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중국혈흡충병방치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6661
  • 国内刊号: 32-13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周晓农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三格式化粪池粪便无害化处理的效果

    作者:金小林;李健;陈晓进;徐祥珍;沈明学;曹汉钧;高琪

    目的 评价三格式化粪池对人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效果,为农村改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年在江苏省内5个市选取130座三格式化粪池作为评价对象,采集三格式化粪池第1格和第3格样品,检测其中的粪大肠菌群(FC)、寄生虫卵(血吸虫卵、蛔虫卵和钩虫卵)、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_5)和氨氮(NH_3-N),观察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三格式化粪池第1格、第3格粪液FC达标率分别为3.1%和1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P<0.01).分别有1座和4座化粪池第1格检测到钩虫卵和蛔虫卵,密度为1~2个/100 ml.第3格FC、COD、BOD_5和NH_3-N去除率分别为(99.96±0.03)%,(60.69±21.77)%,(60.13±23.20)%和(44.14±24.61)%.与第1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三格式化粪池对人粪便处理达到了无害化卫生标准要求,可作为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的有效形式进行推广.

  • 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农村户厕建造质量调查

    作者:魏海春;付彦芬

    目的 评估血吸虫病流行地区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建造质量.方法 在目前仍然存在血吸虫病流行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云南、四川7个省,每省随机抽取2个流行县,每县分别选取2个流行村,每村随机抽取30户农户进行卫生厕所建造质量现场调查.结果 三格化粪池和三联式沼气池是血吸虫病流行农村地区改厕的主要类型,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建造、使用的卫生厕所中,64.8%建造位置在室内或院内,52.6%建造位置与水体距离>10 m,75.0%出粪口上沿高度≥100mm,96.1%使用陶瓷、塑料、水泥预制便器,98.2%厕屋面积>1.2 m~2,95.8%厕屋完整.三格化粪池式卫生厕所中,仅有23.1%的户厕地下部分的建造设计符合或接近<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农村改厕技术规范(试行)>的设计与施工要求.结论 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建造、使用的卫生厕所总体符合我国相关农村户厕卫生标准的要求,三格化粪池式卫生厕所地下部分的建造设计和施工亟待规范.

  • 2008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

    作者:黄希宝;张险峰;朱惠国;肖瑛;刘建兵;苏正明;陈艳艳

    目的 分析2008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方法 收集并分析全省防治工作、监测点和达标验收专项调查数据.结果 2008年全省63个流行县(市、区)中,21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9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3个达到疫情控制标准.三、四、五类流行村分别占全省流行村的52.10%、27.80%和20.09%.居民和耕牛感染率分别为1.70%和2.20%,分别较2007年下降了27.04%和34.33%.有螺面积为77 363 hm~2,较2007年减少了315.70 hm~2.74个省级监测点居民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32%和1.85%,较2007年下降了32.99%和68.38%;查出有螺面积2 833.98hm~2,感染螺面积215.35 hm~2,活螺密度为0.37只/0.1 m~2,感染螺密度为0.000 3只/0.1 m~2,钉螺感染率为0.08%,与2007年相比,有螺面积下降了3.81%,感染螺面积上升了4.52%,活螺密度、感染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了21.28%、40.00%和27.30%.疫情达标考核验收结果表明全省15个疫情未控制县(市、区)均达疫情控制标准.结论 2008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大幅下降,但流行态势依然严峻,应继续采取整合资源的防治策略,落实整体推进的防治措施,加强控制力度,以确保防治成效.

  • 江苏省疟疾流行与控制

    作者:周华云;曹俊;王伟明;李菊林;顾亚萍;朱国鼎;高琪

    目的 分析总结50多年来江苏省疟疾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评价防治效果,探讨适合当前流行特点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方法 收集1951~2008年江苏省疟疾发病情况、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等资料,分析评价不同阶段疟疾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实施效果.结果 根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防治原则,在2次大暴发时,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措施;在实现基本消灭阶段,嗜人按蚊地区采取以防蚊灭蚊为主的综合措施,其他地区实施以加强传染源检测和早期治疗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在巩固监测阶段,采取疟疾监测为主的综合措施,包括传染源检测和疫情报告、传染源管理、疫情和蚊情监测、流动人口疟疾管理等.疟疾年发病率由1960年的2 495/万降至2008年的0.09/万,且已连续2年全省以县(市、区)为单位年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表明在不同阶段采取的防治措施可行而有效.结论 江苏省疟疾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要达到消除目标,还需进一步提高疟疾病例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能力;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监测与管理.

