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癌肩峰转移癌临终疼痛治疗观察臂丛周围置管持续治疗单侧上肢痛的可行性

    作者:司广和;李晓颖

    骨是肺癌转移的好发部位,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与部位和原发癌的病理类型有关,腺癌骨转移发生率高,其次为小细胞肺癌和鳞癌,骨转移的病灶以多发为主,其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骨、胸椎、腰椎、骨盆、腺癌以胸部及骨盆转移为主,肺癌骨转移以腺癌为主,又常侵犯肋骨及胸椎,其原因可能与腺癌多发生于肺的周边,易造成直接侵犯而累及肋骨及胸椎,另外肿瘤细胞经血液循环到达骨骼,也易在含红骨髓的躯干骨生长和繁殖,而较少在含黄骨髓的四肢长骨生长,骨是恶性肿瘤转移的多发部位之一,骨转移也是肺癌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肺癌骨转移的诊断率比较低,骨痛、病理性骨折、局部压迫和高钙血症也使治疗变得复杂.

  • 臂丛鞘内置管用于断指再植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利彪;欧阳红;马哈沙提

    断指再植术后良好的镇痛对再植指的成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院自98年8月始应用臂丛鞘内置管行断指再植术后镇痛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经肌间沟穿刺置管病人自控镇痛治疗断指再植术后血管痉挛16例

    作者:孙波;朱黎晨;牟宇科;胡忠谋

    本院于1999年5月始,采用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鞘内置管病人自控镇痛(简称PCBA)的方法,治疗断指再植术后血管痉挛1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鞘内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作者:韩伟;肖志坚;崔秀琴;李振魁;郭玉凤

    目的 观察鞘内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40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结核治疗、脱颅压药物及激素应用、支持对症治疗.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鞘内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3个月后观察2组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鞘内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方便、安全,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不同类型导管用于大鼠改良Yaksh 法鞘内置管的比较

    作者:

    目的 比较国内常用的不同类型导管用于大鼠Yaksh法鞘内置管的差异,探讨理想的鞘内置管材料.方法 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测热痛缩腿反应潜伏期(TWL)基础值后分别按改良Yaksh法置入Microspinal、PE-0402, PE-0503和改良硬膜外导管.术后第1、2、3天评估运动功能,记录置管并发症情况.术后第3天取运动正常大鼠测TWL,行利多卡因试验验证导管是否在鞘内.显微镜下解剖所有大鼠观察脊髓.结果 (1)A、B组脊髓损伤及并发症较C、D组少(P<0.05)A与B、C与D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四组动物利多卡因试验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2)运动协调能力A、B组恢复较C、D组理想(P<0.05),A与B、C与D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3)四组动物TWL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导管的外径、材料和形状可能对改良Yaksh法鞘内置管结果产生影响.Microspinal管及PE-0402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大鼠鞘内置管较理想的材料.

    关键词: 大鼠 鞘内置管 导管
  • 大鼠经寰枢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法与传统置管法的比较

    作者:陈锐;王华;江伟

    目的 介绍一种新型大鼠蛛网膜下腔置管法,并比较几种常见的鞘内置管方法,为脊髓水平的神经生理实验及疼痛研究提供更有效方案.方法 选择90只230~25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Yaksh组,寰枢椎(AA)组和尾置管(L)组,分别从枕骨大孔、寰枢椎间隙、腰5-6椎间隙置管至蛛网膜下腔.三组模型建立后,观察大鼠置管后死亡率、肢体瘫痪率及体重变化情况,并测定其缩足反应阈值(PWT)、甩尾反应潜伏期(TF)和吗啡镇痛效果.对比三组间是否有差异.结果 置管后AA组和L组发生死亡和肢体瘫痪的百分率明显低于Yaksh组;且体重恢复情况明显优于Ysksh组;术后7d内,AA组大鼠的PWT值和TF值与术前基础值相比为接近;吗啡镇痛实验说明AA组置管方法与其他组相比并无差异.结论 大鼠经寰枢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方法具有死瘫率低、身体恢复快、对后续实验影响小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新型鞘内置管方法.

  • 小鼠经寰枢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法的建立

    作者:陈锐;王华;江伟

    目的 介绍一种新型小鼠蛛网膜下腔置管法,并与传统的Wu方法相比较,为脊髓水平的药物生理研究及疼痛治疗提供更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40只24~28 g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Wu组和寰枢椎(AA)组,分别从腰5~6椎间隙、寰枢椎间隙置管至蛛网膜下腔.模型建立后,观察各组小鼠置管后死亡率、肢体瘫痪率,并测定其缩足反应阈值(50% PWT)、甩尾反应潜伏期(TF)和吗啡作用.对比两组是否有差异.结果 置管后Wu组和AA组在死亡率无差异的情况下,AA组的肢体瘫痪率明显低于Wu组;术后7d内,AA组大鼠的50% PWT值和TF值与术前基础值相比为接近;吗啡镇痛及耐受实验说明此新方法可以进行小鼠长期给药.结论 小鼠经寰枢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方法具有瘫痪率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新型有效的小鼠鞘内置管法.

