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中国药学杂志

中国药学

中国药学杂志

Chinese Pharmaceutical Journal 중국약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494
  • 国内刊号: 11-2162/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23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桑国卫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纳米粒胃肠道吸收影响因素

    作者:王绪兵;易以木

    目的对纳米粒胃肠道吸收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方法查阅有关纳米粒胃肠道吸收影响因素的文献资料.结果影响纳米粒胃肠道吸收的影响因素包括胃肠道生理因素、纳米粒的性质及吸收促进剂、分散介质等方面.结论对纳米粒胃肠道吸收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其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不高的问题,使口服纳米粒药物输送系统早日用于临床.

  • 2001年我国生化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天民;王凤山

    目的据文献综述2001年我国生化药物的研究进展.方法选择具有较大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内容,按生化药物的制备工艺、制剂、药理与生物活性、临床应用、检验方法、新生化药物、新生化药物资源与物质等几个方面分别介绍.结果与结论 2001年我国生化药物在非注射途径给药制剂方面的研究依然是热点,同时在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关键词: 生化药物 研究进展
  • 真菌来源鞘脂的结构及其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谢芬;郭顺星

    目的介绍真菌来源鞘脂的化学结构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为我国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研究和从中开发新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国外发表的论文为材料,从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两方面进行介绍.结果与结论真菌来源鞘脂的结构具有独特性,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 国产马来酸伊索拉定片临床生物等效性试验

    作者:傅颖君;戴群;孙萍

    目的评价国产马来酸伊索拉定片(MI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选用日本产马来酸伊索拉定片(商品名为盖斯隆)为对照药,共治疗活动性胃溃疡120例,其中MIT和盖斯隆分别为60例.结果 MIT溃疡痊愈率为63.3%,总有效率为86.7%,疼痛缓解率为96.1%;盖斯隆相应为56.7%,85.0%,94.5%;MIT和盖斯隆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和8.1%;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MIT在药效和不良反应方面与盖斯隆相似,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的新型胃黏膜保护剂.

  • 原位心脏移植的免疫抑制治疗

    作者:马珂;金戈;赵荣伟;严志昆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患者合适的免疫抑制剂使用方法.方法监测3例行心脏原位移植术后患者的环孢素A全血谷浓度和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结果 3例患者至今存活,生活质量良好.术前术后不同时期对免疫抑制剂使用有不同要求.结论监测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有利于减少急性排斥发生和减低肝肾毒性等不良反应,应根据临床情况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

  • 赶黄草中黄酮提取方法的研究

    作者:汪洪武;任启生;冯长根;宋新荣;刘艳清

    赶黄草为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扯根菜属(Penthorum)多年生草本植物.本实验采用超声浸提和水浴浸提两种方法从赶黄草叶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获得佳提取条件,为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 应用ELISA研究重组水蛭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

    作者:姜素云;李国香;韩国柱

    水蛭素(hirudin)是从药用水蛭(medicinal leeches)中分离出的天然的凝血酶抑制剂,目前,国内外已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大量制备.本实验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国产重组水蛭素(Recobinant hirudin,rH)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进行了研究.

  • 乳酸左氧氟沙星阴道栓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作者:董福祥;王姣峰;王爱凤;朱明忠;李根池

    乳酸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 lactate,LL)是氧氟沙星(ofloxacin,OFLX)的S-型左旋同分异构体的乳酸盐,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其抗菌活性是OFLX的2倍[1].对由绿脓杆菌、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等引起的妇科感染疗效显著.但目前市售仅有注射剂和片剂,为了扩大临床选择范围,我们试制了LL阴道栓,并对其质量进行考察.

  • 红花注射液与常用输液的配伍实验

    作者:田彩锁;殷立新;王淑梅;孙莉

    红花注射液为中药红花经加工提取制成,有效成分为红花黄色素、红花红色素,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作用,在临床多采用静脉滴注给药.但其在输液中的稳定性笔者尚未见报道.为此,笔者选择临床常用6种输液考察红花注射液在输液中的稳定性,旨在为临床配伍提供依据.

