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Zoonoses 중국인수공환병학보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细粒棘球绦虫p38蛋白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
目的 制备细粒棘球绦虫(Eg)p38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Egp38蛋白的功能提供检测抗体.方法 将Egp38蛋白基因序列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转化E.coli BL21株,IPTG诱导蛋白表达,以Ni亲和层析纯化Egp38蛋白,免疫家兔,收集免疫血清,ELISA 测定抗体效价,Western blotting检测所制备抗体与Eg虫体天然Egp38蛋白的反应性.结果 经0.2 mmol/L IPTG诱导,表达出约46 kDa的Egp38重组蛋白,制备获得效价在2.56×105以上的多克隆抗体,该抗体能够与Egp38重组蛋白和Eg蚴虫体内的Egp38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 成功制备获得兔抗Egp38多克隆抗体,为研究Egp38在Eg与宿主间的交互作用中的功能和作为药物靶标等研究奠定基础.
-
安徽省420株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线和二线抗结核药物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研究并分析安徽地区420例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线、二线抗结核药物菌耐药情况,为结核病临床治疗和结核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绝对浓度法对420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一线、二线抗结核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对一线抗结核药物总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是29.05%和14.52%;其中初治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是15.93%、6.79%,复治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是52.86%、30.0%;RIF、INH、SM、EMB耐药率分别是22.14%、20.0%、17.38%和0.95%.抗二线结核药物总耐药率为22.62%,其中左氧氟沙星和丙硫乙烟胺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3.33%(56/420)和12.86%(54/420),年龄段41~60岁耐药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男性和女性病例组间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安徽地区结核菌耐药情况仍然十分严重,应加强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监测,同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科学有效的化疗方案.
-
豫北地区屠宰生猪肉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 掌握肉孢子虫病在河南屠宰生猪中的感染情况.方法 利用压片镜检法和组织切片技术对豫北某大型屠宰场2011年1-12月份屠宰生猪进行肉孢子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豫北地区屠宰生猪肉孢子虫包囊平均检出率为2.38‰,低于国内其他地区,并且大多数生猪为轻度感染.寄生于膈肌、颈背侧肌、腰肌、肋间肌和股内侧肌等部位肌纤维内的包囊呈梭形、柳叶状和棒状,大小为(499~2259) μm×(163~260)μm,包囊壁有呈栅栏状的厚壁型和光滑的薄壁型两类,其中厚壁型包囊特征与米氏肉孢子虫相似.寄生于肌纤维内的包囊引起肌纤维变性、坏死、横纹消失和萎缩等病变.结论 在豫北地区屠宰生猪肉孢子虫感染普遍,包囊阶段对猪有明显的致病性.说明兽医界和生猪屠宰检疫中应重视该病对人和猪的危害性,并加强检疫和控制.
-
云南省2005-2012年91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病原学特征分析
目的 通过对分离自云南省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进行病原学分析研究,弄清云南省甲型副伤寒的流行特征,为查明云南省甲型副伤寒高发原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所有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研究.结果 91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菌株对常用多种抗生素敏感,但有部分地区的菌株出现三重及多重耐药.所有菌株的PFGE结果显示,91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Xba I酶切结果可分为两个大的聚类群,而且经Xba I和Spe I双酶切证实云南省不同地区、年份分离的菌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关系.结论 云南省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具有2种类型的优势菌株,并且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关系,提示云南省不同地区、年份的甲型副伤寒的流行可能具有相似的传播途径,而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则能给临床治疗提供用药参考依据.
-
青海省医学革螨聚类分析和研究
目的 研究青海省12科29属102种医学革螨区系特点,并结合聚类结果初步探讨我省革螨区划分布.方法 层次聚类法.结果 青海省医学革螨聚为两大类群,在距离系数为0.502水平上黄土高原亚区(湟水河谷)、青海藏南亚区部分地区(环青海湖地区、黄南山地、果洛玉树高原)和羌塘高原亚区(青海羌塘高原)的医学革螨首先聚合为一大类群,在距离系数0.622的水平上西部荒漠亚区(柴达木盆地和青海西祁连山地)和青海藏南亚区部分地区(青海中祁连山地、青海东祁连山地)的医学革螨聚为一个新类群.讨论青海省革螨种类以古北区种类为主,聚类结果体现了各分类单元与其地理环境相互过渡和渗透的现象.
