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Journal of China Clinic Medical Imaging 중국림상의학영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2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1062
  • 国内刊号: 21-138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5
  • 曾用名: 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郭启勇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超声诊断骨骼肌内间叶性软骨肉瘤1例

    作者:倪璐佳;史纪文

    病例 女,68岁,18月前于右大腿内侧触及“肿物”,约乒乓球大小,未诊治.自觉逐渐增大,就诊于我院骨外科.查体:患者神清语明,双下肢等长,活动自如,右大腿后内侧可触及大小约8 cm×8 cm肿物,无明显压痛、质韧,可推动,右下肢肌力无明显异常,否认外伤史及相关病史.超声检查:右大腿根部内侧大收肌内见实质性低回声肿物,大小约7.68 cm×3.54 cm×7.84 cm,中心部可见大片的钙化聚集,后方伴大片声影,肿物形态不规则,CDFI及PW可见血流信号,并探及动脉流速60.6 cm/s.提示:右大腿根部肌层内实质性肿物,建议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细胞学检查.

  • 胃肝样腺癌18F-FDG PET/CT显像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郑红娜;朱毅;解敬慧;张延军

    胃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HAS)是同时具有腺癌和肝细胞癌样分化特征的原发性胃癌.由于HAS较为少见,影像医生对其不够熟悉,漏诊、误诊较多,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例HAS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如下.

  • 肺淀粉样变伴肉芽肿性炎1例

    作者:蔡清;于晶;朱瑞萍;李建华;伍建林

    病例 女,60岁,因咳嗽、咳痰1月来院就诊.体检:体温36.5C,心率78次nin,血压140/70 mmHg(1 mmHg≈0.133 kPa).一般情况良好,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无胸膜摩擦音.既往“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病史7年,“阑尾切除”术后7年,“子宫切除”术后10年.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左右冠状动脉右室瘘1例

    作者:解爱花;陈霞;于绍梅;胡小丽

    病例 男,8岁.1月前体检发现心脏杂音(具体不详),无咯血、紫绀、浮肿、呼吸困难等,出生以来患者体格及智力发育较正常同龄儿童无明显异常,较易患呼吸道感染,无紫绀、晕厥、浮肿、呼吸困难等,喜蹲踞,活动耐力稍差.口唇无紫绀,心前区稍隆起,剑突下未见异常心脏搏动,心界向左稍扩大,心前区可扪及震颤,HR 90次/min,律齐有力,L2~L3可闻及4/6级收缩期杂音,无杵状指(趾),双下肢无水肿,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对称可扪及.

  • 乳腺腺样囊性癌1例报道

    作者:陈腊梅;吴刚

    发生于乳腺的腺样囊性癌少见,相关的文献中以病理分析稍多,影像报道更少见.本文报道1例,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影像表现进行探讨.病例 女,45岁,自述2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乳包块,鸡蛋大小,无疼痛、发热、乳头溢液.体检左乳外上象限扪及一直径约4.0 cm肿块,质硬,边界清晰,可活动.钼靶X线摄片(图1,2)示左乳外上象限一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晰,未见钙化,邻近脂肪层清晰,皮肤乳头正常,考虑纤维腺瘤可能.临床诊断良性肿瘤可能性大,于门诊行包块切除术,病理(图3)示左乳腺样囊性癌,后住院改行左乳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无淋巴结转移,ER(-),PR(-).

  • 超声诊断急性不完全性子宫内翻1例

    作者:张世婧;王金花;刘雪玲

    病例 女,23岁,孕2产1,38周+6头先露LOA自然分娩,胎盘娩出后有活动性出血,约1 000mL.妇科检查发现宫颈内口有脱出物,暗红色,质软,宫颈呈环状绕在肿物根部.床旁超声扫查:子宫底正常弧线消失,宫底凹陷,子宫呈倒梨形、宫腔线消失,宫体肌壁向腔内返折,原子宫底位于宫颈外口处,宫颈位置正常.

