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Urologic and Reproductive Oncology 현대필뇨생식종류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 影响因子: 0.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4624
- 国内刊号: 42-1790/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利用体外药敏试验指导膀胱癌临床个体化灌注化疗
论 体外药敏试验筛选的药物与膀胱内灌注化疗临床疗效间有良好的相关性,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临床指导.
-
T2期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部分切除术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比较分析
2.4
-
腹腔镜下膀胱全切Bricker回肠膀胱术与Studer原位膀胱术的比较研究
pT2bN0M07例,pT2bN0M01例,pT3aN0M02例. 结论 腹腔镜膀胱全切Studer原位膀胱术与Bricker回肠膀胱术具有相似的手术和肿瘤学等方面的结果,但Studer原位膀胱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是一种效果良好的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式.
-
CRP-转移性肾细胞癌治疗的预后指标
蛋白(P=0.018)、纤维蛋白原(P=0.021)、LDH(P=0.041)和CRP(P=0.001).多变量分析显示,仅CRP(P=0.003)和DFI(P=0.048)与生存有关.临床和体液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只有CRP与DFI(P=0.019)和肾切除术史有关(P=0.035).结论 CRP对判断预后的好坏具有一定的价值.
-
经腹腹腔镜肾癌根治术(附82例报告)
目的 探讨经腹途径腹腔镜肾癌根治切除术的技术要点及临床价值. 方法 肾癌82例,肿瘤平均直径5.5 cm,左侧43例,右侧39例,69例肿瘤大径≤7.0 cm,13例肿瘤大径7.0 cm,均采用经腹途径腹腔镜肾痛根治术. 结果 82例全部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70~23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无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4~8 d,平均6.1 d.结论经腹途径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具有损伤小,安全有效,可行,恢复快等优点,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术后粒子移位状况分析
0.7%,21/196),其中18例患者出现单个粒子移位,3例患者出现2枚粒子移位.移位粒子数共24粒(0.2%,24/11 995),其中肺部移位粒子6粒,粒子移位至皮下或耻骨后其他区域16粒,排出体外2粒. 结论 前列腺体积、粒子植入总数量及前列腺包膜外粒子分布数量与粒子移位发生率具有相关性.发生粒子移位后局部靶器官治疗剂量不受影响,粒子移位无严重并发症产生.
-
VEGF与膀胱尿路上皮癌微血管密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级分期明显相关(P<0.05),提示VEGF阳性表达者的预后较阴性者差. 结论 VEGF的异常表达是膀胱癌微血管形成能力增高的重要因素.VEGF表达与膀胱癌MVD增加及恶性进程和不良预后有关,是判断膀胱癌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
MDR1 shRNA表达质粒的构建
Q-ZsGreeen-A和pSIREN-RetroQ-ZsGreeen-B)经酶切与测序证实两段寡核苷酸片段成功插入到预计位点,序列完全一致,无任何碱基突变. 结论 MDR1 shRNA的表达载体pSIREN-RetroO-ZsGreeen-A和pSIREN-Ret-roQ-ZsGreeen-B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奠定了实验基础.
-
整合素β1、VEGF及MMP-9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用促进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血管生成及侵袭转移.
-
前列腺癌浸润性树突状细胞CD1a、CD83的表达及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者的CD1a、CD83、年龄、PSA的相关性不显著,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前列腺癌TIDCs多分布在癌周,总体数量(用CD1a标记)较良性前列腺组织少,活化的TIDCs(用CD83标记)的数量与良性组织相差不大;CD1a、CD83与年龄、PSA、Gleason评分及骨转移相关性不显著.
