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中国药学杂志

中国药学

中国药学杂志

Chinese Pharmaceutical Journal 중국약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494
  • 国内刊号: 11-2162/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23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桑国卫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疏叶卷柏中的双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高学敬;胡新玲;王奎武

    目的 对疏叶卷柏(Selaginella remotifolia Spring)进行植物化学研究.方法 应用聚酰胺、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半制备型HPLC等现代色谱技术对疏叶卷柏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并结合理化性质对分离得到的14个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14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罗伯斯塔黄酮(1),4'-甲氧基罗伯斯塔黄酮(2),(2"S)-2",3"-二氢4'-甲氧基-罗伯斯塔黄酮(3),(2S,2"S)-四氢罗伯斯塔黄酮(4),穗花杉黄酮(5),7,4'-二甲氧基-穗花杉黄酮(6),4 ',7"-二甲氧基-穗花杉黄酮(7),(2"S)-2",3"-二氢穗花杉黄酮(8),(2"S)-2",3"-二氢-4'-甲氧基-穗花杉黄酮(9),(2S)-2,3-二氢穗花杉黄酮(10),(2S)-2,3-二氢4'-甲氧基-穗花杉黄酮(11),(2S)-2,3-二氢4"-甲氧基-穗花杉黄酮(12),chamaeflavone A(13)和8-8"-二聚山柰酚(14).结论 所有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14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核磁共振氢谱法测定胶囊中盐酸氨基葡萄糖含量

    作者:王玲娟;耿红蕊;胡敏芳;左启敏;江明

    目的 建立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NMR)准确定量胶囊中盐酸氨基葡萄糖的方法.方法 1H-NMR测定条件为:脉冲程序zgpr,氢谱宽度6 009 Hz,脉冲宽度11.95 μs,延迟时间6.50μs,采样温度27℃,采样次数32次.结果 以盐酸氨基葡萄糖中δ 3.05的峰作为定量峰,3-(三甲基硅基)氘代丙酸钠(TSP)δ 0的峰作为内标峰,1H-NMR测定盐酸氨基葡萄糖在2.0~12.0mg· mL-1内具良好的线性关系;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及其RSD分别为103.59%和1.09%(n=9).结论 1H-NMR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分析时间短等优点,可用于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制剂的含量测定.

  • 口服固体仿制药品生物等效性研究国际指导原则要点调研

    作者:朱凤昌;王爱国;韩凤;曹秀萍;蒋奎;丁丽霞

    目的 研究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EMA(欧洲药品局)、WHO(世界卫生组织)、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或组织颁布的生物等效性研究相关国际标准,为我国正在进行的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方法 从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受试者选择、体内给药剂量、参比制剂选择、药动学参数、生物学统计方法、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等方面对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EMA(欧洲药品局)、WHO(世界卫生组织)、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或组织颁布的生物等效性研究相关国际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各国或国际组织发布的生物等效性研究指导原则虽大体一致,但为符合各自国情,仍保留诸多不同之处.结论 通过研究不同国家或组织颁布的生物等效性研究指导原则,对比异同点,帮助我国广大医药学工作者更好理解生物等效性研究国际规则,对我国正在进行的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具有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

