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immunology and Neurology 중국신경면역학화신경병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北京医院 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6-9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963
- 国内刊号: 11-3552/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吗啡依赖大鼠血液淋巴细胞CREB的磷酸化和胞浆内钙的反应性改变
目的研究吗啡依赖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内信号传递的改变 . 方法大鼠经慢性吗啡处理后突然停药或注射纳洛酮催瘾 ,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观察淋巴细胞的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 o-CREB)免疫阳性反应,测定Fura-2/AM负载的单个淋巴细胞内胞浆游离钙([Ca2+ ]i). 结果慢性吗啡处理10 d的大鼠和经纳洛酮催瘾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磷酸化CREB(Ser133)免疫阳性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自然戒断即停用吗啡6 d后磷酸化CREB免疫阳性反应接近对照水平.慢性吗啡处理还使部分淋巴细胞在纳洛酮刺激下胞浆内游离钙明显下降. 结论吗啡成瘾及戒断反应直接影响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核内磷酸化CREB免疫阳性反应和胞浆内钙信号的变化.
-
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Ramsay-Hunt综合征一例
1 病例报告患者女,35岁.主因间断性抽搐15年,头、四肢不自主抖动5年,走路不稳1个月,于2000-07-08入院.患者于1985-09上班时突发意识丧失,双眼上视,四肢强直性抽搐. 2 min后抽搐停止,意识恢复.脑电图检查显示各导联均有多棘波、棘慢波形,诊断为"癫痫 " .服用氯硝基安定1 mg, 3次/d.以后5年未发作.1990、1991年因生气复发2次.1996年因停药再次抽搐,意识恢复后出现头及四肢的不自主抖动,加服丙戊酸钠0.1 g, 3次/d,抖动减轻.2000-06因其母亲去世,抽搐再次发作.清醒后头及四肢抖动加重,并出现走路不稳,言语不畅.追问家庭史:其母亲、哥、姐妹均有类似的头及四肢不自主抖动.查体:神清,分节语言,记忆力差,计算力差,余颅神经无异常;额肌、面肌、四肢肌呈短促的、快速的、同步性的、不停顿的跳动,每次跳动约为1~2 s;有意向性震颤;面部无毛细血管扩张;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低,腱反射(+);指鼻、轮替动作明显笨拙;跟-膝-胫试验(+) ;Romberg征睁闭眼均站立不稳;走路步态不稳,辨距能力差.头颅CT及MRI检查显示小脑萎缩.确诊为Ramsay-Hunt综合征.
关键词: Ramsay-Hunt综合征 癫痫 -
慢性感觉性共济失调型吉里-巴雷综合征一例报告
慢性吉里-巴雷综合征(GBS)偶见伴有较重的深感觉障碍而呈现感觉性共济失调[1] ,现将所遇病例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36岁,因双下肢站立不稳 3个月入院.起病初期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不能闭合,面部表情淡漠及双下肢麻木.在外院诊断为双侧面神经麻痹,经针灸治疗后好转, 但双下肢麻木加重,发展至大腿及左上肢,且逐渐出现行走不稳,入院时已不能独自站立. 否认家族史及糖尿病史.体检:双侧额纹变浅,双侧不能皱眉,双侧鼻唇沟变浅,四肢肌力正常,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左手指鼻不准,双手轮替动作笨拙,双侧跟膝胫试验阳性,不能站立.痛觉正常,关节位置觉障碍,四肢远端音叉振动觉消失,病理征阴性.实验检查:体感诱发电位检查提示双侧正中神经Erb潜伏期延长,波幅低,双侧胫后神经、腓总神经 P1潜伏期延长,波幅低.头颅CT正常,脑电图正常,骨髓像正常.脑脊液化验: 无色,清晰,糖 2.22 mmol / L,氯化物128 mmol / L,蛋白 2 g / L,细胞数4×106/ L ,IgG 0.6 g/ L,IgA 0.03 g / L,薄膜试验阴性,结核抗体(-), PCR法查 TB-DNA (-),HSV-DNA(-).血糖4.2 mmol/L,梅毒血清试验(-),抗HIV(-),肌酶全套化验正常,甲状腺素正常.治疗:地塞米松 15 mg+50 g/L葡萄糖250 mL静脉点滴 5 d,以后逐渐减量, 20 d后改为强的松口服维持,治疗40 d患者出院时已能独立行走.
