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and Disability Medicine 중국상잔의학
- 主管单位: 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4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1-5516/R
- 国内刊号: 李凤鸣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症应用AF系统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4月收治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AF系统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优良率57.1%,观察组优良率83.3%,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Cobb's角与椎体前缘压缩程度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组两指标均显著减少,且观察组术后Cobb's角与椎体前缘压缩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F系统用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症临床治疗有良好效果,可促使患者Cobb's角得到有效矫正,值得推广.
-
全局式护理模式在老年急性骨性关节炎临床护理中应用研究
目的:探究全局式护理模式在老年急性骨性关节炎临床护理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骨科诊治的68例老年急性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全局式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段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1%,对照组为61.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局式护理模式有利于促进老年急性骨性关节炎术后康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薏苡化瘀汤对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IL-6、TNF-α的影响
目的:探讨薏苡化瘀汤对兔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对照组,各8肢,创建创伤性膝滑膜炎动物模型,从造模第1天起开始,对照组及模型组予以0.9%氯化钠溶液灌服,中药组予以薏苡化瘀汤灌服,第11天观察膝关节周径改变;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关节液中IL-6和TNF-α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膝关节周径、关节液IL-6及TNF-α表达显著增加(P<0.01,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关节液IL-6及TNF-α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薏苡化瘀汤能通过抑制IL-6和TNF-α对创伤性滑膜炎的治疗作用.
-
正念疗法干预对改善风湿性关节炎伴有骨关节障碍患者抑郁情绪的成效
目的:研究正念疗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干预对改善风湿性关节炎伴有骨关节障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为临床心理护理措施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风湿性关节炎伴有骨关节障碍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的奇偶性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患者,2组患者均采用传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临床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心理干预,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正念疗法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结果: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2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进行评价.正念训练疗法实施前,观察组患者SAS及SDS得分分别为56.89±6.39分、56.32±6.45分,对照组分别为55.56±6.50分、57.04±6.76分,2组患者得分超过标准分,显示均属于轻度焦虑和轻度抑郁,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念训练治疗后,观察组SAS和SDS得分分别为41.56±5.67分、44.98±5.32分,对照组分别为48.98±5.97分、51.43±6.46分,2组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正念疗法干预对改善风湿性关节炎伴有骨关节障碍患者抑郁情绪的成效显著,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护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临床慢性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工作中可以广泛开展.
-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治疗骨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治疗骨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合并有高血压症状的骨外科疾病患者9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的治疗效果、安全性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高血压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病的骨外科疾病患者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进行相关治疗和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适当降低患者的高血压症状,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好,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活血止痛散外洗治疗急性踝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活血止痛散外洗治疗急性踝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丹东市中医院骨科于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80例急性踝关节损伤患者,均在受伤后3天内采用活血止痛药液20℃冷洗30分钟,每天2次,3天后研究A组药液温度与外洗时间为40℃、30分钟,研究B组药液温度为40℃、60分钟,研究C组药液温度为35℃、30分钟,研究D组药液温度为35℃、60分钟,研究E组药液温度为30℃、30分钟,研究F组药液温度为30℃、60分钟,连续治疗10天,比较6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症状体征评分及肿胀消退情况.结果:治疗后7天,研究C、D组的平均VAS评分要明显低于其它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0天,研究D组的平均VAS评分要明显低于其它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D组的平均症状体征评分高,达到了96分,与其余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D组的肿胀消退比率高,达到了100%,与其余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踝关节损伤应用活血止痛散外洗治疗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其中采取35℃的药液温度与60分钟的外洗时间可达到优的临床疗效.
