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类型干细胞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灶周围脑组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干细胞移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灶周围脑组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干细胞移植治疗组(简称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根据移植干细胞类型分为神经干细胞治疗组(A 组)和脐血干细胞治疗组(B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于脑出血发病第7天给予鞘内神经干细胞移植或静脉脐血干细胞移植,每周2次,共4次.分别于入院当天及病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进行NIHSS评分与脑CT扫描检查,比较神经功能和血肿周围低密度体积的变化.结果自病后第14天始,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及血肿周围低密度体积都明显降低,但治疗组降低程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NIHSS评分及血肿周围低密度呈同向(逐渐下降)变化,且A 组NIHSS评分及血肿周围低密度降低快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除少数患者有一过性发烧、寒战外,无其它不良反应.移植后随访3个月、6个月、12个月,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持续改善,行头颅CT检查均未发现颅内肿瘤.结论1.干细胞移植可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细胞的功能,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2.鞘内神经干细胞移植及静脉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均安全有效,鞘内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近期疗效优于静脉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
修复中枢神经损伤的一条希望之路--武警总医院安沂华教授谈神经干细胞移植
很久以来,中枢神经损伤是一个国际上都没有办法解决的医学难题,各国科学家一直都在积极地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师从于我国著名的神经外科医学权威王忠诚院士的安沂华教授,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基础研究和灵长类动物实验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于2003年率先在武警总医院成立了神经干细胞移植科,将这一技术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治疗效果,走在了国际的前沿.本刊记者就这一话题走访了安沂华教授.
-
督脉电针对移植在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处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分化和迁移的影响
目的探讨督脉电针对脊髓全横断损伤处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分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将20只成年SD大鼠分为神经干细胞移植14d组(NSCs 14d组)、督脉电针+神经干细胞移植14d组(电针NSCs 14d组)、神经干细胞移植30d组(NSCs 30d组)和督脉电针+神经干细胞移植30d组(电针NSCs 30d组)4组.所有动物均实施T10段脊髓全横断手术,其中电针组和电针NSCs组于术后5d进行电针治疗.分别于术后14d和30d取材检测移植在脊髓损伤处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分化和迁移情况.结果1.电针NSCs 14d组或电针NSCs 30d组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存活数量均多于NSCs 14d组或NSCs 30d组,但是电针NSCs 30d组或NSCs 30d组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存活数量均少于电针NSCs 14d组或NSCs 14d组.2.电针NSCs 30d组和NSCs 30d组的脊髓全横断损伤处及其相邻的组织均有少量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呈现微管相关蛋白2(MAP2)阳性染色.3.电针NSCs 30d组和NSCs 30d组的脊髓全横断损伤处及其相邻的组织均可观察到较多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呈现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染色.4.在电针NSCs 14d组或电针NSCs 30d组,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向脊髓损伤处尾端组织迁移的距离明显长于NSCs14d组或NSCs 30d组.结论督脉电针能够促进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处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存活,这些细胞能分化为MAP2或GFAP阳性细胞;督脉电针对移植在脊髓损伤处的神经干细胞向宿主脊髓组织迁移方向有一定的影响.
-
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促进大鼠受损伤脊髓组织产生神经生长活性物质
目的 探讨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能否促进受损伤脊髓组织产生神经生长活性物质.方法 成年大鼠分为正常组、对照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NSCs组)、督脉电针组(电针组)和督脉电针+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电针NSCs组).除正常组外均实施T10段脊髓全横断手术,其中电针组和电针NSCs组于术后5d进行电针治疗.分别于术后14 d和28 d取材,进行受损伤脊髓组织环一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放射免疫检测;用Westenblotting检测神经营养素-3(NT-3)、神经营养因子受体(Trk)以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水平.结果 1.在术后14 d,NSCs组、电针组和电针NSCs组的脊髓损伤区cAMP含量较正常组有增加.但除电针组外,脊髓损伤区的上段或下段组织cAMP含量低于正常组.在术后28 d,电针NSCs组脊髓损伤区上段、下段组织cAMP含量仍保持较高水平.NSCs组和电针NSCs组的脊髓损伤区cAMP含量较正常组有所增加.2.NT-3、Trk及GAP-43的表达以电针组和电针NSCs组较为明显,对照组和NSCs组的3种蛋白表达均低于电针组和电针NSCs组.结论 督脉电针能促进受损伤的脊髓组织产生cAMP;督脉电针与NSCs移植联合应用能保持受损伤的脊髓组织较高水平的cAMP,而且NT-3、Trk及GAP-43的含量也有增高的趋势.
