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实验诊断学讲座(2)
白细胞的退行性改变与中毒性颗粒的出现:重症感染性疾病及化脓性病变如败血症、肺炎、猩红热、腹膜炎、大面积烧伤及放射线治疗后,均可见中性粒细胞的退行性改变和中毒性颗粒的形成,具体表现为胞浆空泡、颗粒增多、中毒颗粒(粗大的紫蓝色颗粒)、RNA包涵体.镜检方法:镜下计数100个中性粒细胞,其中有中毒性颗粒时以百分率报告,或用积法报告.通常认为中毒颗粒细胞、中毒颗粒的多少与临床感染程度成正比.
-
联合检测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及腺苷脱氨酶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常见的致残率与致死率颇高的神经系统重症感染性疾病,其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因此人们致力于提高TBM的早期诊断的探索中.
-
联合检测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及腺苷脱氨酶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常见的致残率与致死率颇高的神经系统重症感染性疾病,其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因此人们致力于提高TBM的早期诊断的探索中.
-
用不同剂量的万古霉素治疗重症感染性疾病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用不同剂量的万古霉素治疗重症感染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三台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0例重症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使用标准剂量的万古霉素进行治疗,根据观察组患者的体重采用相应剂量的万古霉素对其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中血药浓度达到理想治疗范围(5~20μg/mL)患者所占的比例、治疗的总有效率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血药浓度达到理想治疗范围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用标准剂量的万古霉素对重症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相比,根据其体重采用相应剂量的万古霉素对其进行治疗,其血药浓度达到理想治疗范围的几率更高.采用不同剂量的万古霉素对重症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不明显.
-
纳络酮在小儿重症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我科从1997-01~1998-02,对重症病人加用一种内啡肽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纳络酮,并与常规治疗作疗效对照,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21例,女9例.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治疗组~1岁14例,对照组17例;~3岁9例,对照组10例;>3岁8例,对照组3例.病种分布:其中暴发型流脑治疗组19例,对照组18例;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及中毒性脑病治疗组5例,对照组4例;败血症合并休克治疗组4例,对照组6例.化脓性脑膜炎各2例.诊断标准均按<实用儿科学>第六版进行诊断.
-
白细胞与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在重症感染性疾病患儿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白细胞与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在重症感染性疾病患儿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研究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婴幼儿重症感染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来院体检正常婴幼儿40例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入组者均留取其指端血标本送检,并测定其血常规及高敏C-反应蛋白,比较两组白细胞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两组白细胞及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并统计观察组不同预后患儿发病时白细胞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白细胞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及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重症感染患儿中,死亡患儿发病时白细胞水平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痊愈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症感染患儿行血常规白细胞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能较好地判断患儿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并对预后做出一定预测.
-
小儿重症感染性疾病并发肝功能损害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儿重症感染性疾病并发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30例小儿重症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肝功能检查,对本组患儿的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测结果、治疗及转归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0例患儿中,有111例发生肝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85.38%。肝功能损害患儿的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岁患儿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患儿(P <0.05)。肝功能损害患儿中,重症呼吸道感染占比例高,为52.25%,其次为重症消化道感染(26.1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6.22%)。肝功能损害患儿中89.19%均为病毒感染,显著高于细菌感染(6.31%)、支原体感染(3.60%)及弓形虫感染(0.90%)(P 均<0.05)。结论小儿重症感染性疾病常引起肝功能损害,临床在治疗重症感染患儿时要注意避免使用会对肝脏造成损害的药物,以免加重肝功能损害而影响患儿的预后效果。
-
儿童重症感染性疾病静注丙种球蛋白时自然杀伤细胞动态观察
为探索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在小儿重症感染性疾病中的变化以及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对其的影响,自2000年1月~2002年3月对收住我院的重症感染性疾病患儿进行NK细胞百分数检测,现总结如下.
-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细菌耐药性监测
重症感染性疾病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引起儿童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及死亡的主要因素,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控制感染和挽救患儿生命的关键,危重患儿的抗感染治疗常在获得细菌学检测结果之前已开始,因而作为临床医师有必要准备一套针对重症感染的初始治疗方案.该方案是以引起各种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及其对相关抗生素的敏感性为基础制定的,同时辅以临床医师对当前当地有关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和细菌药敏资料的了解.本研究对2000年5月~2003年2月从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分离出的菌株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
清法为主治疗重症感染性疾病探析
清法是中医治则治法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渊源可追溯到《黄帝内经》,是中医临床治疗重症感染性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临床应用清法治疗各类重症感染性疾病时,因患者病情相对危重,病因病机特点多复杂,单一治法难以取得明显疗效,常将清法与宣表法、化痰法、利湿法、攻下法等相结合辨证运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
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童败血症诊断中的意义
败血症是致病菌或者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后进行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后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重症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主要以寒战、高热等临床表现为特征,但儿童败血症可无发热,甚至体温低于正常,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呼吸心跳加快,血压下降等[1].
