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冰箱保鲜评价指标分析
冰箱保鲜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为了研究冰箱保鲜效果的评价指标,本文分析了失重率、维生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冷冻食品解冻损失率及微生物随着贮藏期的延长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显示,上述指标可以作为冰箱保鲜效果的评价指标。
-
创新与完善并进,直面迎接市场挑战-访上海旭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大客户经理李宜光
由于我国冷链物流起步较晚,所以导致生鲜品在配送、装卸、储存等环节的损失率较高,故而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意义重大。上海旭锐作为民营自主品牌制冷设备制造商,积极培养专业人才,在为中国人自主制冷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增添一份力。
-
自行设计的新型劈核钩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的应用
自1967年Kalman[1]首先采用超声乳化技术通过3.0mm切口摘除白内障以来,白内障摘除手术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手术辅助器械的出现和改进,促进了超声乳化技术的普及和提高.劈核钩与适当负压结合可机械性破碎硬核,节省超声能量,降低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失率,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白内障手术医师重视.为了不断提高劈核钩的作用,我们自行设计和研制了一种新型劈核钩,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银翘类方组分在不同制备工艺过程链传变规律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银翘类方有效组分含量在不同制备工艺过程链中变化规律,探究影响银翘类方有效组分工艺过程的关键因素.方法 采用HPLC,测定银翘解毒片、银翘解毒颗粒、银翘解毒软胶囊不同工艺得到提取物中有效组分的含量,比较3种制剂工艺中有效组分过程链中变化情况,并采用层数分析法确立权重,进行对不同工艺进行多指标优选的综合评价.结果 银翘方在浓缩-干燥环节有效成分的损失率大.银翘解毒片与银翘解毒软胶囊制剂制备过程中的中间体——提取液、浓缩液、干膏中的主要成分含量相差不大,但与银翘解毒颗粒制剂相差较大.在整个提取、浓缩和干燥过程链中绿原酸、甘草苷、甘草酸、连翘酯苷A损失率较其他成分更大.用层数分析权重法综合评价3种工艺,结果综合分高的是银翘解毒软胶囊、其次银翘解毒片,小的为银翘解毒颗粒.结论 银翘方提取-浓缩-干燥过程链中的关键环节是浓缩-干燥环节.3种制剂工艺,银翘解毒片制法中绿原酸的保留率高,综合评价提示银翘解毒软胶囊的制备工艺相对银翘解毒片、银翘解毒颗粒工艺更有利于其他有效成分的保留.
-
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芪甲苷含量的探讨
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芪药材中黄芪甲苷含量已被2000年版药典收载.该法快速、简便,实用性较强,但从作者多年应用此法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大的不足是黄芪甲苷的回收率往往不合要求.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黄芪甲苷的纯化过程过于繁杂.经过大量对比实验发现:在利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过程中,以40%乙醇30ml洗脱,这一步会损失近10%的黄芪甲苷,有报道损失率大约30%[1].笔者省去这一步后方法学考查结果符合要求,试验方法与结果论述如下:
-
金银花水提工艺中绿原酸变化的研究
金银花是常用药材之一,主要成分为绿原酸和异绿原酸.该两个成分易溶于水和乙醇[1].为降低生产成本,本实验选用廉价易得的水为提取溶媒,以绿原酸的提取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金银花的佳水煎工艺,并考察金银花水煎液在浓缩、醇沉、干燥过程中绿原酸的损失率,为指导金银花生产提供依据.
-
β-CD包合护肝片有效成份损失率的实验报告
经过对百余批传统的护肝片制剂工艺过程进行考察.发现其有效成份之一五味子乙索在制剂工艺过程中的损失率高达48.3%~57.9%,并常因此导致成品护肝片五味子乙素含量偏低或不合格,降低了药物疗效.
-
β-CD包合护肝片新工艺生产的硬度、崩解度、吸湿性、稳定性的检测报告
传统的护肝片制剂工艺过程中,其有效成份之一五味子乙素的损失率高达48.3%~57.9%,这种情况常常导致成品护肝片五味子乙素含量不合格或偏低,即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又降低了药物疗效.本实验用先将五味子乙素用β-CD包合,再喷干、制粒、压片、包衣的新工艺取代了护肝片的传统工艺,并对新工艺生产的护肝片的硬度、崩解度、吸湿性、稳定性进行了全面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
上海市静安区老年人健康期望寿命及影响因素
[目的] 计算静安区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期望寿命,分析健康期望寿命的主要影响因素. [方法] 杜克法评价日常活动能力,Sullivan法计算健康期望寿命与期望寿命损失率. [结果] 本地区男、女性60~65岁老年人的健康期望寿命分别为14.57岁和14.67岁,期望寿命损失率分别为33.3%和40.7%.60岁以上女性的期望寿命损失率高于男性.家庭经济收入、文化程度、是否合理体育锻炼、家庭居住条件、是否得到及时帮助可影响健康期望寿命.中风导致的期望寿命平均损失率大,其他依次为精神障碍、糖尿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视力障碍和心脏病. [结论] 本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期望寿命高于我国其他一些地区.为了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期望寿命,应加强老年人尤其是女性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服务和改善老年人的社会经济状况.