    关键词: 子宫内翻 超声检查
  • 肺内淋巴结的临床与影像表现

    作者:唐丽萍;伍建林

    随着螺旋CT技术的出现与迅猛发展,肺内微、小病灶的检测能力不断提高.既往研究对肺内淋巴结(IPLN)的认识不足,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手术,特别是肺癌伴IPLN时,术前容易将IPLN误诊为肺内转移灶,更易造成过度医疗,故结合临床及影像手段对IPLN的诊断有效性与准确性,探究其影像学表现规律十分重要.螺旋CT的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IPLN的检出率,本文就其临床与影像表现进行综述,旨在提高IPLN的术前诊断水平.

  • PET/CT在颅脑损伤植物状态大脑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若金;杜昕;李贺;林承赫;李贞兰

    严重颅脑损伤所致植物状态预后具有很大的差异,其意识不同水平决定着植物状态临床治疗和家庭护理的延续,因此准确判断意识障碍的类型和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PET/CT通过放射性示踪剂定量反映大脑功能变化和残存活性,为意识障碍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客观依据.本文就PET/CT在颅脑损伤意识障碍诊断中的应用和大脑功能变化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经皮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肾动脉栓塞的疗效评价

    作者:马羽佳;刘兆玉;郑加贺;张军;赵健

    目的:评价经皮肾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肾动脉栓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急性肾动脉栓塞并接受介入治疗的病例.所有患者首先进行DSA造影,判断病变性质、部位、范围,根据造影结果选择合适造影导管留置于肾动脉内,术后经导管泵入尿激酶溶栓治疗,每日复查肾动脉造影观察肾动脉再通情况.出院后定期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急诊肾动脉造影及置管,溶栓治疗过程持续24~120h,应用尿激酶总量60万~300万单位,溶栓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6例肾动脉主干及3例肾动脉分支栓塞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1例肾动脉主干及3例肾动脉分支栓塞患者疗效不佳.1例患者溶栓后发现肾动脉狭窄,置入1枚支架.所有患者在术后腰痛症状均有缓解,随访6~40月无复发.结论:经皮置管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恢复肾脏血流,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急性肾动脉栓塞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CIS试验在E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铮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药物注射及刺激结合试验(CIS)在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5例临床诊断ED患者进行海绵体注射前列地尔10 μg,观察双侧阴茎海绵体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非血管性ED 186例(65.2%),动脉性ED 15例(5.3%),静脉性ED 66例(23.2%),混合性ED 18例(6.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结合CIS试验是诊断血管性ED的可靠检查方法,并可以对血管性ED加以分型,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 急重症术后内脏出血的介入治疗

    作者:刘臻;刘笑默;卢再鸣

    目的:探讨介入血管腔内治疗对有创操作术后内脏出血急重症的治疗方法,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材料与方法:34例有创操作术后出血的患者,回顾对其行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结果:34例患者共行35次造影及介入治疗,造影明确出血部位阳性结果为24例,阴性11例.其中1例行覆膜支架植入,20例以弹簧圈联合明胶海绵颗粒栓塞,6例单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2例患者住院期间再出血死亡,1例出血减少但死于重症感染,6例造影阴性但实施栓塞的患者,出血减少但均出现不同程度感染及肝肾功能异常,对症治疗后改善.结论:介入血管腔内治疗对术后出血急重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Ⅰ~Ⅱ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扩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

