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氟达拉滨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作者:匡丽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以单克隆淋巴细胞积聚为特点的血液系统肿瘤.细胞积聚发生在骨髓、淋巴结、肝、脾,偶为其他器官.慢淋是西方国家常见的白血病(占所有白血病的1/3).我国发病率虽然低于西方国家,但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大多数患者在病程中接受过多种治疗方法,只能获得短暂缓解.临床随机治疗研究表明应用氟达拉滨初治病例能延长生存期,经治病例能提高完全缓解率(CR)由于初治病例氟达拉滨的治疗优势,使其逐渐成为一线或首选药物[1].2007-11-2009-04,我科应用FDR治疗CLL 25例,对其进行细致的观察及精心的护理,疗效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利妥昔单抗、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80例

    作者:陈丽

    目的 观察利妥昔单抗、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80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氟达拉滨25 mg/m2,每日一次,环磷酰胺250 mg/m2,每日一次,均连用5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剂量为375 mg/m2,每周一次.28 d给药一次,重复给药4次后评价疗效.观察患者淋巴结、肝脾肿大消退情况;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数量,骨髓涂片检查淋巴细胞比例;计算两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5%(3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7.5%(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Ⅰ~Ⅱ级29例,发生率为72.5%,Ⅲ~Ⅳ级11例,发生率为27.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Ⅰ~Ⅱ级14例,发生率为35.0%,Ⅲ~Ⅳ级26例,发生率为6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对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氟达拉滨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

    作者:王继芳;魏秀丽

    目的 探讨氟达拉滨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ML患者55例,其中初次诱导早期反应不良患者16例(双诱导组),初次诱导失败患者15例(初次诱导失败组),复发难治性患者24例(复发难治组),所有患者给予氟达拉滨和中剂量阿糖胞苷联合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双诱导组、初次诱导失败组和复发难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1.3%(13/16)、66.7%(10/15)、33.3%(8/24),双诱导组和初次诱导失败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复发难治组(x2=8.839、4.127,P<0.05),双诱导组与初次诱导失败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60,P<0.05).双诱导组、初次诱导失败组和复发难治组患者中位无病生存期分别为29、21、10个月,双诱导组患者中位无病生存期显著长于初次诱导失败组和复发难治组(x2 =9.536、33.256,P<0.05),初次诱导失败组患者中位无病生存期显著长于复发难治组(x2=21.077,P<0.05).双诱导组、初次诱导失败组和复发难治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40、29、12个月,双诱导组和初次诱导失败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显著长于复发难治组(x2 =33.686、28.649,P<0.05),双诱导组与初次诱导失败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17,P<0.05).结论 氟达拉滨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治疗AML疗效显著,对初次诱导早期反应不良和初次诱导失败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复发难治患者.

  • 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作者:赵曙;张小三;姬颖华;张清媛;马文杰

    目的 评价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FC)化疗方案治疗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SLL/CL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1例SLL/CLL患者,其中初发者11例,复发、难治者10例,均接受FC化疗方案:氟达拉滨25~30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环磷酰胺400~6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1个周期,重复6个周期.结果 21例平均完成约4.4个周期,完全缓解(CR)率61.9%(13/21),部分缓解(PR)率28.6%(6/21),总有效(OR)率90.5%(19/21);其中初发组CR率63.6%(7/11),PR率36.4%(4/11),OR率100%(11/11);复发难治组CR率60.0%(6/10),PR率20.0%(2/10),OR率80.0%(8/10),2组CR率、OR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免疫功能抑制,出现Ⅲ~Ⅳ级白细胞减少7例(33/3%),出现Ⅲ~Ⅳ级血小板减少4例(19.1%),出现感染、发热7例(33.3%),无相关毒性死亡.其他毒性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轻度肝肾功能损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 a生存率为90.5%(19/21),2 a无病生存率为80.9%(17/21),其中初发组2 a生存率100%(11/11),2 a无病生存率100%(11/11);复发难治组2 a生存率90.0%(9/10),2 a无病生存率70.0%(7/10),2组间2 a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对SLL/CLL的近期疗效较好,患者能够耐受其毒副作用,但是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氟达拉滨在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朱璐;李霞;唐家宏

