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中国药学杂志

中国药学

中国药学杂志

Chinese Pharmaceutical Journal 중국약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494
  • 国内刊号: 11-2162/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23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桑国卫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复方珍珠膏抗炎镇痛止痒作用研究

    作者:赵丽红;冯欣

    目的 研究复方珍珠膏的抗炎镇痛止痒作用.方法 通过小鼠组织修复模型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评价复方珍珠膏的抗炎效果;采用醋酸扭体实验评价镇痛效果;采用右旋糖酐致痒模型观察药物的止瘁作用;并采用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评价抗增生效果.结果 复方珍珠膏皮肤给药高剂量可缩短局部损伤创面愈合时间(P<0.05),各剂量能不同程度地降低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乙酸刺激引起的扭体次数,减少右旋糖酐诱导的小鼠搔痒的次数(P<0.01,P< 0.05),此外,中、高剂量组可抑制大鼠肉芽肿组织的增生(P<0.01,P< 0.05).结论 复方珍珠膏具有明显的抗炎、止痛和止痒作用.

  • HPLC检测大鼠血浆中伊马替尼的浓度及其药动学研究

    作者:王晨明;林高通;王哲;徐涛;胡国新

    目的 建立大鼠血浆中伊马替尼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研究伊马替尼的药动学.方法 血浆经高氯酸沉淀,以ZORBAX SB-C18 (4.6 mm×150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0.1% TFA(19∶ 61∶ 20),流速为1.0 mL· min-1;检测波长为282 nm.6只SD大鼠,♂,灌胃给予50 mg·kg-1伊马替尼,分别在给药后多点尾静脉采血.用该方法检测血浆中伊马替尼的浓度;用DAS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伊马替尼浓度在0.10 ~20.0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8);定量下限为0.05 mg·L-1;低(0.25 mg·L-1)、中(5.00 mg· L-1)、高(15.00 mg·L-1)3个浓度的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8.86±2.77)%、(100.35±2.31)%、(100.14±1.66)%,绝对回收率分别为(80.95±1.58)%、(81.60±1.00)%、(82.01±1.40)%;日内RSD分别为2.64%、2.50%和1.62%,RE分别为-1.60%、-1.00%、0.10%;日间RSD分别为3.51%、2.77%和1.34%,RE分别为-0.80%、0.72%、0.21%.大鼠伊马替尼灌胃后,伊马替尼在大鼠体内符合二室模型;α相和β相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40±0.84)h和(7.82 ±0.87)h.结论 本方法准确、简便快速,适合用于大鼠血浆伊马替尼浓度的测定及其药动学研究.

  • 基于聚类、主成分和判别分析的海马醇提物红外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王斌;任西杰;王燕;徐焕志;郑斌;杨会成

    目的 利用红外光谱指纹图谱技术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一种海马(Hippocampus)种类鉴别和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应用红外光谱技术分析35个不同来源的海马样品乙醇提取物,通过聚类分析和相似度分析建立海马乙醇提取物的红外光谱指纹图谱;利用主成分分析及判别分析进行海马种类鉴别和质量控制研究.结果 各海马样品乙醇提取物的红外光谱与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比较相似度良好,符合指纹图谱要求;三斑海马(Hippocampus trimaculatus)与刺海马(H.histrix)分别聚集为不同的类群,实现了不同种类海马的鉴别;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判别分析时,吸收峰3 305.4~3297.7 cm-1、2 919.7~2 915.9 cm-1、2 852.2 ~2 848.4 cm-1、1 656.6~1 652.7cm-、1542.8~1538.9cm-1、1456.0~1 452.2cm-1在主成分1上的载荷较大,而1 045.2~1 041.4 cm-1在主成分2上的载荷大,据此建立的判别函数可用于区分三斑海马与刺海马,正确率达到93.55%.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乙醇提取物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分析及判别分析可快速、准确地鉴别不同种类的海马.