  • 预测遗传毒性与非遗传毒性致癌物分类器的建立及验证

    作者:吕建军;李耀庭;周舒雅;范昌发;曾雪贞;李保文;汪巨峰;黄芝瑛;李波

    目的 以毒理基因组学方法建立预测遗传毒性致癌物与非遗传毒性致癌物的分类器,探索暴露时间对其预测能力的影响并验证其性能.方法 原代小鼠肝细胞模型经2个遗传毒性致癌物黄曲霉素B1和苯并芘,2个非遗传毒性致癌物硫代乙酰胺和匹立尼酸处理24和48 h后,对差异表达基因运用基因芯片预测分析筛选出分类器.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研究分类器中基因的功能,并运用STRING数据库预测分类器中基因编码蛋白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运用2个额外的致癌物验证分类器的预测性能.后还通过QuantiGene Multiplex实验验证了基因芯片数据.结果 经基因芯片预测分析筛选的48 h分类器优于24 h分类器,分类器中的基因涉及p53通路、肿瘤坏死因子-α信号通路、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通路等.分类器中的基因形成致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关系网络图和代谢相关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经验证48h分类器对2个额外的致癌物预测可能率接近100%,QuantiGene Multiplex实验结果与芯片数据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成功建立了预测分类器并验证其性能.该分类器可用于分辨潜在的遗传毒性致癌物和非遗传毒性致癌物,并对未知化合物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预测,有望成为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致癌性试验体外替代方法之一.

  • 半枝莲配方颗粒HPLC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作者:田宇柔;甄亚钦;王鑫国;李军山;牛丽颖

    目的 建立半枝莲配方颗粒含量测定及HPLC指纹图谱研究方法,为半枝莲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Wond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乙腈-0.1%磷酸=12.5∶15∶72.5为流动相,流速1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35 nm测定半枝莲配方颗粒中野黄芩苷和野黄芩素的含量;检测波长320 nm.建立半枝莲药材、水煎剂和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野黄芩苷和野黄芩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74 0 ~0.518 0μg和0.051 6 ~0.361 2μ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18%、99.99%.建立了半枝莲药材、水煎剂和配方颗粒指纹图谱,半枝莲配方颗粒指纹图谱中的9个共有峰全部可在水煎剂中得到追踪,有8个可在药材中得到追踪.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半枝莲配方颗粒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方法稳定性、重复性好,可为半枝莲配方颗粒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参考.

  • 浅谈药物溶出度测定能力验证项目的实施、作用及建议

    作者:庾莉菊;魏京京;黄海伟;宁保明;刘阳;何兰;项新华

    目的 探讨溶出度测定能力验证活动在相关实验室能力建设方面的作用.方法 结合近年国内已开展的两次溶出度测定能力验证活动的结果,分析参与实验室在质量管理方面和溶出度测定技术上的能力水平,探讨未来的溶出度测定能力验证项目的策划和实施.结果 各级实验室的能力水平存在差异,获得“不满意”结果的实验室主要集中在地市、区县级药检所和药品生产企业.首次溶出度测定能力验证活动中获“不满意”结果的3家实验室,采取了纠正预防措施,参与了第二次溶出度测定能力验证活动并取得了“满意”结果.结论 借助能力验证的模式组织实验室比对是一种提高实验室溶出度测定能力的有效方法,建议在制药行业内持续开展溶出度测定能力验证活动.

  • 基于非参数检验分析化学药品引湿性与水溶解性的关系

    作者:熊婧;石岩;吴建敏;胡昌勤;谭德讲;何兰

    目的 研究基于非参数检验的统计方法分析化学药品的引湿性与水溶解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动态水分吸附分析法测定515种化学药品的吸湿百分率来表征引湿性,并按溶解度试验法测定这些药品的近似溶解度来表征水溶解性,将515种化学药品按水溶解性的不同划分为4水平,通过Kruskal-Wallis和Wilcoxon秩和检验的方法分析化学药品引湿性与水溶解性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不同水平水溶解性样品的引湿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化学药品的引湿性与其在水中的溶解性呈正相关.结论 从物理性质的角度分析了化学药品的引湿性,为深入研究药物引湿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 丹参素-吡嗪酯类脑靶向衍生物设计合成及体外代谢研究

