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感染、炎症、修复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Infection Inflammation Repair 감염염증수복

  • 主管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4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2-8521
  • 国内刊号: 11-5225/R
  • 发行周期:
  • 邮发: 100048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盛志勇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血液滤过治疗严重烧伤脓毒症伴发的高钠血症

    作者:申传安;柴家科;姚咏明;李冀军;盛志勇;杨红明;高建川;李利根;贺立新;郝岱峰;贾晓明

    目的:探讨血液滤过对严重烧伤脓毒症合并高钠血症病人的疗效.方法:应用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方法治疗8例严重烧伤脓毒症合并高钠血症的病人.观察病情、外周血电解质、血流动力学、氧摄取率变化;检测血滤开始时、血滤结束时血浆内炎性介质(IL-1β、IL-6、IL-8和TNF-α)浓度变化以及滤液中上述炎性介质的含量,计算跨膜清除率.结果:病人经血液滤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血钠浓度恢复至生理水平.动脉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以及氧摄取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血滤结束时血浆内IL-1β、IL 6、IL-8和TNF-α的浓度较血滤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超滤液中也检测到上述4种细胞因子.随血滤时间延长,IL-1β、IL-6跨膜清除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IL-8和TNF-α跨膜清除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液滤过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平稳而有效降低病人外周血钠离子浓度,并能部分清除体内IL-1β、IL-6、IL-8和TNF-α等炎性介质,平衡机体炎性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病情,对治疗烧伤脓毒症伴发的高钠血症,降低其高病死率有积极作用.

  • 补充双歧杆菌可促进烫伤大鼠肠道sIgA合成与分泌

    作者:王忠堂;姚咏明;肖光夏;曹卫红;盛志勇

    目的:探讨严重烫伤后补充双歧杆菌与肠道sIgA合成、分泌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烫伤对照组(BC,n=30)、烫伤治疗组(BT,n=30)、假伤组(NC,n=10).BT组伤后灌胃双歧杆菌悬液(5×109cfu/ml),1.5ml,2/d.检测大鼠细菌及内毒素移位、膜菌群中双歧杆菌量、肠粘液sIgA浓度及肠道浆细胞sIgA表达情况等.结果:(1)伤后3d,BC组与BT组细菌移位率分别为42%和16%(P=0.004),伤后5d分别为30%和8%(P=0.002).(2)伤后大鼠盲肠膜菌群中双歧杆菌减少约10~60倍;灌胃双歧杆菌悬液后肠道双歧杆菌明显增多.(3)BC组肠粘液sIgA平均减少约30%,伤后3d达低;BT组3d伤后基本恢复正常.伤后回肠粘膜下固有层浆细胞sIgA表达减弱,补充双歧杆菌后sIgA表达显著增强,5d接近NC组.(4)膜菌群中双歧杆菌量与肠粘液sIgA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严重烫伤后肠道sIgA产生明显受抑制,其改变与膜菌群中双歧杆菌减少有关,补充外源性双歧杆菌可促进肠道sIgA合成与分泌.

  • 地塞米松对离体培养肌管内长寿命蛋白降解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柴家科;申传安;姚咏明;盛志勇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的骨骼肌肌管内长寿命蛋白降解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无菌分离Wistar大鼠(2d龄)下肢肌肉,组织块培养法增殖、传代纯化成肌细胞,融合形成肌管.L-[3,5-3H]-酪氨酸标记肌管蛋白后,随机分成两组,A组:分别应用不含地塞米松(对照组)和含有地塞米松10nmol/L(A1组)、100nmol/L(A2组)、1000nmol/L(A3组)的培养液培养肌管,12h、24h、36h和48h后使用液体闪铄计数仪测定培养液和细胞内L[3,5-3H]-酪氨酸的含量,计算肌管长寿命蛋白的降解率.B组:分别应用含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50μmol/L,B1组)或含有MG132(50μmol/L)和地塞米松100nmol/L(B2组)的培养液培养肌管24h,相同方法测定肌管长寿命蛋白降解率.结果:A1组、A2组和A3组长寿命蛋白降解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A2组和A3组长寿命蛋白降解率均较A1组增加显著,差异有显著性(P<0.01).A2组和A3组间相比长寿命蛋白降解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B1组长寿命蛋白降解率较对照组(24h)降低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1).B2组长寿命蛋白降解率较A2组(24h)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实验结果提示:(1)泛素蛋白酶途径是骨骼肌肌管长寿命蛋白的重要降解途径之一.(2)地塞米松能通过激活肌管内泛素蛋白酶途径而增强长寿命蛋白的降解,此效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

