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성도중의약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四川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
  • 影响因子: 0.57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0668
  • 国内刊号: 51-1501/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62-64
  • 曾用名: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5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梁繁荣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电针对荷乳腺癌小鼠肿瘤组织中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文;王俊娟;王子静;熊鹏;王颖;贾亚妹;李胜吾;薛红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长强”穴位对荷乳腺癌小鼠肿瘤组织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MA-782小鼠乳腺癌细胞株接种于小鼠左侧腋下制作荷瘤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电针治疗结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荷乳腺癌小鼠肿瘤组织中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表达.结果:电针组8个样本中,ER样性表达8个,阳性表达率100%,PR阳性表达7个,阳性表达率87.5%;模型组8个样本中,ER样性表达0个,阳性表达率0%,PR阳性表达2个,阳性表达率25.0%,电针组乳腺癌小鼠ER、PR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电针组.结论:ER、PR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研究结果提示电针对乳腺癌小鼠的ER、PR具有促进的作用,这可能是电针治疗对乳腺癌的预后起到积极的作用的原因之一.

  • 电针、埋线调整吗啡成瘾C57BL/6J小鼠昼夜节律的变化研究

    作者:贾亚妹;王俊娟;刘文;王颖;熊鹏;陈莎莎;薛红

    目的:观察电针、埋线对吗啡成瘾C57BL/6J小鼠昼夜节律的调整作用.方法:选用C57BL/6J小鼠42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埋线组.运用“7d递增成瘾法”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空白组不造模不电针,模型组只造模不电针,电针组造模并电针,埋线组造模并埋线.第7d运用纳洛酮催瘾,并密切观察其戒断症状评分以及各组小鼠的昼夜节律变化.结果:戒断评分:空白组无异常(P>0.05),电针组、模型组和埋线组出现戒断症状(P<0.05).体重:空白组小鼠体重无变化(P>0.05),模型组、电针组、埋线组小鼠体重有明显下降(P<0.05).昼夜节律:实验前各组小鼠昼夜节律与实验前相比无异常(P>0.05);实验开始后,空白组小鼠无变化;模型组小鼠有明显改变,表现在振幅和活动度与空白组和模型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电针后小鼠振幅和活动度与空白组和模型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变(P<0.05);埋线后,振幅与空白组和模型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与埋线组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前后各组的周期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埋线均可缓解小鼠戒断症状的严重程度,降低戒断评分,减轻吗啡成瘾小鼠体重下降的趋势;电针埋线均可明显改善吗啡成瘾小鼠昼夜节律的紊乱.

  • 补阳还五汤对代谢综合征大鼠海马IR、IRS-1mRNA表达的研究

    作者:刘桠;康健;龚光明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对代谢综合征大鼠海马IR、IRS-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高糖高盐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补阳还五汤组、西药罗格列酮组,另设正常对照组.给予相应受试药物,周期8 w.实验结束时,腹主动脉采血,取海马组织.检测各组血糖、血脂、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CRP,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海马IR、IRS-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补阳还五汤组大鼠的血糖、血脂、血清CRP含量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海马IR、IRS-1 mRNA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降低血糖、血脂,降低血清CRP,升高海马IR、IRS-1 mRNA的表达,减轻中枢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补阳还五汤干预代谢综合征认知功能障碍的部分作用机制.

  • 补肾活血方经直肠给药对肾虚血瘀不孕患者的临床助孕疗效观察

    作者:黄金珠;钟燕梅;王珍;冯佳佳;曾倩

    目的:观察并评价补肾活血方经直肠给药对肾虚血瘀型不孕患者的助孕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1例肾虚血瘀型不孕患者随机分为补肾活血方直肠给药组和中药口服组,分别给予补肾活血中药直肠给药和口服给药,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妊娠情况及中医肾虚血瘀证候改善情况.结果:1.直肠给药组自然妊娠6例,口服组自然妊娠1例,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给药组优于口服组;2.中医肾虚血瘀证候: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经直肠给药可提高肾虚血瘀型不孕患者自然妊娠成功率;补肾活血方通过直肠给药和口服给药均可改善肾虚血瘀证候.