  • 经大鼠腰骶部鞘内置管给药技术的研究

    作者:邓亚南;刘艳芳;陈建平;张宇

    目的:改进大鼠经皮穿刺腰骶部鞘内置管技术,探索更加简便、快捷、安全、有效的大鼠鞘内给药的新方法。方法:健康雄性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寰枕膜鞘内置管组(C组,n=30)和经皮穿刺腰骶部鞘内置管组(T组,n=30)。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后,C组大鼠接受经皮切开寰枕膜鞘内置管操作,T组大鼠接受在L6~S1间隙,用20 G穿刺针行经皮穿刺腰骶部鞘内置管操作。两组大鼠在操作成功后,均经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10μL。观察并比较两组大鼠置管成功只数、瘫痪只数以及死亡只数。结果:与C组比较,T组大鼠鞘内置管成功率明显提高,术后瘫痪、死亡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腰骶部鞘内置管技术是一项简便、快捷、安全、有效的鞘内给药方法。

  • 鞘内注射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徐春燕

    鞘内的注射对于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一些作用,因为其具有用药量较小,局部的浓度较高,并且起效较为迅速等很多的特点.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不断的提高,鞘内注射也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现针对神经系统疾病阐述鞘内置管的临床应用.

  • 鞘内置管技术在大鼠胸髓损伤模型中的改进及应用

    作者:李向哲;谢财忠;王娜;宋新建;吴勤峰;方露;王彤

    目的:探索一种适用于T10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模型的鞘内置管法,为SCI模型提供更佳的蛛网膜下腔给药方案.方法:选择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L3~4置管组(T组)和L6~S1置管组(C组).对比两组置管和SCI后致残率、死亡率、咬管率、利多卡因试验、体重变化和蓝墨水定位试验情况,并在SCI后1周行Alzet渗透压泵植入术,观察长期置管和渗透压泵植入对大鼠死亡率、体重和脊髓形态的影响.结果:置管及SCI后7d,两组咬管率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总淘汰率具有显著差异(P<0.01);置管及SCI后两组大鼠体重均出现下降,置管后第35天T组大鼠体重高于C组(P<0.05);蓝墨水定位试验显示,两组导管均通畅且位置未出现明显偏移;Alzet渗透压泵植入4周,组织相容性良好;HE染色显示,两组腰髓后角均受到轻度压迫.结论:经L3~4置管法致残率和咬管率低,且更易操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SCI模型鞘内置管法.

  • 超声引导下腋路连续臂丛阻滞与传统解剖定位法臂丛阻滞的效果比较

    作者:陈宏才;王飞;郏丽萍;金苍元;金轶

    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而临床上常用的单次臂丛神经阻滞不能满足长时间手术的要求,超声引导下用于外周神经定位的方法,可明显提高阻滞成功率和减少神经、血管损伤的发生率.本研究拟比较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鞘内置管(腋路)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与传统解剖定位法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

  • 鞘内注射IL-18中和抗体对大鼠吗啡耐受形成的影响

    作者:舒银银;谢军明;李永乐;张瑶;刘清珍;刘健;李伟彦

    目的 探讨阻断脊髓IL-18对大鼠吗啡耐受形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 SD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5组(n=8).Ⅰ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Ⅱ组为吗啡耐受组,Ⅲ组为IgG对照组,Ⅳ组、Ⅴ组为IL-18中和抗体(0.4 μg、4 μg)处理组.所有大鼠均行鞘内置管,手术5 d后确定导管位置(记为第1天).第3~9天,各组建立吗啡耐受模型并进行相应处理.第2、10天,测定各组大鼠热刺激缩足反应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及尾静脉注射吗啡后30 min的PWTL,计算30 min时大可能镇痛效应比值(%MPE).第10天行为学测试后,取大鼠脊髓腰膨大,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RK与p-ERK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分析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表达水平.结果 ①第2天:各组大鼠给予吗啡后30 min %MP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0天:给予吗啡30 min后,与Ⅰ组相比,其余4组%MPE均明显降低(P<0.05).与Ⅱ组相比,Ⅲ组、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Ⅴ组%MPE明显升高(P<0.05).②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Ⅰ组相比,其余各组p-ERK表达量均升高(P<0.05).与Ⅱ组相比,Ⅲ组、Ⅳ组p-ERK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V组明显降低(P<0.05).③ 免疫组织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Ⅰ组相比,Ⅱ、Ⅲ、Ⅳ组大鼠腰段脊髓背角GFAP阳性荧光明显增加.而与Ⅱ组相比,Ⅴ组大鼠腰段脊髓背角GFAP免疫荧光强度明显降低.结论 IL-18中和抗体可以缓解吗啡耐受的形成,该效应可能与其抑制脊髓ERK的磷酸化,缓解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有关.

  • 大鼠腰段蛛网膜下隙置管改进法

    作者:宁猛;郑镇伟;苏柏勤;游志坚

    目的:探讨大鼠腰段蛛网膜下隙置管改进法,提高造模效率.方法:SD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改进组(30只.预改装PE-10导管在腰麻针芯引导下行鞘内置管)和对照组(15只.传统腰段方法置管).记录两组造模时间;术后每天观察大鼠有、无脱管和脊髓损伤.术后第3d利多卡因实验可证实造模是否成功.改进组术前、后3d进行热缩腿潜伏期测试(TWL).结果:改进组造模时间较对照组少(P<0.05).两组造模成功率和TWL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大鼠腰段鞘内置管技术改进后,造模用时少,效率高,管固定牢靠,成功率高,不影响大鼠热痛域,值得推荐.

  • 大鼠鞘内置管法的改进及脊髓腰膨大标本的采集

    作者:林雪梅;杨邦祥;王泉云;朱琳

    脊髓在神经科学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脊髓水平的治疗技术和药物在疼痛治疗中有极大的价值,大鼠鞘内置管法及脊髓腰膨大标本的采集在神经科学的研究中尤为重要.

  • 鞘内置管并脑脊液置换加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研究

    作者:韩伟;崔泰震;崔秀琴

    目的 观察鞘内置管脑脊液置换并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方法 将30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规则抗结核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患者行鞘内置管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药治疗,对照组常规行腰穿+鞘内注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鞘内置管脑脊液置换并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方便、安全,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