    关键词: 疟疾 流行 控制 江苏省
  • 1960~2007年鄱阳湖区急性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作者:陈年高;宁安;钟淙;林丹丹;葛军;王腊梅;高祖禄;陈喆

    目的 探索鄱阳湖区急性血吸虫病流行规律,为制定科学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江西省1960~2007年急性血吸虫病(急血)报表数据以及1982~1984年和1987~1989年开展的2次鄱阳湖区急血专题调查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60~2007年,鄱阳湖区沿湖12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区)共发生急血29 864例,占全省急血总数的85.5%,其中以余干县为多,占18.7%.1987年高达2 088例.1990年代后期急血发病出现明显下降,并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2次专题调查发生急血的人群以<30岁为主,分别占86.1%和82.9%;职业以农民、学生为多,分别占57.4%和21.2%、61.7%和21.8%;主要感染方式为捕鱼,分别占43.0%和44.9%;感染高峰季节为4~10月.结论 鄱阳湖沿湖洲滩是江西省急血的主要感染地带,春秋季节为主要感染季节,农民、学生和渔民是高发人群.加强对这些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综合防治力度,是控制该地区急血发生的关键.

  • 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脑蛋白质二维电泳图谱初步分析

    作者:王玠;周永华;黄玉政;徐明;许永良;高琪

    目的 应用二维电泳(2-DE)技术研究急性弓形虫感染对小鼠脑蛋白质组的改变.方法 分别提取纯化急性弓形虫感染和正常同窝配对的C57BL/6J小鼠脑组织蛋白,以固相pH 3~10梯度聚焦为第一向,SDS-PAGE垂直电泳为第二向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应用PDQuest 1.0软件分析蛋白差异.结果 急性弓形虫感染与正常同窝配对的C57BL/6J小鼠脑组织2-DE图谱分别检测出(132±10)个和(170±13)个蛋白斑点,对两组电泳图谱进行匹配后,有19个蛋白点仅在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脑蛋白2-DE图谱中表达;另有37个蛋白斑点仅在正常同窝配对小鼠中表达.部分蛋白在两组小鼠脑组织中含量也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脑蛋白质有明显改变,为研究弓形虫感染致脑组织损害及筛选治疗新药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 2008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作者:张利娟;朱蓉;党辉;郭家钢

    目的 分析2008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数据,了解监测点疫情变化趋势,为及时调整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收集2008年全国80个血吸虫病监测点螺情、病情和相关因素的调查数据,分析监测结果.结果 2008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居民血检阳性率和感染率分别为9.86%和0.67%,家畜感染率为1.62%,较2007年均有明显下降,但监测点家畜圈养仅占6.07%.共查出感染性钉螺面积177.70 hm~2,新发现钉螺面积7.64 hm~2,活螺平均密度为0.32只/0.1 m~2,钉螺感染率为0.15%.结论 2008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人畜病情及螺情均较2007年有所下降;家畜依然是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需进一步加强家畜管理,同时应关注螺情监测和钉螺控制.

  • 保脾手术对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沈贵生;朱家胜;朱国民;史有龙;汪天平

    目的 探讨保脾手术对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兔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G)10只、模型对照组(MCG)12只、全脾切除组(TSG)14只、脾大部切除组(SSG)14只.后3组(MCG、TSG、SSG)先制作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感染后15周,NCG组和MCG组行假手术,TSG组行全脾切除术,SSG组行脾大部切除术(保留1/3脾组织).观察各组家兔感染后8、15、21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动态变化和术前、术后6周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1FGF-β1)、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结果 感染尾蚴后8周,模型家兔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1);至感染后15周(术前),血清TNF-α、IL-6、IL-1β已显著回落(P均<0.01);术后第6周不同手术方式之间比较,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模型组家兔肝组织TGF-βl和Ⅰ、Ⅲ型胶原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6周,不同手术方式之间比较,肝组织TGF-β1和Ⅰ、Ⅲ型胶原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血吸虫病行保脾手术不会加重肝纤维化,可能与晚期血吸虫病TGF-β1、TNF-α、IL-6、IL-1β水平已显著回落,此时切脾不影响这些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 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封洲禁牧依从性调查

    作者:曹淳力;王婧;鲍子平;祝红庆;蔡顺祥;李以义;李东;何家昶;孙乐平;蒙先洪;钟波;冯锡光;苏正明;李君;辜小南;汪昊;茹炜炜;姜唯声;李石柱;王强;周晓农;郭家钢;赵根明