    作者:胡小艳;邬颖华;郭亮;匡敏;王钒

    目的:探讨Ⅰ~Ⅱ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磁共振张量成像(DTI)表现及变化规律.材料与方法:2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2组,实验组14只,实际存活9只,共18个肾脏,对照组6只,共12个肾脏;实验组给予1%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造模,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柠檬酸缓冲液(pH 4.5);2周后对两组大鼠行常规MRI检查及DTI检查,在6个非共线方向上施加扩散敏感梯度场,b值取0、600 s/mm2;并留取血尿标本测量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取双肾行病理检查;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盲法观察及测量双侧肾脏皮质、髓质兴趣区的ADC值和FA值.结果:实验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两组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均正常;实验组动物大鼠双肾病理表现为Ⅰ~Ⅱ期DN损害,对照组大鼠双肾病理均正常;实验组大鼠皮、髓质ADC值较对照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皮、髓质F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皮、髓质FA值与对照组皮、髓质F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成像的ADC值和FA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较血尿生化指标更能反映早期DN的病理改变.

  • 11C-胆碱PET/CT显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对18F-FDG的补充价值

    作者:娜仁花;柴黎明;居热提·阿扎提;曹务成;李鸣;杨小丰

    目的:探讨11C-胆碱PET/CT显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对18F-FDG的补充价值.方法:前瞻性对2011年10月-2016年1月我院核医学科进行PET/CT检查的前列腺疾病患者分别进行18F-FDG和11C-胆碱显像,共有63例男性患者纳入研究,以病理或≥6月的随访为标准确诊,其中前列腺癌患者38例,平均年龄71.0(48~91)岁,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25例,平均年龄66.5(47~81)岁.比较18F-FDG和11C-胆碱PET/CT的诊断效能,分析11C-胆碱PET/CT显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对18F-FDG的补充价值.结果:11C-胆碱PET/CT显像前列腺癌组SUVmax (3.91 ±3.29)高于前列腺增生组(1.01±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2,P<0.05);18F-FDG PET/CT显像前列腺癌组SUVmax(3.98±4.17)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2.17±3.33)无明显差异(t=1.824,P>0.05).11C-胆碱、18F-FDG PET/CT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9.5%、81.6%,特异性分别为88.0%、60.0%,准确性分别为88.9%、73.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1.9%、75.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68.2%;两者联合应用的灵敏度89.5%、特异性96.0%、准确性92.1%、阳性预测值97.1%、阴性预测值85.7%.PET/CT发现有17例骨转移,8例淋巴结转移,1例肺转移.11C-胆碱PET/CT检出骨转移病灶(584个)较18F-FDG PET/CT(497个)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1,P<0.05).11C-胆碱PET/CT显像对淋巴结转移病灶的标准摄取值及转移个数与18F-FDG PET/CT显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1C-胆碱可弥补18F-FDG的不足,18F-FDG联合11C-胆碱PET/CT显像可提高PET/CT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

  • 短暂性脑缺血脑深部髓质静脉分布的SWI分析

    作者:李虹易;杨本强;段阳;刘文源;常灿灿;刘娜;张连雪;林森

    目的: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研究短暂性脑缺血(TIA)脑内深部髓质静脉(DMV)的分布.方法:双盲回顾性分析118例TIA患者及32例正常志愿者的临床及脑部MR影像学资料.两位放射科医生共同判定图像质量、DMV对称性(对称定义为相同区域均有DMV显示,数量差<5根且扩张程度相近),分别判定DMV分型并对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将侧脑室旁DMV和同侧脑浅层静脉(SCV)管径对比分为3型,Ⅰ型:无DMVs;Ⅱ型:DMVs<SCVs;Ⅲ型:DMVs=SCVs.在对照组中,13例志愿者进行两型MR扫描(Siemens Verio 3.0T和GE Discover 750 3.0T)比较研究.结果:DMV分型数据一致性分析Kappa值为0.855.Man-Whitney秩和检验分析TIA组与对照组DMV分型有差异,P=0.000,P<0.05;TIA组间DMV分型无差异,P=0.633,P>0.05.对照组与TIA组DMV对称性四格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4,P<0.05.两型MR扫描仪图像对判定DMV分型无差异(x2=0.5,P>0.05).结论:TIA脑内DMV判定有很好一致性,DMV可不对称分布,其管径多小于和接近脑浅层静脉.