-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青海省鼠疫菌毒力研究
目的 测定青海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毒力,建立青海省鼠疫自然疫源地毒力基础数据.方法 选取392株鼠疫菌进行毒力试验,用SPSS18.0计算各试验菌株的半数致死量(LD50),运用地方病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其空间构成.结果 392株鼠疫菌中鼠疫强毒株有367株,占93.62%;鼠疫中等毒力株有10株,占2.55%;鼠疫低毒株有10株,占2.55%;鼠疫弱毒株有5株,占1.27%;发现青海省鼠疫自然疫源地祁连山型菌株毒力比青藏高原型菌株毒力强.结论 青海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以鼠疫强毒株为主.
-
中国南方地区马尔尼菲青霉分子流行病学初步研究
目的 分离及鉴定贵州、广西、广东各地临床分离的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PM),通过微卫星基因多态性分析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初步研究.方法 从贵州、广西、广东地区临床病人标本中分离马尔尼菲青霉,通过形态学及ITS序列进行鉴定,运用多位点微卫星分型法(multilocus microsatellite typing,MLMT)和SPSS18.0软件对分离的马尔尼菲青霉进行基因多态性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 贵州、广西和广东共收集鉴定马尔尼菲青霉临床株50株,3个微卫星位点PMMI 、PMMII、PMMIII分别检测到29、9和8种等位基因,50株菌共分为47个微卫星型(PMMT);聚类分析将贵州及广西、广东地区马尔尼菲青霉分为6大类(Cluster1- Cluster 6).结论 贵州、广西、广东地区的马尔尼菲青霉具有较高的基因多态性,我国南方地区相邻省份马尔尼菲青霉的种群基因结构与地域分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
RNA恒温扩增联合熔解曲线分析鉴定胞内分枝杆菌的应用研究
目的 建立RNA恒温扩增联合熔解曲线分析技术(RIARD-MCA)鉴定胞内分枝杆菌的方法,评估其应用效果.方法 以胞内分枝杆菌的16S rRNA的特异序列为检测靶标设计RNA探针和带有T7启动子的逆转录扩增引物,42 ℃恒温扩增实时检测后进行熔解曲线分析,对21种分枝杆菌标准株、5种非分枝杆菌和229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别检测;同时以16S rRNA及hsp65基因PCR测序结果为金标准对照.结果 RIARD-MCA在21种分枝杆菌标准株及5种非分枝杆菌检测中只有胞内分枝杆菌阳性,其他阴性,与测序结果一致;在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检测中,鉴定胞内分枝杆菌63株,其余为非胞内分枝杆菌,PCR测序为胞内分枝杆菌63株,其余166株为非胞内分枝杆菌,其灵敏度为100%(63/63),特异度为100%(166/166).结论 RIARD-MCA鉴定胞内分枝杆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且检测快速,有望作为一种新的胞内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鉴定方法.
-
广州管圆线虫在长爪沙鼠体内的发育及其引起的病理损害
目的 观察广州管圆线虫在长爪沙鼠体内的发育及其引起的病理损害.方法 以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经腹腔注射感染成年长爪沙鼠(10条幼虫/鼠),感染后不同时间检查脑、心肺组织内的虫体,肉眼观察和病理切片检查脑、肺组织,于感染后第46 d采用直接涂片法检查粪便.结果 从感染的长爪沙鼠脑和心肺组织共检获虫体127条(♀62/♂65),平均虫数为(3.63±1.46)/鼠,感染后第23~30 d,检获虫体数多;虫体在感染后30 d内主要分布在脑,30 d后主要分布在肺;幸存的长爪沙鼠大多数广州管圆线虫能在其肺中发育至成虫并产卵,同时在部分沙鼠粪便中检查到Ⅰ期幼虫;病理结果显示蛛网膜下腔可见虫体,肺内有虫卵,广州管圆线虫从脑移行至肺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和肉芽肿性肺炎.结论 广州管圆线虫可在长爪沙鼠体内发育成熟并造成脑和肺组织的损害.