-
补肾活血方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目的:探讨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采用补肾活血方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口服钙片和骨化三醇治疗,观察组加用补肾活血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系统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00%,组间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加入补肾活血方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
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行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在对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进行外固定支架治疗时,围手术期应用护理干预能够取得的实际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性选取我院在2014年9月~2015年9月间收治的出现了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患者,数量为20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的数量均为100例,同时所有患者均使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结果:(1)2组患者均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观察组患者愈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愈合率83%,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2)2组患者均出现了并发症的情况,并发症为螺钉松动、骨折移位、钉道感染以及创口渗血.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5%,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3)2组患者均对于治疗效果较为满意,但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评分8.76±1.0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程度评分4.87±0.76分,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行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围手术期,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的安全性,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有着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
功能锻炼结合骨折康复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功能训练和骨折护理在临床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3月~8月收治的骨折患者112例,按照患者选择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6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功能训练结合骨折康复护理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选择一般性的临床护理治疗,比较2种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和各项护理评分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4.6%,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满意度为73.2%,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从护理效果上看,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78.6%,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更高(P<0.05);从训练护理功能评分上看,研究组患者的功能锻炼评分、护理评价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心理支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骨折的康复治疗中,采用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发挥了非常好的效果,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骨折的尽快愈合,并且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有着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在临床治疗护理中推广和应用.
-
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
目的:通过医学研究探讨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情况.方法:随机抽取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骨科创伤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实行常规医疗处理和在常规处理基础上施行超声消融等介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栓消除时间及治疗有效率,以便从客观水平探讨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佳临床处理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栓消除时间为4.5±1.1天,有效率为98.0%,对照组血栓消除时间为8.8±1.4天,有效率为86.0%,可见实验组的血栓消除时间明显缩短,有效率更高.结论:针对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采用超声消融等介入治疗,有利于患者血栓消除和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依从性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依从性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疗效.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进行保守治疗患者59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身体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完全依从58.62%,部分依从34.48%,不依从6.9%,总依从率93.1%;对照组完全依从36.67%,部分依从46,67%,不依从16.67%,总依从率83.33%;观察组患者的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显效58.62%,有效31.03%,无效10.34%,总有效率89.66%;对照组显效30%,有效40%,无效30%,总有效率7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依从性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临床的总依从性明显提高,患者对康复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促进患者预后、康复情况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
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被动足背屈训练对脑卒中病人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研究探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被动足背屈训练对脑卒中病人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日期的奇偶性分为2组,一组为被动训练组,另一组为联合训练组,2组患者均由相同级别的医生及护士给予患者疾病治疗及康复指导.被动训练组由医务人员定时给予被动的足背屈训练,联合训练组给予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被动足背屈训练,2组患者连续进行康复训练6周后通过Brunnstrom运动功能恢复6级分期、下肢Fugl-Meyer量表评分标准及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前后进行评分,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及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通过Brunnstrom运动功能恢复6级分期、下肢Fugl-Meyer量表评分标准及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显示,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及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康复后显著优于康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训练组与联合训练组比较,联合训练组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被动训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在康复治疗中,实施被动足背屈训练的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运动想象疗法,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功能障碍侧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站立平衡及步行能力等日常活动能力,促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
镇痛药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目的:研究探讨镇痛药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8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方法.手术结束后有106例疼痛明显,作为观察组,术后疼痛不明显74例作为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碳酸钙D3片进行镇痛.同时在统计学原理指导将观察组分为例数均等的观察A组和观察B组.给予观察A组碳酸钙D3片、双氯芬酸钠进行治疗,观察B组在采使用碳酸钙D3片和盐酸曲马多予以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在比较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时候,发现对照组患者愈合时间短,而观察B组愈合时间要短于观察A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在对比3组患者骨痂生长情况的时候发现,在术后8周后,观察A组患者骨痂生长长度要短于对照组和观察B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比较观察B组与对照组的时候,2组患者骨痂生长并无明显差异,数据不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比较3组患者L1~L4骨密度平均值的时候,发现观察A组患者效果差,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B组与对照组并无差异,数据不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在采取手术治疗后,剧烈疼痛的产生可利用中枢性镇痛药物或非甾体抗炎药予以镇痛;但是如果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会延长骨折愈合的时间,但是中枢性镇痛药物并不会对患者骨折愈合产生任何影响.
-
糖尿病足的康复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82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康复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腘动脉、足背动脉治疗后内径、正向峰值流速、反向峰值流速、血流量均优于之前,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足背动脉治疗后血流量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78.79%,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级痊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采用康复治疗效果显著,较常规治疗更好,治愈时间也有明显的缩短,临床价值较高.