  • 迷走神经兴奋对内毒素引起的大鼠心脏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石德光;胡森;姜小国;孙丹;晋桦;黎君友;柳琪林;盛志勇

    目的:研究传出迷走神经兴奋对内毒素(LPS)引起的大鼠心脏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切断大鼠双侧颈部迷走神经干或做假手术对照,将左侧迷走神经干远端连接刺激电极,于阴茎背静脉静注LPS(10mg·Kg-1)即刻持续电刺激(5V,2ms,1Hz)20min,每间隔20min后重复刺激,每次20min,共刺激3次.分别在1h、1.5h和2h检测实验和对照各组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髓过氧化物酶(MPO)量以及血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结果:迷走神经刺激组心肌组织中TNF-α、MPO量和血CK-MB水平显著降低,病理炎性改变减轻.结论:迷走神经兴奋可明显抑制LPS攻击大鼠心脏组织炎症介质的产生,能显著减轻心肌组织炎症损害,对心脏功能有潜在保护作用.

  •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林炜栋;陆树良;青春;姚敏;陈向芳;董叫云;廖镇江;史济湘

    目的:研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糖尿病难愈创面新生血管化障碍或延迟的机理.方法:不同作用时间及浓度AGE修饰的人血清白蛋白(AGE-HSA)与人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在体外共同培养,用四唑盐(MTT)比色试验和细胞计数检测AGE-HSA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用台盼蓝排斥试验检测细胞活力.采用FITC Annexin-V及碘化丙碇(PI)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百分率,同时应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凋亡或死亡细胞FITC Annexin-V和PI的荧光染色,并用透射电镜和光镜观察凋亡细胞特异性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内皮细胞在12.5、25和50μg/ml AGE-HSA培养条件下,第2天细胞增殖数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性,第4天和第6天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内皮细胞经100或200μg/ml AGE-HSA干预6h,MTT法测其OD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同时内皮细胞出现特异性的凋亡形态学变化以及FITC Annexin-V阳性和/或PI阳性的细胞逐渐增多,且凋亡或死亡细胞数量随AGE-HSA作用时间及浓度的增加而增多.结论:AGE-HSA能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并可以诱导其凋亡,而且与作用时间及浓度相关.提示AGEs可能是引起糖尿病难愈创面中新生血管化障碍或者延迟的机制之一.

  • 成人正常皮肤和瘢痕组织表皮干细胞定位与表达特征的比较研究

    作者:赵志力;付小兵;孙同柱;陈伟;孙晓庆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研究成人正常皮肤和瘢痕组织表皮干细胞定位与表达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9,14,10(K19,K14,K10)的特征与规律,探讨两种组织表皮干细胞表达特征的差异与烧伤后瘢痕愈合的关系.方法:分别取成年人健康皮肤6例和大面积深度烧伤后瘢痕组织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两步法检测表皮干细胞、短暂扩充细胞特异表达的β1整合素和K19以及分化表皮细胞表达的K14和K10.结果:瘢痕组织表皮基底层表达β1整合素与K19的阳性细胞数较健康皮肤明显减少,阳性强度降低.瘢痕组织表皮中表达K14的阳性细胞仅位于表皮底部2~3层,明显少于健康皮肤,而K10表达阳性细胞则较健康皮肤分布广泛.结论:瘢痕组织表皮基底层干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明显少于健康皮肤,且瘢痕组织表皮干细胞的分化过程与健康皮肤不同,处于有丝分裂后分化阶段的细胞比例降低,而终末分化细胞的比例明显增高.提示瘢痕组织表皮的修复能力下降,细胞的分化行为紊乱,这可能是瘢痕组织表皮结构与功能改变、愈合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 作者:

    To observe the localization and ex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alpha-smooth muscle actin (AS-MA),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 isoforms, and their receptors in fetal and adult skin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ir potential biological significance.Methods: The express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ASMA, bFGF, EGF, TGF-βisoforms, and their receptors were detected with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histopathology methods in 36 skin specimens. Among them, 30 specimens belonged to fetuse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and 6 were from adults. Results:Positive immunohistochemical signals of ASMA, bFGF, EGF, and TGF-βisoforms and their receptors could be found in fetal and postnatal skins.These factor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cytoplasm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of epidermal cells, endothelial cells,hair follicle epithelial cells and some fibroblasts. Receptors of these factors were mostly located in the cellular membrane of the above mentioned cells, while protein particles of ASMA could be observed in myofibroblasts and sweat gland cells. Along with ascent in gestational age, the positive cellular rates of bFGF, EGF, TGF-βisoforms, their receptors, and ASMA in skin were elevated progressively. In skins specimens obtained from fetuses of late-trimester (29-31 week gestation) and adult, the positive rates of these proteins were significantly raised in comparison with skin of fetuses of early-trimester. Conclusion: The endogenous bFGF, EGF, three TGF-βisoforms and their receptors might b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kin in embryonic stage and in the cutaneous structure and function,and also wound healing in adult stage. The relative lack of these factors and their receptors might be one reason why the wound of fetus heal by regeneration rather than by scarring.

  • 急性肺损伤时T辅助淋巴细胞平衡变化及意义探讨

    作者:蒋雄斌;邱海波;郑杰

    目的:观察急性肺损伤(ALI)小鼠T辅助淋巴细胞(TH)TH1/TH2的平衡变化,探讨TH1/TH2平衡变化在ALI发生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BLAB/C小鼠随机分成ALI组、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蛋白含量,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SqRT-PCR)方法进一步观察脾细胞中IFN-γ mRNA、IL-4 mRNA表达.伊文思蓝荧光法反映肺血管通透性改变.肺湿重/干重比反映肺水量.HE染色观察肺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LI组脾细胞中IFN-γ、IFN-γmRNA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IL-4明显升高(P<0.01),IL-4mRNA在各组均未见表达.与对照组比较,ALI组肺组织中伊文思蓝浸出量、肺湿重/干重比均明显升高.结论:ALI时,TH1向TH2漂移,提示炎症与抗炎症反应失衡,抗炎症反应增强.

  • 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肉芽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在体实验研究

    作者:方利君;付小兵;孙同柱;李建福;程飚;杨银辉;王玉新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肉芽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行性及其参与创面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抽取小型香猪的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间充质干细胞及培养扩增后,应用BrdU标记技术,以纤维蛋白胶为载体将已标记的细胞回植到提供骨髓的猪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上,不同时间点(2、4、6、8、12周)取材,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行BrdU和血管内皮细胞第八因子(F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细胞核内呈棕黄色着色的BrdU阳性细胞,多聚集在创面肉芽组织中的小血管周围,且有个别的血管内皮细胞也呈现BrdU阳性标记.同时BrdU阳性细胞胞浆中FⅧ亦呈阳性表达.结论:创面愈合的过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肉芽组织中小血管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在创面微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并参与创面修复的过程.

  • 中枢和外周神经损伤后胞体区看家基因表达的变化

    作者:吕艺;刘淑红;葛学铭;范明

    目的:观察并比较几种常用的看家基因,包括β-actin,GAPDH,18s RNA,cyclophilin A等在中枢和外周神经损伤后胞体分布区神经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右侧坐骨神经夹伤,右侧坐骨神经结扎和胸段脊髓半横断三组.手术后7d,用相对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几种看家基因在受损神经元胞体分布区神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GAPDH和Cyclophilin A的表达在不同模型中的变化幅度较小,损伤与对照侧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β-actin和18sRNA的表达在不同模型中变化不同,在脊髓损伤和坐骨神经结扎后表达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结果为研究神经系统损伤后相关基因表达变化时内参照基因的选择提供参考,同时也为进一步认识看家基因更加广泛的功能提供依据.