  • 三脑室区占位性病变MR影像综合分析

    作者:徐志华;杨本强;张梦知;蔡晓楠;孙玉;侯洁;段阳

    目的:综合分析三脑室区占位性病变发病年龄、位置、毗邻关系和影像学特征.方法:综合分析68例病理及随诊证实的三脑室区占位性病变的发病年龄、位置、毗邻关系及影像学特征;分别对肿瘤周围情况(室周组织浸润、水肿)、影像学特点(T2WI、T1WI信号强度、均匀性、强化模式)与肿瘤良恶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68例三脑室区占位性病变(前部38例、上部5例、下部3例、后部16例,内部6例)包括非肿瘤性病变14例,肿瘤性病变54例(良性36例,恶性18例).三脑室区病变中,生殖细胞瘤、LCH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垂体大腺瘤、乳头状颅咽管瘤、下丘-视交叉神经胶质瘤、转移瘤等多见于中老年;釉质细胞型颅咽管瘤在7~24岁和40~60岁多见,血管性病变发病年龄无明显特异性.单因素分析室周组织浸润、水肿与肿瘤良恶性有关(P<0.001),T1WI和T2WI信号强度、均匀性、强化模式等与肿瘤良恶性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综合分析三脑室区占位性病变的发病年龄、位置、毗邻关系和影像学特征有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以便指导临床治疗.

  • 不同分娩方式巨大儿对初产妇盆膈裂孔的近期影响

    作者:林冲;王兴田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巨大儿对初产妇盆膈裂孔形态学的近期影响.方法:将40例单胎初产妇先根据新生儿体质量分为正常儿组(2 500~3 999 g)20例和巨大儿组(≥4 000 g)20例,再根据分娩方式将产后正常儿组分为顺产组10例和剖宫产组10例,产后巨大儿组分为顺产组10例和剖宫产组10例.经会阴三维超声技术检查,获取盆膈裂孔声像图,观察静息、缩肛动作和Valsalva动作时盆膈裂孔的形态,并测量相关参数.结果:无论静息期、缩肛期和张力期盆膈裂孔的前后径、左右径、面积及周长产后巨大儿顺产组都大于巨大儿剖宫产组、正常儿顺产组及正常儿剖宫产组各组径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剖宫产组在缩肛期盆膈裂孔的前后径、左右径、面积、周长及张力期的面积均大于正常儿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剖宫产组在张力期的左右径、周长均大于正常儿顺产组及正常儿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盆膈裂孔的影响不同.妊娠和顺产分娩巨大儿对产妇盆膈裂孔形态与大小的影响更大.剖宫产较顺产对初产妇盆膈裂孔近期损伤有所减轻.

  • 应用iSTIC技术评价正常胎儿右心室容积与收缩功能

    作者:孙婷婷;孙佳星;解丽梅;王冰;王超

    目的:探讨iSTIC技术在评价正常胎儿右心室容积及收缩功能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正常单胎妊娠孕妇167例,应用iSTIC技术采集胎儿整个心动周期的容积数据,采集完成后存储于机器内置硬盘中,QLAB软件进行脱机分析.根据房室瓣的开闭定义心脏收缩末期、舒张末期两个时相,手动勾勒出两个时相胎儿右心室容积,记录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ESV)及舒张末期容积(REDV),计算出右心每搏输出量(RSV)、右心输出量(RCO)及右心射血分数(REF).分析上述各项指标值随孕周(GA)的变化关系.随机抽取30例,由两名独立的观察者分别测量右心室容积进行观察者间的可重复性检验,同一观察者分别测量两次进行观察者内的可重复性检验.结果:167例胎儿,140例应用iSTIC技术采集图像清晰用于后期分析,采集成功率为83.8%,REDV从孕22周的(0.99±0.34) mL增加到35周+6的(3.70±0.35) mL;RESV从孕22周的(0.43±0.18)mL增加到35周+6的(1.37±0.21) mL;RSV从孕22周的(0.62±0.29)mL增加到35周+6的(2.32±0.19) mL;RCO从孕22周的(92.23±40.67)mL/min增加到35周+6的(337.21±29.02) mL/min;REDV、RESV、RSV、RCO随孕周的增长而增加,与孕周呈线性相关关系(P<0.001).REF不随孕周的增长而变化,在整个孕期相对恒定,与孕周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应用iSTIC技术可以定量测量胎儿右心室容积,操作相对简单,重复性较好,iSTIC技术有望为临床评价胎儿心功能提供新方法.