-
沟通交流对儿童康复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析沟通交流在儿童康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康复病房住院治疗的88例患儿为研究资料,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2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儿童康复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沟通交流护理干预,对2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Gesell量表评分情况、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7.7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82%(P<0.05).结论:在儿童康复中增加适宜的沟通交流,可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同时,增加沟通交流可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延续护理对改善创伤性颅骨骨折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延续护理对改善创伤性颅骨骨折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的疗效,以探讨出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的方法.方法:从2014年1月~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创伤性颅骨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在住院期间获得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其中25例出院后接受延续护理,为本研究的观察组,另外25例为本研究的对照组,采用SF-36量表分别在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对其生存质量进行评价,而同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其心理状态进行测试.结果:2组出院时的SF-36量表测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2组的SF-36量表测评结果均较出院时明显提高,但观察组的SF-36量表测评结果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院时的SDS与SAS测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2组的SDS与SAS测评结果均较出院时明显降低,但观察组的SDS与SAS测评结果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性颅骨骨折患者出院后对其实施延续护理的可行性很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
骨折病人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计划单的应用与体会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终目的是帮助人们建立健康行为,达到佳健康状态,对临床各种治疗起到增效作用[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观念的更新,人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仅仅依靠治疗技术来促进人类健康是不够的[2]. 针对骨折病人特点采取前瞻性、个体性、全面性、多样性、随时性和持续性健康教育,多渠道、多角度满足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有效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回归社会.
关键词: -
中医外科护理在骨科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中医外科护理在骨科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本组病例均为我院自2013年9月~2015年7月收治的骨外科患者,共计110例.根据数字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各有患者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外科护理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工作.对比观察2组患者疼痛情况、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满意度、不满意度比较,结果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医外科护理对骨科外科患者进行加强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同时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可临床推广应用.
-
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研究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94例晚期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7例.观察组术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进行止血治疗,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对比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及凝血指标水平变化,并对术后失血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前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Hb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前后各项凝血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失血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为2.1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使用氨甲环酸进行关节腔内注射,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出血量,且术后不会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
锁定钢板内固定和常规钢板固定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和常规钢板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差别.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接收治疗的98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病患展开调查研究,依照治疗方式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2组各49例,研究组选取锁定钢板组为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钢板组治疗方式,详细记录下术后病患肢负重时间、住院时长及骨折愈合时间2组效果,并评定其优良率进行对比得出结论.结果:选取锁定钢板组病患的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个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过12个月以上随访,研究组病患在术后12个月时膝关节治疗功能总有效率为87.8%,明显比对照组的65.3%高,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8742,P=0.0087).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常规钢板固定治疗,其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固定牢固,值得临床广泛使用,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Ⅰ期手术减压治疗颈腰椎并发椎管狭窄症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Ⅰ期手术减压治疗颈腰椎并发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医治的68例颈腰椎并发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Ⅰ期手术减压方式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患者手术、卧床、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颈腰椎的JOA(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结果:68例患者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4.17±32.47分钟、8.39±1.28天、26.79±5.27天、482.75±84.29 ml;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的有2例(2.94%),急性失血性贫血3例(4.41%),腰椎血肿1例(1.47%),神经功能衰退1例(1.47%),感染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0.29%(7/68);患者治疗后的JOA-C(颈椎)、JOA-B(腰椎)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Ⅰ期手术减压方式治疗颈腰椎并发椎管狭窄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预后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积极应用推广.
-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对于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提供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67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为其提供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流程,于2015年5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67例患者,为其提供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重点做好预防并发症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总结2组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情况、总结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有6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8.96%),观察组发生率为1例(1.49%),观察组发生率较低,P<0.05.对照组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2.09%,观察组为95.52%,观察组满意度较高,P<0.05.对照组患者对于临床提供的血栓防治、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及康复锻炼等护理措施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于四肢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为患者提供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患者DVT发生率较低,且患者主诉对于临床护理服务感到满意,对护理质量评分较高.
