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感染、炎症、修复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Infection Inflammation Repair 감염염증수복

  • 主管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4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2-8521
  • 国内刊号: 11-5225/R
  • 发行周期:
  • 邮发: 100048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盛志勇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的比值对严重烧伤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

    作者:邱乐;程浩;王超;刘晟;王飞;陈旭林

    目的:探讨伤后第3天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血小板计数的比值(RPR)在严重烧伤患者预后中的判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 201 4年12月收治的符合重度以上烧伤标准的成年患者325例,检测患者伤后第3天RDW和血小板计数.根据患者伤后第3天RPR中位数值将其分为高RPR (RPR≥0.124)组和低RPR (RPR<0.124)组,收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烧伤严重程度、是否有吸入性损伤等指标的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严重烧伤住院期间生存率并将结果带入Cox回归分析,同时绘制61例死亡患者ROC受试者工作曲线,探讨伤后第3天RPR对严重烧伤患者预后的判断作用.结果:伤后第3天高RPR组和低RPR组在严重烧伤住院期间生存率分别为70.2%(118例)和93.0%(14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提示伤后第3天RPR为预测烧伤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0.398,95%置信区间:0.200~0.794,P<0.01).对61例死亡患者ROC曲线分析提示,伤后第3天RPR值ROC曲线下总面积为0.776(95%置信区间为0.706~0.846,P<0.01).其中伤后第3天RPR的佳阈值为0.192时敏感性62.3%,特异性86.3%.结论:伤后第3天RPR对严重烧伤患者预后的预测有临床意义.

  • C反应蛋白和血沉联合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急性感染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艳玲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并发感染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COPD患者50例,其中并发急性感染患者38例,未并发感染者12例,2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人群静脉血CRP和ESR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判断CRP和ESR联合检测预测COPD合并急性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COPD无感染组及COPD合并感染组患者血清CRP和ESR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OPD合并感染组CRP和ESR的水平均显著高于COPD无感染组(P<0.05);以CRP为参考指标(截断值=8.2 mg/L)评估COPD感染的敏感性为97.4%,特异性为9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 1;以ESR为参考指标(截断值=14.1 mm/1 h)评估COPD感染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8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14 5.结论:COPD感染患者CRP和ESR显著升高,联合监测CRP和ESR对COPD患者是否并发感染的早期预测有重要临床价值.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翟丽慧;朱静;王海滨

    目的:了解肠杆菌科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碳青霉烯酶菌株的检出率,通过药物敏感试验分析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用ESBLs表型确证试验检测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的情况,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情况.比较产ESBLs和非产ESBLs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2014年1-12月我院微生物室分离的889株大肠杆菌中产ESBLs 486株,阳性率54.7%;521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 162株,阳性率31.1%.产ESBLs的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等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高达90%以上,对氨曲南的耐药率为68.3%: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等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达86%以上,氨曲南的耐药率为55.6%.147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菌株产碳青霉烯酶132株,阳性率为89.8%,其中104株(78.8%)为肺炎克雷伯菌.结论:产ESBLs和碳青霉烯酶是我院常见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原因之一,在常规病原学检测工作中应加强产酶菌株的检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 儿童扁桃体及腺样体术前表面细菌培养结果与术后发热相关性分析

    作者:韩佳宏;代志瑶;孙宝春;周成勇

    目的:分析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而需要行手术的患儿,术前腺样体及扁桃体表面的细菌培养结果与术后发热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诊断为OSAHS并拟行腺样体及扁桃体手术的患儿60例,于术前采用咽拭子法,取扁桃体、腺样体表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系统实施腺样体切除+扁桃体部分切除手术,观察并记录其术后体温的变化.将术前细菌培养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术后发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细菌培养结果以正常菌群为主,扁桃体及腺样体检出率分别为96.7%(58/60例)及78.3%(47/60例);条件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其在扁桃体的检出率分别为28.3%(17/60例)和11.7%(7/60例),在腺样体的检出率分别为26.7%(16/60例)和16.7%(10/60例);术前细菌培养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两组术后发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结论:儿童扁桃体及腺样体术前细菌培养阳性与术后发热无关.