  • 壮药疱毒清洗液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作者:范小婷;贾微;温海成;钟江

    目的:观察壮药疱毒清洗液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壮药疱毒清洗液治疗,对照组予空白安慰剂治疗.2组均取消毒的医用纱布将药液外敷于患处,20 min/次,3次/d,7d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观察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VAS积分、症状改变(疼痛消失、结痂、皮损修复)比较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结论:壮药疱毒清洗液治疗带状疱疹具有确切疗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太静;李建军;丁一;姚红霞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效果.方法:100例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对比2组血、尿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0%,2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改善,且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效果值得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 头颈部肿瘤患者之体质证型在放射治疗前后对体重变化的影响:前瞻性观察型研究

    作者:叶兼硕;陈星谕;杨贤鸿;曾雁明;洪志宏;陈俊良;艾儒棣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对头颈部肿瘤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前后体重变化的影响.方法:从2013年2月1日~2013年9月30日止,诊断为头颈部肿瘤,且为第一次接受放射线或同步化学治疗,年龄为18 ~70岁患者为收纳研究族群,每位患者均以中医体质量表针对体质进行分类,并对不同体质的患者进行体重变化的比较.放射治疗期间,每周纪录患者之体重,由治疗前后之差别评估放射治疗对于体重的影响.结果:共收案31位符合收案标准之头颈部肿瘤患者.分析后发现接受放射治疗前具有痰瘀体质患者在治疗结束后体重下降幅度相较于无痰瘀体质患者较大,且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0.046).另外,阴虚体质患者相较于无阴虚体质患者在治疗前体重明显较低(P =0.008),且随着治疗的过程,具有阴虚体质证型之患者比例也由17.2%大幅上升至64.3%,但治疗前后之体重变化则无明显差异(P =0.554).结论:痰瘀体质头颈部肿瘤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时体重下降幅度明显较大.据此,可以提供临床工作者提早对此族群给予预防性营养评估及治疗,有利于肿瘤治疗进行.

  • 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对缺血性脑卒中下肢平衡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田福玲;李旗;刘国荣;郑德松;陈金铭;马树祥;崔建美;王洪彬;李雪青

    目的:通过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干预,观察下肢平衡功能变化.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上,未作其他相关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基础治疗上,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28 d,应用B-PHY型平衡功能检测训练系统进行检测:轨迹长、外周面积、单位面积轨迹长、左右偏移、矩形面积、体重分布系数和稳定性系数.结果:2组治疗前后比较,轨迹长、外周面积、单位面积轨迹长、左右偏移、矩形面积、稳定性系数、体重分布系数均有改善(P<0.01).2组治疗后比较,除矩形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轨迹长、外周面积、单位面积轨迹长、左右偏移稳定性系数、体重分布系数,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有效的提高脑卒中下肢平衡功能.

  • 中医综合方案治疗颈椎病100例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孙强;樊效鸿

    目的:探讨颈椎病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3年7月~2013年12月,将入组的10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5组不同的医疗方案组进行治疗,每组各20例,然后进行随访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1、2、3月及半年对患者颈部疼痛VAS评分、颈椎JOA评分进行统计,对5组的疗效进行评价,优化颈椎病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结果:100例颈椎病均进入结果分析.5组治疗半年后VAS疼痛评分、JOA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5组治疗半年后VAS疼痛评分、JOA评分与其余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方案5组明显高于其余4组,疗效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能明显改善颈部疼痛不适和颈椎活动障碍,其兼顾局部与整体,各种疗法互补,疗效确切,且简单易操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体感音乐低频声波对30例健康人肝胆经循经微循环的影响研究

    作者:刘亚峰;汤心钰;郭雁冰;李玉华;李洁;杨戈;李新艳;司英奎;张波

    目的:探讨体感音乐低频声波(16 ~ 160Hz)对健康人肝胆经循经微循环的影响,以及体感音乐治疗疾病的经络生物物理机制.方法:在30例健康人的肝胆经络附近,按顺序播放体感音乐低频声波,同时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析循经穴位的微循环变化,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结果:不同频率的低频声波对肝胆经络有不同影响,差异显著;同一频率对同一经络上的不同穴位影响相似.其中D1音(36.71Hz)对肝经影响显著,D2音(73.42Hz)对胆经影响显著.结论:肝胆经络对不同频率的低频声波具有选择性吸收特性,特定频率声波可引起肝胆经络共振,肝经的共振频率为D1音(36.71Hz),胆经的共振频率为D2音(73.42Hz).

  • 桂枝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186例临床观察

    作者:郑永新;陈绍宏

    目的:观察桂枝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调理阴阳气血,调和营卫,用桂枝汤口服,两日一剂.结果:186例患者显效153例,好转30例,总有效率98.39%.结论:桂枝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

  • 一指禅推颈部五线治疗颈椎病疼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新;茅敏;白杨;牟欣

    目的:观察一指禅推颈部五线治疗颈椎病疼痛的疗效.方法:80例以疼痛为主诉的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一指禅推颈部五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采用VAS疼痛评分,进行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虽然2组的VAS评分都有所改善.结论:与常规推拿法相比,一指禅推颈部五线治疗颈椎病疼痛具有更快、更好的效果.