  • 注射用法莫替丁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

    作者:郭丰广;孝建华;高培平;党荷芹;高允生

    法莫替丁(famotidine)是组胺-H2受体阻滞药,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除肿瘤及食道、胃底静脉曲张以外的各种原因所致的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糜烂引起的出血.笔者对法莫替丁与临床4种常用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进行了考察,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1 仪器与药品WFZ800-D3A型紫外分光光度计(北京第二光学仪器厂).法莫替丁标准品(山东省药品检验所);注射用法莫替丁(哈尔滨制药三厂;批号960802);10%葡萄糖(10%GS),5%葡萄糖氯化钠(5%GNS),0.9%氯化钠(0.9%NS)(本院自制,批号分别为961206,961212,961008);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济南永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960416).

  • 气相色谱法测定4种5-单硝酸异山梨酯制剂体外溶出度

    作者:张淑慧;孙颖光;马杰;梁春慧;曹颖

    5 -单硝酸异山梨酯(IS-5-MN)为新一代抗心绞痛的硝酸酯类药物,用于预防有冠脉疾病的稳定型心绞痛.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方面也日益广泛.目前,测定药物溶出度是控制制剂质量和评价其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对于缓释、控释制剂.本实验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法测定较常用的4种IS-5-MN药品的溶出度,并进行评价.

  • 盐酸洛美沙星滴眼液的制备

    作者:周永刚;李月清

    洛美沙星(lomefloxacin,LMLX)是有两个氟原子的第三代中长效喹诺酮类强效广谱抗菌药物[1].在兔眼局部应用0.3%盐酸洛美沙星滴眼液后,眼内药物浓度超出多数病菌的小抑菌浓度、多次滴眼比单次滴眼的角膜和虹膜睫状体药物浓度高3倍以上、房水药物浓度比单次滴眼高11倍[2];在眼科,0.3%盐酸洛美沙星滴眼液对眼部感染的细菌清除率为94.4%、对角膜脓肿、角膜溃疡、结膜炎、睑缘炎、麦粒肿、泪囊炎等有效率在90%以上、且无明显不良反应[3],故我们研制了盐酸洛美沙星滴眼液.

  •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党参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

    作者:赵春杰;郝桂明;李欢欣

    目的对党参中残留12种有机氯农药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的研究.方法采用FDA方法提取、硫酸磺化后,以不分流进样方式,用DB-1弹性石英毛细管柱,经柱程序升温技术分离,并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外标法计算含量.结果三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80.1%~103.8%,RSD为0.52%~6.21%;被测样品中均含有不同程度的农药残留.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可用于党参中12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 顶空进样法测定布洛芬中的残留溶剂

    作者:郭琴;张立军;董洪文

    目的用气相色谱的顶空进样法建立布洛芬中的残留溶剂乙醇和1,2-二氯乙烷的测定方法.方法使用配置顶空进样器的气相色谱仪,采用HP-624 (94%二甲基聚硅氧烷和6%氰丙基苯聚硅氧烷),0.53 mm×30 m色谱柱,以氮气为载气,FID检测器,顶空进样,通过外标法计算残留溶剂的含量.结果布洛芬中有残留乙醇检出;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乙醇为0.43~42.9 μg*mL-1(r=0.999 4),1,2-二氯乙烷为0.021~2.14 μg*mL-1(r=0.997 2);定量限乙醇为0.4 μg*mL-1,1,2-二氯乙烷为0.05 μg*mL-1;平均回收率乙醇为 95.0%(RSD=2.0%,n=5)和1,2-二氯乙烷为98.8%(RSD=2.7%,n=5);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果准确.

  • HPLC测定硫酸沙丁胺醇缓释片有关物质及含量

    作者:左文坚;史欣

    目的建立一种用HPLC测定硫酸沙丁胺醇缓释片有关物质及含量的方法.方法以ODS为固定相.磷酸盐缓冲液-甲醇(90∶1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6 nm.结果硫酸沙丁胺醇在20~70 μg*m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A=35 334c-29.6,r=0.999 9.精密度试验RSD=0.36%(n=6),低检出量为6.6 ng,有关物质可检出杂质7个.结论本方法简单、快速、结果准确.