  • 阴囊阴茎深度烧伤手术治疗327例分析

    作者:李小毅;苏金荣;郑文龙

    目的:探讨手术修复阴囊阴茎深度烧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180医院烧伤整形科2000年1月—2014年12月327例阴囊和/或阴茎烧伤手术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7例患者中,早期切痂48例,后期扩创279例.直接缝合31例,皮瓣修复29例,单纯植皮267例.327例愈合时间11~39 d,植皮者创面愈合时间11~39 d平均(15.1±6.2)d,其中22例经二次植皮:皮瓣修复者创面愈合时间8~16 d,平均(11.2±4.0)d.随访103例,12例在半年内因瘢痕面积大、勃起时有牵扯缩紧感而行松解术;7例因1年后勃起时弯曲较明显行松解术;1例因原阴茎部分隐匿、瘢痕挛缩加重、性功能受影响而行瘢痕松解+阴茎延长术;2例因阴囊瘢痕广泛、挛缩重而行松解术;3例行尿道扩张术;微波烧伤4例中有3例行阴茎再造术.结论:因阴囊阴茎结构、功能的特殊性,需要根据烧伤原因和深度不同设计修复方式,部分患者结合后期整形,均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烧伤 阴囊 阴茎 修复
  • 小汗腺自发荧光现象的观察

    作者:王彬彬;张翠萍;赵志力;付小兵;王丽

    目的:观察小汗腺是否具有自发荧光现象及其随汗腺细胞生长、衰老的变化,推测其发光基团,探讨研究小汗腺的新方法.方法:取整形美容患者弃用的皮肤组织,苏木素染色,奥林巴斯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小汗腺组织的自发荧光现象.从皮肤中提取单个汗腺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于汗腺细胞贴壁后7、14、21、28 d在奥林巴斯倒置相差显微镜分别以紫外光、绿光、蓝光3种不同激发光照射,观察小汗腺自发荧光的变化情况;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γ扫描测量小汗腺自发荧光的强度.结果:苏木素染色后的小汗腺组织自发荧光表现为似有小孔的网状结构,小汗腺边界清晰,其自发荧光在蓝色激发光下表现为绿色自发荧光,绿色激发光下表现出红色自发荧光:单独的小汗腺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表现出更多颜色的自发荧光,紫外光的激发下显示出蓝色的自发荧光,蓝色的激发光下显示出绿色自发荧光,绿色的激发光下显示出红色的自发荧光,随小汗腺的生长,荧光强度没有明显变化;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γ分层扫描方法测定小汗腺自发荧光强度,分别在近530 nm和590 nm处发现两个自发荧光峰值,与黄素和脂褐素的自发荧光峰值相近.结论:通过观察苏木素染色后小汗腺组织的自发荧光可以简单、快速地帮助判断小汗腺结构.单个汗腺细胞的自发荧光强度随汗腺生长没有明显减弱.根据小汗腺自发荧光的峰值测定初步判定小汗腺自发荧光的发光基团是黄素和脂褐素.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汗腺样细胞过程中microRNA表达谱差异的分析

    作者:陈艳;赵洪良;谭志军;赵焕军;张翠萍;付小兵

    目的:利用微小RNA (microRNA)表达谱基因芯片检测新技术,寻找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汗腺样细胞(SGLCs)过程中的关键microRNAs及其介导的分子信号通路.方法:通过间接培养方法诱导MSCs分化为SGLCs后,利用microRNA基因芯片检测,分析MSCs诱导前后以及MSCs、SGLC与正常成人汗腺细胞(SGCs)之间microRNA差异表达谱,筛选出其中发生极其显著改变的microRNAs,通过microRNA靶点预测软件,进一步筛选出其中直接靶向与汗腺发育、干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的microRNAs及其靶基因.结果:microRNA表达谱的差异比对结果显示,SGLCs与MSCs相比,19个microRNAs上调,49个microRNAs下调;SGCs与MSCs相比,120个microRNAs上调,59个microRNAs下调.取SGLCs与MSCs差异表达谱和SGCs与MSCs差异表达谱的交集,发现37个microRNAs在以上两个差异表达谱中均出现,其中12个microRNAs上调,25个microRNAs下调,它们可直接靶向与汗腺发育和干细胞分化相关的CEA等多个细胞因子,并参与EDA/EDAR、NF-κB、Wnt、ERK等多个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靶点分析,成功寻找到在MSCs分化为SGLCs的过程中,靶向汗腺发育和干细胞分化相关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的关键microRNAs.

  •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围术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作者:徐蕾;谷沫丽;王莎莎;王晶;王翠;王佳佳

    恶性心律失常是严重威胁心脏病患者生命安全的头号杀手[1-3].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ac defibrillator,ICD)是目前纠正恶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手段,但是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和心室颤动(室颤)在植入ICD后仍会频繁发作,为了减少ICD放电次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很有必要.我科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14例ICD围术期患者进行治疗,报告如下.

