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单侧迷路切除术后大鼠前庭神经核γ-氨基丁酸A受体β1亚型表达

刘珺;孔维佳;刘波

摘要: 目的 观察单侧迷路切除术后大鼠前庭神经核复合体内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A受体β1亚型的表达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8只,分为实验组(36只)和对照组(12只),前者破坏单侧迷路,对照组手术方式相同但保持迷路完好.单侧迷路切除术后,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按照上述分组方式,检测不同存活时间(术后1、3、7天)组动物前庭神经复合体内GABAA受体β1亚型的表达变化.结果 术后1、3、7天组大鼠左右两侧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在前庭代偿的早期,前庭神经复合体内GABAA受体β1亚型表达无变化.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

    作者:窦晓辉;曾亮;汪志伟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血浆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手术治疗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60例经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确诊的重度OSAHS患者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另选择22例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均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对照.采用层析及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OSAHS患者术前以及术后6个月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结果 OSAHS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0例OSAHS患者术后6个月TNF-α、IL-6和IL-8明显低于术前(P<0.01).结论 OSAHS患者血浆炎症因子失衡,其原因可能与夜间反复多次发作呼吸暂停及低氧血症有关,有效的手术治疗可使炎症因子趋于平衡.

  • 缺血后大鼠电刺激嗅觉诱发电位研究

    作者:张迎宏;李金红;马芙蓉;李丽娟;朱丽;毛兰群

    目的 观察大鼠缺血损伤后不同时间电刺激嗅觉诱发电位(olfactory evoked potentials,OEP)的变化.方法 对照组A组21只,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并按照术后1h、2h、4h和l天分为B组17只、C组10只、D组6只、E组6只的SD大鼠进行电刺激OEP检测.结果 ①A组中有18只(85.7%)大鼠可记录到一组由“负-正-负”三相波组成的诱电位波形图,3只(14.3%)为“负-正”两相波组成.N1、P1、N2潜伏期分别为(13.91±1.40)、(24.09±3.19)、(45.32±5.35) ms; N1、P1、N2振幅分别为(1242±7.71)、(28.57±11.70)、(13.07±5.82) μV.②B组电刺激OEP的N1、P1潜伏期显著延长,E组N2潜伏期显著延长;E组N1振幅显著增大.结论 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可以导致电刺激OEP的变化,可能造成或加重嗅觉障碍.

  • 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咽鼓管薄层断层解剖研究

    作者:孙悍军;谭立文;单希征;刘光久;龙顺波;马丽涛;李娜;张绍祥

    目的 为临床影像诊断学提供咽鼓管及周围结构的精细断层解剖学资料.方法 在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Chinese visible human,CVH)头部数据集的基础上,按照常规头部轴位、冠状位以及咽鼓管长轴的倾斜轴位平面进行连续数字化重采样,采用连续追踪观察的方法,观察获得的3组薄层断层图像,研究咽鼓管及周围微细解剖组织结构的形态和毗邻关系.结果 CVH数据集咽鼓管轴位、冠状位及倾斜轴位图像解剖结构显示清晰,各有侧重,在倾斜轴位断层上,双侧咽鼓管全长同时被显示清楚.结论 咽鼓管及周围解剖结构精细复杂,在常规MRI和CT图像上难于精确辨认.CVH数据集咽鼓管轴位、冠状位及倾斜轴位断层解剖研究为临床进行咽鼓管相关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提供断层解剖学资料.

  • 裸鼠面瘫模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分析

    作者:全世明;蔡金华;褚亚明;刘健;高志强

    目的 结合形态学技术分析免疫缺陷小鼠的面神经损伤特点,为进一步深入探讨面神经修复再生的神经免疫病理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制备周围性面神经外伤模型.分别于术后3d、2周灌注固定动物,收集脑干切片,免疫组化分析模型小鼠面运动神经元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oxide synthase,iNOS)表达情况.并结合面神经周围主干锇酸染色情况分析裸鼠面神经损伤特点.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裸鼠术后3 d受损伤的面运动神经元iNOS强阳性表达,间以无iNOS表达的"健康"面运动神经元;裸鼠术后14 d术侧面运动神经元的诱导型iNOS已基本无表达.结论 面神经轴切损伤早期,损伤的面运动神经元有诱导型iNOS表达,并存在一个时间动力学改变,这可能与面神经损害的发生及神经修复的启动相关.

  • 真核生物蛋白合成启始因子在喉及喉咽癌手术切缘中的表达

    作者:雷文斌;苏振忠;文卫平;柴丽萍;蒋爱云;刘启才

    目的探讨真核生物蛋白合成启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在18例喉癌和7例喉咽癌手术切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25例病例中,喉癌18例,喉咽癌7例,采用Western blot分析eIF4E在喉癌和喉咽癌手术切缘中的表达,并与自身正常黏膜和肿瘤核心组织的表达相比较.结果eIF4E在癌肿核心组织的表达为75.81±20.77,手术切缘为12.90±5.88,正常黏膜为12.20±5.56,其中7例手术切缘eIF4E表达高于正常黏膜2倍以上,为26.42±1.81.本组病例随访3年以上,共6例局部复发,其中4例切缘eIF4E过度表达.结论eIF4E过度表达与喉癌和喉咽癌组织恶变有关,eIF4E的表达可被考虑作为判断喉癌和喉咽癌切缘安全性的指标.