    目的 了解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对封洲禁牧措施的依从性.方法 根据人群血吸虫感染率>1O%、5%~10%和<5%3个层次,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省和云南省的血吸虫病流行村分层整群抽样,随机抽取2 204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其对封洲禁牧、舍饲圈养措施的认可情况.结果 78.4%的居民认可封洲禁牧措施,3.7%的居民不支持.关于家畜舍饲圈养与血防两者之间的关系,83.9%的调查对象认为两者之间有关联,3.1%认为无关联;在3层不同感染率地区中,认为有关联的居民分别占调查人数的81.7%、85.1%和84.9%;认为无关联的各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121,P<0.05),感染率为5%~10%和<5%的地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71,P>0.05),感染率>10%的地区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045,P<0.05).家畜敞放的主要原因分别是舍饲圈养成本高(36.2%)、不习惯(26.4%)和没有地方舍饲圈养(25.4%).结论 应根据各地的经济水平、地理环境、农业生产状况、居民文化程度和生产习惯等社会经济情况,因地制宜地落实和巩固封洲禁牧舍饲圈养措施.

  • 日本血吸虫天冬酰胺酰基内肽酶编码基因表达及诊断应用

    作者:孙帅;刘金明;宋震宇;王素娟;邢荣鹤;石耀军;李浩;陆珂;林矫矫

    目的 克隆和表达日本血吸虫天冬酰胺酰基内肽酶(Sj32),探索该重组抗原在动物血吸虫病诊断方面的应用潜能.方法 用PCR法从Sj32前体编码基因中克隆编码成熟体的基因片段,以pET-28(a)为表达载体,用大肠埃希菌表达,制备重组抗原(rSj32);应用ELISA方法检测待检血清,并比较rSj32、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以及重组诊断抗原rsj23对人工感染兔、小鼠及水牛血吸虫病的检测效果.结果 成功表达了Sj32成熟体,表达产物rSj32的分子量为41 kDa,可用His柱纯化,得率约为68.8 mg/L培养物.用rSj32检测人工感染兔、小鼠和水牛血清以及对照兔、小鼠和水牛血清,特异性分别为100.0%、96.7%和96.9%,敏感性分别为88.9%、85.0%和71.8%,该抗原对牛血清的敏感性略低于SEA和rSj23,其余检测结果三者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rSj32在诊断动物血吸虫病方面具有研究和应用价值.

  • 湖北钉螺空间遗传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构建

    作者:李石柱;马琳;王艺秀;王强;胡缨;张仪;周晓农

    目的 探讨基于空间分析基础上的湖北钉螺群体遗传变异,构建湖北钉螺空间分布和遗传信息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为相关研究、信息管理和开发利用提供先进的方法和手段.方法 采集现场钉螺样本,以逸蚴法鉴定阴性钉螺.利用Microsoft SQL 2000建立采集点空间分布数据库、样本数据库和遗传信息数据库,用Visual Basic 6.0建立相应管理系统.结果 完成现场钉螺收集,初步建立了10个省73个采集点的数据库,676个记录的样本数据库和部分遗传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添加、查询、删除、统计和数据导出导入等功能,界面清晰,操作简便.结论 建立的湖北钉螺空间遗传信息管理系统对湖北钉螺空间分布和群体遗传研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还需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相关数据.

  • 弓形虫感染对雄性生殖健康影响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作者:王瑞兵;周永华;高庆凤;岳慧;石芳;高琪

    目的 研究弓形虫感染对雄性大鼠生育力的影响,调查男性不育患者弓形虫感染水平,探讨弓形虫感染对男性生殖健康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 以30只成年雄性SD清洁级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感染组,腹腔注射弓形虫速殖子2×10~5/ml 2 ml,阿奇霉素治疗组,腹腔注射弓形虫速殖子2×10~5/ml 2 ml.感染第2天以200mg/(kg·d)剂量喂服阿奇霉素,连喂7 d;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灭菌生理盐水2 ml.9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生育力、附睾尾精子数、血清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及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睾丸组织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X(LDH-X)和脂质过氧化物酶(LPO)活性.对169例男性不育患者和35例正常生育男性进行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学调查,并检测精浆ACP、α-葡萄糖苷酶(α-Glu)、果糖(Fru)及NO水平.结果 3组动物与雌鼠交配后,雌鼠的受孕率、平均产仔数感染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阿奇霉素治疗组(P均<0.05).但胎鼠的平均身长、体重、尾长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附睾尾精子数感染组(279.4±81.7)×10~6/g与正常对照组(380.9±121.8)×10~6/g、阿奇霉素治疗组(361.2±51.9)×10~6/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精子活率感染组(48.s4±4.63)%与正常对照组(79.84±2.93)%、阿奇霉素治疗组(69.40±3.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感染组大鼠T浓度与正常对照组、阿奇霉素治疗组相比显著性下降(P均<0.05),血清LH也有下降,FSH无明显变化;感染组ACP为(61.4±7.08)U/mg,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79.2±17.7)U/mg和阿奇霉素治疗组(79.0±13.1)U/mg(P均0.05).169例男性不育者精浆弓形虫感染率为18.35%,显著高于正常生育男性精浆弓形虫感染率的2.86%.31例男性不育患者精浆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组的精浆ACP较阴性组及正常生育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69例男性不育患者精浆NO为(146.68±38.87)μmol/L,显著高于35例正常生育男性的(84.92±26.72)μmol/L(P<0.01);而3组α-Glu、Fru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弓形虫感染对雄性生殖健康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 微量快速检测血吸虫抗体的斑点免疫金渗滤法试剂盒研制

