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국중의기초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3250
- 国内刊号: 11-355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唐宋金元“标本中气”研究
通过整理唐宋金元医家对标本中气的解读、发挥、临床应用,撂究各家对其的继承与发展,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唐宋时期医家重理论轻应用,以解读《素问》原文为主,并结合理学思想进行研究.金元时期医家不拘于原文,发展了标本中气的内容、应用,为辨证施治提供了新思路.金元医家发挥标本中气概念,并将其与六经结合,使“六经气化”理论初见雏形.
-
从风痰瘀阻论治偏头痛
偏头痛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复杂,病程缠绵,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现代医学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笔者从“象思维”的角度出发,以“发无定时,来去迅猛,忽作忽止,作止无常”为凭,认为本病的基本特征是风证.内外风邪气侵扰,顽痰死血蒙窍,日久入血入络是偏头痛的发病基础,治疗上尊李东垣“和脏腑,通经络,便是治风”的原则,临床治疗重视风药的应用,立祛风舒肝、化痰活血、通络止痛之大法,组方加味散偏汤临证化裁,疗效显著.
-
治痰法在温病中的应用
温病学对痰的认识与内科杂病有所不同,故从温病学的视角梳理温病学痰的生成因素,认为既有脏腑功能失常、水津化失其正生痰的一面,也有气郁、火炼、湿热、瘀血等邪气生痰的一面;论述了痰与火、湿、燥、食积等病理因素结合的病理特征,表现在痰与火常胶结郁遏、痰与湿胶结互生、痰与燥气浊结、痰与食积互阻肠腑4个方面,并据此进一步讨论了在卫气营血辨证体系和各个病理层次下论治痰证的典型证候和方药.
-
张从正攻邪理论指导蛇串疮治疗探析
张从正师承河间刘完素认为“治病重在驱邪,邪去则正安,不可畏攻而养病”,基于此创立了“六门”、“三法”学说.蛇串疮是一种在皮肤上呈簇集状水疱、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病邪之所以可以侵袭人体必有其正虚之处,因此为重视邪气,这与张从正攻邪理论相一致.张从正治病首重攻邪;血气流通,不通则痛;消而勿伐,补养正气;以及因势利导就近祛邪之理论指导蛇串疮临床治疗,根据患者不同体质、不同疾病阶段、不同病变部位治疗用药.
-
《金匮要略》胸痹“阳微阴弦”病机探微
对历代医家以“心阳虚、心脉痹”衍释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的胸痹“阳微阴弦”病机理论提出商榷,并以《金匮要略》原条文为依据,从胸痹“阳微阴弦”的脉学意义、病机理论和治疗学意义进行探讨,提出胸痹病机“阳微非必然,阴弦是主因”的观点,以“痰、瘀”立论,主张着眼“痹”字,以“邪实痹阻心脉,不通则痛”为胸痹基本病机.
-
温病理论在皮肤病治疗中的思考
温病学是辨治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多种急性外感热病的一种理论体系,在皮肤科的临床中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温病学说毕竟是指导外感热病的一种理论,虽然与皮肤病痛机有许多相合之处,但还是有很大区别.临床运用时需在明确皮肤病诊断的前提下,结合中医的辨证论治,才能灵活地将温病理论的辨证方法及方药运用于皮肤病的治疗中.
-
基于腑病视角论治消渴
六腑是人体的结构组成部分及功能单元,在人体的生理病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消渴是常见的津液代谢失常性疾病,与六腑的关系密切.故从腑病的角度对消渴病机进行探讨,认为腑气损伤是消渴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消渴病程的病机演变可概括为六腑损伤为先,腑病及脏为继,脏腑同病,变证丛生为终,从而为消渴从腑病论治提供理论依据.