  • 硝洛地平及其注射液RP-HPLC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作者:刘晓红;张兰桐;薛强;马桂林

    目的建立硝洛地平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对硝洛地平进行定量测定;正交设计优选色谱条件;以非洛地平为内标,NOVA-PackC18柱(4.6 mm×250 mm),检测波长237 nm.结果正交试验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确定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乙腈-水(55∶45),流速:1.0 mL*min-1,柱温:45℃.此法线性范围0.5~8 μg*mL-1,r=0.999 9,方法精密度RSD为1.49%.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为1.24%(n=5).结论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准确度好,可作为硝洛地平的含量测定方法,以控制其原料及制剂的质量.

  • HPLC测定甘糖酯片的含量和溶出度

    作者:赵峡;吕志华;徐家敏

    目的建立测定甘糖酯片含量和体外溶出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Aminex HPX-87H(300 mm×7.8 mm)离子排阻柱,以0.005 mol*L-1 H2SO4为流动相,柱温为60℃,流速为0.5 mL*min-1,用葡萄糖醛酸作内标,在210 nm波长处紫外检测,以内标法峰面积定量.结果本法测定线性范围为100~2 000 μg*mL-1,平均回收率为97.32%,RSD=2.54% (n=6),低检测限为4 μg*mL-1.结论本法测定甘糖酯片含量和体外溶出度,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可作为制剂质量控制方法.

  • 肉苁蓉种子愈伤组织诱导条件的研究

    作者:欧阳杰;王晓东;陈书安;王玉春

    目的对肉苁蓉种子愈伤组织的诱导条件进行研究.方法用不同方法处理肉苁蓉种子使之诱导出愈伤组织.结果适条件为:将种子剥去种皮,在50℃下进行1 h热处理激活,然后接种在添加2,4-D (1 mg*L-1)+KT (0.5 mg*L-1)+GA3 (1 mg*L-1)+CH (500 mg*L-1)的MS固体培养基上(pH6.0),诱导时温度为25℃,暗培养,此条件下肉苁蓉种子愈伤组织的发生率为25%.结论剥去种皮及热处理是肉苁蓉种子愈伤组织形成的关键,其佳条件是50℃处理1 h.

  • 与蜜环菌共生过程中猪苓菌核不同部位糖类成分的含量研究

    作者:郭顺星;曹文琴;王秋颖;王春兰

    目的通过猪苓菌核与蜜环菌共生过程中不同部位糖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明确蜜环菌对猪苓菌化学成分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二者的相互作用关系和指导猪苓菌核的合理采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分析法(HPLC).结果蜜环菌侵染的猪苓菌核部位和4年生菌核糖类成分含量高于其它部分.结论蜜环菌的侵染不但促进了猪苓菌核的繁殖和生长,而且对猪苓菌核糖类成分含量的提高也有显著作用.

  • 哌拉西林/舒巴坦的药效学研究

    作者:陈东科;胡云建;张秀珍

    目的研究哌拉西林/舒巴坦及哌拉西林对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及体内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低杀菌浓度(MBC)及杀菌试验;采用腹腔感染后经皮下注射药物测定对小鼠的半数保护剂量(ED50).结果哌拉西林/舒巴坦对产酶革兰阴性需氧菌及厌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均高于哌拉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与舒巴坦的不同配比对其抗菌活性影响不大;哌拉西林/舒巴坦对临床常见产酶菌的MIC和MBC非常接近.细菌接种量在104~107 CFU*mL-1、培养基在pH6.0~8.0及蛋白含量在25%~75%时,对哌拉西林/舒巴坦的体外抗菌活性无明显影响.哌拉西林/舒巴坦各配比与单用哌拉西林相比,相对水解率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产β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产头孢菌素酶的变形杆菌以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白菌分别感染小鼠,哌拉西林/舒巴坦2∶1和4∶1配比均能明显提高哌拉西林的疗效.结论哌拉西林/舒巴坦有较好的稳定性,对临床常见产酶菌显示出了较强的抗菌活性,哌拉西林/舒巴坦的体外抗菌活性与体内保护效果是平行的.

