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胆碱在PET/CT肿瘤显像中的应用

    作者:高之晔;韩星敏

    18F-FDG PET/CT可明显提高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指导恶性肿瘤的分期与再分期,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在全身许多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已获得认可,但还存在一些不足.随着正电子标记药物的不断研发,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胆碱逐渐应用于临床.胆碱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恶性肿瘤的胆碱代谢增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胆碱PET/CT在胶质瘤、头颈部肿瘤、肺癌、肝细胞肝癌、前列腺癌、膀胱肿瘤等的诊断、分期及复发检测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对颅内病变的观察、高分化肝细胞肝癌的诊断、生物靶区勾画、复发病灶的定位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18F-FDG PET/CT的不足.笔者回顾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胆碱(11C-胆碱和18F-胆碱)在肿瘤显像中的应用.

  • 18F-FDG PET/CT代谢半定量参数在非小细胞肺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陈挺;张宏;田梅

    准确的预后评估对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18F-FDG PET/CT可同时提供功能显像及解剖学显像信息,在NSCLC患者的诊疗过程,尤其是在NSCLC患者的预后评估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笔者主要就近年来18F-FDG PET/CT代谢半定量参数在NSCLC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 PET/CT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测定在冠状动脉微血管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彭琨;李剑明

    冠状动脉微血管性疾病(CMVD)是指在多种致病因素下,冠状动脉微血管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劳力性心绞痛或心肌缺血客观证据的临床综合征.CMVD在冠心病中仍有较高的发病率,部分CMVD预后不佳,对其进行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干预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PET/CT定量分析能客观、准确地测量静息和负荷状态下冠状动脉血流灌注量,进而获得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有效地协助早期诊断CMVD,评估其预后和指导治疗.笔者就PET/CT血流储备测定在CMVD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18F-FDG PET/CT显像在甲状腺偶发瘤良恶性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杜芬;胡珊;梁梦;程艳

    PET/CT作为一种集功能代谢及解剖形态信息于一身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在疾病良恶性诊断、肿瘤分期与再分期和疗效与预后评价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甲状腺偶发瘤的发现愈来愈多,引起了临床医师的密切关注.笔者分别就PET/CT检查中发现的局灶性及弥漫性甲状腺偶发瘤的发生率、恶性率、良恶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及研究新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 18F-FDG PET/CT在胃癌分期、复发检测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鑫;邓胜明;李继会;张玮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18F-FDG PET/CT作为一项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于一体的成像模式,被广泛地应用于胃癌的诊断、分期、复发、疗效的评估及生存预后.笔者就18F-FDG PET/CT在胃癌的分期、复发及预后中的价值进行综述,以了解18F-FDG PET/CT在胃癌临床应用中的新进展.

  • 18F-FDG PET/CT在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夜夜;邓胜明;章斌;吴翼伟

    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占所有儿科恶性肿瘤的10%~15%,其多为高度侵袭性肿瘤,较成人更易侵犯结外组织.准确的分期以及早期疗效评价对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患者具有重要价值.传统影像学方法(超声、CT、MRI及67Ga成像)在其诊治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8F-FDG PET/CT是将PET的功能代谢显像与CT的解剖结构显像相融合的一种新型成像技术.笔者通过对18F-FDGPET/CT检查在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中的分期、疗效评级、随访中的作用作一综述,发现18F-FDGPET/CT在淋巴结、脾脏监测方面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可通过一次显像发现更多的病灶,在分期方面的准确性优于传统影像学方法.同时,因其代谢改变早于解剖形态的改变,能更早期、准确地评估疗效,对残留病灶的性质进行判断.由于其较低的复发率,需权衡在随访过程中监测复发及辐射暴露之间的利弊关系.

  • 18F-FDG PET/CT与18F-FDG PET/MRI在卵巢癌临床应用中的进展

    作者:张伟;于丽娟

    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病死率高的肿瘤.18F-FDG PET/CT在卵巢癌的诊断、分期、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上优于常规影像技术,可以指导临床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PET/MRI是近几年继PET/CT后投入临床应用的另外一种多模态影像技术,因其多序列成像、软组织分辨率较高和辐射剂量较低,对卵巢癌的诊治具有独特的优势.笔者对18F-FDGPET/CT和18F-FDG PET/MRI在卵巢癌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PET/CT和PET/MR在黑色素瘤中的临床应用及新进展

    作者:王剑杰;蒲朝煜

    黑色素瘤易转移、复发率高,已经成为严重危及人民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和准确分期对预后及远期生存十分关键.18F-FDG PET/CT作为一项集PET与CT于一体的成像模式,被广泛地应用于包括黑色素瘤等在内的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及疗效的评估.随着一体化PET/MR成像系统研发的成功,多模态成像技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同步采集.笔者就18F-FDG PET/CT及PET/MR在黑色素瘤分期、复发和疗效评价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了多模态成像技术在黑色素瘤中的新进展.