-
《黄帝内经》“酒风”病因病机探析
酒风即漏风,是因为过度饮酒引发中风的一类疾病,早见于《素问·病能论》.随着社会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酒风的发病几率也与日俱增.酒性剽悍峻烈,能酿痰涎,易于助热化湿,如若过饮则伤脾胃导致湿热蕴蒸于中焦,且酒性辛热发散,过饮则阳气发散太过而耗伤阳气,表现为身热懈惰、汗出如浴、恶风畏寒、倦怠无力、口干善渴、不耐劳累等症.故通过对酒风病因病机的梳理,探讨其致病与阳气以及湿热之邪的关系,并结合临床医案说明“酒风”病的治则治法,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从胃治肾探析“肾者胃之关”
基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对水液代谢过程的概述,联系“肾者胃之关”上下文,结合诸多学者对于“肾者胃之关”的论述及其指导下的临证实践,认为“肾者胃之关”,此句原义是暗含以胃为水液代谢的“上源”,肾为之“F源”的整个津液代谢过程,强调的是从全局考量水液代谢疾病.肾为胃之门户,肾病及于胃,由肾治胃;胃为肾之上源,胃病及于肾,从胃治肾.并着重从胃治肾的角度进行“肾者胃之关”的阐释,以拓展对于“肾者胃之关”的全面认识,为从胃治肾的临证提供理论依据.
-
黑苔小议
自古黑苔主热盛、主寒极已成共识,且每每见之即为危证.故其临床治疗甚为棘手,其辨治则需加以重视.然而黑苔虽多属病情危重现象,笔者经过多渠道临床观察,黑苔的成因是较为复杂多样的.同时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若见到黑苔并无其他严重症状和体征,即可以视为并非严重,故应正确辨证于黑苔,灵活对待和估计病情.
-
H型高血压脑卒中高发的病机探析
从H型高血压痛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致病机制等方面入手,探析H型高血压的病机特点.一方面H型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痰湿、血瘀密切相关,且其“痰”“瘀”程度较非H型高血压更重.另一方面,H型高血压患者“痰瘀互结”日久损伤肝血或闲阻气机可化生“风”“火”,助力伏藏络脉之“痰瘀”故邪上犯脑络,引发脑卒中,H型高血压病具有“痰瘀尤重、易化风火”的病机特点.
-
论“阳明经证”乃张仲景不言之言
自从喻嘉言提出“阳明经证”后历史上争议不断,以陈亦人在20世纪80年代《辽宁中医杂志》的质疑具代表性.故从张仲景对于表里疾病的治法入手,结合《伤寒论》对太阳病以及阳明病的种种论述得出结论:阳明表证是客观存在的,其治法乃微汗法;将阳明表证称之为“阳明经证”是恰当的,符合张仲景对于疾病病位的定义.
-
“清肺止咳化痰汤”治疗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49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清肺止咳化痰汤”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清肺止咳化痰汤”煎剂每日1剂,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急支糖浆”每日3次,每次30 ml.急性气管-支气管炎l周为1个疗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药的综合疗效以及对咳嗽、咳痰的疗效.结果: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治疗,“清肺止咳化痰汤”组临床总有效率及对咳嗽的临床有效率均为94.0%,其中对咳痰的临床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急支糖浆”组临床总有效率及对咳嗽的临床有效率均为92.5%,其中对咳痰的临床有效率为90.0%.“清肺止咳化痰汤”组在对咳痰的治疗上明显优于“急支糖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治疗,“清肺止咳化痰汤”组临床总有效率及对咳嗽和咳痰的临床有效率均为93.8%.对照组“急支糖浆”组临床总有效率及对咳痰的临床有效率均为89.5%,其中对咳嗽的临床有效率为92.1%.在综合疗效和咳痰的治疗方面,“清肺止咳化痰汤”组明显好于“急支糖浆”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肺止咳化痰汤”疗效明确,在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咳痰的治疗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综合疗效和咳痰治疗上,均明显优于“急支糖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化痰通腑法治疗217例中风中脏腑痰热腑实证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通过化痰通腑法对中风中脏腑痰热腑实证患者意识障碍、神经功能缺损及相关证候影响的分析,研究痰热腑实证及化痰通腑法在中风病病势转归中的作用.方法:检索东直门医院信息中心1975年至2005年中风病案号从病案室获取原始病案,严格遵照中风病和痰热腑实证的诊断标准及本研究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遵循双人双录交叉核对原则,将纸质病案转化为结构化电子数据,运用频次统计和t检验分析通腑前后患者在意识状态、神经功能缺损及火热证、痰证的改变情况.结果:共得到中风中脏腑痰热腑实病案217例72.81%的患者,其证候在发病72 h内出现,化痰通腑法可使83.41%的患者腑气通畅,58.5%的患者神志转清,同时促进了意识恢复的速度,缩短了意识障碍持续时间,降低了火热证、痰证程度,促使神经功能恢复.结论:痰热腑实证出现与中风病严重程度相关,化痰通腑法促使腑气通畅、降浊解毒,减轻痰热、痰火证的同时,对改善中风病意识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病情有积极作用.腑气通畅在中风病中占据重要地位,痰热腑实证及化痰通腑使腑气通畅对中风病预后转归有重要作用,提示中风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脑与肠存在密切关联.