-
2007-2013年宜川主要死因减寿分析
目的:了解宜川居民主要死因特征、分布和对居民健康的危害程度,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和心脏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007-2013年死亡证调查资料,以死亡率、构成比、去死因寿命表等统计指标分析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生命的影响。结果:死因顺位前三位分别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心脏病,分别占全死因的30.03%、20.08%和死17.71%;粗亡率分别为269.8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8.51/10万)、186.97/10万(标化死亡率为64.66/10万)和159.19/10万(标化死亡率为54.27/10万)。三大死因占全死因的68.54%。2007-2013年居民平均寿命为80.91岁,男性平均寿命为78.82岁,女性平均寿命为82.68岁。患者因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和心脏病死因减少寿命分别为3.57岁、2.29岁和1.94岁,对平均寿命造成的损失分别为4.41%、2.82%和2.39%。结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和心脏病是社区的主要死因,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对居民预期寿命损失较大。
-
不同条件对碘盐中碘损失量的探讨
[目的] 探讨不同存放时间及条件碘盐中碘的损失情况.[方法] 用直接滴定法测定常温、高温、酸、碱等条件下放置不同时间碘盐碘的损失率.[结果] 碘含量在常温下100天不会改变,在阳光照射下会损失迅速;当温度达100℃以上时,温度越高,时间越长,碘损失越大,而在220℃的油中则迅速分解;在pH 2.3~9.5的溶液中无损失.[结论] 碘盐应避光保存,加热时间不宜过长,温度不能太高,特别不能在油锅中爆炒.
-
河南省居民伤害死亡统计结果综合分析
申振元等[1]曾对2000年河南省疾病监测系统地区居民病伤死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其结果表明:伤害的死亡率和构成比顺位在各类死因中仅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居第4位.但是伤害的潜在寿命年数损失率和潜在工作年数损失率在各类死因中却均居第1位.由此提示伤害已经成为严重危害河南省人群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卫生问题之一.为了进一步探讨河南省伤害死亡发生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现将2000年河南省居民伤害死亡统计结果综合分析如下.
-
上海市奉贤区老年人健康期望寿命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 计算上海市奉贤区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期望寿命(healthy life expectancy,HALE),分析HALE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两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 696位奉贤区60岁以上老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ullivan法计算HALE.结果 2015年奉贤区男、女性60~岁组老年人HALE分别为19.44岁和20.46岁,HALE损失率分别为15.04%和25.06%.70岁以下年龄组女性HALE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女性HALE损失率均大于同年龄组的男性.影响奉贤区老年人HALE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合理体育锻炼、慢性病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风等脑血管疾病导致的HALE平均损失率大.结论 为提高老年人的HALE,应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重点防治中风等脑血管疾病,加强老年人尤其是女性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服务.
-
职业噪声暴露对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多年来,职业噪声暴露导致听力损失一直是职业医学和公共卫生讨论和研究的重点课题,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并报道其损伤靶器官、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采取各种方法(包括动物实验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对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进行论证并提出假说,现综述如下.1职业噪声暴露致听力损失1.1职业噪声人群听力损失检出率:噪声对听觉器官产生听力损失,已得到广泛认同:从不同行业各种文献报道统计,职业噪声暴露所致听力损失率均>25%.其中,钢铁行业[1]听力损失率高,均>60%,其前景不容乐观.1.2职业噪声人群听力损失特点:(1)噪声强度越高,听力损伤越严重,所致永久性听阈位移及暂时性听力损失也越严重,这已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2)噪声听力损失随工龄的增加而增加,有学者在工业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失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将所有噪声作业人员按工龄分为3个组,工龄>10年的听损检出率为20.4%,10~20年的为34.8%,20年以上的为43.2%,且各工龄组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即随着工龄的增加,高频听力损失的检出率明显增高.考虑接触噪声时间越长,接触噪声机会越多,噪声累积暴露量也增多,对听觉系统的损伤加重.(3)噪声性耳聋患者重度聋和全聋的较少,原因可能是随着接触噪声的工龄增加,听力损伤加重,听阈提高.听阈提高后对噪声的敏感性降低,表现为永久性听阈位移值降低,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2].
-
爱心QC小组提高临床标本送检合格率
目的提高临床标本送检合格率,避免医疗资源消耗,降低住院费用.方法成立QC小组,运用PDCA循环的管理方法,对临床标本送检过程进行现状调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及要求,制定可行性对策,再造临床标本送检流程,并实施.结果通过6个月的实施,将送检合格率由85.7%提高至98%.结论QC小组的活动实现了课题来源于临床,服务于临床的宗旨,有效地提高了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团队的凝聚力,降低了患者住院费用,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
毛发移植中毛发移植物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毛发移植从1822年Dom Unger的动物实验开始至今,已经历了近两个世纪.1957年,这项技术由美国学者Orentreich提出毛发供区理论后开始逐渐成熟,1995年美国的limmer教授提出了毛囊单位移植概念,使得移植后的毛发外观更趋自然美观,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毛发移植的过程包括移植物的制备、受区麻醉、受区的准备及植入几个阶段,由于毛发的供区范围有限、密度较大及该区毛囊单位特殊性的限制,切割毛囊的困难较大,虽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但在制备毛发移植物的过程中毛囊的损失率仍在30%以上,严重影响了毛发移植外科的进步和发展.本文就毛发移植物制备方法的现状与进展综述如下.
-
运用品管圈减少急救药品物品的损失率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急诊科急救药品、物品损失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减少急诊科急救药品、物品的损失率”的活动主题,运用PDCA循环原则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制度对策并组织实施、效果检查等.结果:急诊科急救药品、物品损失率由实施前的39%降低至实施后的15.3%.结论:品管圈活动有利于减少急诊科急救药品、物品损失率,发挥团队的创新意识,提高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共同协作能力.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
-
切好的菜不能久放
英国的新研究发现,绿菜花、萝卜之类十字花科蔬菜切好之后不能久放.如果把菜切碎之后,在室温空气中放置6小时,抗癌物质的损失率可达75%.如果不切,把它们完整地放在冰箱中储藏7天,抗癌物质只会有少量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