  • 18F-FDG PET/CT在肺癌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谭延林;董楚宁;王云华

    肺癌的精准分子靶向及免疫治疗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已成为当前肺癌治疗领域的热点.18F-FDG PET/CT是结合形态学与分子代谢的影像学技术,与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如CT、MRI相比,18F-FDG PET/CT能够及时反映肿瘤细胞的活性,对指导肺癌的精准放化疗及监测疗效有重要价值.笔者主要就18F-FDG PET/CT在肺癌病灶的靶区勾画、疗效评估及预后评价中的价值进行探讨.

  • PET/CT和MRI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与进展

    作者:陈建普;李崇佼;文兵;何勇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B细胞肿瘤,其主要累及骨髓,部分也可出现髓外浸润.影像学检查是全面评估MM不可或缺的手段,X射线与CT对病灶的检出率低、定量能力差.PET/CT与MRI对MM的评估具有较大的价值,特别是18F-FDG及其他新型分子探针,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MRI及水脂分离等MRI新技术.笔者就PET/CT及MRI在MM中的应用与进展进行综述.

  • 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PET/CT中的实际应用

    作者:周锐;陈晓良;余颂科;华俊;孟奔

    目的 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对PET/CT受检者CT图像质量及有效剂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接受PET/CT检查的90例受检者按系统抽样方法分为A、B、C3组,每组各30例.CT采用ATCM扫描.A、B两组采用的管电流区间为60~240mA,噪声指数分别为10、15;C组管电流区间为60~180mA,噪声指数为15.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根据公式估算有效剂量.由两位核医学科主治及以上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受检者颈部、胸部、腹部、盆腔CT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测定图像CT值、噪声值并计算信噪比.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的噪声值、信噪比差异,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3组的CTDIvol、DLP、有效剂量差异,组内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检验.结果 A、B、C3组受检者所有图像质量评分均不低于3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77~14.42,均P<0.05).A、B、C3组受检者的噪声值[(11.90±2.83)~(26.03±3.74)]、信噪比[(2.03±0.34)~(4.35±0.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8.01~64.20和F=32.09~81.62,均P<0.05),CT图像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A、B、C3组受检者的CTDIvol[(12.440.53)、(9.39±2.01)和(7.05±1.03)mGy]、DLP[(998.45±96.04)、(741.60±168.87)和(571.29±97.41) mGy·cm]、有效剂量[(14.98±1.44)、(11.12±2.53)和(8.57±1.46) mSv]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2.18、57.19和57.16,均P<0.05).其中,C组比A组的有效剂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55,P<0.05).结论 应用PET/CT ATCM技术,合理调节管电流区间及噪声指数,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受检者的有效剂量.

  • 11C-乙酸盐PET/CT显像在中、高分化肝细胞肝癌复发与转移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麻广宇;刘家金;徐白萱;陈英茂;张晓军;刘健;张锦明

    目的 探讨11C-乙酸盐PET/CT显像在中、高分化肝细胞肝癌(HCC)复发与转移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11C-乙酸盐和18F-FDG PET/CT躯干显像的10例中、高分化HCC男性患者,其中,中分化HCC 6例,高分化HCC 4例.患者经手术或介入治疗后,甲胎蛋白进行性升高,比较11C-乙酸盐和18F-FDG PET/CT的诊断价值.PET图像上代谢高于正常肝脏组织的病灶判定为阳性,低于或类似于正常肝脏组织的病灶判定为阴性.通过勾画感兴趣区计算病灶及本底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及靶/本底比值(T/B).所有患者终通过病理或影像学检查确诊转移或复发.结果 11C-乙酸盐显像发现18个阳性病灶,灵敏度为100%(18/18);18F-FDG显像发现5个阳性病灶,灵敏度为27.8%(5/18);两种示踪剂同时发现5个阳性病灶(在4例中分化HCC患者中),11C-乙酸盐显像探测病灶的灵敏度与两种示踪剂联合显像相同.11C-乙酸盐显像病灶SUVmax为1.3~14.2,T/B为1.1~14.3;18F-FDG显像病灶SUVmax为0.5~3.4,T/B为0.6~1.1.8例患者(13个病灶)病理证实为肿瘤复发或转移,2例患者(5个病灶)3个月后复查PET/CT或CT证实为转移.结论 11C-乙酸盐显像可显著提高中、高分化HCC复发与转移诊断的灵敏度;推荐使用11C-乙酸盐显像用于监测中、高分化HCC的复发与转移.