-
基于广义估计方程的缺血性中风病中医证候要素动态变化与NIHSS评分变化纵向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病中医证候要素动态变化与NIHSS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以379例缺血性中风病临床数据为基础,在入院时、3、14、28、90 d分别采集《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中风、火、痰、瘀、气虚、阴虚阳亢6个证候要素的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运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其相关性.结果:NIHSS评分与各证候要素评分变化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均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NIHSS评分的改变对证候要素风、火热、痰、气虚、阴虚阳亢评分的改变有影响,NIHSS评分每增加或减少1分,相应证候要素评分分别增加或减少0.403分、0.224分、0.355分、0.376分、0.157分.结论:缺血性中风病的NIHSS评分变化在不同时点与多个不同证候要素评分的变化相关,其相关程度不同.
-
银屑病不同证候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研究
目的:观察银屑病不同证候(血热证、血瘀证、血虚证)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清中TNF-α、IFN-γ、C RP、IL-17 A、IL-6、IL-8、VEGF含量的变化,探讨其与银屑病不同证候的关系.方法:入选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共90例,其中血热证、血瘀证、血虚证各30例,另取健康人30名作为对照.ELISA法检测不同证候银屑病患者血清中主要细胞因子TNF-α、IFN-γ、CRP、IL-17 A、IL-6、IL-8、VEGF水平,并对银屑病患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结果:血热证组银屑病患者血清中TNF-α、IFN-ILγ-6、II-8、CRP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血瘀证组TNF-α、IFN-γ、IL-6血清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血虚证组TNF-α血清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热证组血清TNF-α、IFN-γ含量与其PASI值正相关.结论:银屑病不同证候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存在差异,某种或某几种细胞因子可被用于判断银屑病的证候.
-
中医症状术语标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目的:对近20年来发表的中医症状术语标准方面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与评价,为中医症状术语标准研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统计1994 ~2014年间发表的中医症状术语标准相关的期刊论文和著作,通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中医症状术语标准已经从分类、规范化、症状量化等方面开展了初步研究,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结论:中医症状术语标准的研究应立足于信息化,进一步开展更适合临床和科研实际应用的标准研究.
-
独活肠吸收液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张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独活肠吸收液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及其舒张机制.方法:应用外翻肠囊法制备独活含药肠吸收液,采用离体血管环技术制备大鼠胸主动脉环,使用累积加药法分别检测独活肠吸收液对PE、KCl刺激的内皮完整与去内皮胸主动脉环张力的影响,并探讨其Ca2调节机制.结果:独活肠吸收液能够浓度依赖性地舒张PE、KCl引起的内皮完整与去内皮血管环收缩,内皮完整组与去内皮组大舒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PE或KCL预收缩的血管,独活肠吸收液均能抑制CaCl2所致大收缩效应.结论:独活肠吸收液对PE、KCl引起的血管收缩均具有较好的舒张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细胞外Ca2内流密切相关.
-
β-内啡肽过度释放参与脾气虚纳少和腹胀的形成
目的:研究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与脾气虚纳少和腹胀的关系.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脾气虚模型组(模型组),每组10只;代谢笼检测大鼠24 h进食/水量,炭末法评估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ELISA法检测下丘脑、胃和小肠组织β-EP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下丘脑、胃和小肠组织中μ受体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进食/水量显著下降,小肠推进率明显下降,下丘脑、胃和小肠组织中β-EP水平和μ受体表达显著增加.结论:β-EP过度释放参与了脾气虚纳少和腹胀的形成.