-
单纯后路腰椎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的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单纯后路腰椎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104例设置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住院治疗的顺序分为各占据26例患者的保守治疗组,单纯后路减压组,后路减压内固定组和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组,并分别采用保守治疗方案、单纯后路腰椎减压、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及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方案,比较4种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88.5%,优于单纯后路减压组、保守治疗组和后路减压内固定组,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值<0.05,保守治疗组、单纯后路减压组、后路减压内固定组、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组治疗满意度分别为73.1%,80.8%,88.5%,92.3%,其中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组与保守治疗组、单纯后路减压组相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上可知,对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给予单纯后路腰椎减压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总有效率高,手术安全有效,但是对于2节以上单纯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目前仍存在一定的异议,需要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探讨.
-
带锁髓内钉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修复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修复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80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应用的是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另外40例应用的是动力加压钢板治疗,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对2组的手术相关指标、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比较2组的手术相关指标,观察组的术中输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2组的感染率与骨折愈合时间,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2组治疗前的IKDC评分与Lysholm评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2组治疗后的IKDC评分与Lysholm评分,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应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较动力加压钢板治疗更胜一筹,固定更牢固,感染更少,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更快,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更符合生理和生物力学的要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开来.
-
个性化护理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观察个性化护理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随机数字法表将笔者医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92例下肢骨折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6例接受的是常规护理,以入院宣教、病情观察及并发症护理为主,在此基础上研究组46例接受的是个性化护理,从患者的生理、心理、饮食、功能锻炼等具体方面进行护理,对2组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情况,并对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1例并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对照组4例并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7%,2组比较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P<0.05).研究组46例中非常满意有31例(67.4%),满意有14例(30.4%),不满意有1例(2.2%),总体满意度为97.8%;对照组46例中非常满意有20例(43.5%),满意有12例(26.1%),不满意有14例(30.43%),总体满意度为69.57%;2组比较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具有很高的可行性,预防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十分理想,且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的价值.
-
肱骨远端骨折双钢板固定技术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肱骨远端骨折双钢板固定技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骨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之间收治的100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传统骨折复位手术治疗,实验组接受双钢板固定技术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对照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4%,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2%,2组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接受双钢板固定技术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率,且有助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因而可作为患者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研究观察关节假体置换选择在70例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可行性
目的:研究观察关节假体置换选择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70例四肢骨折患者,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5例,常规组采用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治疗组采用关节假体置换治疗,对比2种治疗方法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可行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1%,常规组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且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根据JOA髋关节评定标准对功能进行评定,治疗组患者的术后JOA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关节假体置换在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
儿童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手术时机选择的探讨
目的:儿童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手术时机选择的探讨.方法:择取我院2011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0例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患儿(133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儿均进行详细的专科体查及影像学评估,为患儿制定针对性的手术方案,主要包括多指切除手术、矫形手术(肌腱移位、韧带重建、关节囊修复等),少数患儿行截骨矫形手术治疗.术后,对所有采用手术治疗的患儿进行随访,观察各项手术治疗效果.结果:100例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患儿(133指)均获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3~20个月,患儿的手指改善情况评分,优97指,良20指,中14指,差2指;术后2指出现继发性尺偏畸形,1指再次采用该手术治疗,另1指出现掌指关节桡侧残留骨骺,采用切除及重建拇短展肌止点后,2指外形及功能均得到了恢复.结论: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手术时机应根据拇指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进行选择,对于变异较大的复杂多指,手术前应做好评估,在严格掌握手术时机的前提下,制定针对性手术方案,并在术后定期进行随访,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
高频超声在膝关节骨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并研究高频超声在膝关节骨关节炎早期诊断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8例(120膝)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超声检查情况,调查高频超声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早期的诊断价值.结果:通过超声检测,对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进行观察,本研究120个膝病变关节当中有94个膝存在膝关节积液合并滑膜增生情况,同时有110个膝存在关节软骨改变的情况,98个膝存在着骨质增生改变的情况,还有27个膝存在腘窝囊肿形成,5个膝存在着游离体形成的情况.结论:临床上对于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高频超声诊断方式进行诊断,能够更好的发现患者的病变情况,更清晰地对患者的关节腔内病变和积液情况、对患者的踝间软骨与滑膜、周围的相关软组织情况进行显示,是一种十分优质的辅助诊断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诊断方式,值得推广使用.
