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微生物与感染杂志

微生物与感染

微生物与感染杂志

Journal of Microbes and Infections 미생물여감염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
  • 影响因子: 0.5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6184
  • 国内刊号: 31-1966/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4-341
  • 曾用名: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微物生与感染
  • 创刊时间: 200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微生物与感染》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闻玉梅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2012年上海地区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和毒力基因携带状况研究

    作者:陈洪友;盛跃颖;屠丽红;宋元君;张曦;陈敏

    为了解2012年上海地区副溶血性弧菌人源株和食源株的优势血清型及其毒力基因携带状况,本研究收集了2012年从上海市15个区(县)腹泻患者和食品监测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 tdh和trh基因。结果显示,854株副溶血性弧菌中,88.1%为血清可分型,89.8%为产毒株。O3∶K6、O4∶K8、O1∶K25、O4∶K68、O4∶K9、O1∶K36、O3∶K29为上海地区可分型人源株的优势血清型(93.8%),其中O3∶K6多,达56.2%。副溶血性弧菌全部分离株的月份分布显示出聚集趋势,7~8月为高峰期。O4∶K9和O1∶K36血清型菌株的月份分布与其他优势血清型菌株不同,未表现出明显聚集趋势。食源株无明显优势血清型,且与人源株分布不同。人源株产毒株构成(95.6%)高于食源株(5.5%)。人源株优势血清型产毒株构成(99.9%)高于非优势血清型(71.1%)。血清可分型人源株的 tdh携带率(97.5%)高于不可分型人源株(67.6%),血清可分型人源株的 trh携带率(0.8%)低于不可分型人源株(42.6%)。结果提示,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分布与历史数据相比变化较大,血清型与毒力基因携带呈一定程度关联,且人源株与食源株在血清型和毒力基因携带上具有分离现象。因此,在副溶血性弧菌的监测与检测中应充分考虑血清分型和毒力基因的重要性。

  • 结核分枝杆菌 GroEL1蛋白过表达的生理效应分析

    作者:郝珂威;张鹭;何磊;刘丹;秦正松;王洪海

    为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GroEL1在耻垢分枝杆菌中过表达所引发的生理效应,本实验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菌个体形态,并绘制细菌群体生长曲线;药敏试验检测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的药物耐受性;细菌攻毒BALB/c小鼠以检测细菌在体内的存活能力;通过病理切片观察细菌毒力。结果显示,GroEL过表达细菌菌体内核糖体数量显著增加,细菌生长分裂能力及群体适应能力提高,但对常用的一线、二线抗结核药物耐受性无影响。GroEL1过表达有助于延长细菌在宿主体内的生存周期,增强细菌毒力。结果提示,结核分枝杆菌GroEL1蛋白过表达会对细菌体内、体外生长产生明显影响。

  • 布鲁菌omp19原核表达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布鲁菌方法的建立

    作者:王娜;呼和巴特尔;崔步云

    本研究原核表达并纯化了布鲁菌脂蛋白Omp19,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对其免疫原性进行验证。采用Omp19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羊种布鲁菌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检测90份羊血清样本,并与标准血清凝集试验(SAT)比较,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iELISA与SAT的阳性符合率为95.12%,阴性符合率为67.35%,Kappa值为0.6077。对2种方法进行McNemar卡方检验,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建立的iELISA与SAT的总符合率达80%,可作为羊种布鲁菌病血清学诊断的备用方法。

  •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研究

    作者:彭宜红

    本文通过文献查阅、考察与交流、梳理与整合和综合分析,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新途径”教学改革的基本框架下,设置了以《医学微生物学》核心课程内容为基础的传统课程模块,引入案例讨论和综合性实验等创新课程模块,配合新开设的选修课和专题讲座等补充课程模块,以及植根于科学研究平台的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构建了《医学微生物学》“3+1”分段式本科课程模块体系,以期对推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及培养创新性人才有所贡献。

  • 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儿童和成人中的结核病诊断价值

    作者:鲍磊;李涛;卢水华

    为研究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试剂盒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 (QFT-GIT)在中国(属结核病高发、卡介苗高接种地区)成人和儿童中的结核病诊断价值,入组临床怀疑结核病的儿童和成人患者各60例,进行QFT-GIT检测,并收集临床资料进行诊断分类。结果显示,在儿童中 QFT-GIT诊断灵敏度为83.87%、特异度为92.00%、阳性预测值(PPV )为92.86%、阴性预测值(NPV )为82.14%;在成人中诊断灵敏度为78.57%、特异度为84.62%、PPV为84.62%、NPV为78.57%。结果证实QFT-GIT具有良好的结核病诊断价值,尤其在儿童中的诊断价值高于成人。

  • 自然杀伤细胞和T细胞产生的γ干扰素能减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新生儿的抗体反应

    作者: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能在儿童出生后1年内感染大多数儿童,是婴幼儿住院的一个主要原因。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新生儿初级感染产生的抗体亦不能有效地保护再次感染,甚至是抗原同源病毒株的感染。该研究通过观察新生小鼠中的免疫学相关实验,发现与成年小鼠较强的CD4依赖性抗体反应相比,新生小鼠的抗体反应较低且不受 CD4敲除影响。自然杀伤细胞敲除或 CD4+和CD8+ T细胞共敲除在新生儿RSV感染中可引起抗RSV抗体效价显著增加。这些细胞是γ干扰素(IFN-γ)的主要来源,阻断IFN-γ后也能增强新生儿的RSV特异性抗体应答。此外,用重组 RSV产生高 IFN-γ亦能降低抗体效价。结果显示,IFN-γ在抑制新生儿感染抗体反应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果提示,在生命早期强烈诱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可能会限制抗体反应,诱导IFN-γ分泌细胞的疫苗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比那些不诱导的疫苗具有更小的保护力。