    作者:尹华阳;张郑;惠爱玲;周安;吴泽宇;潘见

    目的 设计合成丹参素脑靶向衍生物,并研究其在大鼠体外血浆和脑匀浆中的代谢.方法 将四甲基吡嗪及其衍生物作为载体引入丹参素设计脑靶向衍生物,借助计算软件对化合物的脂水分配系数、脑血浓度比、P-糖蛋白亲和力等参数进行预测,筛选出较优化合物DT3进行化学合成;采用HPLC-UV测定DT3及中间产物DT1在大鼠血浆和脑匀浆中的降解情况.结果 制备了两种丹参素-吡嗪酯类衍生物——DT1和DT3;建立了DT3、DT1和羟甲基川芎嗪在大鼠血浆和脑匀浆中同步检测方法;DT3在血浆和脑匀浆中均经历DT3→DT1→活性代谢物过程;DT3在血浆中降解相对于DT1有所减缓,其羟甲基川芎嗪的t1/2分别为1.71和1.68 min;DT3在脑匀浆可快速代谢出羟甲基川芎嗪,且浓度呈现平稳增加,t1/2达222.88 min.结论 本实验设计合成的丹参素-吡嗪酯类衍生物DT3延长了血浆t1/2,同时能在脑匀浆快速降解出活性代谢物.

  • 线粒体损伤在槲皮素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中的作用

    作者:潘林蓉;黄欢;蔡雁南;徐水凌

    目的 探讨槲皮素(quercetin)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损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槲皮素(80.0 μmol·L-1)诱导MCF-7细胞凋亡模型.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槲皮素诱导MCF-7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病变情况.荧光探针DCFH-DA、Fluo-8/AM检测槲皮素处理的MCF-7细胞内活性氧(ROS)、Ca2+离子水平.采用胞外Ca2螯合剂胞(1mmol·L-1EGTA)和胞内Ca2+阻断剂(1 nmol·L-ryanodine)进行阻断试验,流式细胞术检测阻断前、后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浆、线粒体细胞色素C(Cyt C)的表达.结果 槲皮素可诱导MCF-7细胞线粒体损伤,呈现球形肿胀、线粒体嵴消失、大量空泡形成.细胞内ROS、Ca2+水平升高.胞内钙离子阻断剂ryanodine可抑制槲皮素的细胞凋亡作用,细胞凋亡率分别下降55.4% (24 h),30.0% (48 h)和39.9% (72 h),胞外钙离子螯合剂EGTA则无抑制作用.处理24,48和72 h的MCF-7细胞,胞浆内Cyt C表达升高,线粒体CytC表达变化不大.结论 线粒体损伤在槲皮素诱导MCF-7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胞内ROS的升高,胞浆内Ca2和Cyt C释放有关.

  • 川芎重金属镉吸收累积规律的初步研究

    作者:任敏;李敏;刘德军;魏恒;刘聪

    目的 初步研究川芎对重金属镉元素的吸收积累规律,为解决川芎重金属镉超标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四川省内彭州市敖平镇及眉山市永寿镇不同生长周期的川芎植株(分地上部位及地下根茎)及根际土壤,测定其镉元素含量,并计算其富集系数及转运系数.结果 川芎以地下根茎镉含量较高,平均比地上部位的高77.21%,川芎不同部位镉的富集系数以及根茎对镉的转移系数均大于0.5,地下根茎中镉元素富集系数比地上部位高64.75%.结论 川芎对镉元素具有一定的富集作用和转移能力,且镉元素多富集于药用部位根茎中.

  • 盐酸伐地那非口腔崩解片有关物质的研究

    作者:周雨华;汤丹;周金花;曾卓智;高曙光

    目的 建立新药盐酸伐地那非口腔崩解片有关物质的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梯度洗脱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制剂中5个已知杂质A~E及未知杂质,色谱柱为Athena C18-WP柱(4.6 mm×250 mm,5μm);以醋酸盐溶液(取醋酸铵0.8g,加水900 mL使溶解)-乙腈(90∶ 10)为流动相A,醋酸盐溶液(取醋酸铵0.8g,加水100 mL使溶解)-乙腈(10∶ 90)为流动相B,1.0 mL·min-1的流速,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45 nm,柱温40℃.结果 在氧化、高温、光照破坏条件下,伐地那非产生不同程度的降解,采用建立的方法可有效检出降解产物;伐地那非与各杂质分离良好,经验证该方法的专属性、线性、耐用性等良好.结论 该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用于盐酸伐地那非口腔崩解片的质量控制.