    作者:蒋守富;邱倩雯;刘静;张小萍;何艳燕;马晓疆;张莉;张明敏;蔡黎

    目的 研制一种适用于现场使用的血吸虫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方法 通过对原有的斑点免疫金渗滤法全面改进,建立新的快速检测血吸虫抗体试剂盒.采用双盲法,检测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100人份,正常人、乙肝患者及其他寄生虫病感染血清140人份.以敏感性、特异性、Youden指数、Kappa值等指标评价试剂盒的检测效果.结果 试剂盒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95.08%,Youden指数为0.87,Kappa值为0.87,与华支睾吸虫感染者血清交叉反应率为5%.结论 斑点免疫金渗滤法试剂盒血清用量少,反应快,敏感性、特异性较高,适用于现场血吸虫抗体检测.

  • 双氢青蒿素抗日本血吸虫作用的体内实验观察

    作者:李洪军;梁幼生;戴建荣;陶永辉;曲国立;汪伟;魏剑英

    目的 观察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血吸虫对双氢青蒿素的敏感性,探索双氢青蒿素抗日本血吸虫的效果.方法 采用尾蚴腹部贴片法感染小鼠,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条;在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灌服用药,于感染后50 d解剖小鼠,收集成虫,计算减虫率和减雌率.①在小鼠感染后2 h,3、5、7、10、14、18、21、28 d和35 d灌服双氢青蒿素(300 mg/kg),观察双氢青蒿素对不同发育阶段血吸虫的作用效果.②以不同剂量双氢青蒿素分别给感染后7 d或35 d的小鼠用药,观察双氢青蒿素抗日本血吸虫作用的量-效关系.③以不同药物剂量分别在感染后第7天和第35天给药(共2次),观察双氢青蒿素对日本血吸虫的作用效果.结果 300 mg/kg双氢青蒿素一次灌服用药对7 d龄童虫和35 d龄成虫有明显杀灭作用,减虫率分别为64.81%和60.47%,减雌率分别为73.81%和90.48%.以200、300、400 mg/kg和600 mg/kg双氢青蒿素治疗感染后7 d小鼠,减虫率分别为46.84%、60.63%、59.55%和60.21%,减雌率分别为59.73%、72.29%、72.58%和76.61%;治疗感染后35 d小鼠,减虫率分别为47.23%、62.33%、76.31%和83.63%,减雌率分别为59.73%、89.36%、89.65%和93.96%;在感染后第7天和第35天共治疗2次,减虫率分别为58.16%、82.66%、83.42%和83.79%,减雌率分别为68.69%、90.43%、93.74%和94.63%.结论 双氢青蒿素具有一定的抗日本血吸虫作用,对7 d童虫和35 d成虫较为敏感.

  • 2004~2008年荆州市急性血吸虫病疫情

    作者:付正银;董娟;袁梅枝

    对2004~2008年荆州市的162例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市急性血吸虫病疫情逐年下降,5~14岁青少年为主要发病人群,游泳嬉水是主要感染方式.提示应加强对流行区居民尤其是学生的健康教育,提高其防病意识.

  • 2004~2008年东台市血吸虫病监测

    作者:陈义山;蒋怀育;杨昌林;史付圣

    2004~2008年江苏省东台市血吸虫病监测结果显示,该市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巩固.

  • 南昌市血吸虫病疫情控制达标考核

    作者:戚京城;胡广汉;彭国华;范义兵;傅仁龙

    按江西省达标考核验收实施细则和<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GB15976-2006)>,通过听汇报、查资料、现场考核及实地走访等进行考核,结果显示南昌市各项指标均达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

  • 慈溪市流动人口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效果

    作者:范飞能;徐菊英

    慈溪市开展流动人口血防健康教育后,流动人口血防知识知晓率和卫生行为正确率分别由健康教育前的33.5%、34.5%提高到90.1%、93.2%,流动人口血吸虫病主动受检率比干预前明显上升.

