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功能不全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特点研究

    作者:高静;徐昕;赵玫

    目的 研究心功能不全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B型利钠肽(BNP)的水平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心功能不全患者174例.按LVEF及E/A分2组,心功能不全组(LVEF<50%或E/A<1,117例),正常对照组(LVEF>50%且E/A>1,57例)其中心功能不全组分为EF值下降的心功能不全组(LVEF<50%,E/A<1,81例),射血分数(EF)保留的心功能不全组(LVEF≥50%,E/A<1,36例).检测RDW及BNP等临床资料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心功能不全患者中RDW与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F值下降的心功能不全组较EF值保留的心功能不全组,RDW与BNP的值高,BNP与RDW呈显著正相关.RDW及BNP分别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W对心功能不全可能有潜在诊断价值.

  • B型利钠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心功能相关性研究

    作者:梁滨;戚真;丁怀玉;钟雷;武宝林;黄榕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利钠肽家族主要包括A型利钠肽(ANP)、B型利钠肽(BNP)、C型利钠肽(CNP)、肾利钠肽和树眼蛇利钠肽(DNP)[1].本研究主要观察冠心病患者BNP水平与心功能不全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 高血压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及B型利钠肽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曹乾;海虹;马淑梅

    肾上腺髓质素(ADM)与B型利钠肽(BNP)可能均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调节.我们观察了136例高血压患者血浆ADM和BNP的变化,探讨两者与高血压及靶器官损害(TOD)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 血清B型利钠肽、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作者:王小娟;周倩

    目的 探讨血清B型利钠肽、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在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武汉市第八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将患者分入Ⅱ级组(n=22)、Ⅲ级组(n=34)、Ⅳ级组(n=24);同时,将30例正常体检者纳入健康组.比较各组血清B型利钠肽、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水平,以及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结果 治疗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B型利钠肽、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水平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等级越高,血清B型利钠肽、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水平越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越大,左室射血分数越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治疗前降低,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组和Ⅳ级组患者的血清B型利钠肽、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组患者的血清B型利钠肽、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B型利钠肽、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水平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仍明显高于健康组,左室射血分数仍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等级越高,血清B型利钠肽、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水平越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越大,左室射血分数越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严重程度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B型利钠肽、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价.

  • 环维黄杨星D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清CA125、BNP及血红素氧合酶-1影响研究

    作者:刘立壮;李琳;杜鸿瑶;戴玉;孙妍

    目的:探讨环维黄杨星D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清CA125、BNP及血红素氧合酶-1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以慢性心力衰竭为诊断的住院患者104例,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基础抗心衰治疗方案,以利尿剂、强心剂、血管扩张剂、ARB类、ACEI类、β受体阻滞剂治疗14d.实验组在基础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环维黄杨星D 1.0 mg日3次口服,14 d.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血清CA125、BNP及HO-1水平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LVEDD、LVESD、LVEF.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A125、BNP及HO-1水平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均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LVEDD及LVESD均下降,LVEF均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改善均更明显,提示对心脏泵血能力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维黄杨星D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清CA125、BNP及HO-1水平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并可显著提升左心室射血分数,对心衰患者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

  • B 型利钠肽在慢性肾衰竭并发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航星

    目的:对B型利钠肽在慢性肾衰竭并发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进行慢性肾衰竭并发心血管疾病治疗的200名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且均匀的分成两组,即并发组以及无并发组,然后在选取100名体检健康人员的信息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结果:并发组血清中的CRP以及B型利钠肽的数值要明显的高于另两组,且两组数值之间的变化正相关。结论:B型利钠肽检测对具有并发症的慢性肾衰竭并发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 B型利钠肽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型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庞建中;齐新;刘克强;刘玥

    目的:研究B型利钠肽(NT-proBNP)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医证型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CHF患者64例,健康人20例作为对照组.按NYHA分级进行评估,并将患者分为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及心肾阳虚证3种证型.用ELISA染色法测血清NT-proBNP水平.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组中医证型组NT-proBNP的水平不同,心肾阳虚证组高于气虚血瘀证和气阴两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以(P<0.01).发生终点事件组(心源性死亡,因心功能恶化、急性冠脉综合症、心律失常再入院)NT-proBNP明显高于未发生终点事件组,其中死亡组的NT-proBNP较再入院组升高,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标记物NT-proBNP对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并可作为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之一.

  • B型利钠肽在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孙晓鸥;姜朝晖;赵荣

    目的探讨床旁B型利钠肽(BNP)测定对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方法采用美国博适-Triage干式快速定量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诊断仪对367例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床旁BNP测定.结果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BNP水平不同;BNP水平小于61pg/ml患者基本可诊断为非心源性呼吸困难;BNP水平大于100pg/ml但小于500pg/ml患者需考虑心源性呼吸困难可能;大于500pg/ml患者基本可诊断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结论BNP水平高低是鉴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可靠的指标.