  • 18F-FDG PET/CT在肺癌性淋巴管病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作者:孙晓琰;常城;雷贝;王利华;刘柳;阮茂美;谢文晖

    目的 探讨肺癌性淋巴管病(PLC)18F-FDG PET/CT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临床确诊的53例PLC患者,均行PET/CT+薄层屏气CT扫描.利用CT扫描数据对PET图像进行衰减校正,采用TrueX+飞行时间法重建图像并进行分析、总结.测定各感兴趣区的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并计算标准化比值(SUR),比较不同区域的SUVmean,和SUR的差异.结果 53例PLC患者中,51例(96%,51/53)可见增厚小叶间隔伴放射性摄取,增厚小叶间隔所在肺野SUVmean明显高于正常肺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6±0.92 vs.0.58±0.18,t=19.85,P<0.01);增厚小叶间隔肺野/纵隔血池的SUR高于正常小叶间隔肺野纵隔血池的SUR,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0.84±0.38 vs.0.40±0.21,t=12.77,P<0.01).51例(96%,51/53)可见支气管血管束放射性摄取增强.PLC累及支气管血管束SUVmean明显高于正常支气管血管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5±1.67 vs.0.90±0.19,t=15.45,P<0.01).增粗支气管血管柬/纵隔血池的SUR高于正常支气管血管束纵隔血池的SUR(2.89±0.94 vs.0.59±0.19,t=12.62,P<0.01).51例(96%,51/53)可见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伴放射性摄取增强.结论 典型PLC患者的PET/CT融合显像特征为支气管血管柬增粗伴放射性浓聚;PLC累及小叶间隔结节样增厚伴放射性摄取增高;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或显示伴放射性异常浓聚.PET/CT融合显像结合局部SUVmean和SUR的测定,不但可以更早地诊断PLC病灶,而且可以提高对PCL病灶诊断的准确率.

  • 18F-FDG PET/CT显像在肾上腺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和预测分析

    作者:段晓蓓;陈相猛;黄斌豪;邹伟强;秦贵磷;吴月娥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肾上腺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及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6年10月行PET/CT检查的95例无症状的肾上腺病变患者,分为肾上腺转移瘤组(40例)和肾上腺良性病变组(55例),分别测量肾上腺病灶大小、CT值、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肾上腺病灶SUVmax/肝脏本底SUVmax比值(SUVmax比值),分别进行单因素x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统计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肾上腺转移瘤的危险预测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确定肾上腺转移瘤与良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佳临界点.结果 110个肾上腺病灶中良性病变60个,转移瘤50个,大小为0.65 ~5.70 cm,平均(1.65±0.82) cm.CT值-20.4~46.8 HU,平均(24.2±14.9) HU.SUVmax为1.1~31.9,平均4.5±4.6.SUVmax比值为0.44~14.5,平均1.99±2.15.单因素分析得出两者在病灶大小、CT值、SUVmax、SUVmax比值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908、-6.030、-7.966、-8.252,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Vmax比值是影响肾上腺转移瘤发生的独立因素,ROC曲线分析得出SUVmax比值=1.24为鉴别诊断肾上腺转移瘤与良性病变的佳临界点,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和93.3%.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肾上腺转移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SUVmax比值是肾上腺转移瘤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鉴别诊断肾上腺良性病变与转移瘤的SUVmax比值佳临界点为1.24.