    关键词:
  • 抗菌药物在开颅术后预防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杜春兰;张娟;张月

    神经外科手术由于创面大、手术时间长、术野暴露久等特点,术后预防及控制感染十分重要,一旦发生严重的颅内感染,患者常常预后不良、致残和致死率极高[1].按照国家卫生部《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通知》要求,颅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该选择第1代、第2代头孢菌素和头孢曲松钠,其中头孢曲松钠被卫生部推荐为颅脑手术预防性用药[2].对于抗菌药物的应用选择,临床医师多依据经验选用.我们对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开颅术后应用头孢曲松钠和非头孢曲松钠预防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希望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关键词:
  • 肾上腺区肿瘤诊疗体会(附65例临床分析)

    作者:邵志强;郭加翔;吴元翼;肖毅;高江平;杨勇;杨渝

    肾上腺区肿瘤主要有两种:属于泌尿外科治疗的肾上腺外科疾病和属于普通外科治疗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有时两者术前鉴别困难,收治有交叉.为临床诊断更准确,现总结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泌尿外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65例肾上腺区肿瘤患者资料,报告如下.

    关键词:
  • 人重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泌尿外科微创手术伤口愈合的影响

    作者:吴云剑;聂明;李代春;蒋理海;田义阳;尹勇;杨杰

    随着腹腔镜、输尿管镜、经皮肾镜等微创技术在泌尿外科领域的应用,微创泌尿外科对手术创伤的愈合速度、愈合质量要求更高.基于基因工程技术产生的人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对多种创面愈合有促进作用.本研究中对照观察了局部应用rh-bFGF对泌尿外科微创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探讨rf-bFGF促进微创泌尿外科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 血浆中肿瘤相关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冬青;王海滨;赵娇;汪德清

    研究证实,免疫、炎症、肿瘤三者之间具有相关性,炎症反应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中占有重要作用,肿瘤相关炎症是指肿瘤组织中的炎症细胞浸润、炎症介质产生、血管增生等,是肿瘤所伴随的类似炎症的微环境,肿瘤相关炎症重要的机制是炎症细胞分泌的炎症介质作用于肿瘤细胞,促进肿瘤增殖[1].肿瘤细胞的转移不仅是肿瘤细胞的固有特征,还有赖于肿瘤微环境中各种生物学活性物质.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可引起细胞的损伤和病理性反应,在肿瘤中也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促进机体生长的细胞因子也可促进癌前细胞的突变,肿瘤的增殖、转移和肿瘤新生血管的发生[2],因此,炎症介质与肿瘤的相关性越来越引起关注.本文对血浆中肿瘤相关生物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总结,期望对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现状

    作者:王晓晶;张丽;王金云;张欢欢;高祎;侯明岩;韩宇

    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类由神经病变或损害引起的膀胱或尿道的功能障碍性疾病,常同时伴有膀胱和尿道功能的协调性失常[1].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尿失禁、尿潴留等,也会引发患者泌尿系统结石、积水的出现,严重情况下会导致肾功能障碍而致患者死亡.神经源性膀胱一般是由于患者的神经回路受损,神经感知以及运动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出现肌无力、括约肌功能障碍、刺激亢进等情况.由于目前临床在神经源性膀胱疾病的治疗仍上仍存在一些问题,故近年来对治疗方式的研究逐步增多,以弥补某一种治疗方法可能出现的缺陷.现将目前我国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康复现状、临床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临床治疗方式和促进患者康复的护理研究进展等几个方面综述如下.

    关键词:
  • 鼻腔填塞材料的生物学特性与应用

    作者:韩佳宏;周成勇

    鼻腔填塞是耳鼻喉科治疗鼻出血、预防鼻腔术后出血及粘连的重要措施之一,鼻腔填塞材料的选择除考虑出血部位不同和手术范围外,还应以控制出血、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术腔黏膜上皮化为原则.本文就目前常用的几种填塞材料其各自的生物学特性及使用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综述如下.

    关键词:
  • DNA去甲基化与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调控

    作者:赵洪良;张翠萍;陈艳;赵换军;谭志军;付小兵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重要的多能干细胞干细胞,来源于发育早期的中胚层和外胚层,在体内或体外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多谱系细胞,如心肌、骨、软骨、肌肉和脂肪等多种组织,因其可用于修复损伤组织及治疗某些遗传缺陷性疾病而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所以近年来成为基础和临床医学的研究热点,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过程中其形态发生需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MSCs确定向成骨、成软骨、成肌和成脂4个谱系中的一个发展,并且失去分化成其他谱系的能力.第二阶段是定向前体细胞表现出相应谱系成熟细胞的特征[2].