  • 穴位注射配合自制药枕治疗颈椎生理弧度异常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杨志伟;张弛;孟伟;洋崇军

    目的:探讨颈椎生理弧度异常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观察穴位注射配合自制药枕治疗颈椎生理弧度异常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双侧风池穴局部注射配合自制药枕治疗3个疗程,随访6个月.结果:120例患者治愈93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8%.结论:本法临床疗效好,简便、易操作、患者易于配合,值得推广.

  • 丹红注射液加生脉注射液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NIHSS量表观察

    作者:丁文涛

    目的:通过观察丹红注射液加生脉注射液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NIHSS量表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丹红注射液加生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加用羟乙基淀粉酶静脉注射治疗.2组均治疗14w后根据NIHSS量表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与羟乙基淀粉组对照,应用丹红注射液加生脉注射液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NIHSS评分改善更明显,两组对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加生脉注射液配合常规治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明显疗效优势.

  • 双醋瑞因胶囊联合牛杞地黄丸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王小勇

    目的:研究双醋瑞因胶囊联合牛杞地黄丸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骨性关节炎病人,治疗组50人,对照组50人,治疗组采用双醋瑞因胶囊联合牛杞地黄丸治疗,对照组服用采用美洛昔康片,治疗前后采用国际通用的WOMAC VA 3.1疗效评价量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w、治疗8w及治疗结束后12w随访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WOMAC VA 3.1量表各项得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 <0.001).结论:双醋瑞因联合牛杞地黄丸可以有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 肾衰壮骨方治疗肾性骨病64例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英强;李帆

    目的:观察运用补肾生髓壮骨理论治疗肾性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肾性骨病肾精不足证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口服盖三淳;治疗组加服中药肾衰壮骨方.服药周期均为12 w,分别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在改善肾功能、升高血钙、降低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等方面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两组在降低症候积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③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4.4%,对照组总有效率56.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肾衰壮骨方配合基础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升高血钙、降低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延缓肾性骨病病情进展.

  • 运用六经辨证指导治疗颈椎病的研究

    作者:王东海;阚俊明

    为提高颈椎病的治疗疗效,运用六经辨证指导治疗颈椎病.临床中发现颈椎病患者常表现为太阳病、少阴病、或太少合病三种类型,年轻患者以太阳病居多,中老年患者则以少阴或太少合病居多.常见病因则有燥热伤津、寒湿痹阻、血络瘀阻等区别.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分别选用葛根汤、附子汤、及麻附细辛汤合附子汤为基本方,结合具体病因在基本方上加减治疗颈椎病,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 舌像与C反应蛋白在小儿感染性疾病中的相关性

    作者:林沛颖;李秀亮

    目的:探讨儿科急诊病人中,舌象与C反应蛋白在小儿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回溯性病历统计研究,筛选儿科急诊中发烧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分析舌象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结果:舌质红、舌苔黄与舌苔厚都与C反应蛋白升高有显着关系(P<0.05).结论:客观提示现代医学广泛使用于判断感染发炎程度的CRP数值上升与中医所言热证有密切相关.

  • 川产道地药材品质形成原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钟红

    药材的品质优劣与药材的道地性密切相关.道地药材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与中医理论指导、药材的环境因素、栽培加工、遗传基因、化学成分、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 HPLC法测定恩施州产千层塔中石杉碱甲的含量研究

    作者:温慧敏;杨昭武;苟寒阳;尹小娟;刘中均;杨沙;林禹;李儒杰

    目的:建立千层塔药材中石杉碱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对千层塔中石杉碱甲进行测定.结果:石杉碱甲对照品在0.0203~0.4028 μg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3),加样回收率为99.93%(RSD=2.34%,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对照品石杉碱甲出峰早,重复性好,精密度较高,可作为千层塔中石杉碱甲的含量测定方法.