-
青海省2011-2012年乙型流感病毒HA1基因特性研究
目的 了解2011-2012年青海省乙型流感病毒HA1基因变异情况.方法 随机选择2011-2012年流感病原监测中分离到的乙型流感毒株,提取病毒RNA,通过RT-PCR法扩增病毒HA1基因,纯化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采用DNA Star 5.0 MegAlign和MEGA4.0生物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推导出氨基酸序列并进行基因特性分析.结果 12株Victoria系乙流感病毒HA1区域核苷酸序列与2009-2011年WHO推荐疫苗株B/Brisbane/60/2008同源性为88.6%~95.7%,氨基酸替换数在2~5个,所有分离株均在1个相同的氨基酸位点发生了相同的替换,部分分离株在320位减少了一个糖基化位点.5株Yamagata系乙型流感病毒HA1区域核苷酸序列与2011-2012年WHO推荐疫苗株B/Wisconsin/01/2010HA1区相比较同源性为97.7%~99.3%,氨基酸替换数在2-3个,所有分离株均在2个相同的氨基酸位点发生了相同的替换(N116K,D196N),在196位增加了一个糖基化位点.结论 青海省2011-2012年乙型流感病毒HA1基因特性正在逐渐发生变异,但尚未形成抗原漂移,今后在流感监测工作中要加强流感病原学的监测,及时发现新的乙型流感病毒变异株.
-
结核分枝杆菌rHpsX-MPT64融合蛋白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目的 构建结核分枝杆菌融合基因hpsX-mpt64原核表达系统,建立基于rHpsX-MPT64为包被抗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并对其用于结核患者血清学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价.方法 PCR扩增并克隆结核分枝杆菌hpsX和mpt64基因,以连接引物PCR构建hpsX-mpt64人工融合基因,建立上述目的 基因原核表达系统.采用SDS-PAGE检测目的 重组蛋白rHpsX、rMPT64和rHpsX-MPT64表达情况,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上述目的 重组蛋白,Western Blot检测其免疫性.分别以rHpsX、rMPT64和rHpsX-MPT64为包被抗原,建立相应ELISA检测150例健康人群、73例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和277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标本中抗体.结果 克隆的hpsX和mpt64及构建的hpsX-mpt64融合基因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相似性为100%.rHpsX、rMPT64和rHpsX-MPT64表达量分别为细菌总蛋白的20.3%、28.5%和26.5%,其提纯物电泳后均显示单一条带.基于rHpsX、rMPT64和rHpsX-MPT64为包被抗原的ELISA对涂阳患者血清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涂阴患者(P<0.01),检测活动性结核患者血清抗体的敏感性分别为59.2%、61.4%和74.4%,特异性分别为90.6%、83.9%和91.0%,rHpsX-MPT64为包被抗原敏感性明显高于rHpsX和rMPT64抗原(P<0.01).结论 基于rHpsX-MPT64为包被抗原的ELISA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重组融合蛋白为抗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敏感性.
-
鸡源肠炎沙门氏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调查鸡源肠炎沙门氏菌临床分离株耐药特征.方法 从山东省不同来源分离肠炎沙门氏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菌株进行19种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通过PCR方法对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进行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不同场所分离的菌株进行PFGE分型.结果 肠炎沙门氏菌分离率为17.94%(178株),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达到68.54%、对四环素耐药率达到66.85%、对磺胺甲恶唑和萘啶酸耐药率达到100%.而对庆大霉素、氯霉素、多粘菌素敏感,耐药率在5.62%以下.68.54%的菌株(122株)携带Ⅰ型整合子、blaTEM和tetA基因.不同场所分离的肠炎沙门氏菌表现4种PFGE谱型.结论 山东省分离的肠炎沙门氏菌对青霉素类、四环素类药物耐药,携带Ⅰ型整合子、blaTEM 和tetA耐药基因是导致菌株耐药的主要因素.
