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食品的安全性与基因工程技术
生物技术是21世纪发展比较迅猛的一个学科,而基因工程技术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本文主要针对基因工程技术方面的优缺点,转基因食品和药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情况,还有现阶段关于基因工程技术存在的争论问题进行简单阐述,并表述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一些认识。
-
聚焦医疗救助
·贫困人群的医疗救助是21世纪发展的新焦点·医疗救助是切断贫病循环链的治本之策·蔓延全国的非典型性肺炎考验了我国医疗救助体制
-
医院门诊管理发展趋势
21世纪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观念,也改变了医学模式,医院及其门诊的职能和作用也将随之发生重大变革,对医院门诊管理将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医院管理者,有必要对新世纪初5~10年的医院门诊管理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主动地做好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准备.一、21世纪的主要特征和要求了解和掌握新世纪的主要特征,对于预测和把握未来、探讨医院门诊管理发展趋势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以人为本”是21世纪发展的时代宗旨:21世纪人类进入了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以人为本”,以先进的思想武装人,以高科技知识教育人,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全社会各行各业发展所追求的高目标和宗旨.一切都围绕着“发展人、服务人、保障人”,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以全面提高.医院作为为人类提供健康服务和保障的主要医疗卫生机构,“以病人为中心”,在新世纪里,将会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作为办院和服务的宗旨,贯穿于医院建设和医疗活动的全过程.
-
针灸的现状和21世纪的任务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针灸学,在20世纪发展历程具有两个明显的时代特点,其一是针灸国际化,其二是针灸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传统针灸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相互渗透,现代化的进展又促进了针灸向世界各地的传播,两者是相辅相成的.21世纪的任务,将是提高全球针灸水平,实现针灸国际化与针灸现代化的目标,充分发挥针灸的特点与优势,为全人类的医疗保健做出更大的贡献.具体来说,有以下四项.
-
尽心尽力发展老年康复事业
我国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据公布的统计,截至1999年10月1日,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26亿,并以年均3%的速度增长,其数量之巨,增长之快,在世界人口发展史上是少有的.面对这种严峻的状况,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曾于1996年8月29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近几年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屡次提出有关老龄问题.为加强组织领导全国的老龄工作,推动老龄事业向新世纪发展,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并由李岚清副总理兼任委员会主任.
-
社区护理需求和工作内容的调查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病人将向社区转移,[1]城市居民80%以上的医疗问题应在社区解决.[2]社区护理是国内护理在21世纪发展的方向.[3]我国社区护理现状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4]多处于摸索和起步阶段,模式单一,规模小.[5]本课题旨在了解居民对社区护理的需求和社区护理工作内容,为更好地发展社区护理提供依据.本课题以社区健康促进模式为理论框架,此模式认为社区护理实践建立在两个互补的基础之上--健康和疾病,二者的差异在于服务对象体系和护理工作重点的不同;社区护理的服务对象除了狭义的个人之外,还包括影响个人的环境,特别是家庭及所延伸的群体、社区、社会;社区护理工作重点是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3个方面.模式的核心是健康促进.[6]
-
21世纪中西医结合的三种结合方式五个创新环节
本刊讯 (记者宋哲民)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吴咸中教授,近在回顾40+a来中西医结合成就,展望21世纪发展前景时,提出了21世纪中西医结合有三种基本结合方式及五个创新环节.
-
积极开展糖尿病防治教育活动迎接首个联合国世界糖尿病日
2006年12月20日第83次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61/225号"世界糖尿病日"大会决议,确定自2007年开始,每年11月14日的世界糖尿病日为"联合国糖尿病日"[1].决议确认糖尿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的疾病,可伴发严重的合并症,对家庭、会员国和全世界造成的严重威胁,已关系到能否达到国际发展目标,包括世纪发展目标的严重挑战.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就一个非传染性疾病做出的联大决议,说明糖尿病问题的严重性.