  • 氟康唑晶型的热稳定性研究

    作者:严小红;卢俊钢;陈安丽;江英桥

    目的 对氟康唑4种晶型的热稳定性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 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A)分析氟康唑4种晶型的热稳定性,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及其原位高温附件测定氟康唑的多晶型结构及相转变.结果 氟康唑Ⅰ、Ⅱ型结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Ⅲ型结晶在40℃左右晶型开始发生变化,一水合晶在70℃时转化为Ⅱ型结晶.结论 氟康唑不同晶型谱学特征显著,根据晶型的热稳定性,可对氟康唑晶型进行质量控制,也为优势晶型的确定提供基础数据.

  • 脱氢枞胺对氟苯甲醛对人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玲;李富;何玲;饶小平;宋湛谦

    目的 观察脱氢枞胺对氟苯甲醛[1-(7-异丙基-1,4a-二甲基-1,2,3,4,4a,9,10,10a-八氢菲基-1-yl)-N-(4-氟苯亚甲基)甲胺]对人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运用四甲基偶氮唑蓝、倒置显微镜、流式细胞仪、Western blot、荧光分光光度法等分别检测脱氢枞胺对氟苯甲醛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观察凋亡细胞细胞核的形态变化、检测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p53、cyt-c的表达和caspase-3活性的影响.建立H22小鼠体内移植实体瘤模型,观察脱氢枞胺对氟苯甲醛对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 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显示脱氢枞胺对氟苯甲醛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株(SMMC-7721、HepG2和BEL-7402细胞)的增殖,IC50值分别为SMMC-7721 (44.47 ±2.15)μmol·L-1、HepG2(52.83±2.25)μmol·L-1和BEL-7402 (48.64±1.76) μmol·L-1.倒置显微镜下发生细胞皱缩变圆等变化,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线粒体膜电位降低,Bcl-2表达减少,Bax、p53和Cyt c表达增加,caspase-3活力增加,且均具有浓度依赖性.小鼠H22肝癌模型中,脱氢枞胺对氟苯甲醛对肿瘤的生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 体内外实验显示脱氢枞胺对氟苯甲醛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凋亡线粒体信号通路而实现的.

  • 盐酸溴己新片有关物质的质量分析

    作者:王成刚;张喆;王俊秋;李文东;余立

    目的 评价盐酸溴己新片的有关物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现行标准结合探索性研究对国内6家企业的95批样品进行考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标准方法检验,结果95批样品均符合规定,杂质总量不超过0.4%;对国产片剂、原料和国外原研厂样品的探索性研究表明,国内6个厂家的所有样品共检出12个杂质,主要来源于原料,杂质种类和含量与原研厂样品存在差异;用LC-MS/MS对平均含量高的未知杂质进行了结构推定,认为是原料的工艺杂质.结论 国产盐酸溴己新片的有关物质总体质量较好,符合法定标准的限度规定;根据探索性研究结果,片剂杂质主要来源于原料.因此,从原料药源头改进是提高盐酸溴己新片质量水平的关键.

  • 手性固定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皮肤渗透液中普萘洛尔对映体的研究

    作者:张亮;俞文英;荣毅;叶金翠;曾苏

    目的 建立普萘洛尔(PL)对映体分离的手性固定相RP-HPLC方法,用于普萘洛尔经皮渗透的对映体选择性研究.方法 采用直链淀粉衍生物手性固定相Chiralpak AD-RH(4.6 mm×150 mm,5μm)色谱柱,以10 mmol·L-1硼砂缓冲液(0.1%三乙胺,pH9.0)-乙腈-乙醇(50∶ 25∶ 25)为流动相分离普萘洛尔对映体,流速0.5 mL· min-1,柱温25℃,紫外波长为229 nm.另以硼砂缓冲液为皮肤渗透供给液,研究普萘洛尔对映体及其外消旋体经离体大鼠皮肤渗透的对映体选择性.结果 普萘洛尔对映体在21 min内完全分离(分离度Rf=2.2),在3~200 μg· 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普萘洛尔和S-普萘洛尔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84%和103.24%.另皮肤渗透实验结果表明,普萘洛尔外消旋体与对映体、及对映体之间经离体大鼠皮肤的渗透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所建立的手性固定相RP-HPLC法准确、灵敏、高效,成功应用于普萘洛尔经皮渗透的对映体选择性研究.