-
病证结合构建慢病风险预测模型的思路与方法
风险预测模型研究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防治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的疾病风险预测模型中缺乏中医证候学和症状学等方面内容.病证结合构建慢病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思路首先是以疾病发生或疾病终点指标作为目标结局变量,其次确定并采集与目标结局相关的关键信息,然后运用数理方法筛选中西医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后评价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常用的数学模型包括Logistic回归模型、Cox比例风险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树模型、Markov模型、随机森林.此外在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时需注意各种模型的适用条件、结局变量特征和影响因素的数据特点.
-
三七总皂苷对拟缺血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PLA2G4A表达及其下游产物的影响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拟缺血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型磷脂酶A2IVA(phospholipase A2 group ⅣA,PLA2G4A)表达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培养大鼠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氧糖剥夺法制备拟缺血模型,用三七总皂苷及PLA2G4A抑制剂进行干预,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PLA2G4A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20-羟二十烷四烯酸(20-hydroxyeicosatetraenoic acid,20-HETE)、血栓素A2(thromboxanea2,TXA2)/前列环素(prostaglandin I2,PGI2)表达水平.结果:三七总皂苷可显著下调PLA2G4A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对AA、20-HETE、TXA2/PGI2也有下调作用.结论:三七总皂苷可以下调拟缺血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PLA2 G4A及其下游产物的表达,这可能是三七总皂苷在脑缺血损伤中发挥化瘀通络作用的机制之一.
-
脾胃虚弱型肥胖小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建立脾胃虚弱型肥胖小鼠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复制高脂饮食诱导肥胖模型,在肥胖模型的基础上按照神疲乏力、食少纳呆、便溏等主要脾虚指标进行二次筛选符合条件的肥胖鼠.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测定血清中炎症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及脾脏、胸腺和肠道派氏小体中CD4+、CD8+及CD11c+等含量变化.结果:肥胖鼠成模率62.96%,其中脾胃虚弱型肥胖鼠23.53%.脾虚型肥胖鼠IL-10、TNF-α显著高于正常组,白介素-6显著低于正常组,其肠遭派氏小体中的CD4+、CD8+及CD11c+明显降低.结论:此方法可以较好地筛选出脾胃虚弱型肥胖鼠,为健脾益气治疗肥胖奠定基础.
-
中医理论创新琐谈(一)——以肝藏血主筋论治重症肌无力为例
在概括重症肌无力症状以劳力性无力为特征的基础上,按照中医传统理论逐层分析病机,根据中医肝主疲劳的理念,将其病位定位于肝,围绕肝体阴用阳、藏血主筋、为罢极之本等理论认识,形成了以养肝血强筋力为中心的重症肌无力治疗方法.
-
贾跃进运用逍遥散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失眠经验举隅
国家级名老中医贾跃进主任认为“气郁为百病之先”,现代人因为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情绪波动较大,失眠的患者也日渐增多,很多病人在发病前有明确的不良事件刺激或者情绪变化,笔者将其治疗失眠的案例收集加以整理分析,发现其在治疗失眠病人时多从肝郁血虚论治,主方为逍遥散合酸枣仁汤,疗效满意.逍遥散为中医经典的解郁名方,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之功效,主治肝郁血虚脾弱之证.酸枣仁汤为医圣创制之经方,具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功效.贾跃进在主方的基础上根据兼证加减化裁,若病程长、久病入络则加入行血活血之品;若肝郁化热则加清热除烦之品;若肝郁日久克伐脾胃、血虚肠燥,则加入健脾养血润肠之药.