-
山羊源奥斯陆莫拉菌的分子鉴定与分析
目的 对重庆市某羊场送检的山羊肺炎病例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从分子水平上对该病原菌进行分类学鉴定与分析.方法 分离纯化病原菌后,进行形态学鉴定,药敏试验和致病性试验,并采用细菌通用引物扩增该病原菌的16SrDNA,对扩增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 所得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能够引起健康羊只出现呼吸道疾病,PCR扩增出长约1 447 bp的目的 片段,将该序列与NCBI中已公布的序列进行比对,发现所得序列与奥斯陆莫拉菌(Moraxella osloensis,登陆编号为JN084136)同源性高达99.9%.并将该序列与其相关性较高的奈瑟氏菌属(Neisseria)、莫拉克斯氏菌属(Moraxella)、俊片菌属(Lampropedia)与副球菌属(Paracoccus )等4种菌属的代表菌株16S rDNA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该病原菌与莫拉克斯氏菌属(Moraxella)聚为一簇.结论 研究表明,从山羊肺炎病例分离到的菌株为奥斯陆莫拉菌.
-
鉴定单增李斯特菌4b血清型亚型的多重PCR方法的建立
目的 利用多重PCR(multiplex PCR)技术,建立针对单增李斯特菌4b血清型亚型(ECI、ECII、ECIV、non-EC)的鉴定方法.方法 以LMOf2365_2798、LMOh7858_0487、ORF2110和gtcA作为靶基因设计引物,建立同时鉴别ECI、ECII、ECIV、non-EC的多重PCR反应体系,并对16株4b血清型单增李斯特菌进行亚型鉴定.结果 16株4b血清型单增李斯特菌可用本方法进行分型:其中ECI亚型11株,ECII亚型1株,ECIV亚型2株,非流行克隆群(non-EC)2株.结论 本方法能准确鉴定单增李斯特菌4b血清型菌株的4个亚型,可用于食品、临床标本的病原学诊断和疫情暴发的溯源调查.
-
中国艰难梭菌高分离株和欧洲流行高毒株tcdA、tcdB基因转录及其毒素的表达
目的 研究和比较中国艰难梭菌A-B+高分离株BJ08和欧洲流行A+B+高毒株(BI/NAP1/027)UK1的tcdA、tcdB转录和毒素表达.方法 每隔3 h提取艰难梭菌和培养上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测定各个时间段BJ08和UK1菌株 tcdA、tcdB基因的表达;用ELISA的方法检测BJ08和UK1菌株各个时间段的细胞和培养上清液中A毒素、B毒素的含量.结果 BJ08的生长速率显著大于UK1;BJ08不表达A毒素,但是检测到tcdA基因的转录,tcdA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UK1; tcdB的表达以及B毒素在两种菌株的培养上清液中和声波处理的细胞内的差异都不大.结论 中国艰难梭菌A-B+高分离株BJ08和欧洲流行A+B+高毒株UK1的B毒素的转录和表达没有明显差异,BJ08菌株在中国有爆发流行的可能.
-
粉尘螨体壁及血体腔超微结构观察
目的 本研究主要使用透射电镜观察粉尘螨(Dermatophagoides farinae)体壁及血体腔超微结构.方法 取成年粉尘螨20只,先后用2.5%戊二醛及1%锇酸行前后固定,经脱水、包埋、超薄切片、正染色后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粉尘螨的表皮由上表皮和前表皮构成,其中上表皮进一步分为表皮质层、蜡层和黏质层,前表皮可分为内表皮和外表皮.前表皮结构分层明显,其内可见许多孔道和薄片.粉尘螨血体腔由体壁围绕而成,各组织器官浸浴在血淋巴中,血淋巴内可见大量线粒体、液泡、糖原颗粒以及少量细菌、吞噬细胞等.结论 粉尘螨体壁及血体腔超微结构的观察为其形态学研究提供更全面的实验依据.
-
刚地弓形虫类枯草杆菌蛋白酶的研究进展
刚地弓形虫的类枯草杆菌蛋白酶是虫体粘附、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蛋白酶.研究发现弓形虫的类枯草杆菌蛋白酶的催化区域高度保守;蛋白酶有多个作用底物,并与虫体的运动及毒力相关.本文对已发现的弓形虫类枯草杆菌蛋白酶的结构及性能作一综述.