  • 不同规格双扑伪麻分散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作者:郜琪臻;肇丽梅

    目的评价两种规格的双扑伪麻分散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 18名健康受试者,采用随机分组自身交叉对照实验方法,分别口服单剂量的受试药品A与B和参比药品,用HPLC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血药浓度.结果受试药品A与B和参比药品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消除半衰期t1/2:(2.81±0.43),(2.95±0.46)和(2.82±0.38) h;平均达峰时间tmax:(0.61±0.40),(0.66±0.36)和(0.93±0.48) h;平均达峰浓度cmax:(9.82±2.10),(9.63±2.59)和(9.32±1.99)μg*mL-1;AUC0~t:(34.36±6.40), (32.85±6.40)和(34.82±5.29) μg*h*mL-1;受试药品A与B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8.4±8.6)%和(95.5±9.9)%.结论经统计分析,受试药品A和B与参比药品生物等效.

  • 苦参总碱注射液的药动学的研究

    作者:陈亚飞;田颂九;宋景政;孙曾培

    目的建立了兔血浆中苦参类生物碱的毛细管电泳分离测定法.方法在血浆中加入内标西咪替丁后,用甲醇进行蛋白沉淀,高速离心后,直接进样测定.运行缓冲液为0.2 mol*L-1 Tris-40 m 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20%异丙醇,用磷酸调pH至5.5,检测波长为205 nm.结果本测定方法的提取回率为94.64%~98.78%,对血浆中氧化槐果碱的低检测浓度为0.2 μg*L-1,氧化苦参碱的低检测浓度为1.0 μg*L-1,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41~72.5 μg*L-1和1.95~268.5 μg*L-1,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2 和0.9994.兔静注100 mg*kg-1苦参总碱注射液后,用本法测定了兔血浆中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浓度经时变化过程,并对其药动学参数进行估算.结论用本法同时测定兔血浆中的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结果满意,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在体内符合开放式二室模型.

  • 绞股蓝总皂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曹晓勍;张岫美;魏欣冰;王立祥;刘慧青

    目的观察绞股蓝总皂苷对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损伤NO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MCAO)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脑亚细胞器内NO含量的变化并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脑亚细胞器内NO含量显著升高,海马CA1区存活的锥体细胞数显著降低.绞股蓝总皂苷能显著降低脑亚细胞器内NO含量,升高海马CA1区存活的锥体细胞数.结论绞股蓝总皂苷通过降低NO的毒性,发挥保护脑组织,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 格帕沙星对500株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

    作者:李耘;杨敏;陈扬;陆红;李家泰

    目的测定格帕沙星及对照药环丙沙星等对500株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琼脂二倍稀释法和肉汤二倍稀释法.结果格帕沙星抗革兰阳性球菌作用优于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与司巴沙星相当.尤其对于MSSA和链球菌属,格帕沙星的MIC90≤0.25 mg*L-1,除司巴沙星与之相当外,其它对照药均高出4~16倍.格帕沙星抗厌氧菌作用优于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其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与氧氟沙星、司巴沙星相当.格帕沙星有较强的杀菌作用.细菌接种量和培养基中人血清蛋白含量对格帕沙星的MIC值无明显影响.培养基pH值在酸性侧(pH5.0)抗菌活性略有下降而在碱性侧(pH9.0)有所增强.结论格帕沙星为一较强的广谱杀菌药.