-
唐江山辨治急难重症验案七则
目的:总结整理全国名老中医唐江山主任医师治疗急难重症验案.方法:分别列举七则以大承气汤、桃花汤、大柴胡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等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胆囊炎并败血症、冠心病心绞痛等急难重症验棠.结果:名老中医唐江山主任医师善用经方治疗急难重症,其经验丰富,效果显著.结论:中医不仅能治疗慢性症,也能治疗急难重症,治疗急难重症的临床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
宋兴应用金匮肾气丸治咳经验
金匮肾气丸是医圣张仲景创制的补肾祖方,该方作为治疗肾虚咳嗽的方剂之一在临床上广泛运用.大多数医家认为肾气丸证辨证以阳虚症状为主,然而其应用标准并不明晰,缺少一定的规范化和规律性,使人难以把握其辨证依据.为阐述肾气丸证的临床诊治规律,故对肾咳的病因病机、肾气丸的药物组成及方义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总结宋兴教授运用金匮肾气丸治疗咳嗽的经验基础上,对其应用本方的诊治要点进行介绍,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
乐德行从气化论治鼓胀经验
鼓胀为中医四大疑难重症之一,其病因复杂,病情严重,治疗棘手.新疆名老中医乐德行教授认为脏腑阴阳虚实受寒受热或气血津液之紊乱都可致气机失调,在人体呈现升降出入开阖聚散障碍而发生鼓胀.突出有两大类型,一是心肾阳虚致气化不利,二是湿热内蕴气化不利.故分别用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和茵陈蒿汤合己椒苈黄丸加味治疗,两方的实质都是增强气化能力,调节升降出入,临床亦奏良效.
-
从“寒热”论治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为较常见的老年性皮肤病之一,其病因复杂,症状反复发作,严重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对其发病机制尚缺乏明确定论,治疗效果不佳.张学智教授以中医传统理论为基础,在临证治疗中以“寒热”为出发点,提出“理论溯源-临床表现-病因病机-物质基础-组方用药”为一体的从“寒热”论治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理论思路.尤其指导临床寒热分级、分期论治、寒热平调的治疗思路,以期从“寒热”角度诠释及分析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病本质并指导临床治疗.
-
蓝青强慢性乙型肝炎证治体会
探讨名老中医蓝青强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辨证论治特点、选方用药技巧及验案举例分析,着重从慢性乙型肝炎的常见证型分析病机要点,谨守病机,辨证论治,随证参变,并根据临床常见并发症及伴随证阐述临床加减用药的观点,甚至可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调整用药,可收标本兼顾之效,故分析其专病专方显效案例总结其心得体会.
-
《经穴解》学术特色初探
《经穴解》为清代医家岳含珍的一部以解释腧穴为主的针灸专书,该书编排体例不分卷次,以经脉为纲、各经脉总论和腧穴为目,着重于腧穴的穴名释义、主治病症分析和辨证分治方面的论述,尤其是腧穴主治的分析精当、说理透彻,还有分经而附录奇穴,这些内容均极具特色.该书对掌握腧穴的定位、功能、主治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当前临床中疾病的腧穴辨证应用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当前的经络腧穴教学中可将该书作为参考书.
-
电针足三里对雷公藤甲素致急性肝损伤大鼠IL-10与TNF-α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对雷公藤甲素致急性肝损伤大鼠IL-10与TNF-α的影响及其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健康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正常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模型组给予雷公藤甲素灌胃5d,电针组给予同等剂量雷公藤甲素灌胃并给予电针足三里刺激5d后,检测各组大鼠ALT、AST、TNF-α、IL-10含量.结果:模型组ALT、AST、TNF-α含量高于空白组,IL-I0含量低于空白组;电针组IL-10含量高于模型组,TNF-α、ALT、AST含量低于模型组;电针组IL-10、AST含量高于空白组,TNF-α、ALT含量低于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足三里能减轻雷公藤甲素所致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抗炎及促炎作用平衡有关.
-
董氏三穴合用治疗失眠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董氏奇穴中镇静穴、三又三穴和火主穴合用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取同期在焦作市中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失眠患者10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使用董氏奇穴三穴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使用艾司唑仑和谷维素联合治疗,通过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PSQI评分和不良反应进行临床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90.6%,组内PSQI评分治疗前后结果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董氏三穴合用治疗失眠与艾司唑仑和谷维素联合治疗失眠有着相同疗效,但前者具有更明显的临床安全性,故而该方法在临床值得推广.