  • CT平扫对甲状腺单纯粗钙化结节良、恶性的预测价值

    作者:胡斌;赖旭峰;韩志江;雷志锴

    目的:探讨CT平扫对甲状腺单纯粗钙化结节(SCCN)良、恶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2例92枚SCCN的CT资料,其中57枚为良性结节,35枚为恶性结节.对比骨窗(W 1 000~2000HU,L 300~350 HU)SCCN是否具有分隔,以及软组织窗(W 300~350 HU,L 35.~40 HU)周围是否具有伪影.统计分隔及伪影征象在良、恶性结节中的分布,并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2枚SCCN中,有分隔、无伪影和二者联合在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中分别占50.9%(29/57)和80.0% (28/35) (x2=7.803,P=0.005)、26.3%(15/57)和71.4% (25/35) (x2=1 7.958,P=0.000)、3.5% (2/57)和57.1% (20/35)(x2=34.284,P=0.000),其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 (28/35)和49.1% (28/57) 、71.4% (25/35)和73.7% (42/57)、57.1%(20/35)和96.5%(55/57),无分隔和有伪影联合在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中分别占38.6%(22/57)和5.7%(2/35)(x2=12.162,P=0.000),其诊断良性结节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8.6%(22/57)和94.3% (33/35).结论:CT平扫对SCCN良、恶性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价值,有分隔和无伪影有助于恶性结节的诊断,无分隔和有伪影则提示良性结节的诊断,二者联合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特异度.

  • 超声造影QontraXt评价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作者:蔡秋琼;陈明;江怡;王颖;赵云歆;康慧莉;姚广力;梅将军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QontraXt软件分析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行性,利用QontraXt软件分析颈动脉低回声斑块超声造影增强特点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就诊发现颈动脉斑块患者中筛选出114例低回声斑块进行常规超声造影并采用QontraXt软件进行分析,对患者随访时间平均为(3.1±0.8)年,期间发生脑卒中患者54例作为脑卒中组,未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软件的TIC曲线及彩色增强图功能对斑块造影图像进行脱机分析.结果:超声造影分析发现脑卒中组斑块增强峰值强度(Peak)(34.04±4.82 vs 21.63±3.5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斑块增强强度与动脉管腔内增强强度比值(P/L Ratio)(0.59±0.10 vs 0.46±0.18)脑卒中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0、0.000).利用QontraXt软件获得的彩色增强图所预测的低回声斑块发生破裂引发缺血性脑卒中较常规超声造影敏感性及特异性更高,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35.18% vs 77.78%,68.33% vs 90.00%).结论:利用QontraXt软件对颈动脉斑块进行定量分析较常规超声造影能够更客观地评估斑块新生血管情况,有助于更准确地预测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