    关键词:
  • 3D生物打印技术打印组织和器官的研究进展

    作者:姚斌;刘南波;黄沙;谢江帆;付小兵

    3D打印技术由Charles W.Hull在1986年第1次提出,称为“立体光固化技术”,即将紫外光照射后的薄层材料打印形成固体3D结构,这种方法后来用于将生物材料塑造成具有三维结构的树脂模型[1].3D生物打印作为一种组织工程技术,其发展需要3D打印技术、细胞生物学和材料学的发展推动.无溶剂系统的发现促使生物材料可以直接打印形成可用于移植的3D支架[2].目前,在临床医学应用中,3D生物打印已被用来制作导管和夹板[3].

    关键词:
  • 晚期糖化终产物产生的皮肤自发荧光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诊断的重要意义

    作者:王彬彬;张翠萍;赵志力;付小兵

    晚期糖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是糖和蛋白质之间非酶反应的产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AGEs水平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着一定的相关性.AGEs可以产生荧光,通过测量皮肤自发荧光强度可以了解AGEs的积聚量,从而判断疾病进程.由于皮肤自发荧光的测量具有无创性和稳定反映AGEs水平的特点,目前已经成为检测AGEs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 蜱虫叮咬致神经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例

    作者:孙美艳;韩丽红;王海燕;娜丽

    我院治愈1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儿,疑似由蜱虫叮咬所致,患儿治愈出院,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儿女,3岁6个月,于入院前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高体温达40℃,持续高热,热峰2次,家长自行给予口服蒙药(具体药物不详)退热治疗2d,患儿仍发热,出现颜面部水肿,逐渐波及双下肢,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及用药具体不详.治疗后体温未得到控制,水肿无缓解,且出现全身瘀点,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WBC)、红细胞、血红蛋白正常,血小板(PLT)为30×109/L.201 5年4月18日就诊于我院,急诊实验室检查结果:WBC17.09×109/L,PLT32×109/L,纤维蛋白原(Fib) 0.86 g/L,D-二聚体12.71 μg/ml(正常参考值0~0.55 μg/m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38.50 μg/ml(正常参考值0~5.0 μg/ml);血沉25.00 mm/1 h,白蛋白26.2 g/L.

    关键词:
  • 介入栓塞手术治疗额部和上睑及眶区先天性动静脉畸形1例

    作者:邹敬江;廖选;李升红;刘宏伟

    动静脉畸形(AVM)是动静脉之间存在异常交通的复杂结构的病变,通常在患者出生时即已存在,具有与身体成比例地生长、不能自发消退等特点[1-3].由于AVM具有侵犯性的生长特点,晚期往往轻则演变成病变部位的溃疡、出血,重则危及生命,加上治疗后易复发,因此成为临床治疗中的棘手难题.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动静脉畸形治疗提供了新方法.2014年9月22日我科收治了1例额部、上睑、眶区先天性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手术治疗后效果良好.

    关键词:
  • 1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致颅内感染的治疗体会

    作者:徐亦农;张闻闻;孙吉林;季猛;张靖;赵彤;陈克非;王玉海

    成功救治1例颅脑外伤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致颅内感染患者,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患者男,54岁,因车祸致颅脑损伤于2014年5月1日住我院神经外科.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15分,颅脑CT显示双侧额叶脑挫伤.入院第2天,患者GCS评分下降至13分,当日行右侧脑室外引流术(带颅内压监测).术后第10天拔除脑室引流管,患者恢复好,无发热.术后第13天患者将切口抓破,伴切口脑脊液漏,3 d后出现高热,体温38.5~39℃,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

    关键词:
  • “癫痫发作”还是“肌张力障碍”——1例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患者发作性运动症状的分析

    作者:杨超;陈泽颉;贾祥东;王信;李阳阳;魏凤梅;张翔宇;孙玉衡;丁成赟

    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NMDA)受体脑炎是一种与抗NMDA受体抗体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程可分为5期:前驱期、精神症状期、无反应期、运动过多期和恢复期[1].癫痫发作可发生于此病的任何时期,但多见于疾病早期[2].在疾病的演变过程中,患者可出现异常运动和癫痫发作的重叠,其症状是癫痫发作还是肌张力障碍发作不易区分,从而影响到诊断、治疗.本研究分析了1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临床症状中的发作性运动症状,判断是癫痫发作还是肌张力障碍.

    关键词:
  • 慢性伤口诊疗工作重心要下沉

    作者:韩春茂;沈月宏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疾病谱的改变正向欧盟国家靠拢,慢性伤口发病率呈现出增长趋势.因此,这几年来,从教育培养人才到学科建设,从创新、引进技术到规范慢性伤口的诊疗,从国际合作交流到参与国际指南制定等,国内有识之士已经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在此,我们试图从国内伤口指南编写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角度,谈谈现阶段我国慢性伤口诊疗工作中心应该下沉的问题.

    关键词:
感染、炎症、修复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