    氟达拉滨(2-氟阿糖腺苷酸,fludarabine,简称Flu),为氟阿糖胞苷的衍生物,在血液内裂解释放出2-氟-阿糖腺苷(2F-ara-A),在细胞内被磷酸化成有活性的代谢产物(2F-ara-ATP),是一种具有淋巴毒作用的抗代谢类药物.

  • 氟达拉滨在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朱璐;李霞;唐家宏

    氟达拉滨(fludarabine,Flu)是一种具有淋巴毒作用的抗代谢类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掺入肿瘤细胞的DNA链或RNA链,阻止链的延伸,抑制DNA、RNA的生物合成;同时还可抑制DNA和RNA聚合酶、DNA的引物酶、DNA螺旋酶和核糖核酸还原酶的活性.Flu早用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治疗,后又用于难治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治疗,均取得较满意疗效.近年来,国外陆续文献报道将其单用或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于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病人的治疗,现将其在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不同剂量FLAG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护理

    作者:高芳;黎纬明;李维;李娟

    对18例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采用不同剂量FLAG方案治疗,同时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出血、感染以及消化道不良反应,加强皮肤及口腔护理.结果1个疗程完全缓解率标准剂量阿糖胞苷(Ara-C)组13例,为69.32%(9/13),低剂量Ara-C组5例,为0;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似.提示对应用标准Ara-C剂量治疗的难治性AML患者按白血病常规观察及护理即可.

  • 氟达拉滨联合静脉马利兰的预处理方案治疗髓系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马巧玲;阎嶂松;魏嘉璘;黄勇;姜尔烈;杨栋林;何祎;冯四洲;韩明哲

    目的:评价氟达拉滨(Flu)联合静脉马利兰(Bu)的预处理方案在髓系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的疗效及静脉Bu的佳剂量.方法:45例接受allo-HSCT的髓系恶性血液病患者,预处理方案主要采用Bu 3.2 mg·kg-1·d-1×2~4 d,Cy 40~50 mg/kg×2 d,Flu 30 mg·m-2·d-1×3 d,Ara-C 2 g·m-2·d-1×3 d,无关供者移植同时加用兔抗人血清免疫球蛋白(ATG) 2.5 mg/kg×4 d.按静脉Bu用量进一步分为2 d组17例,3 d组18例,4 d组10例.结果:预处理过程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无肝静脉闭塞病(VOD)发生,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 9例(20%),100 d移植相关死亡(TRM)1例(2.2%),3年TRM 15例(33.3%),3年累计复发3例(6.7%),3年无病生存率(DFS)和3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60.5±7.5)%和(62.2±7.2)%.与Bu 2 d组和3 d组比较,4 d组患者的慢性GVHD的发生率显著增高,TRM有增高趋势;OS显著降低,DFS有降低趋势.结论:Flu联合静脉Bu的预处理方案治疗髓系恶性血液病具有较低的髓外毒性反应和较好的耐受性,移植疗效与经典预处理方案相当.

  • FLAG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47例临床观察

    作者:肖音;黎纬明;邹萍

    目的:研究FLAG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AL)的疗效.方法:用FLAG治疗47例成人难治性AL,方案为:氟达拉滨(Flu)30 mg/m2/d,30 min内静脉滴注,连用5 d;Ara-C 1 g/d或2 g/d,连用5 d;如WBC<2×109/L,则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 μg.结果:47例患者26例完全缓解(CR),8例部分缓解(PR),CR率55.3%,总有效率72.3%.结论:FLAG方案对难治性AL有效.氟达拉滨可能会在化疗中导致较严重的免疫抑制.