  • 环境改造结合药物灭螺效果观察

    作者:王德军

    2003年和2004年在湖南省长沙县果园镇西冲桥哑河实施环境改造结合药物综合灭螺,2005、2006年螺情明显下降,2007年后未发现钉螺.环境改造结合药物综合灭螺是控制和阻断血吸虫病流行的有效措施.

  • 1990~2008年铜陵县急性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作者:何龙珠;陈德银;安继胜;高书兵

    1990~2008年铜陵县急性血吸虫病(急血)疫情分析表明,铜陵县急血发病率逐年下降,疫情得到稳步控制.

  • 40例晚期血吸虫病并发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作者:王金胜;邢宏业;袁修柏

    本文对40例晚期血吸虫病并发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

  • 土层内筛检钉螺评价药物灭螺效果

    作者:刘永元;徐海根;胡一河;朱振球

    采用土层内筛检所捡获的钉螺数量及活螺检出率均高于土表查螺,可弥补土表查螺的不足.土层内筛检钉螺更适于考核药物灭螺效果.

    关键词: 钉螺 土层 灭螺效果
  • 2003~2007年南京市浦口区疟疾监测

    作者:周强;王伟明

    2003~2007年南京市浦口区疟疾监测发现本地疟疾病人10例,流动人口病例21例.监测结果表明,要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疟疾监测力度.

    关键词: 疟疾 监测 浦口区
  • 基于J2EE的农村基本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作者:刘剑;黄永军;胡宏根

    本研究开发了一套农村基本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可方便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适用于各级卫生管理部门的农村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管理.

  • 溧阳市囊型棘球蚴病回顾性调查

    作者:黄小妹;吕来福;黄立中;吴民义;金小林

    2008年10月在溧阳市范围内组织各医疗单位及村卫生室开展囊型棘球蚴(CE)疑似病例线索调查,对近5年来有线索的疑似病例,由疾控机构进行回顾性调查.全市共搜索到CE 7例,均为本地人口,其中4例为网络直报病例,3例为本次线索搜索病例.6例家中有养犬、羊或从事羊的收购、屠宰史;1例有疫区生活史.溧阳市原为CE非流行区,近年来出现本地感染的病例,作为该市新出现的传染病,研究确定该病传播的原因、传播环节和流行病学特征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脾切除对免疫功能的远期影响

    作者:吴一鸣;蔡陈效;屠美萍;乌文琳;丁韧烨;朱文军

    目的 探讨脾切除对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远期影响.方法 选择晚血肝纤维化Ⅲ级合并腹水病人55例,分为脾切除组与非脾切除组,抽取周围静脉血检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嗜酸性粒细胞(EOS)、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A)、总胆红素(TB)、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IgG、IgA、C_3、C_4、CD3、CD4、CD8、CD56+16.结果 非脾切除组TB(27.75±13.11)μmol/L,ALT(27.66 ±12.82)U/L,ALP(157.16±72.29)U/L,GGT(86.34±92.40)U/L,A(37.76±6.21)g/L,HA(156.32±86.89)mg/L,Ⅳ-C(74.49±23.92)μg/L,PC-Ⅲ(146.53±69.60)mg/L,IgG(20.60±6.12)g/L、IgA(4.45±2.23)g/L、C_3(0.66±0.23)g/L、C_4(0.14±0.04)g/L,CD3(63.64±11.08)%、CD4(37.59±8.33)%、CD8(21.46±8.74)%、CD56+16(15.58±8.52)%,WBC(2.59±1.08)×10~9/L,PLT(39.00±16.96)×10~9/L.脾切除组TB(23.83±14.37)μmol/L,ALT(25.74±11.81)U/L,ALP(179.00±89.06)U/L,GGT(100.59±69.96)U/L,A(3.16±6.01)g/L,HA(25.66±130.72)mg/L,Ⅳ-C(6.86±42.77)μg/L,PC-Ⅲ(53.69±72.35)mg/L,IgG(7.24±11.66)g/L、IgA(6.11±2.14)g/L、C_3(0.69±0.18)g/L、C_4(0.13±-0.05)g/L,CD3(8.07±11.67)%、CD4(6.76 ±7.56)%、CD8(9.98±11.25)%、CD56+16(8.18 ±12.24)%,WBC(5.23±1.54)×10~9/L,PLT(146.41±57.94)×10~9/L,两组肝功能与肝纤维化水平无明显差异,脾切除组WBC、PLT、IgG、IgA、CD56+16升高,CD3、CD4和A下降.结论 晚血患者脾切除后,WBC与PLT升高,细胞免疫下降,体液免疫增强.