  • 紫外分光光度法与药典法测定安息香中总香脂酸含量比较

    作者:黄小燕;夏厚林;宁梓君;唐建军;胡攀;李瑞煜;文冰杰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安息香中总香脂酸含量,并比较紫外分光光度法与药典法(重量法)的差异,以探讨适宜的安息香总香脂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2种方法测定相同安息香样品,比较2种方法的结果差异.结果: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为223 nm,对照品苯甲酸在0.002~0.01 mg/mL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75%,RSD为2.75%.UV与重量法测得,测得同一批次(n=6)安息香总香脂酸平均含量为30.14%和31.48%,两种测定方法对测定结果相近,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较药典法测定总香脂酸含量更为简便灵敏、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安息香总香脂酸的含量测定.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罗布麻叶总黄酮提取工艺

    作者:冉茂莲;李小芳;罗丽佳;余琳;罗丹;李平;李培培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罗布麻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在预实验及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乙醇回流提取,并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为自变量,罗布麻总黄酮得率为因变量,利用星点设计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确定罗布麻的佳提取工艺.结果:罗布麻的佳提取工艺为23倍量65%乙醇,提取2次,150 min/次.得率实测值与预测值偏差为-1.60%,二项式拟合r=0.9870.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罗布麻总黄酮提取工艺,方法简便,合理可行,预测性良好.

  • 浅谈三羧酸循环与精气的生化

    作者:张恒耀;纪少秀;陈秋

    建立相应的生物模型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三羧酸循环从生物化学角度阐释了中医精气生化理论,明确了精与气的物质本质和精气生化过程中熵的变化规律;从而证明了从生命的产生到消亡的整个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守恒.

  • 痴呆的证素辨证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探析

    作者:双晓萍;谭子虎;肖潇;陈乞

    目的:探求痴呆患者中医体质和证素辨证,并研究其内在关系.方法:对入选病例运用中医四诊得到资料,按照王琦分型法诊断体质,并进行体质和证素的相关分析.结果:平和体质者1例,占总病例数的0.55%;病理体质者182例,占总病例数的99.45%.在证素的分布状况中,阳虚、痰浊、瘀血等证素为痴呆患者的主要证素特点.结论:病理体质患者中,阳虚质出现频率高,其他依次为痰湿质、气虚质、瘀血质、气郁质、阴虚质、湿热质、特禀质、平和质.阳虚质跟阳虚和气虚证素呈显著相关,痰湿质与痰浊和阳虚证素呈显著相关,气虚质与气虚、阳虚证素呈显著相关,瘀血质与瘀血、痰浊和阳虚证素呈显著相关,气郁质与气滞证素呈显著相关.

  • 《黄帝内经》针刺阴阳补泻探微

    作者:蔡成森;张晓莲;徐敏

    以《黄帝内经》为论理渊源,对传统针刺理论进行初步探析,尝试构建关于针刺阴阳、补泻的理论框架,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 温病“邪留血分,解以发斑”之管见

    作者:舒发明;龚世梅;刘业方;冯全生

    文章重温吴氏《瘟疫论》中“邪留血分,解以发斑”之治则,通过对古今医家对“血分发斑”认识的解读,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邪留血分,解以发斑”有两层含义:①斑疹向外透发,邪气有外达之机;②通过对已露斑疹的辨别,可以测知邪气外透的程度、轻重深浅以及邪正盛衰,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依据,以图邪解病愈.“发斑”之法,固然以清热凉血解毒为主,而其关键在于宣通气机.

  • 哺乳期重度铅中毒的神经毒理机制及中医辨证分型探析

    作者:吴传云;周美启;董昌武;吴云龙;阮迪云;周雪梅;王建青;管仕伟

    发育期铅中毒会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而目前螯合剂只能降低体内的铅含量,不能修复铅致智力下降,更无法用于亚临床铅中毒和血铅水平不很高的儿童铅中毒的治疗.而铅损伤早期智力发育的机理远未阐明,因此深入探讨铅中毒的神经毒理机制及中医病机,可为儿童铅中毒的中医药防治提供依据.我们已证实哺乳期重度铅中毒会导致中枢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性脑损伤可能是铅中毒致脑损害的原因之一.哺乳期重度铅中毒的中医辨证分型应该是肾精不足证.

  • 《五十二病方》成书年代讨论的焦点及启示

    作者:陈红梅

    学者讨论帛书《五十二病方》的年代问题,其焦点是如何运用二重证据法,以及二重证据法如何与其他研究方法结合.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于出土文献的年代等文献问题研究,除了遵循文献本身的客观规律外,还应重视多个角度、多种方法的全面考察,以便得出比较公允的结论.