-
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及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及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方法的效果,并对其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将本科室自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56例急性脊柱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成实验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实验组患者行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对照组行常规的胸腰椎骨折前路内固定术.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受伤椎体的Cobb's角、椎体被压缩的高度、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的有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脊柱创伤行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应大力推广.
-
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并研究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PFNA(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6年3月,随机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3.18%,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72.73%,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2.13±11.26分钟,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92.72±15.43分钟,比较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82.67±2.39ml,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32.58±3.42m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且均愈合.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优势
目的:探析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优势,旨在为今后临床治疗髋关节作借鉴.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骨科2014年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60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连续硬膜麻醉下进行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观察本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2.34±6.39分钟、出血量448±29ml、切口长度14.56±2.10cm、平均股骨头直径45mm;术后、随访末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且随访末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术后(P<0.05),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改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少,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转移瘤合并病理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转移瘤合并病理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转移瘤导致的病理性骨折患者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65~75岁,平均67.9岁.对其术前术后分别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方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进行疼痛程度评价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15例患者全部完成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1.4个月.其中3个月内死亡1例,半年内死亡5例,1年内死亡6例,2年内死亡3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无卧床并发症发生.术后VAS疼痛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部分股骨干转移瘤合并病理性骨折的患者采取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卧床所导致的并发症.
-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把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方法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取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5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根据患者个人体质进行外固定支架治疗,分析治疗后取得的效果.结果:随访1年,156例患者无脱落病例.其中,骨折临床愈合且关节功能复常者142例,其中有4例发生骨不连,经植骨治疗后顺利康复.本组患者围手术期间,14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经对症干预(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消失;2例发生皮肤边缘坏死,经移植皮瓣后康复出院.全体佩戴外固定支架的患者均于3~5个月后拆除支架,支架佩戴时限平均4个月.结论:外固定支架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内固定治疗的不足,不但能稳定固定骨折端,同时还能减少术中剥离对血运的不利影响,为骨折的愈合提供了有利条件,值得应用.
-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在严重侧方不稳膝关节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在严重侧方不稳膝关节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3例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进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的膝关节严重侧方不稳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效果.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90.8±10.6分钟,术后24小时平均引流量为439.1±99.6ml,患者术后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膝关节屈曲情况明显优于术前(P<0.05).结论:严重侧方不稳膝关节治疗中使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方法,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研究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用于髋关节骨关节炎中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用于髋关节骨关节炎中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治疗,研究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前的Harris髋关节评分为48.56±5.6分,治疗后的Harris髋关节评分为91.98±5.8分,相对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显著要高;股骨假体以及臼杯的生存率均为100%.结论: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用于髋关节骨关节炎中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植骨内固定和支架外固定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植骨内固定和支架外固定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77例老年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设为对照组(33例)和研究组(44例),前者行支架外固定术,后者行植骨内固定术,观察2组术后腕关节的活动度及Gartland-Werley(GW)评分,术前与术后6个月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高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腕关节活动度与GW评分比对照组优;2组术后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高度均有改善,但研究组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高度情况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可提高腕关节活动度能力,提高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高度,防止骨折出现再移位,减少并发症.