  • 2008年广西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

    作者:林睿;黎学铭;张鸿满;谭裕光;张陆娟;黄福明;江河;阮廷清;欧阳颐

    目的 了解广西流动人口血吸虫感染情况,为制定血吸虫病监测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2008年卫生部血吸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关于开展浙粤沪桂闽"达标"五省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的通知>方案,在广西历史流行血吸虫病的19个县(市),根据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各县(市)抽取1~3个行政村作为调查点,以≥3周岁的外来流动人口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IHA阳性者再以尼龙绢集卵孵化法结合沉渣镜检进行粪检;并在调查点采用系统抽样或环境抽样调查法查螺.结果 共调查流动人口2 866人,其中来自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等省份105个尚未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县、38个疫情回升县(简称143个疫区县)1 380人,其他县份(下称非疫区县)1 486人.2 428人进行了血清学检测,血检阳性率为3.46%(84/2 428),其中来自143个疫区县的流动人口阳性率为4.67%,显著高于来自非疫区县的2.19%(P<0.01).84例血清学阳性者中60人进行了粪检,粪检结果均为阴性.查螺面积899.3 hm~2,发现有螺面积4.97 hm~2,未发现阳性钉螺.结论 流动人口为广西血吸虫病潜在流行的主要传染源,需加强流动人口血防监测工作.

  • 南通市疟疾疫情现状分析

    作者:曹彩群;王伟明

    目的 分析南通市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疟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南通市2003~2007年疟疾年报表、疫情报告、个案调查表、"三热"病人及流动人口血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南通市2003~2007年共发生184例疟疾病例,年发病率为0.323/10万.间日疟164例,恶性疟20例.外来流动人口疟疾发病数分别为5、4、10、13、27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实验室共血检发热病人88 285人,阳性68例;其中本地人口血检发热病人82 240人,阳性27例,外来流动人口血检发热病人6 045人,阳性41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流动人口采取切实有效的疟防措施是当前南通市疟疾防治工作重点.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疫情管理和开展"三热"病人血检为主的监测工作是控制疟疾传播与流行的主要措施.

  • 2008年镇江市丹徒区三洲村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作者:赵晓清;神学慧;张联恒;洪青标

    目的 掌握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镇江市丹徒区三洲村疫情变化情况.方法 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方法,2008年在监测区内开展螺情、病情等疫情监测.结果 2008年共查出有螺面积27 hm~2,其中感染性钉螺面积14hm~2,活螺密度为0.86只/0.1 m~2,感染性钉螺密度为0.002 1只/0.1 m~2,钉螺感染率为0.25%.查出间接血凝试验阳性28例(3.10%),粪检阳性9例,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1%,未查见粪检阳性家畜.2008年监测点内未发现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和新发晚期血吸虫病病例.结论 监测区内血吸虫病疫情较稳定.江滩灭螺工作要结合环境改造进行综合治理,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仍需进一步加强.

  • 传播阻断地区流动人口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

    作者:方益民;程羽凤;方荣乐;胡灶源;王荣宝;朱介民;汤以农;郑瑞丰;汪业彬

    目的 探讨传播阻断地区流动人口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方法 收集黄山市1994~2006年流动人员血吸虫病监测资料,现场调查外出、外来务工人员血吸虫感染情况,并对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地进行螺情调查.结果 1994~2006年全市共查出流动人员血吸虫病人10例,本次调查外出、外来务工人员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49%和0.47%,粪检均未查出血吸虫病人.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地查出有螺面积3 000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流动人口对传播阻断地区的血吸虫病传播具有一定影响.应加大对流动人口的监测和健康教育力度,防止外来传染源输入.

  • 我国血吸虫病主要流行区《血吸虫病防治条例》执行情况调查

    作者:王婧;曹淳力;郭家钢;赵根明

    目的 了解<血吸虫病防治条例>贯彻落实情况.方法 抽样调查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省血吸虫流行区血吸虫病及血防条例的知晓情况,改水改厕实施情况以及人畜粪便管理的相关内容.结果 98.9%的居民知晓血吸虫病,89.8%的居民知晓<血吸虫病防治条例>,知晓途径主要为宣传标语或资料(43.56%);95.1%的居民支持人畜粪便的管理,45.3%的居民使用自来水,47.6%仍然使用井水作为日常用水;使用水冲式厕所的居民占51.1%,使用简易厕所的居民占40.0%;山区改水改厕情况落后于湖区.结论 <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宣传仍需加强.