  • 膝关节镜术后康复训练作用

    作者:田冠玉;孙笑非;韩秀玲

    关节镜是近年应用于骨科的新技术,对于关节内疾病的诊断、治疗起了积极作用,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术后的康复指导,对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72例膝关节镜术后病人进行有计划康复指导,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烧伤患者血、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的变化及输入氨基酸对其变化的影响

    作者:黎君友;孙丹

    目的:动态观察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浆及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比较其变化模型,并探讨外源性输入氨基酸后对血及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影响,为临床烧伤患者氨基酸输液提供依据.方法:44例烧伤患者,年龄19~50岁,其中烧伤后未输氨基酸患者25例,烧伤总面积(51.9±24.2)%,Ⅲ度面积15.8%.烧伤后输氨基酸注射液患者19例,烧伤面积(60.4±19.3)%,Ⅲ度面积23.9%,烧伤后第3天输入北京制药厂生产的复合氨基酸注射液,每天输入500~750ml.伤后1、3、7、14和21d清晨采血处理样品,置-30℃冰箱存放待测.以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氨基酸含量,并以20例献血者血浆及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含量作对照分析.结果:检测结果显示烧伤后血浆游离氨总含量显著降低(P<0.05~0.01);苯丙、赖氨酸和苯丙/酪比值在伤后显著升高(P<0.05~0.01);色、组、精、丙、甘、苏、脯和丝氨酸显著降低(P<0.05~0.01),但3d后基本回升至对照组水平.烧伤后患者红细胞内总游离氨基酸和大多数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与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基本相似.红细胞内色、蛋、精和脯氨酸浓度很低或未测出,并未见红细胞内苯丙/酪氨酸比值显著升高.与烧伤未输复合氨基酸患者比较,输入外源性氨基酸患者未见显著改变血浆和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含量.讨论:研究结果提示,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浓度显著高于血浆浓度,但是其烧伤后的游离氨基酸变化趋势与烧伤后血浆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外源性输入本研究所给予的复合氨基酸含量后未见明显改变烧伤患者血浆和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浓度.

  • 颜面外伤的美容处理50例

    作者:陈伟民

    当前,颜面损伤的病例多见,尤其是摩托车祸中.常见颜面皮肤擦伤、裂伤、烫伤等.此类损伤中的轻伤者,一般都在门诊治疗.但是,有的认为是轻伤,未能重视,致治疗结果不理想,造成伤口感染,伤口愈合不好,甚至成了慢性炎症等情况,影响了颜面的美容.作者应用再生学的理论、观点,指导处理颜面皮肤损伤病例,收到较好的美容效果,故称为美容处理,现将处理过的50例报告如下:

  • 大鼠坐骨神经夹伤与坐骨神经结扎后脊髓胞体分布区神经组织基因表达的比较

    作者:吕艺;刘淑红;葛学铭;范明

    大鼠坐骨神经夹伤与坐骨神经结扎将产生两种不同的结局:前者可以再生,而后者不能再生.这二种不同的损伤对神经元的胞体分布区基因表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尚不清楚.我们推测,外周神经损伤后再生与否可能会导致胞体基因表达的差异.

  • 战时战伤救治中漏诊原因分析

    作者:李全岳;付小兵

    目前,战伤救治专著和经验论文很多,但很少有人去研究战伤救治中的失误.本文就通过战伤再手术伤例和尸解中遇到漏诊伤例作原因分析,找出其漏诊教训,以便改进今后战伤救治工作,提高战伤救治的能力.

  • 表皮、真皮因素对创面愈合中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向军;陆树良

    成纤维细胞在创面愈合和疤痕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创伤发生后,伤口底部及边缘大量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或静止的纤维细胞转化为成纤维细胞,聚集在伤处.Bucala等[1]用免疫荧光法和功能分析法证实在创伤修复中进入伤口的一类白细胞亚群(CD34+)具有成纤维细胞的特性,称为fibrocyte,因而可以认为创伤愈合中成纤维细胞的另一来源是血液细胞.正常真皮成纤维细胞单层培养时呈长纺锤体形态,直径小,生长速度快;而创面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呈星形,直径较大,生长速度较慢,并含较多α-肌动蛋白[2].

