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我院口服降糖药物应用分析

    作者:袁利艳

    目的 评价本院口服降糖药临床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方法 采用排序法对2009~2011年降糖类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额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院用量排在前三位的降糖药为双胍类、磺酰脲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销售金额排在前三位的降糖药为α-葡萄糖酐酶抑制剂、磺酰脲类、噻唑烷二酮类,其中二甲双胍缓释片的用量增加幅度较大.结论 本院降糖药的应用结构基本合理,但尚需进一步规范.

  •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2016年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

    作者:周有智

    目的 探讨本院治疗糖尿病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电脑系统中降糖药物胰岛素类似物及口服降糖药的药物使用信息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口服降糖药物及胰岛素类似物的销售金额及占降糖药物的比例、各类型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的销售数量、使用率及销售金额等情况.结果 2015、2016年我院降糖药物销售金额中胰岛素类似物和口服降糖药相接近,各占50%,其中胰岛素制剂11种中,预混胰岛素使用率较高,平均为30%;长效胰岛素使用率较低,平均为5%;口服降糖药物,双胍类使用率较高,平均为50%.结论 本院降糖药物种类较全,基本可以满足临床合理用药.

  • 保健食品中降糖药物的LCMS检测

    作者:王小兵;张建丽

    目的:探讨LCMS本实验方法对待测样品的检测效果.方法:直接用流动相溶解样晶后即可进样,无需化学提取.分析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单四极杆质谱检测器,使用编辑好的MACRO数据分析软件,可以迅速得到胶囊和片剂类保健食品中二甲双胍等8种降糖药物的检测结果.结果:测定较满意.结论:此法检测灵敏度较高,检测结果可靠,是一种实用的保健食品中降糖药物的检测方法.

  • 降糖药物超临界点使用可引发低血糖和继发性失效

    作者:陈铮

    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随着降糖药物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广泛应用,其药物不良反应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低血糖和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等常见不良反应,更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极大困扰.人们如果能够掌握降糖药物使用的"临界点",使降糖药物的治疗作用得到大程度的发挥,尽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的出现,就可以大大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 乳酸血症是二甲双胍常见的不良反应

    作者:靳婷

    二甲双胍为常用的双胍类降糖药物,因其价格便宜且不加重胰岛负担,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其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过量服用后可引起乳酸血症.因此,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加以注意.就二甲双胍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和服用注意事项,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安贞医院的专家.

  • 知名药师解答"三高"用药

    作者:

    (接上期)53.为什么提倡早期使用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使用至今,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空腹血糖3.3~4.5mmol/L,降低糖化血红蛋白1.4%~2.6%,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应用可增强其降糖效果,甚至注射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也会有明显改善血糖控制的功效.

  • 老年糖尿病病人用药安全护理

    0引言
      老年糖尿病包括60岁以后发病或60岁以前发病而延续至60岁以后,以非胰岛素依赖性为主。在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从1980年的0.67%上升至2010年的11.6%。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患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多病共患,用药种类多,用药知识缺乏等原因,致使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没有真正做到遵医嘱按时、定量地服用降糖药物,从而影响治疗或甚至危及生命。

  • 浅谈社区糖尿病预防方法及干预作用

    目的:总结社区糖尿病的预防方法,分析不同治疗措施的效果差异。方法将我院收治社区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60例单纯降糖药物治疗,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饮食教育、运动指导、糖尿病知识普及以及心理安抚等全方位干预。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患者生活质量满意程度差异。结果1年后体检及调查发现,实验组患者血糖水平、Hba1c 以及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社区糖尿病的预防和干预不仅仅局限于药物降糖,全方位干预对于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值得在社区医院推广。

  • 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性低血糖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张海雄

    1991年7月~2005年7月,我院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性低血糖120例,现总结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共有120例,全部为60岁以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男84例,女36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0.28±10.45)岁.其中,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者102例.临床表现:出现急性低血糖反应,即心悸、出汗、面色苍白、颤抖、饥饿、软弱无力105例;发生非感知性低血糖(UH)15例(12.5%).表现为昏睡或昏迷86例,初误诊为脑血管意外14例、偏瘫23例、发作性精神障碍6例、癫痫5例.发作时血糖≤2.8 mmol/L者115例,血糖>2.8 mmol/L者5例.导致低血糖发作的因素:与格列本脲有关的低血糖82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17例;对肝、肾功能不良等特殊患者控制血糖过严12例;新近确诊为2型糖尿病,未经过严格的饮食及体育运动,即给予足量的降糖药物15例;未确诊糖尿病而应用降糖药物者18例;热量摄入不足或服药与进餐不匹配者10例;中药所致20例;胰岛素过量8例.