-
尿液中核基质蛋白22联合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作用
9%. 结论 联合检测可使在维持较高敏感性的前提下,大大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其特异性与细胞学检测相差较小,而敏感性却远高于细胞学检测,因而联合检测较单一指标的检测对膀胱癌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
TNF-α-308位点基因型多态性与膀胱肿瘤关系
目的 探讨TNF-α-308位点基因型与膀胱肿瘤的关系. 方法 应用PCR-SSP测定从膀胱肿瘤患者血中提取的DNA样本TNF-α的基因型,探讨其基因型与膀胱肿瘤的关系.结果膀胱肿瘤患者TNF-α-308位点基因型多态性与肿瘤的分级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分期、复发无关. 结论 检测膀胱肿瘤患者的TNF-α基因型为膀胱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
5-氮-2'-脱氧胞苷对膀胱癌T24细胞株RUNX3表达及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够通过逆转T24细胞RUNX3基因的异常甲基化,诱导该基因的重新表达而恢复其抑癌功能.
-
重组腺病毒治疗膀胱癌的研究进展
膀胱癌的发病率在我国泌尿系统肿瘤中位居第一,多发、难治和术后复发率高是膀胱癌的特点,目前以手术切除为主、放化疗为辅的治疗方案效果均不理想.膀胱癌的复发和转移率仍然很高,特别是对于晚期肿瘤、表浅膀胱癌以及有耐药性的原位膀胱癌.鉴于这种现状,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的出现.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膀胱癌基因治疗是目前关注多的治疗方法.
-
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尿控保护
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标准方法,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1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已逐渐成为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一种规范手术[1-5].腹腔镜手术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和精细的手术操作等优点,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尿失禁是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我们查阅了近年LRP术后尿失禁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
膀胱黏液纤维肉瘤一例
患者,女,38岁.因"间歇性发作腹痛5年"入院.查体:双肾区叩击痛(一);膀胱区两侧深压痛,未扪及腹部包块.血、尿常规及生化检查均正常.B超检查提示膀胱内实质占位性病变(5.1 cm×3.1 cm),子宫多发小肌瘤.
-
膀胱血管瘤诊断与治疗(附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膀胱血管瘤临床罕见,近年我科共收治2例.为探讨其临床特征,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现报告如下.例1,男,13岁.因"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1年余"入院.2005年1月患儿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排尿终末期肉眼血尿,血尿为鲜红色,呈间歇性发作,可自行停止.B超示膀胱后壁实性占位,大小约为3.0 cm×2.0 cm×2.2 cm,彩超提示团块内血流极丰富,膀胱血管瘤可能性大.
-
重视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的化学治疗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治疗方法是内分泌治疗,经治疗后大部患者可获得病情好转,然而,在经过中位时间为18~24个月的缓解期后,原来对内分泌治疗敏感的前列腺癌,常常转为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hormonal refractory prostate cancer,HRPC).
-
T3期前列腺癌的治疗
前列腺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高.欧美国家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目前在美国的发病率已经超过肺癌,成为第一位危害男性健康的恶性肿瘤[1].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报道较低,但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生活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较以往有明显增长.PSA检测、经直肠超声检查以及前列
-
双肾铸型结石并左肾表皮样囊肿恶变1例诊治
古炽明医师:首先汇报病史.患者,男性,63岁.因"反复左侧腰部疼痛20余年,近期加重伴发热10余天"于2007年7月2日入院.患者10天前因"左侧腰部疼痛加重伴发热"至外院检查,尿常规:PRO 2+,RBC 4+,乳糜尿(+);肌酐326μmol/L;血沉127 mm/h;中段尿培养(-).予以抗炎治疗,病情好转后转入我院.
-
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是否较开放手术更有优势
20世纪70年代,腹腔镜技术开始应用于泌尿外科某些疾病的诊断,如腹腔内隐睾的诊断.20世纪80年代,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功,腹腔镜技术又开始用于泌尿外科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泌尿外科大部分切除和重建手术均可用腹腔镜完成.
-
第三届中日泌尿外科会议有关泌尿生殖肿瘤研究的热点
第三届中日泌尿外科会议于2009年4月17日在日本冈山市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那彦群教授和冈山大学公文裕已教授亲临本次会议,中方约100名泌尿外科医师出席了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