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红细胞增多症治疗体会
摘要: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一般多指足月新生儿而言,而早产儿的造血特点为胎龄愈小,红细胞数量相对愈小,在形态上具有胎儿红细胞特征和血红蛋白特征.但临床工作中早产儿患本病仍不少,我们总结176例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中,早产儿占20.44%(36/176).因此,有必要对早产儿红细胞增多症治疗进行临床分析.
-
去甲斑蟊素诱导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研究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在体外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Jurkat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NCTD和(或)10 mg/L的长春新碱(VCR),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间Jurkat细胞形态、密度及结构的变化;采用MTT比色法测定NCTD及VCR两种药物作用于细胞72 h后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对p53及survivin基因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 NCTD及VCR作用组细胞形态出现不规则,胀大、变形现象明显,分布稀疏,大量细胞死亡,两者在相同时间点上对细胞的影响无明显差别.MTT法检测结果表明:NCTD增殖抑制作用呈现时间-浓度依赖关系,佳浓度及时间在20 mg/L,作用72 h时.NCTD与VCR两者对Jurkat细胞均有抑制作用(P<0.05),两者的抑制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者联合可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P<0.05).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定量表达p53及survivin基因,结果显示NCTD组p53基因表达较对照组细胞株明显上升(P <0.001),相反survivin基因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1) NCTD抑制Jurkat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时间-浓度依赖关系;(2)NCTD与VCR对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两者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且两者联合可增强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3)NCTD促进Jurkat细胞株细胞凋亡、抑制增殖的机制可能与上调p53基因表达量及下调survivin基因表达量有关.
-
β-榄香烯对K562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 探讨β-榄香烯(β-ELE)对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K562和不同浓度的β-ELE共同培养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和Hoechest33258/PI荧光染色法检测β-ELE对K562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应用RT-PCR技术测定野生型p53活化片段(P21 wild-type p53 activated fregmenfl,P21WAF1)、Survivin mRNA水平.结果 不同浓度β-ELE能使K562细胞阻滞于G1期,G1期细胞百分比增加,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呈剂量、时间依赖性,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β-ELE作用于K562细胞24h,48 h后,在G0/G1期前,可见明显的亚二倍体(凋亡峰),其凋亡率呈剂量、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Hoechesat33258/PI免疫荧光技术发现β-ELE能使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1).RT-PCR结果显示β-ELE能下调K562细胞Survivin mRNA表达,上调P21WAF1mRNA的表达(P<0.01).结论β-ELE能够阻止细胞K562细胞从G1期向S期转换.β-ELE可以诱导K562细胞凋亡,呈剂量、时间依赖性.β-ELE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可能与上调P21WAF1mRNA的表达有关;促进K562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下调Survivin mRNA的表达有关.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P21WAF1 mRNA表达增加,而Survivin mRNA表达下降.
-
448例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型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DB技术对448例β-地中海贫血患儿进行基因诊断.结果检测出12种基突变类型,有24种基因组合形式.结论β°纯合子及β°/β°双重杂合子临床表现重,发病年龄、输血年龄均较早,β°/β+双重杂合子表现为中间型或重型,发病年龄及输血年龄均较晚.
-
骨髓移植诱导大白兔特异性免疫耐受模型的建立
目的通过供体与受体的骨髓移植来诱导受体对供体的特异性免疫耐受.方法30只雄性和30只雌性新西兰大白兔分别作为供者和受者,随机配对,将30对大白兔再随机分为5组,即无处理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单纯骨髓移植(BMT)组、实验组(照射+BMT)和无关皮肤供体对照组,每组6对.受者给予7Gy的全身照射(TBI),24小时后耳缘静脉输注骨髓单个核细胞,5天后再次回输相同供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两次总的细胞数量为1~1.5×108/kg,在第二次回输细胞的同时,移植皮肤.观察皮肤移植存活时间、对第三方皮肤的排斥反应及对供体的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并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嵌合体的形成.结果单纯照射和骨髓移植不能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也没有形成供受者混合嵌合;实验组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45.83±3.97 d)比无处理对照组(10.83±0.75)、单纯照射组(12.5±1.0488)、单纯骨髓移植组(11.33±0.8165)、无关皮肤供体对照组(12.17±1.169)明显延长(P<0.01).结论对大白兔模型,采用全身照射加大剂量骨髓移植的方法,可形成较长时间的混合嵌合,并获得一定程度的特异性免疫耐受.
-
儿童EB病毒相关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26例
目的 探讨儿童EB病毒相关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综合症(EBV-HLH)的病原学特征及临床实验室特点、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3年8月~2006年8月我院收治的26例EBV-HLH患儿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追踪并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5例患儿EBV-HLH由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快速进展所致;8例为既往感染的再激活,3例由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发展而来.实验室检查:26例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外周血三系减低及凝血功能异常并伴有脂质代谢紊乱,骨髓中出现吞噬血细胞现象.治疗及转归:在26例患儿中,16例患儿死亡,总死亡率61.5%.化疗组19例死亡总死亡率47.4%,非化疗组7例死亡率100%,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23).脏器损害大于4个部位与死亡相关(P=0.009).在10例存活患儿中,至少9例仍存在EB病毒的活动.结论 EBV-HLH病情凶险,预后差,以多脏器损害者更差.早期诊断并尽早开始化疗可以提高患儿的存活率.缓解后可继续处于CAEBV感染状态下,甚至可转化成EBV相关淋巴瘤.
