制备环孢素纳米乳.HPLC法测定含量,采用Hypersil C18(ODS2) 色谱柱(4.6 mm× 250 mm,5 靘) ;流动相为甲醇∶水(85∶15,V∶V);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25 nm;柱温为50 ℃.结果:所制纳米乳平均粒径为35.9 nm,表面电位为-33.1 mV,可耐热压灭菌.在本实验分离条件下环孢素A与其他组分能较好地分离,环孢素A浓度在20~300 mg/L范围内呈线形关系(r=0.9999),在高、中、低3个浓度的回收率(n=3)分别为100.28%(RSD=0.76%),100.91%(RSD=0.65%),101.11%(RSD=0.86%).结论:制备的纳米乳稳定性较好,测定方法可以用于环孢素A纳米乳的含量测定.

  • 达比加群酯纳米乳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作者:张雅捷;刘晓庆;陈敏;柴夫娟;郑春丽;刘建平

    为改善难溶弱碱性药物达比加群酯的生物利用度,制备达比加群酯水包油型纳米乳并对其进行体外质量评价.通过测定达比加群酯在油性溶媒中的溶解度和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出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在此基础上以粒径和稳定性为评分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一步优化达比加群酯纳米乳的处方和工艺.对达比加群酯纳米乳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和稳定性进行考察.实验结果为:达比加群酯纳米乳系统为油酸/中链甘油三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乙二醇单乙基醚/水;该纳米乳的粒径为(57.5±0.2)nm、电位为-(20.9±1.4)mV、包封率为(85.2±1.O)%,且在室温下储存3个月后,其粒径、稳定常数和药物含量均未发生显著变化.结果表明:通过处方和工艺的优化后,可制备得到澄清透明、粒径均一、稳定性良好的达比加群酯纳米乳,这为提高达比加群酯及其他难溶碱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 乳铁蛋白修饰水飞蓟素纳米乳的制备及其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

    作者:赵志英;吕慧侠;杨俊

    采用磷脂/吐温80体系制备普通水飞蓟素纳米乳(SM-NE),通过静电作用在其表面吸附乳铁蛋白得到乳铁蛋白修饰的水飞蓟素纳米乳(LF-SM-NE),分别考察两者包封率、形态、粒径、Zeta电位,随后采用LC-MS/MS测定经口给药后大鼠体内的吸收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当乳铁蛋白浓度为0.15 mg/mL,温孵时间为4h时,乳铁蛋白在SM-NE表面的吸附趋于饱和,所得LF-SM-NE外观圆整呈类球状,平均粒径(257±5.9)nm,Zera电位-(33.1±1.5)mV,包封率为(96.9±1.9)%,载药量为(3.90±0.12)%;与普通水飞蓟素纳米乳相比,经LF修饰后的SM-NE在大鼠体内的药物浓度显著增高,cmax和AUC均提高约2倍左右.因此,经LF修饰后的SM-NE可进一步提高药物的在体内吸收,是一种新型纳米粒口服吸收增强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潜能.

  • 水飞蓟宾纳米乳的制备及家兔体内药动学

    作者:宋赟梅;平其能;吴正红

    目的:研制具有一定缓释效果的水飞蓟宾纳米乳并考察其家兔体内药物动力学.方法:通过制备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提高了水飞蓟宾在油中的溶解度,利用均匀设计优化了乳剂的处方工艺,采用乳化法研制了稳定的水飞蓟宾纳米乳,考察了水飞蓟宾纳米乳在家兔体内的代谢过程.结果:优化的处方工艺制备的水飞蓟宾纳米乳平均光强粒径为21.2 nm,Zeta电位-26.9 mV,稳定性好;家兔体内药动学经时过程表明本制剂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结论:与溶液剂相比,水飞蓟宾纳米乳肌肉注射液延长了药物在体内的驻留时间,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113 条记录 3/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