-
六味安消胶囊联合艾灸治疗小儿中毒性肠麻痹31例
中毒性肠麻痹常继发于小儿重症感染性疾病,其来势急迫.为了提高疗效,我们应用内外同治法治疗该病,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
不同剂量万古霉素治疗重症感染性疾病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万古霉素治疗重症感染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8月68例重症感染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高剂量万古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剂量万古霉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有效率、血药浓度.结果 观察组平均血药浓度为(16.43±2.17)mg·L-1、治疗总有效率88.24%、达到预计浓度的占比为91.1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66±1.03)mg·L-1、61.76%、70.5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88%与对照组14.7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治疗重症感染性疾病,高剂量万古霉素更为合适.
-
多巴胺和酚妥拉明治疗中毒性肠麻痹33例
小儿中毒性肠麻痹在各种危重病例中,尤其发生在重症感染性疾病的极晚期和晚期,死亡率较高.我科自1994年5月~1999年12月共救治小儿中毒性肠麻痹33例,均应用多巴胺和酚妥拉明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
三种温病治法制剂干预家兔内毒素血症疗效特点的比较研究
重症感染性疾病之病死率仍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就是作为合并症出现的内毒素血症所引发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后者进一步造成组织器官的损害而引起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乃至死亡,过量释放的内毒素是导致病情恶化的重要因素[1,2].我们曾以清热解毒代表方"热毒清"对内毒素血症进行了系列研究,证实其具有抗内毒素诱生多种炎性细胞因子、抗氧自由基损伤和保护细胞器等多种功效[3~5].感染性疾病相当于中医温热病范畴,其病机主要是热毒亢盛、热瘀互结、耗阴伤津;中医主要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和养阴增液等治法,通过合理配伍,在临床上仍能有效治疗温热病.这些中医治法治疗温热病特别是抗内毒素效应及其机制如何?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本研究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养阴增液三种温病治法制剂对家兔内毒素血症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各自抗内毒素效应的特点及其作用机制.
-
儿科住院病人心因性疾病探讨
近年我国儿科疾病谱发生了较显著的变化,各种急重症感染性疾病逐年减少,代之以其他少见病和复杂疾病,特别是各种心因性疾病的出现已引起了临床上的重视.如何区分器质性疾病和心因性疾病,成为临床工作者的新课题.鉴于此,本文总结了3年来本院儿科住院患者中心因性疾病39例,报道如下.
-
清开灵注射液对内毒素性发热家兔的清热化瘀作用
许多重症感染性疾病或传染性疾病,在临床上均有发热并伴血瘀征象(包括微观)的皆为温病急性热瘀证的证治范畴,传统的治法一是清热解毒,二是活血化瘀.前者主要针对高热所引起的机体中毒症状,解除因毒素造成的多脏器损伤.后者主要针对热毒深重入于血分,解除热毒瘀结、伤于血络所造成的疾病恶化.因此针对热毒血瘀为主的病变,在控制其传变的过程中,迅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是缓解病情防止疾病恶化导致多脏器衰竭的重要措施.清开灵注射液是科技部发布中医药在抗SARS疫情控制中特色优势的8种中成药之一.
-
重症感染性疾病患儿病原菌检测及耐药性探究
目的:了解重症感染性疾病患儿病原菌检测及耐药性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重症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入院后进行病原菌检测,随机分为亚胺培南组和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组,每组各30例,对病原菌菌株类型、以及亚胺培南和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耐药性、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60例重症感染性疾病患儿的送检样本中,共检出病原菌112株,检出率100%,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检出56株,检出率50.0%。亚胺培南组27株鲍曼不动杆菌中耐药性25.9%,敏感性74.1%,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组29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55.2%,敏感性44.8%,两组药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感染性疾病患儿病原菌检测菌株主要是鲍曼不动杆菌,根据患儿身体的耐药性和敏感性选择使用药物,对临床用药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
降钙素原测定在儿科重症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降钙素原在儿科重症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降钙素原采用双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结果降钙素原在儿科重症感染性疾病中显著增高(p<0.01).结论降钙素原在新生儿败血症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一种具有早期诊断、特异性强、高敏感的指标.
-
含钠液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分析
感染性休克是中毒性痢疾、大叶性肺炎、败血症等重症感染性疾病的常见并发症,我科自2003年10月至2008年2月共收治感染性休克病人21例,及时应用含钠液在抢救治疗中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