  • 盐酸小檗碱及其与环孢素A合用对小鼠肝P450同工酶的影响

    作者:辛华雯;吴笑春;李罄;仲明远;余爱荣;朱敏

    目的阐明盐酸小檗碱及其与环孢素A合用对P450同工酶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环孢素A及两者合用时小鼠肝微粒体红霉素N-脱甲基酶(ERD)、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DM)的活性,采用RT-PCR法测定CYP3A1和CYP2E1基因在给药前后的变化.结果灌胃给药3 d和6 d,盐酸小檗碱(200 mg*kg-1)对ERD活性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ADM有抑制作用;环孢素A(45 mg*kg-1)对ERD和ADM均有抑制作用;盐酸小檗碱与环孢素A合用对ERD和ADM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盐酸小檗碱与环孢素A合用对CYP3A1和CYP2E1基因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盐酸小檗碱与环孢素A合用可明显抑制药物代谢酶ERD(CYP3A1)、ADM以及CYP2E1.

  • 促渗剂对来氟米特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

    作者:刘成;胡晋红;朱全刚;孙华君

    目的研究几种常用促渗剂对来氟米特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平扩散池,离体SD大鼠腹部皮肤用促渗剂预处理12 h,以渗透速率为指标,用HPLC测定来氟米特的浓度.结果月桂氮酮(Azone)单独使用不能明显提高来氟米特的渗透速率(P>0.05),而丙二醇、油酸、Azone和丙二醇合用都能显著提高来氟米特的渗透速率(P<0.01).结论丙二醇、油酸、Azone和丙二醇的混合液(1∶5)可作为促渗剂用于来氟米特经皮吸收制剂.

  • 双氯芬酸钠柔性脂质体的研究

    作者:陈鹰;汤韧;郑汉平;田洪淘;陈翠明

    目的研究双氯芬酸钠柔性脂质体,为临床新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逆相蒸发-超声法制备双氯芬酸钠柔性脂质体,并对其性态、包封率、透过率、体外透皮以及抗炎药效学进行了试验.结果双氯芬酸钠柔性脂质体平均粒径为81.5 nm,平均包封率为73.12%;在0.3 MPa外压作用下,柔性脂质体的透过速率平均达到水的90%;体外透皮实验中,24 h累积透皮吸收百分率Q%为58.62%,优于普通脂质体和凝胶剂;对角叉菜胶所致的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比其凝胶剂作用持久.结论双氯芬酸钠柔性脂质体有望成为适于临床给药的一种新剂型.

  • 萘普生核-壳型共聚物纳米胶束的制备及特性

    作者:冯敏;吴伟荣;潘仕荣

    目的探讨两亲型可生物降解材料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PEO-PBLG)为载体制备萘普生核-壳型纳米胶束.方法阴离子聚合制备载体;超微透析法制备胶束,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动态光散射测定粒径;考察胶束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不同分子量材料制备的载药胶束平均粒径分别为123.6和192.0 nm,含药量为16.9%和23.7%.体外释放速率受介质的影响,介质为pH7.4的释放曲线方程为Q=1.893 t+217.7,r=0.991 9.结论 PEO-PBLG核-壳型纳米胶束将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

  • 药物分析学家——金少鸿研究员

    作者:人事处

    关键词: 药物 分析学家
  • AG372对重组人蛋白激酶CK2全酶的抑制动力学研究

    作者:刘新光;梁念慈

    目的观察Tyrphostin中的AG372对重组人蛋白激酶CK2全酶的直接作用及其酶动力学机制.方法利用基因工程克隆、表达和纯化获得重组人蛋白激酶CK2α和β亚基,在体外等摩尔数混合构成有大生物活性的重组CK2全酶,在不同条件下测定CK2的活性.CK2活性通过测定转移到CK2底物上的[γ-32P]ATP或[γ-32P]GTP的[32P]放射活度来检测.结果重组人CK2是一种Ca2+,cAMP和cGMP等第二信使非依赖性蛋白激酶,与天然CK2的性质一致.AG372对重组人CK2全酶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IC50为627.1 nmol*L-1,抑制作用远大于已知CK2抑制剂DRB和A3.AG372对重组人CK2的动力学研究表明:它与GTP呈竞争性抑制作用, 与酪蛋白呈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结论 AG372是一种很强的重组人CK2抑制剂.重组人蛋白激酶CK2可作为一种较为简便筛选和开发有效的CK2抑制剂的分子靶点.

中国药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