  • 山东省微山湖区船民血吸虫感染和血防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作者:王用斌;缪峰;魏庆宽;付兆义;赵长磊;陈锡新;刘新;殷允洪;马昌军;张忠雪;房兆才;王娟;魏昌印

    目的 调查山东省微山湖区船民血吸虫感染状况和血防知识、态度、行为情况,探讨船民成为输入性传染源的可能性.方法 以随机整群抽样法确定调查船队,中签船队的所有船民均作为调查对象,对调查对象先采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进行筛查,阳性者再采用Kata-Katz法(1粪3检)进行病原学检查;同时问卷调查船民的一般情况及血防知识、态度、行为状况.结果 调查船民2 086人,阳性率为2.92%,粪检19人,未发现血吸虫感染者;船民血防知识知晓率<30%,97.75%的船民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46.70%的船民血防态度正确,93%以上船民在南方以多种方式接触江河湖水.结论 微山湖区船民成为输入性传染源的可能性存在,加强监测和健康宣教工作势在必行.

  • 全球定位仪在鄱阳湖区查螺中的应用

    作者:吕尚标;陈红根;徐邦和;辜小南;傅超;葛军;陈喆;杭春琴

    目的 探讨全球定位仪(GPS)在鄱阳湖区查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用GPS采集暖湖坪草洲钉螺调查的数据,绘制草洲轮廓图和螺情电子地图,并与传统查螺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利用航迹和航点测得草洲面积分别为80.03hm~2和79.94 hm~2,航迹绘制的草洲轮廓图比航点轮廓图更美观,传统方法统计的查螺面积比GPS测量的面积大.结论 GPS应用于鄱阳湖地区现场查螺,可实时测量查螺面积和草洲面积,快速绘制螺情电子图,实现查螺数据的电子化、图像化管理,为血防主管部门提供更为准确的螺情信息.

  •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作者:李朝晖;董毅;董兴齐

    目的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云南省大理市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及钉螺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云南大理市2002~2008年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并输入计算机建立GIS数据库,用ArcGIS 9.2软件对7年来大理市的血吸虫病流行状况、钉螺和急性血吸虫感染(急感)分布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2008年血吸虫病流行于11个乡(镇)、91个行政村、401个自然村.2008年趋势面分析显示钉螺分布有向西北方向聚集的趋势,而人群感染则向东南聚集.急感病例分布于6个乡(镇),23个行政村;时空聚类分析显示病例分布呈现明显的聚集性.2002年大理市喜州镇的3个流行村为一级聚类区.结论 GIS作为数据库和图形管理的工具,能更直观、形象和宏观地描述、分析血吸虫病疫情.

  • 阿奇霉素和IFN-γ联用治疗小鼠弓形虫病效果

    作者:汤俊明;乔国洪;王学才;徐明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和IFN-γ联用治疗小鼠弓形虫病的效果及小鼠体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将10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感染对照组(A组)、阿奇霉素治疗组(B组)、阿奇霉素和IFN-γ治疗组(C组)、IFN-γr治疗组(D组)及空白对照组(E组)5组.A、B、C、D组均用弓形虫速殖子腹腔感染小鼠.B、C、D组于感染后24 h给药,连续5 d,观察10 d内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同时在感染后第2、3、5天取小鼠尾静脉血测其CD4~+、CD8~+T细胞水平.结果 C组小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各时段CD4~+T细胞水平均显著升高,CD8~+T细胞水平显著降低,CD4~+与CD8~+T细胞比值明显升高.结论 阿奇霉素和IFN-γ联用可提高小鼠弓形虫病的治疗效果,改善弓形虫感染后小鼠体内的细胞免疫功能.

  • 2003~2008年福建省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作者:李莉莎;张榕燕;程由注;林陈鑫;陈宝建;李燕榕;方彦炎;林开铅;江典伟;林金祥

    目的 分析福建省2003~2008年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情况,为制定今后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和福建省血吸虫病巩固监测方案,对全省16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2003~2008年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同时结合现场调查进行分析.结果 钉螺面积由2003年的6.94 hm~2增至2004年的50.67 hm~2,2005~2006年经大力开展灭螺,增长态势得到遏制,至2008年,已压缩至5.77hm~2.开展血清学监测18 000人,其中流动人口5 412人,阳性110人,经粪检查出虫卵、毛蚴者8例,均为输入病例;共检查本省原疫区医院手术切除的阑尾标本7 885份,其中检出血吸虫虫卵者8例,经追查均为历史病人;有螺区共粪检耕牛2 709头,未发现感染血吸虫.结论 本省残存钉螺面积依然存在,加上外来传染源不断输入,血吸虫病随时都有死灰复燃的危险.