  • 肠道菌群在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研究探讨

    作者:邓淑芳;于正;赖祯宏;吴巧凤;梁繁荣

    肥胖及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何遏制和治疗代谢性疾病,成为现在亟需解决的难题.肠道菌群作为肠道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肝肠循环直接参与人体的生理代谢过程,对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起着关键作用,大量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在肥胖及相关的代谢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肠道菌群的失调,可能造成肥胖、糖尿病、冠心病等代谢性疾病.随着肠道菌群的平衡对于防治代谢性疾病重要性的凸显,深入探讨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对医疗卫生的发展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探索肠道菌群与肥胖及相关的代谢性疾病的关系及发病机制,以期对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中医证治规律探析

    作者:严然;叶河江;刘爱琴;祝捷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常在头颈部肿瘤放疗后1~3年出现,严重威胁视力.通过探索历代医家对该病的辨证、治疗规律分析,应用中医经、络理论角度分析放射性视网膜病变在其不同阶段的病因病机符合病邪由经脉向络脉传变的规律.认为研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症候治疗规律为感受放射邪毒,初期以肝肾阴亏表现为主的“经病”阶段,治疗当清热凉血,补益脾肺或补益肝肾;病程日久以脉络瘀滞表现为主的“络病”阶段则以活血祛瘀理气、络以辛为卓泄、络虚通补为主进行治疗.

  • 早期医用金属针具初探

    作者:伍秋鹏

    目的:探讨早期医用金属针具的形制特征及发展演变,为现代针灸针具的改进提供鉴借和参考.方法:收集和整理考古发掘出土的早期金属类针状器具的资料,识别出其中用于针灸的金属针具,并结合医史资料、古代文献和现代针灸学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结果:明确了早期金属针具的形状特征和演变过程.结论:在针刺疗法出现以前,金属针具的作用和用法与砭石相同,即用于刺治痈肿.战国时期,在针刺疗法出现以后,金属针具的功能和用法发生了改变,成为真正的针刺用针.

  • 李飞教授运用仲景治利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举隅

    作者:杨璐;李飞;刘万里

    目的:初步探讨仲景治利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证治规律.方法:通过例举李飞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病案,总结李飞教授运用仲景治方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选方用药经验.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应遵循仲景辨证施治精神,灵活运用诸法诸药,不可拘泥于一法或一方.

  • 李东环防治糖尿病低血糖现象经验与思路

    作者:王国姿;刘松;李东环

    从糖尿病低血糖现象的发病特点、易感病因、病情变化入手,根据李东环多年中药降糖经验,总结其降低低血糖发生的特色中药.并以1个典型病例报告为例旨在探讨中药降低低血糖发生的临床疗效.

  • 马文红主任医师运用膏方预防小儿反复外感病经验总结

    作者:魏海英

    目的:通过观察膏方的临床使用,总结马文红老师使用膏方的经验,研究膏方在儿科临床的重要性及普及使用的可行性.方法:跟随老师抄方学习及收集总结老师临床膏方使用的典型病例,结合膏方的历史研究、现代制作方法,分析膏方在小儿外感疾病的预防方面的意义.结果:在膏方的临床应用中,依据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阳稚阴等诸多生理特点,结合不同患儿个体体质差异,综合其既往病史情况及现有症状、体征进行立方遣药,并按君、臣、佐、使合理配伍所拟定的调补处方.健脾益气,加强水谷精气运化,保证气血生成,用“参苓白术散、六君子汤、玉屏风散”等加减化裁而应用.结论:膏方的坚持服用可以起到增强患儿体质、提高免疫、减少发病几率;同时注重顾护阴液,将扶助正气与清除余邪融为一体.促进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 张发荣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证经验

    作者:胡波

    张发荣教授应用中医药辨证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经验颇丰.他认为先天不足、素体阴虚,邪热耗伤气阴是甲亢的基本病机,临床常有脉数、消谷善饥、口渴引饮、消化不良等表现.治疗重视益气养阴,针对甲状腺肿大、眼突主张从痰瘀和肝论治,用药颇具特色,疗效显著.

  • 刘志诚教授针灸减肥经验总结

    作者:卢圣锋;王欣君;于美玲;刘志诚

    介绍刘志诚教授针灸减肥思路和经验.在针灸减肥临床实践过程中,刘教授要求先辨病、后辨证,强调病证结合;然后进行辨证归经、按经取穴.同时,因证制宜,重视耳体针合用,并强调在治疗过程中,要重“神”,护“本”,从而实现针灸更好的减肥效应.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5 01
1994 01 02 03 04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2 04
1990 01 02 03 04
1989 01 02 03 04
1988 01 02 03 04
1987 01 02 03 04
1986 01 02 03 04
198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