  • 《微生物与感染》稿约

    作者:

    本刊重点介绍国内外微生物学基础研究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和新进展,主要内容涉及与人类、动物和植物感染有关的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等的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特性,抗感染免疫,实验室诊断技术以及临床感染等方面的研究。
      本刊刊登的论著必须是高质量、未在其他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来稿需结合我国微生物学和感染学科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要,注意普及与提高、理论与实际、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原则,围绕本学科国家科研计划、重点科研项目、高等医学院校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以及可供借鉴的其他有关医学微生物学方面的国外新内容进行选题。本刊还设有述评、综述、病例分析、讲座等栏目。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基因组整合的研究进展

    作者:叶雪瑞;董瑞;李立群;谷鸿喜;商庆龙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组整合在宫颈癌等多种肿瘤中被发现。流行病学和实验证据支持高危型HPV基因组整合在宫颈癌等相关肿瘤中起重要作用,其发生可能与宿主染色体不稳定和DNA甲基化相关。近年来发现克隆选择与干扰素通路相关。另外,整合对宿主细胞基因影响和整合位点检测方法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就高危型HPV基因组整合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 自然杀伤 T细胞抗感染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娜;刘勇

    自然杀伤T细胞(NKT细胞)是一类与自然杀伤细胞具有共同表面标记的T细胞,可识别由CD1d呈递的糖脂类抗原。活化后的NKT细胞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增强树突细胞(DC)、T细胞、B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在非特异与特异性免疫之间起桥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NKT细胞不仅在抗细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抗病毒及抗寄生虫感染中也发挥一定作用。

  • 斑马鱼用于病原菌感染与免疫及自噬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金玲;吴淑燕;黄瑞

    斑马鱼作为一种脊椎动物模型,是研究病原菌感染与免疫的理想对象,目前已成功构建了多种细菌感染斑马鱼模型。由于其在通体透明的幼鱼阶段只有天然免疫系统发育完善,因此利用斑马鱼研究天然免疫具有许多优势,且能避免获得性免疫的干扰。自噬作为一种高度保守的胞内降解过程,是天然免疫的重要部分,可通过Toll样受体或黏膜免疫系统等参与对细菌的应答。目前,对斑马鱼自身发育需要及清除母体残留物所进行的自噬已进行了初步研究。近细菌感染斑马鱼的体内自噬研究模型已成功构建,这对体内异源自噬机制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就近年来利用斑马鱼模型研究病原菌感染与免疫及自噬的进展作一综述。

  • 细颗粒物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作者:丁飞红;白春学

    大城市阴霾天气的频频出现,引起社会对其罪魁祸首---细颗粒物(即PM2.5)的广泛关注。PM2.5对健康的影响成为人们普遍担忧的问题。本文综述了PM2.5与呼吸系统疾病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结果显示,短期暴露于较高浓度的PM2.5与哮喘急诊就诊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患者急性加重住院率、肺炎急诊住院率的上升及COPD日死亡风险的增加均有关;长期暴露于较高浓度的PM2.5与肺癌及肺炎死亡风险增加、肺腺癌和哮喘发病风险增加有关。上述研究结果大部分来自西方发达国家,提示了我国有效控制PM2.5浓度及开展更多关于PM2.5流行病学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牛结核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其诊断方法

    作者:贾红;鑫婷;郭晓宇;袁维峰;侯绍华;朱鸿飞

    牛结核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其流行不但对畜牧业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而且会通过各种途径感染人类,给公共卫生带来严重威胁。本文主要就牛结核病的发现、与人结核病之间的关系、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其目前的诊断方法等进行介绍。

  • “一健康基金”成立

    作者:

    本刊主编闻玉梅院士及其丈夫宁寿葆教授以个人名义捐赠的“一健康基金”于2013年1月16日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正式成立。
      “一健康”,是英文“One Health”的中文缩写,意指“一体化健康”。它突出了人的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药学、生命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诸多学科共同研究与实施保障。也就是说,人类健康问题绝不仅仅是医学的事、医生的事,而是涉及多个学科交叉的系统性科学领域,是“一体化”事业。

  • 利奈唑胺治疗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1例

    作者:谢譞明;沈瑶;戴维;施文娟

    近年来,医院获得性感染中革兰阳性菌感染呈上升趋势,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已成为医院感染中的常见病原菌,具有多重耐药特征,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利奈唑胺是第1个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唑烷酮类抗生素,对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等耐药革兰阳性菌有广谱抗菌作用。本文报道1例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予利奈唑胺治疗后胸部CT示炎症明显吸收,血常规恢复正常,未再发热,病情好转出院。结果显示,利奈唑胺能有效治疗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

  • 继往开来,探索不止,提升杂志水平,为健康服务

    作者:闻玉梅;翁心华;瞿涤;张文宏

    自2006年转型为学术性期刊以来,在主编、编委、外审专家、作者、读者及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下,《微生物与感染》杂志已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复旦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国内期刊指导目录的A类(权威)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知网、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据库等收录。

微生物与感染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