  • 密达利杀灭山丘钉螺效果和鱼毒试验

    作者:俞丽玲;朱明东;严晓岚;林丽君;徐青华;郑寿贵;姜育华;蒋能明;闻礼永

    目的 在山丘地区观察密达利喷洒灭螺效果及对鱼类的毒性.方法 选择钉螺孳生的山丘地区苗木地为灭螺试验现场,分为密达利试验组、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灭螺效果;选择3口体积相同的水塘为鱼毒试验现场,分为密达利高、低浓度试验组和清水对照组进行鱼类毒性试验比较.结果 施药后3、7、15 d,密达利组活螺平均密度为0.49、0.42、0.17只/0.1 m~2,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组为0.90、0.60、0.15只/0.1 m~2,空白对照组为5.40、9.05、3.90只/0.1 m~2,3、7、15 d时,活螺密度下降率密达利组为85.92%、50.55%和87.93%,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组为67.03%、95.11%和91.76%,两组活螺平均密度下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施药后3,7 d和15 d,密达利组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9.76%、87.98%和94.1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组为89.70%、83.22%和94.72%,空白对照组为9.24%、9.50%和15.21%,密达利组与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达利高、低浓度试验组和清水对照组鱼类死亡率均为0.结论 山丘地区旱地使用密达利在短期内具有较好的杀螺效果,对鱼类低毒.

    关键词: 密达利 钉螺 药效 鱼毒
  • 云南省大理州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效果

    作者:罗天鹏;马俊华;左中勋

    目的 评价分析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实施5年的效果,为调整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2008年防治措施和疫情变化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评价防治效果.结果 人群和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从2004年的6.42%和3.81%下降到2008年的0.07%和0.15%,2008年未发现阳性钉螺和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疫情较重的一、二、三类村所占比例从2004年的49.42%下降到2008年的7.51%,92.48%的行政村达到了传播控制或传播阻断标准.结论 项目实施以来,大理州血吸虫病病情和螺情都显著下降,但巩固和扩大现有防治成果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 蚊媒体内疟原虫子孢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朱韩武;曹俊;高琪

    蚊媒体内疟原虫子孢子检测是蚊媒监测、疟疾防治效果评价及疟疾发病预测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就蚊媒体内疟原虫子孢子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简要探讨了其相关原理和现场应用前景.

  • 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血吸虫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曲国立;陶永辉;梁幼生

    本文就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核心技术,即蛋白质分离、鉴定、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及其在血吸虫研究中的现状和应用作一综述.

  • 血吸虫病传播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源培;周艺彪;姜庆五

    数学模型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血吸虫病传播过程的描述及防治策略的预测和选择,并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一些代表性的数学模型,概述了血吸虫病传播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

  • 吡喹酮治疗曼氏裂头蚴病1例

    作者:吴伟;黄一心

    本文报道吡喹酮治疗曼氏裂头蚴病1例,治愈,不良反应轻微.

  • 2008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控制考核评估报告

    作者:郝阳;易冬华;张险峰;熊继杰;袁文宗;胡守敬;吴晓华;朱蓉;郭家钢;黄希宝;李岳生;陈红根;汪天平;董兴齐;李华忠;郑灿军;陈朝;王立英;周晓农

    按照全国考核评估方案的要求,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云南等5个省14个县(市、区)中,抽取42个流行村作为被考核村.共抽查居民9 067人,查出了l54例血吸虫感染者,居民平均感染率为1.70%,以村为单位高为4.10%;共抽查家畜3 323头,查出血吸虫感染家畜46头,家畜平均感染率为1.38%、以村为单位高为4.00%.5省2008年内均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突发疫情.5省均已建立了以行政村为单位,能反映当地血吸虫病病情、螺情等变化的基本档案资料.对照<我国控制和消灭血吸虫标准>(GB15976-2006),5省均达到了我国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疫情 考核
  • 2008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

    作者:郝阳;郑浩;朱蓉;郭家钢;吴晓华;王立英;陈朝;周晓农

    本文通报了2008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至2008年底,全国估计血吸虫病人412 927例,报告急性病例57例,其中1例为境外输入的曼氏血吸虫病例,与2007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9.97%和32.53%.全年共救治晚期血吸虫病人21 222例,比2007年增加了15.04%.全国现有钉螺面积372 263.11 hm~2,其中新增钉螺面1l 197.89 hm~2,均在历史无螺区内发现.全国流行地区现有耕牛存栏数1 468 669头,较2007年减少了1.86%,耕牛感染率(1.34%)较2007年(2.12%)下降了36.79%,但耕牛仍是疫区血吸虫病传播的主要传染源.以湖沼型流行区为主的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5省以及以山丘型流行区为主的云南省均达到疫情控制标准,四川省达到了传播控制标准,基本实现了<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制定的中期目标.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疫情 中国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