  • B型利钠肽、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患者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的相关性

    作者:葛长江;邱杰夫;陈铁牛;王文荣;孙刚

    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心脏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减退常较心脏收缩力的减退发生早;且某些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的收缩功能尚好,但仍有循环淤血的改变,所以认为患者的心力衰竭属于舒张功能衰竭[1].B型利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与高血压舒张性心功能不全(DHF)的发生关系非常密切.本文旨在探讨BNP及CRP水平与高血压患者DHF的相关性.

  • 灯盏细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老年患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B型利钠肽和肌钙蛋白的影响

    作者:史丽

    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B型利钠肽(BNP)和肌钙蛋白(cTnI)表达的失调是近年来人们研究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向,也证实了其异常表达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1,2].灯盏细辛的主要成分是黄酮等多种化合物,具有扩张动脉、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的作用[3].本研究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老年患者应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后血清中HCY、CRP、BNP和cTnI的变化.

  • B型利钠肽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律失常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马宝新;陈海燕;刘雅明;吴绥生

    目的 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律失常与B型利钠肽(BNP)的关系.方法 高血压患者64例,分为两组:高血压左室肥厚组30例,男17例,女13 例,年龄(57.4 ±10.4) 岁;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律失常组34 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58.5±10.0) 岁,正常对照组26例,男14例,女12 例,年龄(58.6±8.8) 岁.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BNP测定.结果 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律失常组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组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NP与LAD、LVMI、IVST和LVPWT 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0、0.59、0.48、0.41,均P<0.01 ).结论 BNP是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律失常的独立预测指标,它在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清CRP、BNP、D-二聚体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

    作者:陈晟;邱政;郑绍俭;熊建平

    目的 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B型利钠肽(BNP)、D-二聚体和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脑出血急性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依达拉奉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CRP、BNP、D-二聚体和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t=24.231、21.229,对照组:t=17.182、11.772,P<0.05);治疗组治疗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0.452、10.148,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t=30.792、64.314、22.384,对照组:t=11.993、45.617、8.371,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1.554、31.581、17.379,P<0.05).治疗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6.152、9.133,P<0.05),APT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t=0.245,P>0.05);治疗组治疗后PT和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5.290、4.779、1.050,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P<0.05),两组治疗后APTT无明显差异(t=0.741,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可降低老年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清CRP、BNP和D-二聚体水平及改善凝血功能,且疗效显著.

  •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A125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陈健新;陈广基;徐浩

    目的:探讨CA125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22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按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分组,入院24 h内测定血清CA125和血浆B型利钠肽( BNP)的浓度并比较各组CA125、BNP浓度及其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分别按100 pg/ml、35 U/ml标准,比较BNP、CA125诊断心力衰竭的灵敏度;将患者分为高CA125(≥35 U/ml)组和低CA125(<35 U/ml)组,比较两组住院死亡率;联合CA125和BNP水平分组,C1=CA125<35 U/ml和BNP<350 pg/ml,C2=CA125≥35 U/ml和BNP<350 pg/ml,C3=CA125<35 U/ml和BNP≥350 pg/ml,C4=CA125≥35 U/ml和BNP≥350 pg/ml,比较各组住院死亡率,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相关因素。结果 CA125和BNP浓度随心功能分级增高而升高,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277和0.349,P=0.000);CA125和BNP诊断心力衰竭的灵敏度分别是36.3%和85.9%;高CA125组和低CA125组患者住院死亡率分别为20.0%和3.6%,C1~C4各组住院死亡率分别为1.8%,0%,4.9%及22.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125和BNP是死亡独立危险因素(OR=2.354,P=0.025和OR=2.236,P=0.024)。结论血清CA125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不及BNP,但CA125是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BNP联合CA125测定有助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估。

  • 血浆和肽素、B型利钠肽水平改变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黄志民

    目的:探讨血浆和肽素、B型利钠肽水平改变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80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例,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上述患者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作为观察组。所选患者根据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Ⅰ级和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同时选择到心功能正常人共50例,作为对照组,超声新动态监测患者心功能水平,同时测定两组的血浆和肽素、B型利钠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为(36.1±4.1)%;对照组(62.4±3.4)%;观察组左心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Ⅳ级组的血浆利钠肽和和肽素水平分别高于Ⅰ级和Ⅱ级组、Ⅲ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Ⅲ级组的血浆利钠肽和和肽素水平分别高于Ⅰ级和Ⅱ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浆和肽素、B型利钠肽水平改变有助于了解慢性心力衰竭病情和评定此类患者预后,临床意义显著。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sST2、GDF-15与BNP水平变化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关敬树;周云