-
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促进脊髓全横断大鼠受损伤的神经元存活及其轴突再生
目的探讨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对脊髓全横断大鼠受损伤的神经元存活及其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将对照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督脉电针组和督脉电针+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的成年大鼠胸10脊髓段做全横断损伤;其中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电针神经干细胞组在损伤处移植神经干细胞.电针组和电针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在术后开始接受督脉电针治疗.所有动物存活67d.结果1.电针神经干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处的去甲肾上腺素能、5-羟色胺受体、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能和生长相关蛋白43阳性染色的4种神经纤维均明显多于其他几组.2.电镜下可观察到脊髓横断处有再生的神经纤维穿越,在电针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尤为明显.3.大脑体感运动区皮质和中脑红核受损伤的神经元存活数量也多于其他几组,一些神经元的再生神经纤维可能穿越横断处,进入尾端脊髓组织.结论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能促进脊髓全横断大鼠受损伤的神经元存活及其轴突再生.
-
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全横断大鼠后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对脊髓全横断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对照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神经干细胞组)、督脉电针组(电针组)和督脉电针+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电针神经干细胞组)大鼠胸10脊髓段做全横断损伤;其中神经干细胞组和电针神经干细胞组在损伤处移植神经干细胞.电针组和电针神经干细胞组在术后开始接受电针治疗.结果1.对照组大鼠后肢完全瘫痪.其余各组均能观察到大鼠后肢的运动.电针神经干细胞组BBB分数高于其他组.2.对照组大鼠后肢不能爬行网格.神经干细胞组2只、电针组3只和电针神经于细胞组5只大鼠能通过爬行网格攀上平台.3.脊髓损伤后,对照组的皮质体感诱发电位或皮质运动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增长和峰峰值变小.经电针治疗后,电针神经干细胞组的潜伏期和峰峰值均较电针组和神经干细胞组有明显的改善.4.对照组的后肢肌肉发生明显的萎缩,而电针组和电针神经干细胞组的后肢肌肉萎缩较轻.结论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能促进脊髓全横断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
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促进脊髓全横断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为探讨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对脊髓全横断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将20只成年SD大鼠分为4组,即对照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神经干细胞组)、督脉电针组(电针组)和督脉电针+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电针神经干细胞组).4组运动均在胸10脊髓段作全横断手术,并用明胶海棉填充断口,其中神经干细胞组和电针神经干细胞组在明胶海绵内注入用核荧光素标记的神经干细胞.电针组和电针神经干细胞组在术后1周内开始接受督脉电针治疗.
-
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促进全横断脊髓损伤组织产生内源性神经生长活性物质的研究
我们先前的研究发现,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联合应用能够促进全横断损伤脊髓的结构和部分功能修复.但不清楚这是否通过督脉电针促进受损伤脊髓组织产生一些内源性神经生长活性物质,参与全横断损伤脊髓的结构和部分功能修复.
-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全横断性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
我们先前探讨了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在大鼠半横断损伤脊髓内存活及分化的情况,结果表明神经干细胞在损伤脊髓内可以存活、迁移并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型胶质细胞.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应用神经干细胞移植,观察其对大鼠全横断性脊髓损伤后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取SD新生大鼠海马,剪碎后,用胰酶消化,制成细胞悬液,用含B27和bFGF的DMEM/F12培养液进行培养.神经干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呈悬浮生长,5~6!d形成克隆球,7~9!d后进行传代.
-
人神经干细胞移植改善衰老大脑的认知功能
-
行神经干细胞移植的脑出血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移植外源性神经干细胞(NSC)和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对大量基底节区脑出血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对19例大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钻颅血肿抽吸引流综合治疗,待血肿引流干净后,将外源性神经干细胞注入血肿腔,同时实施早期康复运动训练.结果肢体运动功能采用Brunnstrom评价方法,肢体运动功能Ⅳ~Ⅵ期,在注入NSC前为0例;注NSC后2 w上肢5例,下肢7例;出院后3个月上肢18例,下肢19例.ADL采用Barthel指数,入院时19例<40分.出院后3个月>60分17例,占89.5%,60~40分2例,占10.5%.结论移植外源性NSC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可促进缺损神经功能恢复,配合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可大限度恢复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
双额脑穿刺立体定向神经干细胞移植术后护理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疾病致残率高,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自20世纪90年代成功培养出人NSCs,NSCs移植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开拓了新途径[1].
-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行为的影响
目的评价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行为缺陷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自发运动、Morris水迷宫和转杆实验对小鼠的行为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D模型小鼠的自发运动次数明显减少,水迷宫寻台潜伏期延长,转杆时间缩短.经单侧和双侧纹状体神经干细胞移植后2周、4周和8周,PD模型小鼠的自发运动次数明显增加,水迷宫寻台时间显著缩短,转杆时间延长.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能够有效改善PD模型小鼠的行为缺陷.