-
猪链球菌铁元素吸收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铁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金属营养元素,几乎所有病原菌感染过程都需要铁,病原菌与宿主之间对铁元素的争夺是感染性疾病发生与发展的核心.干扰和阻断病原菌金属离子吸收转运与调节,有望成为筛选抗菌药物的新靶点,与之相关的一些蛋白被认为是重要的疫苗候选分子.生物信息分析显示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SS2)菌株存在4个与铁吸收相关操纵子;链球菌金属离子吸收相关的金属离子绑定蛋白和调节蛋白为猪链球菌重要毒力因子和预防性疫苗候选分子.
-
胎儿弯曲菌的感染现状、检测方法和分子分型的研究进展
胎儿弯曲菌是可导致人类肠外感染(菌血症、脑膜炎、关节炎等)、牲畜流产不育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病原体.胎儿弯曲菌在牛羊及爬行动物中较为普遍,对人类感染较少,多感染本身具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可以利用生化反应、核酸技术的方法检测胎儿亚种和性病亚种,并发现42 ℃生长实验存在争议性.对胎儿弯曲菌的4种分子分型方法: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R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AFLP)、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各有其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
肠道病毒71型研究进展
肠道病毒71型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感染常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近20年,EV71在亚太地区持续流行并不断引起暴发.由于病毒感染对儿童健康造成的严重危害,EV71已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引起广泛关注.对病毒以及病毒相关疾病的了解有助于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开发,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的目的.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EV71流行病学、病毒受体、抗病毒药物和疫苗开发等方面的新研究进展.
-
6682例男性疑似泌尿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病原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近年浙江萧山地区男性泌尿道感染主要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的病原分布及特点,为防治STD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2010-2012年门诊男性疑似泌尿道感染STD病例的血清和尿道分泌物标本及相关背景资料,采用淋病奈瑟菌(NG)、梅毒螺旋体(TP)、单纯疱疹病毒(HSV)、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人乳头瘤病毒(HPV)、艾滋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应的标准化病原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疑似泌尿道感染STD患者6 682例,经病原确诊上述主要STD阳性者3 377例,阳性率为50.5%,其中检出阳性数高者为UU(2421)、CT(883)、NG(698)、TP(557)和HPV(356),阳性率高者为HPV(6,11)(51.4%)、HSVⅡ(39.7%)、UU (38.3%)、NG(31.9%)和TP(19.1%).27.1%存在混合感染,双重混合感染占23.7%,其中常见的是UU+CT、UU+TP 、UU+NG和UU+HPV,而三重感染以UU+CT+HPV常见;STD感染发病年龄主要在18-50岁,占95.4%;HSVⅡ2月份检出率高,10月份低;NG1 1-2月的检出率稍高于5-8月;其他检出季节分布不明显.结论 浙江萧山地区男性泌尿道感染者中STD检出率高、病原种类多、且存在较高的多重混合感染,需加强全面系统的实验室监测、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对减少STD的流行与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
3种快速检测生肉中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方法研究
目的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PCR)和磁免疫分离技术(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IMS)及显色培养技术优化组合,建立对生肉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应用3种快速检测方法检测模拟样品和423份肉制品中的目标菌,比较不同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用PCR-IMS法48 h可达检出限为10~20 CFU/10 g,实际检测效果显著优于其他两种方法.结论 PCR-IMS是检测单增李斯特菌可靠、灵敏、快速的确证方法.
-
2009-2012年宁夏人群感染布鲁氏菌种型分布特征
目的 鉴定2009-2012年宁夏分离的布鲁氏菌,掌握感染人群的主要布鲁氏菌种型.方法 采用血培养瓶从试管凝集试验(SAT)抗体阳性的病人血液中分离布鲁氏菌,利用传统生物学特性鉴定方法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A,M,O,S-聚合酶链式反应(AMOS-PCR)方法进行种型鉴定.结果 从目标人群中共分离22株菌,PCR检测均扩增出223 bp的特异性条带,鉴定为布鲁氏菌.AMOS-PCR中均扩增出178 bp和731 bp的特异性条带,鉴定为羊种布鲁氏菌,结合染料抑菌试验、噬菌体裂解和特异性血清凝集试验结果,22株菌均为羊种3型布鲁氏菌.结论 2009-2012年宁夏人群感染布鲁氏菌主要为羊种3型布鲁氏菌,PCR和AMOS-PCR可作为布鲁氏菌分离鉴定的辅助方法推广使用.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
1995 | 01 02 03 04 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