  • 附子与干姜配伍前后对附子中4种乌头类生物碱成分含量的影响

    作者:彭稳稳;刘莎莎;王亚;张永鑫;李俊松;李文;蔡宝昌

    目的 以附子-于姜药对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单煎液及附子与干姜合煎液中次乌头碱(HA)、苯甲酰乌头原碱(BAC)、苯甲酰次乌头原碱(BHA)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BMA)4种乌头类生物碱,探讨两药相须配伍增效原理.方法 Kromasil C18柱(4.6mm×250 mm,5μm);流动相:A相为乙腈,B相为0.2%醋酸水溶液(三乙胺调pH为6.2),梯度洗脱(0~15 min:25% ~31%A;15 ~36 min:31% ~35%A;36 ~ 40 min;35% ~ 25%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0℃.结果 4种乌头类生物碱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 >0.999),加样回收率为96.9% ~ 101.9%,RSD< 3%.与附子单煎液相比,附子与干姜合煎液中次乌头碱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煎出量增加,苯甲酰乌头原碱及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煎出量稍有减少,但4种乌头类生物碱煎出量总和呈增加趋势.结论 附子与干姜配伍可促进乌头类总生物碱的溶出,从成分角度解释附子与干姜相须配伍增效原理.

  • 藏药黑果枸杞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研究

    作者:王维;马养民;张弘弛

    目的 从藏药黑果枸杞中分离和鉴定内生真菌,并对其抑菌活性进行研究,旨在从该植物中获得强抑菌活性的菌株,为寻找新型抑菌活性物质提供新的资源.方法 以新鲜黑果枸杞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其根、茎、叶中分离内生真菌,依据形态进行初步鉴定;采用滤纸片法测定黑果枸杞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结果 从黑果枸杞的根、茎、叶中,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81株,其中常态下分离得到60株,高盐条件下分离得到21株.81株内生真菌经鉴定属于7目,10科,13属,抑菌活性测试表明,高盐条件下得到的内生真菌代谢产物活性明显高于一般条件下的,特别是E21菌株平均抑菌圈直径为26~31 mm.结论 采用模拟植物生长环境的方法分离内生真菌,对于特异性菌株的分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甘草酸磷脂/胆盐混合胶束的制备及其体内评价

    作者:靳士晓;靳世英;李仙义;吕青远;付珊珊;韩晋;袁海龙

    目的 制备甘草酸的磷脂/胆盐混合胶束,提高甘草酸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甘草酸的磷脂/胆盐混合胶束,并通过胶束理化性质的测定、在体肠吸收及药动学实验对其综合评价.结果 制备的载药胶束平均粒径为(82.99±7.5) nm,Zeta电位为(-32.23±1.05)mV,分布均一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体肠吸收与对照药物相比,有明显改善;药动学实验中,混合胶束的ρmax达到77.26 μg· mL-1,是对照药物的2.82倍,显著提高甘草酸口服生物利用度.结论 磷脂/胆盐混合胶束有望开发成为甘草酸的新型药物传递系统.

  • 益气活血解毒方药中活性物质组合抗脑缺血性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宇燕;万海同;杨洁红;陈伟燕;杜月光;周惠芬;黄燕芬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解毒方药中主要活性物质皂苷、黄酮、多糖等组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皂苷组,黄酮组,多糖组,活性物质组合组,尼莫地平组,每组10只.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局灶性栓塞模型,观察各组对大鼠神经缺损功能的恢复,脑梗死体积,脑指数、脑含水量,缺血侧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丙二醛含量,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的含量,Bcl-2和Bax蛋白表达,尼氏小体数的影响.结果 益气活血解毒方药主要活性物质皂苷、黄酮、多糖活性物质组合配伍能显著地减轻中动脉局灶性栓塞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恢复;缩小大鼠中动脉局灶性栓塞后脑组织梗死体积,降低脑梗死体积百分率;减轻脑水肿,降低脑指数和脑含水量;提高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降低缺血侧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的含量;上调Bcl-2蛋白、下调Bax蛋白表达,调节两者比例;抑制尼氏小体数的减少.结论 益气活血解毒方药中主要活性物质组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卫矛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朱辉;闫利华;王智民;张启伟

    目的 对1977年之后卫矛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综述.结果与结论 卫矛属植物主要含有倍半萜吡啶生物碱类,β-二氢沉香呋喃型倍半萜类,三萜类,黄酮类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杀虫,抗肿瘤,抗血栓,降糖,降血脂,抗炎,镇痛,免疫抑制等.