-
推拿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退行性颈椎失稳症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采用推拿手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退行性颈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诊断的退行性颈椎失稳症患者分别纳入手法配合中药治疗组及牵引对照组,治疗相同周期后分别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3%,牵引对照组总有效率85.5%,2组结果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结论:推拿手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退行性颈椎失稳症疗效肯定.
-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腧穴运用规律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腧穴运用规律.方法:系统检索和严格筛选后,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针灸数据挖掘系统V1.0进行挖掘.结果:共纳入文献196篇,单腧穴使用频次和支持度前五位分别是足三里、肾俞、脾俞、肝俞、三阴交;“足三里+三阴交”“三阴交+内关”分别在两穴配伍项集中支持度、置信度高,“足三里+三阴交+百会”在三穴配伍项集中支持度和置信度均高,“足三里+关元+肾俞+脾俞”在四穴配伍项集中支持度和置信度均高.结论:针灸治疗CFS以辨病取穴为主,多选用足阳明、足太阳和足太阴腧穴,重视补益穴和背俞穴的使用,在配伍上多采用表里经配穴、交会经配穴和三部配穴,体现了重视先、后天调理的学术思想.
-
从正骨推拿传承现状探讨林应强筋伤学术传承存在问题及创新思路
中医正骨推拿流派是中医学术流派的重要分支,对推动中医骨伤及推拿学科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随着西方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当代中医正骨推拿学科呈弱化趋势,后继乏人的问题给学科发展敲响警钟,应加强对流派传承的进一步认识.以目前岭南林氏正骨推拿流派传承推广现状为例,众多跟师学员均认为林应强教授的这种以爆发力为特点的正骨推拿技术治疗颈肩腰腿痛疗效显著,但不易掌握技术要点,因此要使流派传承实现可持续发展,应积极探索可行的传承模式.从正骨推拿流派传承概括、特点及存在问题对林应强教授筋伤学术思想传承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提出流派研究新思路以期逐步构建成熟的师承模式,完善林氏正骨推拿流派继承-应用-推广体系,拓展其传承范围及流派影响力.
-
温肾类汤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目的:分析温肾类汤剂治疗PMOP的疗效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方法:电子检索9个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检索日期截止至2015年9月,并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1评价标准和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4项研究包括3878例患者,多数温肾类汤剂在提高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方面可能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如疗程6个月时,温肾类汤剂对比常规西药提高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的WMD和95% CI为[3.2(0.43,5.97)];温肾类汤剂提高机体各部位骨密度水平可能优于温肾类中成药治疗,如疗程6个月时温肾类汤剂对比温肾类中成药提高患者腰椎骨密度WMD和95%CI为[1.38(0.13,1.63)];在调节患者血磷、血钙水平方面,因研究数较少或结论不一致尚未发现较明显的趋势.此外,温肾类汤剂治疗时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依据现有临床研究资料分析温肾类汤剂治疗PMOP有临床意义,以温补肾阳为具体治法有一定疗效,汤剂较成药对部分症状的改善效果更佳.但因纳入研究质量以及临床疗效证据十分有限,需要更多设计严谨、实施严格、规模较大的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
强直性脊柱炎与骨质疏松症中医治疗方剂用药规律比较分析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挖掘分析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及骨质疏松的用药规律.方法:筛选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剂121首,骨质疏松症的方剂118首,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药物核心组合并进行比较.结果: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和骨质疏松症用药规律相似,均以补肾活血通络为治则治法,但用药侧重点存在差异,即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以补肾与活血通络止痛并重,而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以补肾为主佐以活血.结论: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及骨质疏松症的用药规律存在差异,前者以补肾药与活血止痛药并重,后者以补肾药为主.
-
基于中医古籍的恶露不绝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探索中医古籍中恶露不绝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收录的古籍文献为数据源,建立恶露不绝组方用药的结构化数据库,采用描述性数据分析方法对其用药特点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出现频次及使用频率处于前三位的中药依次为当归44.4%,茯苓41.19%,白芍38.89%;使用频次多的中药类别分别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清热药各占20.01%、19.51%、8.99%,其中补虚药以补气药物为主,活血化瘀药以活血调经药为主.结论:中医古籍中治疗恶露不绝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清热药为广泛,其用药规律研究可为临床选药组方提供参考.