  • 上颌骨翻转径路手术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楼建林;郭良;赵坚强;王可敬

    目的 探讨上颌骨翻转径路手术在鼻咽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应用上颌骨翻转径路手术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其中15例为放疗后复发(4例为再程放疗后),3例为放疗后未控,2例为首诊行手术治疗.总结其临床病理资料、手术方法、治疗及随访结果.采用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全组患者均手术顺利,肿瘤根治性切除,无术中并发症.术后2例患者出现明显的张口困难,5例出现腭瘘,1例出现分泌性中耳炎,1例出现上颌骨坏死行再次手术,另11例患者无明显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4~80个月,3例出现局部复发,1例颈部复发,1例远处转移,11例患者无瘤生存,1例带瘤生存,8例死亡.总的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2年累积生存率为66.1%.结论 经上颌骨翻转径路切除鼻咽部肿瘤术野暴露良好,直视下可操作性强,手术切除彻底,是鼻咽癌手术径路的一种理想选择.

  • 平阳霉素瘤内注射结合动脉栓塞术治疗鼻咽血管纤维瘤

    作者:彭维晖;程永华;杨秀海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结合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早期及复发性鼻咽血管纤维瘤的疗效.方法 对12例鼻咽血管纤维瘤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后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栓塞后每12~20天向瘤体内注射平阳霉素12mg,共4~8次.结果 所有病例至少随访1年,治愈及显效者共6例(50%),有效者5例(41.7%),无效1例.结论 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结合选择性动脉栓塞是治疗早期及部分复发性鼻咽血管纤维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 改良鼻中隔缝合联合等离子下鼻甲消融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选择性应用

    作者:王旻;邢志敏;袁晓培;刘燕;韩琳;秦楠

    目的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使用改良鼻中隔缝合技术,等离子消融下鼻甲,术后不填塞鼻腔,比较其与传统方法的疗效.方法 80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分为填塞组和缝合组,行鼻中隔矫正术后,填塞组吸切钻切削下鼻甲后行鼻腔填塞,缝合组行改良鼻中隔缝合、等离子消融下鼻甲,无填塞.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症状、体征评分.结果 填塞组在手术后鼻部疼痛、头痛、吞咽困难、睡眠困难、出血方面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大于缝合组(P均<0.05),手术后抽取填塞物时的疼痛感及出血量远大于缝合组(P均<0.05),填塞组术后出现1例再次出血、1例中隔血肿,而缝合组则无.结论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时行改良鼻中隔缝合,等离子消融下鼻甲,患者术后痛苦小、出血少、避免了鼻中隔血肿等并发症的出现.

  • 经鼻内镜蝶鞍区手术蝶窦壁的应用解剖

    作者:冯国栋;高志强;沈鹏;查洋;亓放;姜鸿;吕威

    目的 研究蝶窦壁相关解剖结构的分区及空间定位,为经鼻内镜蝶鞍区手术提供立体解剖学依据.方法 10具去脑颅底骨按九分区法划分蝶窦壁区域,测量蝶窦各壁之间相关的角度和距离参数;在1具新鲜完整尸头上模拟内镜下手术观察.结果 视交叉平面球形鞍底隆起角度为(121±8.52)°,海绵窦平面.鞍底平面角度为(129±9.35)°,斜坡凹陷平面-鞍底平面角度(124±7.54)°,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至鞍底移行处距离为(5.54±1.86)mm,至斜坡后缘的距离为(22.43±1.96)mm,至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后曲部的距离为(15.86±2.13)mm;根据测量结果 可建立起蝶窦壁九分区法的立体模型.结论 蝶窦壁九分区法的立体模型,丰富了鼻内镜下蝶窦壁九分区法的内容,使其更加方便应用于手术.

  • 上消化道及呼吸道癌治疗后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癌临床分析

    作者:申虹;魏伯俊;陈艳丽;祝小莉;彭培宏;王晓巍

    目的 探讨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癌的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和预后.方法 回顾总结14例发生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诊断治疗经过.原发灶分别位于喉咽(4例),喉(3例),胸段食管(4例),舌根(1例)、牙龈癌(1例)和口底(1例),均为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其中高分化鳞癌和中分化鳞癌分别为4例和7例,低分化鳞癌1例,2例原发灶病理分级不详.其主要症状为咽部异物感或进行性吞咽困难(4例),声音嘶哑(3例),其余7例无临床症状.其中行手术切除加放射治疗者11例,姑息手术切除(或)加放疗3例.首次治疗与发现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的时间间隔9~50个月.结果 术后1年内死亡者3例,2年内死亡者5例,失访1例.存活3年和5年以上者分别为4例和1例.主要死亡原因分别是气管食管沟局部复发(3例),肺转移(4例),局部复发并肺转移转移(1例).主要并发症是喉返神经麻痹(4例),Homer综合征(2例).结论 上消化道及呼吸道癌颈内静脉链发生转移后易发生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癌,手术加放射的综合治疗对部分患者有效.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核心期刊 审稿时间:3-6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