    目的 探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sST2)、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B型利钠肽(BNP)水平变化以及在临床诊断上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就诊治疗的12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组)和同期进行体检的73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研究.检测分析两组患者sST2、GDF-15与BNP水平,就不同NYHA分级患者的sST2、GDF-15与BNP水平变化进行对比,并采用ROC曲线对血清sST2、GDF-15与BNP水平在诊断慢性心力衰竭上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CHF组的sST2、GDF-15以及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YHA分级的CHF患者在sST2、GDF-15以及BNP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NYHA分级的不断升高,sST2、GDF-15以及BNP水平也随之显著提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BN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9,优于sST2和GDF-15(分别为0.683、0.768),sST2、GDF-15以及BNP在诊断CHF上的佳cut-off值分别为16.13 ng/ml、948.69 pg/ml和873.38pg/ml,对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74%、80.31%和81.10%以及77.17%、78.74%和89.76%.结论 血清sST2、GDF-15以及BNP水平能够较为准确地体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其心功能状况呈现负相关,可将其作为评价和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指标在临床上积极推广.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浆血管活性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谢军;倪晓霞;口玲;曾德明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心钠素(ANF)、胱抑素C(Cys C)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0例CHF患者,按NYHA分级;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查BNP和ANF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查CysC.比较不同心衰等级以及不同BNP水平的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CHF患者血浆BNP、ANF、CysC水平与对照比较显著升高(P<0.05),并随NYHA等级增高而升高(P<0.05).与BNP<400pg/ml组比较,400pg/ml< BNP<800 pg/ml组和BNP≥ 800pg/ml组心力衰竭患者Cr、BUN水平显著增高(P<0.05);相反地,HDL水平显著降低.结论:血浆B型利钠肽(BNP)、心钠素(ANF)及胱抑素C参与了CHF的发生发展过程,联合测定其含量的变化,对CHF患者的诊断、评估及危险分层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利钠肽、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及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的治疗作用

    作者:吕先光;刘朝中;王俊华;黄丛春;侯亚丽;张丽梅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B型利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增加心肌供血,改善心功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美国BIOSITE公司的trige分析仪检测外周血BNP的浓度,免疫浊度法测定CRP的浓度,研究正常对照组(20人),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33人),慢性心力衰竭组(61人)BNP、CRP浓度变化与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并将CHF患者分为治疗组(33人)和对照组(28人),两组在同等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60毫克,1个疗程(15天)结束后评定治疗前后两组的疗效及血浆BNP、CRP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相比较,慢性心衰组BNP、CRP浓度均明显升高.治疗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组总有效率87.9%,对照组总有效率75%(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非特异炎症反应,血浆BNP、CRP水平与患者心功能密切相关.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可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心肌供血,抑制炎症反应而实现的.

  • 急性心力衰竭应用BiPAP呼吸机疗效分析

    作者:惠波;许文亮;邵一兵;王旭;王燕;刘玉昊;刘虹;张纯全;徐莉

    目的:分析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的效应.方法:95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组(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43例和B组(对照组,常规治疗)52例.A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每天应用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12~24小时,全部用鼻罩;B组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疗程均为5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B型利钠肽(BNP)、血气分析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显效率:BiPAP组69.8%,对照组46.2%,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心功能、BNP、血气分析,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BiPAP组与对照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BiPAP呼吸机能改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症状、血气结果及心功能,还能降低BNP.

  • BNP的测定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德新;贾慧敏;王清涛

    B型利钠肽是一种具有利尿作用的内源性肽,其对早期发现心衰病人、心衰病人的分级、区分心衰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监测心衰治疗、提示心衰病人预后、识别有无左室功能不全及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风险评估方面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B型利钠肽的测定及临床应用.

  • 氯沙坦早期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瑾;付研

    目的 观察氯沙坦早期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65例年龄(72.5±6.9)岁、NY-HA心功能分级的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分为三组,即氯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组(22例)、氯沙坦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随访1 a,以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所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年住院次数、年住院日和死亡例数来评估治疗效果,并探讨B型利钠肽(BNP)在心力衰竭处理中的价值.结果 0.5 a时联合治疗组与氯沙坦组间BNP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分级、LVEF无统计学意义;而联合治疗组及氯沙坦组的心功能分级、LVEF、BNP较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1 a时联合治疗组较氯沙坦组的心功能分级、LVEF、BNP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氯沙坦组及联合治疗组的心功能分级、BNP、LVEF较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年住院次数及住院日少.结论 早期氯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重症CHF比单独应用氯沙坦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其疗效在0.5 a后开始出现,且很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30 条记录 9/17 页 « 12...6789101112...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