  • 糖尿病膀胱病的诊治进展

    作者:徐平;王新民

    糖尿病膀胱病(diabetic cystopathy,DCP)是糖尿病引起的泌尿系统常见慢性并发症.40%~80%的糖尿病患者可并发此病,即使在长期服用降糖药物良好地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中,此病仍有25%的发病率[1].因DCP起病隐匿,后果严重,近年来,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均为医学研究的热点,现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重视降糖药物的安全性问题

    作者:陆菊明

    药品不良反应已成为全球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药品安全问题近年来日愈受到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5.0%,即5000万例病人中,约有250万例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

  • 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相关脂代谢紊乱治疗进展

    作者:赵丽萍;马丽丽;伍海姗

    抗精神病药物可致人体体质量增加和中心性肥胖,是引起脂代谢紊乱的重要环节.降脂药物、降糖药物、减肥药物还有其他一些特殊药物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质量增加,控制血脂水平,从而有效改善血脂代谢紊乱.另外,改善生活方式、规范饮食和早期预防锻炼等非药物治疗是更为根本和健康的治疗措施.

  • 糖尿病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作者:李晓岚

    糖尿病尤其是病程5年以上的糖尿病是胰腺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及其介导的高胰岛素血症通过激活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促进细胞恶性增殖、侵袭及转移,诱使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而胰腺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其糖尿病多数是在胰腺癌确诊前的3年内被发现或与胰腺癌同时诊断,很可能是胰腺癌的一个早期表现.因此针对新发糖尿病(病程在3年以内)或长期罹患糖尿病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必要时进行相关辅助检查,有助于胰腺癌的及早诊断.

  • 近日节律法在社区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夏治民;潘茂才;申花;宋北汇;梁建超;吴志强

    目的:探讨近日节律法口服降糖药物干预2型糖尿病( T2DM)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4~7月东莞市沙田医院收治的120例社区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二甲双胍0.5 g三餐前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血糖监测,找到每例患者特有的血糖近日节律规则,制订个性化定时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降糖效果、不良反应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糖峰值、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3) mmol/L比(12±3) mmol/L、(5.9±1.8) mmol/L比(6.4±2.1) mmol/L、(6.3±1.2)%比(7.0±1.3)%](P <0.01)。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8.3%,低于对照组的23.3%,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近日节律法给予社区T2DM患者个性化的时间生物性降糖药物治疗,能降低血糖高峰、回避血糖低谷,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 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降糖药物的应用进展

    作者:艾苗苗;闫爽

    糖尿病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子.故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且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及其住院率增加,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升高.因此,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降糖药物的选择是临床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降糖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格列奈类、噻唑烷二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及胰岛素.临床上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的降糖药物需进一步研究,以期发现更为安全的降糖药物.

  • 糖尿病与骨代谢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李宝新;黄怡;李玉坤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糖尿病对骨代谢存在一定影响,二者的关系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特别是糖尿病与骨代谢疾病骨质疏松这两大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疾病的关系.同时,相关研究发现某些降糖药物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对骨也有影响.近几年国内外报道糖尿病与骨代谢相关研究较多,就1型和2型糖尿病对骨的影响众说不一,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在人群研究、基础研究和降糖药物对骨的影响方面对糖尿病与骨代谢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 口服降糖药引起老年低血糖昏迷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吴慧群;胡杰;吴克琴

    目的:防止老年糖尿病人发生低血糖昏迷.方法:对12例老年糖尿病人口服降糖药引起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及护理进行探讨,从饮食、心理、活动锻炼等方面进行指导.结果:12例病人无一例因低血糖造成后遗症及死亡.结论:老年糖尿病人低血糖昏迷的预防重点在于病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使用降糖药物.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老年低血糖昏迷的关键.

  • 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作者:罗晓梅

    收集近年来有关降糖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并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大致有九类,其中以低血糖反应为常见.文章针对降糖药的不良反应,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 常用口服降糖药的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肖华凤;宋黎军

    目的 分析降糖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旨在为临床合理应用降糖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收集近年来有关糖尿病患者服用降糖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进行整理、归纳,分析降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以低血糖反应为常见,其他有神经系统损害、变态反应、胃肠道反应、口腔出血等.结论 降糖药物可发生多种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应加强对应用降糖药物安全性的认识,临床用药要重视降糖药的不良反应并要合理使用,尽量减少和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糖尿病并发症较多,加之长期合并用药,应嘱咐患者科学使用降糖药物,并密切关注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避免误诊.

  • 我院近年降糖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作者:杨雪梅;吴庆欢;陈彩云;肖锡州;郑翠;马凌燕

    目的:分析2004~2006年我院降糖药的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以促进临床更合理使用药物.方法: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分析判断药物利用情况指标,并对降糖药物间联合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使用的主要降糖药有13种降糖药,其中口服剂9种,注射剂4种;除瑞格列奈和格列美脲的DUI略大于1外,其他降糖药的DUI≤1.结论:我院降糖药使用基本合理.

624 条记录 10/32 页 « 12...78910111213...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