-
下颌骨牵引成骨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牵引成骨(distraction 0steogenesis,DO)技术是上个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矫形外科技术,是通过某种DO装置,使骨切开部位的骨组织受到缓慢而稳定的牵引和张力,激活细胞的增殖与合成功能,促使骨组织的再生,从而达到增长和伸直骨骼的目的.本技术被认为是一项内源性组织工程技术.1992年,McCarthy等[1]率先将DO技术成功应用于人下颌骨的牵拉延长,从而为颅颌面畸形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途径.近年来,DO技术较多应用于整形外科与口腔颌面外科治疗,我们就DO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
聚合智慧 开启思路 明确方向——“中国工程院医学影像学展望和发展战略研讨会”纪要
“中国工程院医学影像学展望和发展战略研讨会”于2000年11月10~13日在深圳特区召开。由于本次会议是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主持召开的医学科学前沿学术讨论会系列专题之一,所以简称:“医学影像学前沿学术讨论会”。来自放射学、超声医学、核医学的38位专家教授出席会议。另有3位相关专业的企业家也以专家教授的身份出席会议,新闻、出版界的2位记者及编审列席了会议。 当代表们步入会场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会标下醒目的大字标语:致力创新,使我国医学影像学迈向世界;建设现代医学影像学科,适应新世纪发展;不断提高我国影像学临床和基础实验研究水平;大力培养新世纪专业队伍及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于是,一种庄严的使命感不禁油然而生,使每位代表都感觉到这次会议对医学影像专业加速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国工程院侯云德副院长、中国工程院医学卫生工程学部主任钟南山院士及深圳市的党政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开幕式结束后,首先由我国著名放射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玉清教授作题为《21世纪医学影像学发展方向——我国发展战略的探讨》的总评述报告。接着,戴建平(《放射诊断学21世纪发展的趋势》)、王新房(《21世纪超声医学发展趋势》)、刘秀杰(《21世纪核医学的展望》)、肖湘生(《介入医学21世纪发展趋势和对策》)、陈星荣(《搞好放射医学继续教育——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的新挑战》)及祁吉(《适应21世纪医学影像学发展的医学影像科》)等6位教授分别作中心议题的述评报告。此外,郭启勇(《数字影像、PACS、远程影像学及其在我国发展前景》)、曹厚德(《我国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及专业队伍的建设》)、黄其鎏(《医学影像医工结合途径及发展的探讨》)、闵鹏秋(《放射学科研工作前沿研究浅见》)、林祥通(《核医学质量控制和保证》)、徐章智(《如何提高超声医学专业队伍素质》)、朱承谟(《肿瘤核医学显像的现状》)、王承缘(《浅谈放射学的提高与普及》)、蔡祖龙(《适应西部大开发如何作好放射学普及与提高的工作》)等9位教授分别作专题发言。在自由讨论发言中,沈天真、李坤成、周纯武、徐克、滕皋军、张书盛、张缙熙、陈敏华、王智彪、张云、钱蕴秋、屈婉莹 、马寄晓、谭天秩、陈祖望、冯晓源及燕树林等多位专家教授分别就科研模式、质量管理、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或各自的科研成果进行简要发言。影像工程专家陶笃纯教授、郑全录教授就影像设备的现状及发展动向作了专题发言。
-
努力创新,为我国医学影像学期刊走向世界而奋斗
欣闻中国期刊编辑学会医学委员会影像学期刊分会成立,特致以热烈祝贺。 据知,经过同道们一年半的积极努力,在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组建了现有15家期刊参加的影像学期刊分会。无疑,“分会”的成立对团结本专业期刊编辑工作者,相互交流经验,不断提高办刊水平,奠定了基础。 自1953年我国第一部放射-影像学期刊——《中华放射学杂志》创刊以来,尤其改革开放20余年来,放射-影像学期刊的出版已近20种之多,有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对促进我国医学影像学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纵观这一发展历程,对比分析相关期刊,不难发现不少期刊内容交叉重复较多,相对缺少办刊特色和创新,这是存在的主要问题。 众所周知,科技期刊的主要任务是报道科技,医学影像学期刊就是报道医学影像学科技(包括医疗、科研、教学和技术)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提高科技水平和进步。同时,期刊也是培养专业人员继续/终身的重要基地。 从上述背景和任务来看,影像学期刊编辑分会的成立是非常及时和有意义的。我们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广泛交流医学影像学期刊的特点及其办刊经验,探讨编辑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努力造就一支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合格的编辑队伍,从而不断提高办刊水平。当前应大力推进入会各期刊的合作交流和协调发展,进而积极探讨如何逐步办成各具相对特色并不断创新的期刊群体,为促进我国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及其期刊逐步走向世界而奋斗。 后,再一次热烈祝贺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医学委员会影像学期刊分会的正式成立!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
医院股份合作制探究--从台州市中心医院引发的职业化管理话题
WTO的到来,以及医疗的产业化变革带来了深层的要求,加速我国医疗机构产权制度的转变之余,更提升了对医院体制转变的迫切要求.尤其对于中小型医院来说,自身的生存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促进医疗产业良性竞争,稳定加速自身的发展,股份合作制医院应运而生.在中小医院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造是医疗领域一种制度创新,是在新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医院卫生改革的积极探索,也是新世纪发展中小医院的一条希望之路.