-
王祖龙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用药经验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王祖龙教授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358例王祖龙教授治疗的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资料,采用频率、频数以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39味中药使用频率>10%;聚类分析法将药物聚为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燥湿、利水渗湿、理气止痛、活血通经、补益类7大类.结论:王祖龙教授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灵活应用各类清热药物,或清热类与利水渗湿类同用,或理气止痛类与活血通经类同用,或适当配伍补益类药物来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证,常用药物7大类共39味.
-
基于骨质疏松症探讨“肾主骨”的性别差异
基于骨质疏松症,从中医理论角度深入探讨“肾主骨”的性别差异.认为男女的不同生理特点、生长发育的不同步、生殖机能的不同以及男女“脾”与“肝”的不同病理特点导致“肾主骨”存在性别差异,也因此造成男女在骨质疏松症发病时间、发病率以及发病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
-
基于古代医案对血瘀证脉象差异化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究血瘀证脉象差异表达的规律性,据此分析血瘀证发生发展的演变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血瘀证的临床诊治.方法:收集古代血瘀证医案、统计医案中病人脉象频次、生活环境、年龄及主要症状(兼证),对脉象与其他统计项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探究血瘀证发病人群分布特点及脉象差异化表现与诸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结果:入选340例医案,显示古代血瘀证医案之脉象弦脉多(184),数脉其次(123),涩脉第三,细脉又次之,然后是滑脉和大脉等;血瘀证好发于贫困或战乱中人群,中老年人居多,兼夹因素以虚滞多.结论:瘀不离虚、瘀滞互化是血瘀证演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治疗中需注意扶助正气和行气,血瘀证的发病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
美貌·进化·元气
以往人们对美貌意义的讨论只局限于社会科学领域,如将“美貌”与“道德”对举、“美貌”与“才能”“智慧”对举.实际上,美貌的本质在于生物学、在于生物学的根本——生物进化.美貌就是在人类进化的方向上,比平均值多进化了一点.从医学角度来说,一个人进化的完全度即是其元气的充盈度,所以美貌者元气较足.首先美貌者进化层次较高.从头部、面部、额、眉弓、鼻梁、腮、口、唇、上下颌齿槽突、牙、下巴、下颌角、耳垂、脸的宽度、面的中下部所占比例、脖子、女性乳房、腹肌、腹型、腰、臀、头高与身高、脚长比例、直立、直立相关的行走姿势、肤色、体毛等美貌的评价点以及美貌者与智商的关系进行论证.其次美貌者元气较足.笔者以往已揭示元气即人体的有序一面,而生物进化是从简单到复杂,即从低有序度到高有序度.所以,人体进化层次高者其元气则充盈,因此美貌者元气较足,若干美貌与寿命、生育能力关系的研究表明,美貌者元气较足,而元气不足者其容貌衰败,衰败的顺序与进化相反.
-
建立适合中医睡眠医学发展的知识谱系
知识谱系的相关概念初来自于社会科学,自从刘保延研究员提出要进行中医知识谱系研究后,刘艳骄博士在承担刘保延相关课题的实践中逐步进行了一些理论研究,先后提出中医睡眠医学发展的知识谱系,建立了中医诊治睡眠障碍的一些清单,并进行了必要的临床实践.实践证明,这种新的理论对传承中医的学术精华,吸收现代睡眠医学发展的好的理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仅就有关理论加以以阐述,以抒发己见.
-
中国蒙医整骨术整复手法概念及其特质
中国蒙医整骨术整复手法往往以喷酒捋抚术与手法复位术为一体,实施骨折闭合复位,因而具备痛苦小、愈合快、恢复好、费用低等特色优势,在我国北方广为流传并沿用至今.它基于人体“天人合一”(合“身心合一”)整体观认知和“结构连续-功能完整”局部观认知,在漫长的实践中沉积下骨折复位自我与自然特质、结构与功能特质.这是中国蒙医整骨术整复手法传承与沿用至今的根本支撑点,更是当今骨折复位概念的整体、动态、功能化发展方向,传承与弘扬势在必行.