-
督脉电针与NSCs移植联合应用对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组织NT-3含量及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NSCs)联合应用对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组织神经营养素-3(NT-3)含量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成年大鼠分为对照14d组、督脉电针14d组(电针14d组)、神经干细胞移植14d组(NSCs 14d组)、督脉电针+神经干细胞移植14d组(电针NSCs 14d组)、神经干细胞移植30d组(NSCs 30d组)和督脉电针+神经干细胞移植30d组(电针NSCs 30d组)6组,所有动物均实施T10段脊髓全横断手术,其中电针组和电针NSCs组于术后5d进行电针治疗.结果:①电针NSCs14d组受损伤的脊髓组织含有较高水平的NT-3,其次是电针14d组和NSCs14d组,对照14d组受损伤的脊髓组织含有较低水平的NT-3.②NSCs30d组和电针NSCs30d组脊髓全横断处的移植神经干细胞均有TrkC表达.结论: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能够明显增高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处邻近组织的NT-3水平;在大鼠脊髓损伤处及邻近组织有些移植神经干细胞表达TrkC.
-
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促进SCI横断大鼠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及减轻后肢肌萎缩的研究
目的:探讨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对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以及减轻后肢肌萎缩有无促进作用.方法:将正常组、对照组、督脉电针组(电针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NSCs组)和督脉电针+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电针NSCs组)成年大鼠T10脊髓段做全横断损伤,其中NSCs组和电针NSCs组在损伤处移植神经干细胞,电针组和电针NSCs组在术后开始接受督脉电针治疗.所有实验动物在脊髓损伤后存活65天.结果:电针NSCs组大鼠其腰段脊髓受损伤运动神经元的存活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实验对照组大鼠.电针NSCs组大鼠后肢的股二头肌萎缩程度明显小于其他实验对照组大鼠.结论: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能够促进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受损伤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以及减轻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瘫痪的后肢股二头肌的萎缩状况.
-
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严重的外伤性脊髓损害主要表现为截瘫,目前还没有好的治疗方法,由此给患者及其家属乃至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目前,这一伤病在我国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探索出一种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后遗症二例
神经干细胞是指具有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能自我更新并足以提供大量脑组织细胞的一类细胞总称.应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损伤或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已成为神经生物科学领域和神经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
-
神经干细胞移植在脑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
神经干细胞(NSC)是一类能够长期自我更新、自我复制,具有终分化形成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多潜能特性细胞,它主要来源于神经组织.1998年12月Winsconsin大学Thomson及Hopkins大学的Gearhart先后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道他们在体外培养和扩增人的胚胎干细胞所做的实验,这两大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干细胞尤其是神经干细胞研究的蓬勃发展.神经干细胞生化特性的研究使人们对神经细胞生长、发育及可塑性的认识更加深入,使神经干细胞在体外进行调控、修饰后移植入神经系统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成为可能.现将神经干细胞移植在脑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综述如下.
-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体内示踪
目的:探讨观察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到大鼠损伤脊髓(SCI)后迁徙情况的方法.方法:体外培养大鼠NSCs,应用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 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及多聚左旋赖氨酸(PLL)标记NSCs,分别进行普鲁士蓝染色、电子显微镜观察NSCs在体外标记情况.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损伤组(A组)、脊髓损伤对照组(B组)、脊髓损伤后NSCs移植治疗组(C组),分别在细胞移植术后第7d、14d、21d、28d及35d,按照改良Tadov评分法和Rivlin斜板试验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B、C组术后第7、21、35d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T2*WI.结果:(1)普鲁士蓝染色证实SPIO和PLL标记NSCs的有效率为100%.(2)细胞移植后7~35d,C组与B组动物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但B组恢复较慢,14d、21d、28d和35d时C组Tarlov评分和斜板试验角度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5T MRI榆查,C组移植处在T2*WI序列呈低信号改变,第21d低信号向损伤区扩大,第35d损伤区见到低信号改变.B组相同时间点无低信号改变.第35天时与B组相比,C组3个扫描序列中信号强度分别下降32.55%、54.14%、62.27%,T2*WI的信号强度变化大,T1WI变化小.结论:磁共振技术可以追踪SPIO及PLL标记的移植在体内的NSCs.
-
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分化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自1992年Reynolds体外成功培养出成年哺乳动物的干细胞、提出成年人体内存在神经干细胞以来,有关神经干细胞分化及调控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由于成年神经干细胞的使用不存在伦理道德问题,具有多分化潜能,能够携带外源性治疗基因,且可通过导入原癌基因获得永生细胞系等优点,神经干细胞移植为中枢与外周神经损伤修复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方向主要取决于其在神经管中的初定位以及从神经管迁移后在大脑中的终定位,但同时也受细胞外的环境因素影响.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因素众多,这些因素往往相互作用,构成复杂的调控系统,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自身的基因调控及其它细胞因子的调控两个方面.笔者就其分化与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