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纤维支气管镜置管气管内供氧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慢性呼吸衰竭(呼衰)患者由于痰多且无力咳出而阻塞气道,常规吸痰效果不好,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FOB)能导致动脉血氧分压(PaO2)下降,使一些严重低氧血症患者不能耐受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我们在慢性呼衰患者行FOB时,使用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置管气管内供氧,同时行吸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总结如下.
-
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气管内置管注药治疗肺隐球菌病2例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抗癌药物等的广泛使用,肺隐球菌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抗真菌药物的应用.我们收治2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确诊后在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的同时,辅以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气管内置管局部注射抗真菌药物治疗,均痊愈,报道如下.
-
纤支镜介入经鼻气管内置管注药治疗肺部感染的护理
我科1995年5月~2001年3月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经鼻气管内留置导管,局部注射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性疾病45例,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留置吸痰管吸痰在支气管扩张症无创通气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留置吸痰管对行无创正压通气的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加重期的支气管扩张症伴急性呼吸衰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生素治疗、对症治疗、营养支持、无创正压通气、胸部物理疗法等,对照组采用口咽通气管按需吸痰,观察组行留置吸痰管按需吸痰,以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呼吸困难评分、痰液性状评分、使用无创通气时间、住院天数、行有创通气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上机后24 h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分别是(70.9±6.7) mmHg、(50.4±3.8) mmHg,与对照组的(66.3±5.2) mmHg、(53.1±4.5) mm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上机10 d后呼吸困难评分为(1.8±0.7)分,与对照组的(2.5±0.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痰液黏稠度评分为(1.6±0.4)分,与对照组的(2.5±0.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累计使用无创通气(97.8±19.6) h,与对照组的(127.4±25.2)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终应用有创机械通气1例,与对照组的6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病程(16.9±2.8)d,与对照组(22.6±3.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伴有呼吸衰竭的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患者,在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时,采用经鼻留置吸痰管按需吸痰,能保持引流通畅,提高抢救成功率,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改善缺氧,缩短病程,降低住院费用。
-
氧化亚氮麻醉配合硬膜外腔阻滞用于门静脉分流术的临床观察
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在行门静脉分流及断流手术时,麻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不仅要考虑麻醉效果,还要考虑麻醉药物对肝脏的影响.本文作者采用连续硬膜外腔阻滞,慢诱导气管内置管辅助吸入氧化亚氮的方式麻醉,获得较好效果.
-
42例全麻气管内置管术后咽痛发生率随访分析