  • 早期肾损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药物肾毒性早期预测中的应用

    作者:于敏;张双庆;李佐刚

    目的 传统肾脏毒性评价指标血清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Cre)在肾脏损伤晚期才升高,目前迫切需要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靠性高的早期肾损伤生物标志物.方法 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文献,文中综述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EA)共同宣布的肾脏损伤分子-1(KIM-1)等7种新生物标志物,和利用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发现的早期肾损伤可能的标志性代谢产物.结果与结论 这些新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通过方法学验证后,联合应用可以用于临床和非临床肾脏损伤的早期诊断,以及药物的肾毒性预测.

  • 应用蒙特卡洛模拟评价和优化普外科抗菌药物给药方案

    作者:陈欣;王莉;李英;冯婉玉

    目的 根据药动/药效(PK/PD)理论应用蒙特卡洛模拟评价和优化普外科的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方法 调查普外科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将静脉滴注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和阿米卡星各给药方案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蒙特卡洛模拟,并计算各方案平均疗程以评价疗效.结果 亚胺培南5种给药方案500 mg bid、500 mgtid、500 mg qid、1.0 g bid和1.0 g tid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CFR值均大于目标值,其中500 mg bid的CFR较小且平均疗程较长;各方案对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的CFR均未达标.左氧氟沙星2种给药方案200 mg bid、400 mg qd和阿米卡星3种给药方案200 mg qd、200 mg bid、400 mg qd对目标菌群的CFR模拟值均未达目标,但计算结果符合浓度依赖型药物特点.结论 亚胺培南5种给药方案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优方案为500 mg tid;对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效果不理想应考虑联合用药.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各方案对目标菌群效果均不理想,应结合药敏实验结果用药或考虑联合用药,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每日2次的传统给药方案不能使血药浓度达到目标,建议调整为每日1次.

  • 抗菌药物使用监测指标的一致性研究

    作者:高斌;王立新;徐文体;董骏铭;吴蓉;张燕;赵连红;戴冀赓;杨积明;曹武奎;陆伟

    目的 评价抗菌药物使用监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调查某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教学医院2008.1 ~ 2011.8期间抗菌药物使用费用占相关部门药品、医疗费用的比例、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指标.结果 门诊、住院、全院抗菌药物消耗费用占相应部门西药比例、药品比例和医疗花费比例呈很好相关性(r值均大于0.96,P=0.00).抗菌药物用药强度间的相关性在门诊、住院和全院间分析,全院与住院用药强度的相关性好(r =0.93,P=0.00),其次为全院与门诊用药强度(r=0.66,P=0.00),门诊与住院用药强度相关性低(r=0.51,P=0.00).抗菌药物消耗费用比例与用药强度相关性分析中,住院部分二者相关性相对较强,但其相关系数均未超过0.80.结论 任何一种抗菌药物费用比例指标均可以作为监测指标;在监测中抗菌药物费用比例与使用强度不可相互替代;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能为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监测所替代.

  • 抗丙型肝炎病毒新药Boceprevir

    作者:许寅

    目前全球约有1.8亿[1]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由于患者在感染HCV后,转化为慢性肝炎的比例很高,甚至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因此,丙肝成为了人们健康的巨大威胁.丙肝治疗的标准方案(standard of care,SOC)是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SOC治疗HCV 2型和3型的疗程较短,为24周,应答率可达80%;治疗HCV 1型的疗程较长,为期48周,且应答率较差,不及50%[2].为了提高HCV 1型感染患者的持续性病毒学应答(SVR),提高疗效和应答率,同时缩短疗程并减少副作用,研发新的高特异性、高疗效、低毒的抗HCV药物是非常必要的.在此背景下,先灵葆雅公司(现被默克公司并购)研发出了新药boceprevir(BOC),商品名Victrelis,美国FDA目前已经批准该药在美国上市销售.

    关键词:
中国药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