-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4年12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上肢骨折手术患者共100例,均采取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方式,根据瑞芬太尼的剂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2组,其中50例为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0.1μg/(kg·min),作为研究A组,另外的50例为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0.05μg/(kg·min),作为研究B组,记录患者麻醉前、切皮时、骨折复位、手术结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呼吸参数,对2组的麻醉效果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研究A组切皮时、骨折复位时、手术结束时的心率均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骨折复位时、手术结束时的呼吸频率、动脉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同时研究A组切皮时、骨折复位时、手术结束时的心率均明显低于研究B组(P<0.05),骨折复位时、手术结束时的呼吸频率、动脉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低于研究B组(P<0.05).研究A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4%,研究B组的麻醉优良率为88%,组间比较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但研究A组麻醉效果达优率(86%)明显高于研究B组(68%)(P<0.05).结论:在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采用0.1μg/(kg·min)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可获得更佳的麻醉效果,有利于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
-
50例骨科老年患者麻醉的临床效果探究
目的:探讨骨科老年患者麻醉方式及应用效果.方法:2组均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硬膜外麻醉,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记录2组骨科老年患者不同时间段认知功能变化情况,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结果:麻醉诱导前2组认知功能对比P>0.05;术后6小时、24小时2组认知功能均较术前呈现不同程度降低,但研究组各时间段MMSE评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2小时2组认知功能均恢复正常,MMSE评分结果对比P>0.05.结论:骨科老年患者给予硬膜外麻醉后实施外科手术治疗,仅对其术后认知功能产生较小影响,提示此法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高.
-
术中单一前外侧切口入路治疗Pilon骨折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术中单一前外侧切口入路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接收的62例Pilon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单一前外侧切口入路术治疗,常规组采用传统手术复位方法,对比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7.10%,常规组为61.29%,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一前外侧切口入路术治疗Pilon骨折患者效果显著,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骨折及关节脱位患者复位时镇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骨折及关节脱位患者复位时镇痛的疗效.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1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90例骨折及关节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复位时采用的麻醉药物不同将其随机分为2组,其中的45例采用的是丙泊酚单一麻醉,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另外的45例采用的是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作为本研究的研究组,比较2组患者用药前、术中、术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者复位时的镇痛效果.结果:对照组给药前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进行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而研究组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为1.2±0.3分,手术时间为4.4±0.3分,苏醒时间为1.5±0.9分,住院时间为13.8±4.4天.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为1.8±0.3分,手术时间为11.9±4.9分,苏醒时间为3.9±0.4分,住院时间为21.4±9.1天.组间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研究组镇痛效果1级有23例(51.1%),镇痛效果2级有15例(33.3%),镇痛效果3级有7例(15.6%),镇痛效果4级有0例(0%);对照组镇痛效果1级有13例(28.9%),镇痛效果2级有21例(46.7%),镇痛效果3级有9例(20%),镇痛效果4级有2例(4.4%);研究组镇痛效果1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骨折及关节脱位患者复位时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的疗效更胜一筹,镇痛的效果更好,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小,麻醉起效快,患者苏醒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微创钢板接骨技术治疗复杂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微创钢板接骨技术治疗复杂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复杂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全部患者均采用微创钢板接骨技术治疗,术后3个月通过膝踝关节功能Johner-Wruhs疗效判断标准来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判断评价.结果:对全部50例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发现,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为65.3±2.4分钟,术中出血量为76.2±3.4ml.全部患者均为1期愈合,并没有发生切口感染.患者住院时间为10~15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2.1±1.6天.术后12周进行X线片复查结果发现,患者的骨折对线、对位理想,存在大量骨痂生长,没有发生螺钉松动和钢板断裂.全部50例患者的骨折均实现临床愈合,愈合时间为11~15周,平均为13.8±0.5周;术后3个月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4.0%(47/50).结论:临床中在对复杂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微创钢板接骨技术能让患者的伤害有效降低,让软组织剥离有效减少,同时还能让骨折碎片和骨折端的骨膜剥离有效减少,保护血供,让感染和骨折不愈合的发生几率有效减少,有效恢复患者的膝踝关节功能,是临床治疗复杂胫骨远端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中老年患者髋部手术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中老年患者髋部手术的安全性,以将髋部手术患者的手术风险有效降低.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中老年髋部手术患者120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肾脏功能以及肝脏功能等实施评估,以有效确保髋部手术的安全性.结果:中老年髋部手术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肾脏功能、肝脏功能、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下肢血管条件、风湿免疫系统以及营养状况对髋部手术患者的安全性会产生影响.结论:患者的心血管、呼吸系统、肾脏功能以及肝脏功能等属于对手术安全性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在决定对髋部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针对上述系列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有效分析,将手术风险有效降低.