  • 半肢骨骺发育异常的MRI诊断价值

    作者:胥晓明;于爱红;程晓光

    目的:探讨半肢骨骺发育异常(Dysplasia epiphysealis hemimelica,DEH)的MRI影像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病理证实的DEH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1~9岁.扫描序列为常规序列及3D-VIBE序列.结果:①发病部位:7例DEH病变发生于膝关节5例,踝关节2例;2例累及单个骨骺,5例发生于多个骨骺;3例只累及肢体内侧,2例只累及肢体外侧,l例肢体内外侧均受累,1例累及肢体中央部.②合并畸形:3例合并骺早闭,其中1例同时合并骺早闭、髌骨脱位及胫骨弯曲变形;1例合并膝外翻,1例合并踝内翻.③影像表现:7例患者均可见关节周围1个或多个骨软骨性肿物,与邻近固有骨骺信号相似,软骨内骨化中心与固有骨骺融合或分离,表面软骨帽呈T1WI中等信号、VIBE序列高信号.7例DEH病变MRI检查均可清晰显示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异常.结论:MRI可以清晰显示DEH病变的范围及其解剖关系,明确肿块与固有骨骺的关系,对DEH的诊断、评估以及治疗发挥重要作用.

  • MR动态增强血管评分与乳腺癌形态及部分生物学行为间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董永兴;孙鹏飞;张永海;孙艳秋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0T MR动态增强MIP血管评分与肿瘤形态、淋巴结转移以及ER、PR表达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共35个病灶)患者行3.0T MR动态增强扫描,重建得到3D MIP血管图像,并对病灶邻近血管数进行评分,分析其与肿瘤形态学、部分生物学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非肿块型乳腺癌组血管评分比肿块型乳腺癌组高(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血管评分比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组低(P<0.05),ER阳性乳腺癌组血管评分比ER阴性乳腺癌组低(P<0.01).结论:浸润性导管癌血管评分与肿瘤形态和淋巴结转移、ER间有一定相关性,分析其血管生成情况,可预测肿瘤生物学行为和评价放化疗效果.

  • 高频彩超对炎性乳癌诊断价值的分析

    作者:高晓艳;张秉宜;张郁林;平杰;张玲;韩玲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炎性乳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炎性乳癌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症状、超声声像图特征及病理类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6例炎性乳癌临床表现为患侧乳腺丹毒样红肿,触诊均可扪及不规则肿块.1例误诊为急性乳腺炎,经治疗后无明显改善,后经穿刺病理学活检诊断为炎性乳腺癌.15例经高频彩超提示诊断,声像图表现为:病变区域皮肤及皮下组织增厚水肿,淋巴管扩张,呈“鹅卵石”样改变,另可见不规则肿块,伴或不伴钙化,引流区淋巴结肿大.所有患者病理结果均伴有淋巴管癌栓.结论:对有急性乳腺炎表现的患者,结合高频彩超的声像图表现综合分析是提高炎性乳癌术前诊断的关键.

  • 周围型肺鳞癌和腺癌MSCT征象与CD147和VEGF-C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吴强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鳞癌和腺癌MSCT征象与CD147和VEGF-C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42例经病理证实且术前行MSCT扫描的周围型肺鳞癌和腺癌,运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检测其CD147和VEGF-C的表达,分析CT征象与CD147、VEGF-C阳性表达的相关性.结果:CD147、VEGF-C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深分叶征、棘突征和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均为正相关.此外CD147与胸膜外脂肪线消失正相关;VEGF-C与血管集束征正相关.结论:CD147、VEGF-C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深分叶征、棘突征和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呈正相关,为提高对周围型肺鳞癌和腺癌CT征象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认识提供帮助.

  • 新型迭代重建算法(IMR)和iDose3重建技术在骨盆外伤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迪;郭文力;林坤;次旦旺久;陈志安

    目的:比较新型迭代重建算法(IMR)和iDose3技术在骨盆外伤CT扫描中的图像质量,评价其低剂量在骨盆外伤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拟行CT检查的25例骨盆外伤患者,采用管电压80 kV,自动管电流扫描,扫描后的数据同时进行IMR和iDose3重建技术重建,分别命名为A组和B组.比较两组图像的客观噪声和主观图像质量.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0统计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A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及主观评分均优于B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盆外伤低剂量CT检查中IMR重建较iDose3重建技术能显著减低图像噪声,在相同辐射剂量条件下能显著提高图像质量.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