-
21世纪心脏外科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心脏外科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也是上个世纪发展快、受社会关注的一门学科.早在200年前,人们还认为给心脏实施手术是一个非常愚蠢的狂想.100年前,当普通外科医师可以轻松实施脾、胃手术的时候,法国学者才开始利用自制的针具进行血管吻合等现代心外科基本操作的动物实验.50年前,Gibbon等为一名房间隔缺损的姑娘实施了医学史上第一例成功的体外循环手术.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体外循环和心肌保护技术的改进和完善,心脏外科学才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开始在全球得到普及.目前全球每年有近百万患者接受心脏外科手术.中国的心脏外科事业在老一辈医学家的努力下,也从无到有,逐渐世界医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
中医创新与未来
中医学发展到今天,疗效是有目共睹的,然而让这一古老的科学重新焕发出生命力,还需要理论与诊疗技术与时代的接轨.中医脱离巫术、玄学、真正成为一门学术,曾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任何一门科学必须具备的,逻辑思维下产生的理论的严谨性,理论推导手段的可重复性,中医也必须具备.否则中医依然脱离不了"说不清,道不明","玄之又玄"的非科学境地,依然会被讥讽为"科学外的科学".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医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将其古老的中医学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创新,如何在传统诊疗基础上有所发展,如何让中医诊病名称与康复标准与国际医学接轨,将是21世纪发展中医事业艰巨的任务.
-
初有关脑垂体的一些认识
内分泌学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人类在了解一些内分泌器官和内分泌腺以后,如认识到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生殖腺、肠粘膜、松果体、胸腺、脾脏、肾脏、脑垂体,这些腺体和器官的正常作用,才能维持健康,保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供应,但它们彼此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尤其是脑垂体.H.Cushing曾风趣地称之为"内分泌乐队的指挥者”.关于垂体中叶与后叶的认识由于二者解剖关系甚为密切,因此区别二者的功能十分困难.1894年Oliven与E.A.Schafer提出垂体后叶提取液会有使血压增高的物质,1898年Howell也得出同样结论,1906年Dale发现垂体后叶的提取物可促进子宫和其他肌肉收缩,1901年R.Magnus和E.A.Schafer发现垂体后叶可促进尿液分泌,1935年S.W.Ranson等人又发现垂体后叶的利尿功能与丘脑下部密切相关.
-
中国心脏外科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心脏外科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但毫无疑问,又是上个世纪发展快、受社会关注的学科.早在200年前,人们还认为给心脏实施手术是一个非常愚蠢的狂想.100年前,当普通外科医师可以轻松地实施脾胃手术的时候,法国学者才开始利用自制的针具进行血管吻合等现代心外科基本操作的动物实验.50年前,Gibbon等为一名房间隔缺损的姑娘实施了医学史上第一例成功的体外循环手术.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体外循环和心肌保护技术的改进和完善,心脏外科学才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开始在全球普及.目前全球每年有近百万名患者接受心脏外科手术;中国的心脏外科事业在老一辈医学家的努力下也从无到有,逐渐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
中药复方合煎与分煎的差异性研究进展
中药现代化是中国传统医药在21世纪发展的主题.要实现中药现代化,中药剂型现代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中药配方颗粒剂是近年来被国内外广泛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中药配方颗粒是以优质中药饮片为原料,按照中药制剂浸提法,选用适当的溶媒和工艺,将中药饮片中可溶性有效成分浸出,经浓缩、干燥、制粒等工序制成的单味颗粒.服用时,将各配方颗粒依法混合冲泡,即成新型的"复方中药".与传统中药复方汤剂相比,患者应用中药配方颗粒剂具有免于煎煮、使用方便等优点.
-
纳米生物材料在临床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纳米技术是21世纪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由于纳米材料具有一些独特的效应,如小尺寸效应和表面、界面、量子隧道效应,表现出许多优异的性能和全新的功能.在生物医学及基因治疗研究与临床方面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疾病治疗手段,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在治疗遗传病、肿瘤、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正在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领域,本文就纳米技术目前在生物医学及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介入诊疗发展新动向
介入诊疗技术新发展医疗专家指出,介入诊疗技术作为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临床医学新领域,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安全有效等优势.
-
如何在物理实验中加强学生的创新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工作的核心要求.因此,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医学人才,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思想必须贯穿在整个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本文拟从物理实验教学的角度谈谈对此问题的看法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