-
中国传统思维与中医学术创新
传统思维方式作为中医学的“文化基因”,其以关系为逻辑起点,重视整体、动态联系的特征,促进了中医理论的建构与发展,确立了中医学术的基本特征;而与之相伴的思维方式的缺陷,又成为制约中医学术创新的重要因素.从思维方式的角度而言,中医学的发展应当在两种思维方式之间建立一种太极图式的互补、和谐、互动关系,必须继承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长处,克服其缺陷,借鉴近代科学逻辑思维方法的优点,积极引进现代系统科学思维方法,以促进中医学术的健康发展.
-
从阴阳本体结构探讨温阳化浊法对养生及抗衰老相关疾病的现实意义
衰老的加速及衰老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快速增长,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故从历代中医典籍对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的认识,探源阴阳的本体结构,提出“内阳外阴”的阴阳体用本体结构.认为“阳虚阴实”是衰老及老年病的病因病机的本质;探讨温阳化浊法在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痴呆病、癌症等是具代表性的衰老相关性疾病及养生中的现实意义,旨在为养生抗衰老及对老年病的论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新思路,为其中医治疗和合理用药提出新途径和新方法.
-
基于《黄帝内经》“咸走血”探讨长期过食咸味致血瘀体质形成的中医机理
探讨长期过食成味致血瘀体质形成的中医机理.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的形成与饮食可以通过脾胃运化影响脏腑气血功能后天的饮食习惯、相对固定的饮食结构紧密相关,并形成稳定的功能趋向和体质特征.据《黄帝内经》“成走血”理论,长期过食成味可导致血瘀体质的形成,其机理可能是成入血寒凝泄津、入肾损精伤血、入心伐脉滞血.
-
氟骨症针灸治疗概况分析
氟骨症是地方性疾病,以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症状,重者关节变形、骨质破坏.中国古代文献没有氟骨症确切记载,中医将此病归于“痹症”,采取补肾壮骨、通络止痛、化瘀祛痰等方法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其病机和效应机理尚在研究之中.针刺治疗此病文献报道十分稀少,故展示了针刺治疗氟骨症的现状,对文献质量进行了总结,对针刺治疗氟骨症的疗效、病因、病机等进行了探讨,认为针灸治疗氟骨症疗效肯定、成本低、毒副作用少,值得研究者深入探讨.
-
中医方剂治疗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其高发病率和致死率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加重了医疗卫生资源的负担.中医在诊治脓毒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据脓毒症的临床三大主要证型采用相应的治则治法,即热证治以清热解毒、通腑泻热,瘀证治以活血逐瘀和虚证治以扶正祛邪,这些治疗通过改善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故将中医方剂治疗脓毒症进行归纳阐述,以期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
肝主疏泄的源流追溯及现代研究
一直以来,中医学术界在对待“肝主疏泄”的源流问题上意见纷纭.追溯其源流,“疏泄”一词早见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在《说文解字》中也能找到肝主疏泄的影子.其后经历金元时期“相火论”的影响,明清时期医家对该理论内涵的不断外延补充,新中国时期肝主疏泄终被确立为肝的生理功能之一并被写入教材.现代西医研究为肝主疏泄的5个主要内涵提供了合理性解释,海马区与情绪控制密切相关也被证实为疏肝解郁药的主要靶区.此外,肝主疏泄的功能可能是调节脑肠肽的核心,而肝主疏泄可以通过影响人体内分泌系统调节人体生殖.
-
语域视角下中医双语词典中的中医术语英译对比研究
中医术语的英译一直是中医英译的难点,中医双语词典中收录了大量的中医术语,而各词典对中医术语的英译在英译原则与方法方面不尽相同,以致于造成译文的差异.故以3本中医汉英词典为准,试图从系统功能语言学提出的语域概念进一步厘清中医术语英译的问题所在,指出中医术语英译在中医双语词典中体现出的差异是译者针对不同的语场、语旨和语式在词汇层面进行选择的结果.鉴于中医药双语词典作为工具书的功能,建议中医术语译文应突出中医语域特点,构建中医语域标志,区分正式用语和非正式用语.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