-
合并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吉里-巴雷综合征(附一例报告)
吉里-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是一种由细胞/体液免疫介导的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主要包括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AIDP )和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CIDP).临床主要表现有对称性四肢软瘫,腱反射降低或消失,伴或不伴感觉障碍等特征.有关合并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例合并慢性肾小球肾炎者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5岁,于2000-11-26静脉点滴706代血浆后出现发冷,自测体温为37.8 °C,自服扑热息痛后退热,但觉恶心、返酸、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持续静脉点滴706代血浆近2周,恶心、呕吐加重,并出现双眼睑浮肿,于2000-12-01因夜间自觉腰部疼痛来我院急诊,查CRE 20.2 mg/dL,BUN 123.2
-
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动态变化
研究发现,在脑缺血的早期,半暗带区神经组织功能丧失但有潜在的可逆性,半暗带区血流再灌注可以改善组织损伤.因此,研究促进血管生成的因素,帮助恢复血流再灌注对脑缺血的恢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形成作用强,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对38例脑梗死患者血清中VEGF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定,以探讨其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
β-淀粉样肽对AD大鼠脑NO、NOS和氧自由基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和氧自由基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参照Nabeshi ma方法,将1 μL β- 淀粉样肽(beta-amyloid peptide,Aβ)1-40(10 μg/μL) 在立体定仪下注入大鼠侧脑室建立大鼠AD模型,分别于1、2、3周时测定血液和脑组织中NO、NOS、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胆碱酯酶(ChE)的含量及其学习记忆能力,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β注射1周后, ChE、CAT、T-AOC明显下降(P <0.05 ),而NO和NOS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 随时间延长,在2周、3周时Ch E仍呈下降趋势,而NO、NOS较第1周时无显著变化,CAT和T-AOC下降越显著,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亦明显降低,且两者间呈正相关. 结论 Aβ能诱发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致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NO和NOS的增高与学习记忆的减退密切相关 ,提示Aβ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和NO/NOS途径在AD的形成过程中有一定作用,可能是Aβ对AD 脑神经毒性作用的机制之一.
-
老年期痴呆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述评)
本文对老年性痴呆研究领域中有关轻度认知损伤、治疗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双要素即改善认知功能及控制精神行为症状和基础研究等热点问题做一述评.
-
转染早老素1突变基因SH-SY5Y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索转染早老素-突变基因导致SH-SY5Y细胞凋亡的机制. 方法用Xba I 和Acc65 I内切酶将携带野生型和突变型PS-1的pBluescript质粒双酶切,电泳后纯化其cDN A片段,然后将其克隆到pCDNA3载体中.由脂质体介导将pCDNA3空载体、携带有野生型和突变型PS-1基因的pCDNA3质粒分别转染到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细胞中.用蛋白印迹(We s tern blot)杂交检测其表达.用流式细胞仪(Coulter Epics XL)检测在不同情况下不同细胞凋亡的百分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碘化吡啶(PI)、Hoechst 33342(Ho)双染的凋亡细胞的形态 , 并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凋亡细胞的DNA状况. 结果在无血清培养24 h条件下含有空载体、野生型和突变型(A246E) PS-1基因的SY5Y细胞凋亡百分率依次为(6.03±2.03)、(8.3 4±2 .41)、(26.2± 4.6).用SY5Y细胞作为对照,其凋亡百分率为(4.22±1.89).在Aβ25 -35(25 μmol/L)诱导下其凋亡百分率依次为(24.4±3.6)、(27.7±2.5) 、(50.3±8.3).SY 5Y对照组为(18.4±3.1).比较显示含突变早老素1基因细胞的凋亡程度明显升高(P <0.001). 结论早老素1基因突变导致神经细胞更容易在各种刺激下发生凋亡,其凋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氧化应激和钙离子紊乱.
-
水溶性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段诱致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Aβ)在形成淀粉样沉积前对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 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β的剂量依赖性毒性 ;应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DNA 末端标记和电镜判断Aβ损伤细胞的途径. 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随着Aβ25-35浓度的增加,PC12细胞的死亡率增加;加入10 μmol/L Aβ25-35 24 h后,经TUNEL发现细胞核着色,并可见细胞核碎片;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间隔180~200 bp左右的梯度条带;电镜显示细胞核浓缩,胞浆内有空泡形成,胞浆内细胞器完好. 结论 Aβ在形成纤维状沉积前即对神经细胞有毒性作用,可促进神经细胞的凋亡.
-
海马注射β-淀粉样蛋白对白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及消炎痛的干预作用
目的在体条件下观察β-淀粉样蛋白(Aβ)对白细胞介素-1 β(IL-1β) 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它们在Alzheimer病(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以不同浓度Aβ溶液及生理盐水作海马立体定向注射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HE染色及刚果红染色方法,显示胶质细胞反应及IL-1β、T NF-α表达情况;消炎痛灌胃治疗模型大鼠并以蒸馏水作治疗对照.采用方差分析对量化指标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胶质细胞反应程度及IL-1β、T NF-α的表达水平随Aβ浓度增大而增加,4 μg/μL Aβ溶液注射组IL-1β、TNF-α阳性细胞数(个/视野)分别为41.75±2.61和52.17±5.23,显著多于生理盐水注射组(21.1 6±2.92和31.07±3.58,P<0.01);消炎痛显著降低IL-1β、 TNF-α的表达水平.结论在体条件下高浓度Aβ能诱导胶质细胞IL-1β和TNF- α的表达,并可被消炎痛抑制,结果提示炎症反应与AD的发病机制可能有密切关系.