关键词: EB病毒 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综合症 化疗 儿童 -
急慢性ITP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ITP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动态检测35例急慢性ITP患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结果急慢性组均有CD4+、CD4+/CD8+显著降低,CD8+显著升高,P<0.01;慢性组CD3+、CD4+/CD8+显著低于急性组,P<0.05,NK细胞在慢性组中显著降低P<0.01.激素不降低急性组CD4+,丙球升高慢性组的CD4+、NK细胞两者分别能降低急慢性组的CD8+.结论急慢性组均有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慢性型更为明显,CD4+/CD8+、NK细胞对判断病程、预后有一定意义,激素不增加感染机会.
关键词: ITP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
血友病基因诊断的研究
目的 对20名血友病甲患者和4例血友病乙患者进行基因诊断.方法 1血友病甲患者FⅧ基因检测:(1)内含子22倒位检测:首先采用长距离PCR (LD-PCR)对患者F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进行检测;(2)内含子1倒位检测:对内含子22倒位突变阴性患者,采用序列特异性PCR进行内含子1倒位突变检测;(3)点突变检测:对内含子22和1倒位突变阴性患者,针对FⅧ基因26个外显子和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设计引物,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点突变;(4)大片段缺失检测:对前三步检测阴性的患者,进一步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大片段缺失.2血友病乙患者FⅨ基因检测:(1)点突变检测:针对FⅨ基因的启动子、8个外显子和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设计引物,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点突变;(2)大片段缺失检测:对点突变检测阴性者,进一步采用MLPA检测大片段缺失.结果 20例血友病甲患者,共检出内含子22倒位8例,内含子1倒位1例,错义突变5例,插入突变1例,大片段缺失1例,剪切突变4例.4例血友病乙患者检测出错义突变2例,缺失伴插入突变1例,大片段缺失突变1例.其中新发现FⅧ基因突变3例(c.1009 +2 C>T,c.670+1 G>C,c.4798 delA),F9基因突变1例(c.938-939indelT).结论 本研究对血友病甲和血友病乙患者的基因诊断阳性率为100%.
-
ITP患儿治疗中血小板下降的因素探讨
目的分析部分病毒感染导致ITP患儿在治疗中,血小板数量下降的因素.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62例治疗中ITP患儿血清柯萨奇病毒(CB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EB病毒(EB)和肺炎支原休(MP)IgM抗体.结果显示62例ITP患儿感染阳性率为75.8%(47/62).其中RSV阳性率为32.3%(20/62);CBV阳性率为17.7%(11/62);MP阳性率为14.5%(9/62);ADV阳性率为9.7%(6/62).两种以上病原体感染阳性率为33.9%(21/62).结论ITP患儿治疗过程中,部分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其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应重视抗病毒和免疫的应用.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酶联免疫吸附法 病毒 血小板抗体 -
268例儿童缺铁性贫血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缺铁性贫血(IDA)影响因素及影响贫血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住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的268例明确诊断IDA患儿病例资料,设同期非贫血组患儿进行对照.结果 本研究中男、女性患儿检出率分别为16.1%和31.3%.儿童IDA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年龄、断奶时间、4~6个月添加辅食、挑食、体重增长过快、母亲文化程度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影响儿童IDA贫血程度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示:不同分娩医院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26,OR=1.438,95%CI1.048 ~2.099),不同出生体重患儿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8,OR=0.414,95%CI0.217 ~0.791).结论 儿童IDA应着重以综合预防为主,加大儿童营养保健知识普及范围,实施个体化辅食添加方案.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体外对人急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体外对人急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凋亡及相关基因B细胞白血病-2(Bcl-2)、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和热休克蛋白90(Hsp 90)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彗星电泳法和流式细胞术等检测经VEGF处理后HL-60细胞株的细胞凋亡率,并观察VEGF对抗细胞凋亡诱导剂鬼臼乙叉(VP16)的效应.采用RT-PCR方法从mRNA水平分别检测该细胞株的Bcl-2、Mcl-1和Hsp90等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三种浓度VEGF(2 ug/L、20 ug/L、100ug/L)处理的HL-60细胞株的凋亡明显受到抑制,并且VEGF可以对抗VP16诱导的细胞凋亡效应.2ug/L的VEGF处理HL-60细胞株18 h后其细胞内的凋亡相关基因Bcl-2、Mcl-1和Hsp90的mRNA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VEGF可能通过提高Bcl-2、Mcl-l和Hsp90的基因表达增加而抑制急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凋亡;VECF可以抑制人急性白血病细胞的凋亡可能是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白血病 凋亡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