  •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18F-FDG PET/CT表现

    作者:柳卫;李天女;范磊;丁重阳

    目的 探讨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的m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7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37例肺LCNEC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包括病灶位置、形态特征、代谢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预测淋巴结转移的价值.SUVmax与肿瘤大径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37例肺LCNEC患者均为单发,其中周围型28例(28/37,75.7%)、中央型9例(9/37,24.3%).30例病灶(30/37,81.1%)可见分叶征,多为浅分叶;10例病灶(10/37,27.0%)可见毛刺征.29例病灶(29/37,78.4%)边界清晰,9例病灶(9/37,24.3%)可见胸膜凹陷征,2例病灶可见液化坏死,1例病灶可见空洞形成,1例病灶内见点状钙化,1例病灶内见充气支气管征.37例病灶18F-FDG代谢程度均高于肝脏,SUVmax为11.7±5.2(3.3~25.3),肿瘤大径为(3.2±1.5) cm,SUVmax与肿瘤大径呈正相关(r=0.569,P=0.000).15例病灶伴有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8例可见远处转移,包括骨转移4例、肾上腺转移1例、肝脏及骨转移2例、肾上腺及骨转移1例.约登指数大为0.573,所对应的SUVmax为11.9,诊断效率高,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77.3%.结论 肺LCNEC的18F-FDG PET/CT多表现为周围型类圆形软组织结节或肿块,边缘清晰,充气支气管征少见,18F-FDG摄取较高.原发肿瘤SUV一是判断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半定量指标.

  •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8F-FDGPET/CT影像分析并文献复习(附4例报道)

    作者:周见远;邹思娟;张国鹏;沈艳霞;朱小华

    目的 总结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探讨18F-FDG PET/CT在SPTC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SPTCL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观察病灶的形态、分布范围、代谢信息,结合其临床、病理特点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病灶形态不规则,密度增高,相应部位18F-FDG摄取增高.病变累及范围广泛,面颈(2例)、躯干(4例)、四肢(4例)、腹膜和盆腔脂肪组织(2例)均可受累.半定量分析结果:皮下脂肪病灶大标准化摄取值为3.5~14.6.结论 SPTCL病变分布广泛,18F-FDG摄取差异较大,但18F-FDG PET/CT显像有利于整体评估SPTCL患者病情,在疗效监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18F-FLT PET/CT显像评估复发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价值

    作者:刘道佳;吴君心;唐明灯;林端瑜;张杰平;李生栩;蔡志华;吕清湖

    目的 探讨18F-脱氧胸腺嘧啶核苷(FLT) PET/CT显像中的肿瘤增殖体积(PV)在评估复发脑胶质瘤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行18F-FLT PET/CT与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检查、经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证实为复发的20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18F-FLT PET/CT图像上测量复发肿瘤的大标准化摄取值与正常脑组织的平均标准化摄取值的比值(T/NFLT)、大直径和PV,在18F-FDG PET/CT图像上测量复发肿瘤的T/NFDG.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2月.采用Kaplan-Meier分析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比例风险回归(Cox)模型对PV、大直径、T/NFDG、T/NLT及其他相关临床因素与预后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20例复发脑胶质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个月.PV、T/NFLT、大直径、T/NFDG、年龄预测长生存期的佳阈值分别为12.565 cm3、7.752、2.800 cm、1.192、52岁,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8、0.865、0.745、0.646、0.667.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灶不同PV(<12.565 cm3与≥12.565 cm3)、T/NFLT(<7.752与≥7.752)、肿瘤大直径(<2.800 cm与≥2.800 cm)、T/NFDG(<1.192与≥1.192)、首次病理结果(Ⅱ级与Ⅲ、Ⅳ级)间的生存曲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12.587、12.219、4.285、5.955、6.787,均P<0.05).Cox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0例复发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与PV、T/NFLT、T/NFDG、首次病理结果有关,危险比分别为0.113(95%CI:0.024~0.530)、0.105(95%CI:0.021~0.513)、0.314(95%CI:0.109~0.903)、0.262(95%CI:0.082~0.8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PV是复发脑胶质瘤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18F-FLT PET/CT显像中的肿瘤PV可以作为复发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

  •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在子宫内膜癌术前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龚伟;于丽娟;田墨涵;梁邦玉