-
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关系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VaD)的相互关系.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技术,检测脑卒中后VaD组与未发生 VaD的对照组患者的ApoE基因型分布及出现频率 . 结果 ApoE基因的ε4/4基因型,在VaD组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未发生VaD的对照组(P<0.05),其余各基因型的出现频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结论 Ap oE基因的ε4/4基因型与VaD的发生密切相关;等位基因ε4可能是VaD的一种遗传易感性因子.
-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有文献报道,脑内胆碱能传递功能紊乱、β-淀粉样蛋白沉积、基因突变等因素可能与其发病有关.
-
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局部脑血流灌注显像观察
目的了解老年性痴呆(AD)患者的局部脑血流灌注显像(rCBF)的特点. 方法选AD 患者14例、无痴呆老年人(NC)10例进行了rCBF检查. 结果与NC组比较,AD患者出现大脑各叶的血流灌注减少,其左侧颞叶的灌注不良重于右侧. 结论 rCBF在AD诊断中具有一定辅助意义.
-
野生型p53基因导入诱导神经细胞凋亡
目的观察野生型p53基因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现象,探讨外源性p53基因对神经细胞 p21、c-fos和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构建了野生型p53基因的重组线病毒载体,体外转染胚胎大鼠神经细胞,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切口末端标记技术原位检测细胞凋亡,以免疫组化法测定P21、c-Fos和c-Ju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外源性基因导入神经细胞后,P21、c-Fos和c-Jun蛋白水平显著增高,dUTP切口末端标记阳性细胞百分率约为4 0%.结论野生型p53基因可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和促进p21、c-fos 和c-jun基因表达.
-
载脂蛋白E基因型与阿尔茨海默病及其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关系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载脂蛋白E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和比较等位基因ε2、ε3 和ε4携带者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差异.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42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和 40例健康老年人的载脂蛋白E基因型进行分析,并对其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进行检测. 结果在AD组中,等位基因ε2、ε3 和ε4频率分别为6.0%、67.9%和 26.1%;对照组为8.8%、81.2%和 10.0%; 整个研究人群为 7.3%、74.4%和 18.3%.检测的平均血清总胆固醇水平,ε2携带者低,ε4携带者高. 结论中国汉族人载脂蛋白E ε4等位基因频率比西方人低,可以部分地解释汉族人AD的低发病率.载脂蛋白E基因型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相关情况,中国汉族人和西方人相似.高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可能是AD 的危险因子之一;载脂蛋白E ε4等位基因之所以是AD的危险因子之一,或许是由高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所介导.
-
脑脊液Aβ42和tau蛋白的联合测定——有望成为Alzheimer病早期诊断的生物学参数(综述)
Alzheimer病(AD)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迄今未明,而且各种辅助检查对早期AD诊断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根据AD典型病理改变——老年斑(SP)和神经纤维缠结(NFT)的组成成分和形成过程,近几年人们将研究焦点汇集到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Aβ42)和tau蛋白的定量分析研究上,希望找到AD早期诊断的生物学参数,为此本文对脑脊液内Aβ42和tau蛋白定量分析方法学的敏感性、特异性、影响因素和联合应用对临床早期AD诊断的意义进行综述.
-
艾斯能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艾斯能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 )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对30例(MMSE≤26分)AD患者进行了多中心、开放、自身对照16周临床试验,应用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MSE)、AD评定量表 (ADAS)及Blessed-Roth痴呆量表判定疗效,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并进行安全性评价. 结果经艾斯能治疗16周后,患者的认知功能 :MMSE较治疗前平均提高3.9分,ADAS认知部分改善5.4分(P<0 .01,P<0.05);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Blessed-Roth日常生活能力部分降低1.6分(P <0.01);患者的精神行为异常:ADAS的非认知行为部分减少4.2分,Blessed-Roth的人格部分降低1.4分 (P<0.05,P<0.01). 5例(16%)出现轻度胆碱能兴奋性副作用. 结论艾斯能可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行为异常,耐受性好,安全性高,其主要副作用为胆碱能兴奋性胃肠道反应.
-
橄榄桥脑小脑萎缩患者的智能障碍与随访
目的探讨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患者的智能障碍与年龄、性别、病程、受教育程度、影像学改变及运动障碍的相关性. 方法对38例OPC A患者按Hoehn和Yahr分类标准进行分期;采用HDS进行智能评价;用MRI定性和线性测量方法了解OPCA患者影像学改变,并与临床改变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对其中28例进行了随访. 结果有智能障碍18例(47. 4%);随年龄增长发生智能障碍的危险性增大;与性别和病程无相关性;受教育多者发生率较低;头影像学检查发生额颞叶萎缩. 结论本组约近一半患者发生智能障碍;脑的额颞叶萎缩是主要原因之一.随访发现其智能障碍与病变的部位、程度、年龄增大和运动障碍可能有关与病程长短可能不相关.
-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稿约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9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