  • 一种水凝胶敷料的制备及其对SD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作用

    作者:张丽娟;韩潇扬;高原;王卓;姚翀;高申

    目的 制备一种水凝胶敷料并考察其对SD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作用.方法 制备水凝胶敷料,并筛选其灭菌方法.采用新西兰兔考察其皮肤刺激性.采用热固体烫伤法制备SD大鼠深Ⅱ度烧伤模型,采用清得佳及长海医院院内制剂脱痂软膏为阳性对照,考察水凝胶敷料对其创面愈合作用.结果 制备的水凝胶敷料澄清、透明,黏度与阳性对照药物清得佳一致.辐射灭菌后,水凝胶敷料黏度急剧下降,高压蒸汽灭菌前后,黏度无显著性变化.水凝胶敷料对兔皮肤无显著刺激性.与清得佳及脱痂软膏相比,实验组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愈合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以羟乙基纤维素为基质制备的水凝胶敷料,黏度适宜,澄清透明,易于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无显著皮肤刺激性,可显著促进SD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一种新型二膦酸盐药物对兔骨靶向性初步研究

    作者:潘俊男;曹刚;王翰;邓启民;程作用;吴小艾;李明起

    目的 研究一种在研的新型抗骨质疏松二膦酸盐类药物(SC)对骨的靶向性和其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 采用放射性示踪技术观察SC在兔体内的分布情况和对骨的靶向性,通过放射性核素99Tcm标记SC,将标记后的99Tcm-SC注射进兔体内,进行SPECT骨显像,采集12h内的显像图进行分析.结果 SC的99Tcm标记率在12h内能保持在90%以上,证明99Tcm-SC的体外稳定性良好.12h内的兔骨显像图提示SC对骨的靶向性与骨显像剂MDP相当,这为进一步开展SC的非临床和临床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和依据.结论 SC具有开发成为全新一代抗骨质疏松新药的潜力.

  • 扩张性心肌病重度心衰患者的抗凝治疗分析

    作者:张韶辉;刘金伟;刘剑敏

    目的 评价1例扩张性心肌病重度心衰患者的抗凝治疗方案.方法 查阅文献及指南,综述窦性心律重度心衰患者抗凝处理方案.结果 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制定合理的抗凝治疗方案.结论 应充分评估重度心衰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及出血风险,个体化制定抗凝治疗策略.

  • Pickering乳液在药剂学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张焦;刘川;王帆;易涛;张继芬

    Pickering乳液是用固体微粒取代表面活性剂做乳化剂的一种新型乳液,较传统的表面活性剂稳定的乳剂,具有更好的热力学稳定性,且低毒,对环境友好,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笔者从Pickering乳液的稳定理论、Pickering乳液的固体微粒、Pickering乳液在药剂学的应用以及新型药物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液的研究等4个方面,就近年来Pickering乳液在药剂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发基于Pickering乳液的新型药物制剂提供参考.

  • 刺激响应型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用于肿瘤诊断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慕升君;刘永军;张娜

    参考近期相关文献,对pH、还原、温度、光、磁、生物分子等刺激响应型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综述刺激响应型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药物递送系统在肿瘤诊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刺激响应型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药物递送系统可解决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药物释放难以控制的问题,并实现肿瘤定位释药,在肿瘤诊断及治疗方面成为目前研究热点.

  • 基于代谢组学的心肌缺血药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田晓芳;王晓雪;李朋梅;赵铁;张相林

    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肌缺氧,心脏功能减弱,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心肌缺血时由于供氧供血不足,机体内相关代谢物也会发生变化.而代谢组学作为一门可系统性分析生物体因病理生理改变或外源性干预所引起代谢物差异的学科,已渐渐被应用到心肌缺血的相关研究中.笔者综合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就代谢组学在心肌缺血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整理出以糖代谢、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嘌呤代谢及P450表氧化酶-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代谢5种代谢途径为主的相关药理学研究,为心肌缺血疾病发生机制及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

  • 《中国药学杂志》2016年第20期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试题

    作者:

    关键词:
中国药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