    目的 回顾性分析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及总糖酵解量(TLG)在预测高风险和低风险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意义及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2008年8月至2017年1月术前行PET/CT全身检查的4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病变的侵袭程度及临床病理特点,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21例)和低风险组(23例).应用美国GE PET/CT AW4.6工作站的PET VACR软件,采用百分阈值法(以SUVmax的40%为阈值)自动勾画感兴趣区,软件自动生成SUVmax、MTV和TLG.应用Mann-Whithney U检验分析高、低风险组的SUVmax、MTV和TLG之间的差别;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UVmax、MTV和TLG能否预测高、低风险组及预测效能.结果 高、低风险组的SUVmax分别为14.54±6.54、13.06±8.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63,P=0.245).高风险组的MTV [(17.86±19.32) mL]和TLG[(152.00±178.74)g]显著高于低风险组[(MTV=(7.38±5.00) mL,TLG=(54.89±80.00)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808,P=0.005;Z=-3.395,P=0.001);分析ROC曲线发现MTV和TLG可以预测高低风险组,而SUVmax不能预测高低风险组.分别以MTV=7.44 mL和TLG=55.52 g为截断点预测效能佳,MTV和TLG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76%、61%、72%、68%、70%和81%、74%、81%、77%、78%.结论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MTV和TLG在预测子宫内膜癌的高低风险性方面优于SUVmax.

  • Notch信号通路小分子抑制剂DAPT的11C标记及在正常兔体内的初步动态显像研究

    作者:张姝;靳晓娜;党永红;霍力;李方

    目的 研究正电子核素11C标记Notch通路抑制剂(3,5-二氟苯乙酰基)-L-丙氨酰基-S-苯基甘氨酸叔丁酯(DAPT)的制备方法,并进行正常兔PET/CT的初步动态显像.方法 采用细胞计数Kit-8法检测不同浓度DAPT和CH3-DAPT对人胰腺癌细胞株MiaPaCa-2增殖的影响,并计算半抑制浓度(IC50).以DAPT为前体,使用全自动合成仪进行合成,得到产物11C-N-甲基-DAPT(简称11C-DAPT),并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仪进行分离纯化.正常新西兰兔静脉注射125.8 MBq(3.4 mCi) 1C-DAPT后,用PET/CT进行全身动态扫描.在不同器官勾画感兴趣区,测量放射性浓度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结果 DAPT和CH3-DAPT均可抑制人胰腺癌MiaPaCa-2细胞的增殖,呈浓度依赖关系,72 h的IC50分别为64.2、180.0 μmol/L.1C-DAPT合成过程大约30 min,未校正放射化学产率为25% ~ 35%,放射化学纯度>95%.11C-DAPT主要经肾脏排泄,全身脏器中肾脏摄取高,肝脏、肠道、肺和脑摄取低.静脉注射后7 min肝脏、肾脏摄取达到高峰,28 min后降低>50%.结论 11C-DAPT的合成过程简便、快速,放射化学纯度高.PET/CT的初步显像为进一步探索11C-DAPT作为胰腺癌新型靶向分子探针奠定了基础.

  • PET/CT显像剂18F-氟丙酸在肝癌中的生物学评估

    作者:赵竞;张占文;马慧;聂大红;蒋宁一;刘生;唐刚华

    目的 探讨PET/CT显像剂18F-氟丙酸(18F-FPA)对肝细胞肝癌(HCC)的显像效果及其摄取机制.方法 (1)以甲基-2-溴丙酸乙酯为前体合成18F-FPA;(2)通过体外细胞摄取实验测定人肝癌SK-Hep 1细胞不同时间点对18F-FpA的放射性摄取情况;观察不同浓度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奥利司他(Orilistat)、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5-十四烷氧基-2-呋喃甲酸(TOFA)对18F-FPA的摄取抑制情况;(3)对荷人肝癌SK-Hep 1小鼠行18F-FPA microPET/CT显像,并与18F-FDG PET/CT显像进行比较.18F-FPA和18F-FDG在肿瘤中的放射性摄取率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1)18F-FPA的合成产率为(45±2)%.(2)细胞摄取实验结果显示,人肝癌SK-Hep 1细胞对18F-FPA的摄取率从5 min的(1.3±0.4)%上升到120 min的(4.6±0.2)%.细胞摄取抑制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抑制剂浓度的增高,人肝癌SK-Hep 1细胞对18F-FPA的摄取逐渐降低.当抑制剂奥利司他和TOFA浓度均为400 μmol时,人肝癌SK-Hep 1细胞对18F-FPA的摄取率分别降低了(40.3±4.0)%和(26.0±6.0)%.(3)荷人肝癌SK-Hep 1小鼠18F-FPA microPET/CT显像显示了快速且准确的肿瘤定位,肿瘤/肝脏比值为1.63±0.26;18F-FDG PET/CT显像中的肿瘤/肝脏比值为1.09±0.21.18F-FPA比18F-FDG具有更好的显像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5,P=0.047).结论 18F-FPA可用于肝癌显像,且其摄取与脂肪酸合成有关.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