  • 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应用氟达拉滨化疗方案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特点分析

    作者:焦洋;许莹;李太生;武永吉

    目的:观察和比较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应用氟达拉滨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的变化特点及规律.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应用氟达拉滨为基础的化疗方案(n=5)、CHOP方案(n=9)及利妥昔单抗加CHOP(R加CHOP)方案(n=7)化疗后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及健康志愿者(n=51)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结果:应用氟达拉滨化疗患者的淋巴细胞、NK细胞、T淋巴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应用CHOP方案及应用R加CHOP方案患者.应用氟达拉滨组患者与R加CHOP组患者B淋巴细胞计数未存在显著差异,但2组均显著低于应用CHOP方案组患者B淋巴细胞计数结果.结论:氟达拉滨可引起患者机体显著的免疫抑制.在应用氟达拉滨为基础的化疗过程中有必要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监测.

  • 以氟达拉滨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初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

    作者:郭晓珺;陈瑜;季素芳;王爱华;屠其华;王焰

    目的:评价以氟达拉滨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初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患者为初治CLL.患者的治疗采用单药氟达拉滨(F)或氟达拉滨加环磷酰胺(FC)方案.结果:CLL患者27例,中位年龄57(41~66)岁,男19例,女8例.14例完全缓解(CR),CR率为51.85%;总有效率(OR)为85.19%.单用F 11例,CR率36.36%;FC方案16例,CR率62.5%,2组C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和Ⅰ期患者17例,CR率为70.59%;Ⅱ~Ⅳ期患者10例,CR率为20%;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有效患者随访PFS,中位随访时间为14个月(2~32 个月).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未达到.结论:以F为基础的方案可以作为CLL的一线治疗方案.FC可能应作为CLL一线治疗的首选方案,特别是对Rai分期0或Ⅰ期患者.

  • FLAG方案治疗难治和复发性急性白血病疗效观察

    作者:毕会;罗军;邓东红;杨杰;赵卫华;马劫;罗琳;周吉成;彭志刚;赖永榕

    目的:观察氟达拉滨(Flud)、阿糖胞苷(Ara-C)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FL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白血病(A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FLAG方案(Flud 50 mg/d,第1~5天,3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Ara-C 2 g/d,第1~5天,滴完Flud 4 h后开始静脉滴注;G-CSF 300 gg/d,皮下注射,第.天开始直至白细胞数>1×lO9/L)治疗8例难治、复发性AL.结果:8例中有4例完全缓解(CR),4例未缓解(NR);中性粒细胞低时间在用药后4~12 d,持续12~25 d,血小板低时间在用药后3~10 d,持续14~35 d.结论:FL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AL有较好疗效,为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赢得了时机.

  • 氟达拉滨联合化疗治疗幼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作者:邹丽芳;胡钧培

    例少见类型的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LL,经传统的CHOP方案治疗无效,改用氟达拉滨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氟达拉滨治疗周围T细胞性淋巴瘤1例

    作者:曹静

    患者,女,77岁.因"反复发热伴全身淋巴结肿大1月"于2004年5月2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体温38~39℃左右,全身淋巴结进行性无痛性增大.外院予左克,菌必治等抗感染治疗1周效果不好,并出现盗汗、乏力、体重减轻、食欲下降,遂来我院住院进一步检查治疗.患者无咳嗽、咳痰,无咯血,食欲及精神体力差.