1998年5月至2000年5月,我们对42例全麻病人术后咽痛的发生率做了随访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9例,女性23例,年龄17岁~58岁。急诊手术12例,择期手术30例。其中外科32例,妇科6例,口腔科4例。1.2 麻醉方法:快速诱导23例,慢速诱导17例,清醒置管2例,其中选用卡伦氏双腔管2例。1.3 结果:术后随访无咽痛症状的有28例,14例病人主诉有咽部疼痛,2d~3d后症状自行缓解,咽痛发生率为33%。麻醉方法与咽痛的关系:选用快速诱导者仅1例;选用慢速诱导者有11例;清醒置管者有2例。另外本组病人询问病史,术前均无慢性咽炎和扁桃体炎症等疾病。2 讨论 本组资料随访中无咽部疼痛的病例,所采用的麻醉方式以快速诱导气管内置管全身麻醉为主,术中麻醉记录上可以看到快速诱导期平稳。因采用肌肉松弛剂,病人自主呼吸完全停止,声门暴露清楚,气管内置管一次性成功率较高,置管后无呛咳,对咽喉部刺激轻,副损伤少。维持麻醉深度以吸入氨氟醚配加肌松药物为主,麻醉深度比较恒定,术中病人发生呛咳者很少见。另外术后病人清醒快,留置气管导管时间短,对病人吸痰的次数也减少,这些都是降低病人术后咽痛发生率的一些不可忽视的因素。 部分术后出现咽痛的病人多数为采用慢速诱导麻醉者。选择药物以羟丁酸钠、哌异合剂、安定、氯胺酮等为主。此种麻醉方法诱导期病人自主呼吸存在,声门活跃,暴露不明显,气管内置管一次性成功率相对低些。尤其是工作时间短、经验少的麻醉医生反复数次才获成功。置管后病人呛咳比较明显,局部刺激和副损伤相对偏高,清醒置管的病人这方面更显突出。再由于对病人的体重、耐药性估计不足,在手术期间追加药物时间掌握不当以及有些病人的个体差异不同,术中出现麻醉减浅时病人发生呛咳的次数有所增加,以及病人术后清醒时间比较长,气管导管留置的时间也要拖延,这些都是增加病人术后咽痛发生率的一些不利因素。 除此以外,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因素:①提高麻醉医生的技术操作熟练程度。②选择弹性好、型号适合的气管导管,注意导管在术前消毒灭菌的处理。③术中合理应用地塞米松类药物。④在清醒状态下行气管内置管应充分做好粘膜表面麻醉,操作要轻柔,避免一些副损伤。⑤对口腔科手术的病人尽量减少局部刺激,及时吸净口腔内分泌物,严密观察病人。⑥手术间及疗区观察室内要保持适当的湿度。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一种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48h后并发的肺部感染,是气管内置管(经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且进行机械通气支持治疗后的一种并发症.VAP可以增加患者在ICU的住院时间、病死率及住院费用,其发病率在ICU患者中达9%~70%,病死率达30%~50%[1],尤其是抗生素治疗不当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例病死率可达70%[2].因此,了解VAP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该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现对我们近年诊治的VAP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
-
机械通气时咪达唑仑与异丙酚对患者镇静作用的比较
内科重症监测治疗室(MICU)患者行经鼻、气管内置管行机械通气治疗时,为增强患者对气管内置管和呼吸机的耐受性,降低应激反应,增加器官储备功能,镇静药的应用十分重要.我们对咪达唑仑和异丙酚在M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进行了比较报告如下.
-
气管内供氧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支气管镜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支气管镜检查时动脉血氧分压一般可下降20mmHg左右,对原有缺氧者传统方法是采用鼻塞法供氧来纠正缺氧.但有时对中、重度低氧血症患者鼻塞法供氧10L/min亦不能使脉氧饱和度维持在安全范围,而造成检查或治疗失败.
-
气管内置管的失误与临床处理
气管内置管建立人工气道是危重病急救中心至关重要的手段.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并维持气道的通畅是复苏和抢救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气管置管的失误和护理不当将直接影响危重病的抢救成功率.本文分析总结392例气管内置管病例,其中发生各类处理失误44例(占11.2%),分析探讨这些失误的原因,针对易出现失误的环节提出观察要点及具体临床处理措施,对提高危重病的救治率及人工气道的护理水平无疑是有益的.
-
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分析(附12例报告)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气管内置管(经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而且进行机械通气(MV)支持治疗后的一种并发症,是一类严重的院内感染,是急救医学重要的问题之一.2003年4月至2006年12月我院的急诊科与ICU病区收治经机械通气48 h以上的56例患者,其中符合VAP 12例.为寻找更有效地减少VAP发生的措施,现将本组12例高危因素和防治措施报告如下.
-
经环甲膜气管内置管注射凝血酶治疗大咯血45例临床报告
咯血是喉以下呼吸道出血,属于呼吸系统的临床急、危、重症.特别是大咯血,常易引起窒息、休克等,严重时甚至死亡.我们采用经环甲膜气管内置管注射凝血酶的方法治疗大咯血45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咯血的综合性治疗
各种原因所致的顽固性咯血是临床中常见的症状,也是长期困扰临床医师一个问题,如何提高咯血的止血率和大咯血的抢救成功率,现就目前国内外文献综述如下:1止血和非止血药物治疗 1.1经环甲膜气管内置管注药方法 [1]:凝血酶 1000~ 3000ml加生理盐水 20ml,咳嗽重时加 2%利多卡因 2ml缓缓注入出血的支气管,每 2小时 1次.总有效率 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