-
负压吸引术在四肢骨折伴严重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对负压吸引术(VSD)在四肢骨折伴严重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8例四肢骨折伴严重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4例患者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4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VSD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细菌感染率.结果:观察组的植皮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27%(P<0.05),观察组患者的首次植皮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创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四肢骨折伴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开展负压吸引术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2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2种内固定方式用于老年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8月~2015年10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抽签分组的方式,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DHS(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经系统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负重时间上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中,PFNA内固定治疗术的整体效果优于DHS,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借鉴.
-
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术治疗四肢骨折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有42例.对照组予以切开复位并进行加压钢板治疗,而观察组则选择微创经皮钢板置入术展开内固定治疗.骨折固定手术需要考虑四肢骨折患者的受伤程度,待病情稳定之后展开.结果:观察组42例,优21例,良12例,中7例,差2例,治疗有效率为78.57%;对照组42例,优11例,良14例,中13例,差4例,治疗有效率为59.52%.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术后2组患者进行随访,对照组内有4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3例患者出现骨折愈合延长,3例患者切口愈合不理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81%.而观察组内只有2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其他症状均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76%.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术存在创伤小、骨折愈合时间短、肢体功能恢复速度快等优势,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及应用.
-
手术与手法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探究
目的:探索手法复位疗法与常规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法在治疗踝关节骨折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手足外科于2010年1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出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成手术组与手法复位组,其中手术组患者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法治疗,手法复位组患者给予手法复位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手法复位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66.67%、80.70%,而手术组则分别为74.60%、90.48%,手术组均高于手法复位组,P<0.05;但手法复位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26%,低于手术组的7.94%,手术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手法复位组,P<0.05.结论:在踝关节骨折治疗中应用可吸收螺钉效果确切,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而手法复位方法住院时间较短,适用于急诊患者,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法.
-
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体会
目的:对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予以深入分析和研究.方法:将2010年1月-2015年2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纳入此次研究中,根据固定治疗术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钢板治疗,观察组应用锁定钢板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对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并在术后进行X线复检,对比分析2组患者胫骨平台TPA、PA情况,并掌握术后负重、骨愈合等情况.结果:通过分析,观察组骨愈合时间、负重时间均匀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的HSS评分优良率为75.0%,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术后第6个月和第12个月X线复查,2组TPA和PA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采用锁定钢板具有良好的固定作用,可促进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并发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并发心律失常的中西医治疗,以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为例.方法:选取丹东市骨科医院丹东市中医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并发心律失常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应用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控制患者围手术期心律,对照组单用美托洛尔.记录每位患者的起效时间、窦性心率转复情况及不良反应,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及收缩压、舒张压,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作出评价.结果:治疗组的起效时间0.8±0.3小时,明显少于对照组5.1±0.8小时,窦性心率转复率87.8%,明显高于对照组6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8%,明显高于对照组7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未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33例中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有2例患者,停药后自行恢复;对照组33例中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有2例患者,出现静脉炎有1例患者,停药后自行恢复;2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未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骨折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
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应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0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74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视作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与对照2个组.观察组给予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前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ASIA分级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88%,对照组为70.27%,观察组治疗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和椎管占位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前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更为显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术后并发症,手术安全性高,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不同手术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作用对比观察
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作用对比.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7月~2014年7月收治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19例(A组),采用后路切开半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术39例(B组),采用后路切开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22例(C组),对比3种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结果:经过12~36个月的随访,3组患者优良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和C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腰椎后路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确切,其中以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操作为简单,安全性高,临床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术式.
-
跟腱炎继发自发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治疗进展
跟腱炎继发自发性跟腱断裂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运动系统损伤,由于当前认识不足,常常导致漏诊、误诊或延诊,使其修复困难,严重影响踝关节及跟腱的功能.本文综述了跟腱炎继发自发性跟腱断裂的致病原因、临床表现,重点探讨了治疗方法及手术方案的选择进展,展望了手术治疗的发展方向,希望能够提高诊疗水平.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4 05 06 07 08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