  • 氟达拉滨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KM3细胞增殖和代谢的影响

    作者:周亚丽;彭志刚;张晓梅;罗军;赖永榕

    目的:研究氟达拉滨在体外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KM3细胞的生长抑制、诱导凋亡作用及对细胞自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氟达拉滨对KM3细胞生长的影响;用AnnexinⅤ/PI双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KM3的凋亡率;用双抗夹心法(ELISA)检测上清液中VEGF、IL-6和可溶性IL-6受体(sIL-6R)的水平.结果:①氟达拉滨对KM3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随药物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抑制作用增强.MTT法显示,氟达拉滨作用于KM3细胞72 h后,其半数抑制率IC50约为95 nmol/L.25~400 nmol/L浓度范围氟达拉滨作用72 h后,KM3细胞的凋亡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②KM3细胞经氟达拉滨作用72 h后,上清液中VEGF和sIL-6R水平随药物浓度的升高逐渐下降,而IL-6水平先升高后明显下降.结论:氟达拉滨能明显抑制KM3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细胞凋亡,同时能抑制KM3细胞自分泌VEGF、IL-6和sIL-6R.

  • 氟达拉滨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孙汉英;朱艳;周剑锋;张东华;黄梅;邓金牛

    目的:观察氟达拉滨(Fludarabine)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氟达拉滨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为首次疗程即使用氟达拉滨单药,5例为COP或CHOP方案1~2疗程或服用苯丁酸氮芥(瘤可宁)半年无效改用氟达拉滨,部分疗程为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联合用药;评估CR率和PR率,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9例(60%)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4例无效(1例耐药),总有效率73.3%.不良反应粒细胞减少7例,血小板减少3例,其中1例示ITP,1例发生溶血.结论:氟达拉滨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较高的疗效;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常见,感染、ITP、AIHA为严重,如在化疗前检查Coombs'test,可能避免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

  • 采用白消安联合增量氟达拉滨预处理的allo-HSCT治疗中高危髓系白血病111例

    作者:王莉红;邱志祥;李渊;董玉君;欧晋平;刘微;许蔚林;王茫桔;孙玉华

    目的 探讨白消安联合增量氟达拉滨预处理方案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中高危髓系白血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11例接受allo-HSCT的中高危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预处理方案包括阿糖胞苷+白消安+氟达拉滨,氟达拉滨的总剂量为200 mg/m2,分为5~8 d静脉输注.其中半相合移植或无关供者移植受者加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ATG的总剂量为7.5~10 mg/kg,分为4d静脉输注.应用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短程甲氨蝶呤进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结果 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累积植入率分别为100%和98.2%,植入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3 d(9~31 d)和16 d(8~75 d).Ⅱ~Ⅳ度和Ⅲ~Ⅳ度急性GVHD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9.6%和10.3%.在生存期超过3个月的受者中,慢性GVHD和广泛型慢性GVHD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1.0%和6.9%.其他合并症包括出血性膀胱炎的累积发生率为17.1%,无肝静脉阻塞病的发生.111例患者的3年总体存活率(OS)为78.8%,3年长期无病生存(DFS)为77.6%,其中疾病稳定期受者3年OS为88.6%,进展期受者3年OS为61.2%(P=0.001).累积复发率为18.3%,其中疾病稳定期患者为7.3%,进展期患者为36.3% (P<0.001).结论 白消安联合增量氟达拉滨(200 mg/m2)的清髓性预处理方案可以达到造血干细胞的稳定植入,移植相关并发症少,存活率高,可作为中高危髓系白血病预处理的一种有效选择.

  • HLA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范科尼贫血三例

    作者:周卢琨;杨栋林;何祎;魏嘉璘;庞爱明;张荣莉;姜尔烈;马巧林;黄勇

    目的 探讨含减低剂量环磷酰胺为预处理方案的HLA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范科尼贫血(FA)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HLA匹配同胞供者allo-HSCT治疗FA伴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例,3例患者的预处理方案均为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氟达拉滨+减低剂量的环磷酰胺(总剂量40 mg/kg).结果 3例患者均植活,其中1例患者在移植后118 d发生晚期移植物排斥,于移植后182 d行2次移植后再次植活.3例患者已分别随访21、20和27个月,血象均正常,为完全供者嵌合状态,未发生严重移植物抗宿主病和肝静脉闭塞症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发生FA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可以采用ATG+氟达拉滨+减低剂量环磷酰胺为预处理方案的HLA全相合allo-HSCT治疗.

  • 包含氟达拉滨和阿糖胞苷的预处理方案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作者:蔡小矜;马巧玲;姜尔烈;宋阿霞;王华;张平;张桂新;杨帆;魏嘉璘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时采用含氟达拉滨(Flu)和阿糖胞苷(Ara-C)的白消胺+环磷酰胺方案(BuCy方案)的预处理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60例髓系恶性血液病患者在allo-HSCT前接受含Flu和Ara-C的BuCy方案预处理,按Bu使用天数(2、3和4 d)将患者分为2d组、3d组及4d组,于移植前第4、3、2天输注Flu,剂量为30 mg·m-2·d-1,在Flu输注完毕后4h开始滴注Ara-C,剂量为2 mg·m-2·d-1.观察预处理相关毒性、植入情况、移植相关并发症、原发病复发、移植相关死亡、受者的无病存活率(DFS)、总存活率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等.结果 所有受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的时间为移植后14d(中位数),血小板>20×109/L的时间为18 d(中位数).预处理相关毒性有肝功能异常40例,腹泻20例,口腔红斑和溃疡21例,心功能损害4例,经相关处理后缓解.移植相关并发症有严重感染20例,出血性膀胱炎6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10例,慢性GVHD22例,肝静脉闭塞症1例.原发病复发8例,4例经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后获得持续分子生物学缓解,4例死亡.移植相关死亡15例,其中2例死于100d内,除1例死于肝静脉闭塞症外,其余病例死于GVHD.受者的3年DFS、移植相关死亡率及慢性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66.6%、27.2%和42.9%.2d组和3d组的3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1.0%和1 1.1%(P>0.05),DFS分别为72.4%和72.2% (P>0.05),移植相关死亡率分别为17.9%和23.3%(P>0.05).4d组的移植相关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而原发病复发率为0.结论 在BuCy基础上联合应用Flu和Ara-C进行预处理,髓外毒性小,原发病复发率低,疗效确切,且严重GVHD发生率较低.

  • 高危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应用氟达拉滨替代环磷酰胺行预处理12例

    作者:王峰蓉;许兰平;刘代红;陈欢;张晓辉;赵婷;张圆圆;刘开彦;黄晓军

    目的 探讨氟达拉滨(Flu)替代环磷酰胺(Cy)的预处理方案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接受allo-HSCT治疗的高龄(≥55岁)和(或)合并脏器功能损害的恶性血液病患者12例,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6例,急性淋巴细胞自血病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例.预处理时,HLA相合供者移植的9例采用改良白消安-氟达拉滨(BuFlu)方案,其中Flu为50 mg/d,用5 d;行HLA不相合移植的2例采用改良BuFlu联合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方案;行二次移植的1例采用全身放疗(TBI)-Flu方案.采用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及短程甲氨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 患者输注单个核细胞的中位数为6.68× 10~8/kg,输注CD34~+细胞的中位数为1.502 × 10~6/kg.allo-HSCT后所有患者均达到白细胞植入,植入时间中位数为17.5 d;除1例外,其余11例患者均达到血小板植入,植入时间中位数为14 d;HSCT后30 d,11例患者为完全供者型,仅1例为供受者嵌合状态.患者对预处理方案的耐受性良好,未发生严重预处理相关并发症.12例中,6例出现Ⅰ度以上急性GVHD,其中Ⅰ度2例,Ⅱ度3例,Ⅲ度1例;10例存活100 d以上的患者中,8例发生慢性GVHD;无GVHD相关死亡.随访62~554 d,10例无原发病复发存活,存活时间中位数为424 d,2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死于原发病未缓解,另1例死于移植后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结论 高龄和(或)脏器功能损害的患者对应用Flu替代Cy的预处理方案的耐受性较好,且异体造血干细胞的植入顺利,原发病复发率未见明显升高.

216 条记录 7/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