  • 针刺对慢性炎症疾病中炎症介质的调控及机制

    作者:杜欣;石德光;胡森

    长期临床实践证实针刺疗法对慢性炎症性疾病(多指慢性非菌性炎症和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既往一直用神经感传-神经内分泌学说[1]来解释其治疗机理.现代医学认为[2],单核-巨噬细胞、活化的T、B淋巴细胞等所释放的炎症介质在引发机体免疫反应、介导慢性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中起着关键作用.近年细胞分子水平的一些研究显示,针刺也可影响免疫系统,通过调控炎症介质的合成、分泌来实现对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作用.然而针刺调控炎症介质、神经和免疫系统的具体机制一直不十分清楚.现将此方面的文献综述如下.

  • 淋巴细胞、细胞因子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作者:孙鹏;付小兵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 RAU)又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 ROU)、复发性阿弗他口炎(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 RAS),是指疼痛而原因不明的溃疡.这种溃疡为不连续、疼痛、浅在、复发性溃疡,并且被灰黄色伪膜覆盖、红晕包围[1].RAU主要发生于唇、颊、舌缘粘膜,但在角化完全的附着龈、硬腭少见.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可以分为三型:轻型阿弗他溃疡(minor aphthous ulcer,MiAU)、重型阿弗他溃疡(major aphthous ulcer,MjAU)、疱疹样阿弗他溃疡(herpetiform ulcer,HU).MiAU 约占RAU的80%.直径2~4mm MjAU溃疡大而深,直径10~30mm深达粘膜下层直至肌层.

  • 深Ⅱ度烫伤大鼠创面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凋亡变化的初步研究

    作者:刘文忠;付小兵;程飚;李建福;孙同柱

    目的:观察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创基微小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变化特征,探讨血管的形成与退缩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大鼠5%深Ⅱ度烫伤模型,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和单纯烫伤两组.于伤后0.5d、1d、3d、7d、14d和21d采取创面皮肤标本,HE病理学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创面组织真皮内血管内皮细胞PCNA和TUNEL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深Ⅱ度烫伤的大鼠伤后3d,创面出现少量的肉芽组织,7d时肉芽组织已充满创面,再上皮化速率为30%,14d的再上皮化率达70%,至21d,创面完全闭合,真皮内小血管的数量减少.大鼠烫伤后3d,创面基底的真皮组织内出现PCNA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随后阳性表达逐渐增多,14d时达到高峰.至伤后21d,PCNA的阳性表达略有下降.而创伤愈合初期罕见TUNEL阳性的细胞,21d时,TUNEL标记阳性的细胞显著增多.结论:烫伤大鼠创面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活动与创面的愈合进程有密切的关系.血管形成与退缩在时程上协调变化是组织正常修复的重要步骤.

  • 刺激迷走神经后内毒素血症大鼠不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姜小国;胡森;石德光;孙丹;晋桦;黎君友;柳琪林

    目的:观察迷走神经兴奋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肝、肺组织中促炎因子(TNF-α)及抗炎因子皮质醇的影响,探讨胆碱能抗炎通路在炎症反应中的初步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迷走神经刺激组、迷走神经切断后静注LPS组、假手术组和LPS组等4组.测定肝、肺TNF-α、血浆皮质醇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结果:静注LPS后,组织中TNF的含量显著升高(高可达15倍),其中肝组织中TNF含量在1.5h达到高峰,2h回落,而肺组织中TNF含量在1h达峰值;假手术组由于未注射LPS,TNF含量变化不明显,但肝、肺组织中TNF含量差异较大,肺组织中TNF含量明显低于肝组织,可能与TNF较多在肝脏合成有关.迷走神经切断后静注LPS组TNF水平较单纯LPS组有所增加;迷走神经刺激组肝组织TNF含量在1h和1.5h、肺组织在各时相点较单纯LPS组和迷走神经切断后静注LPS组显著降低.LPS组血浆皮质醇含量在2h与其余各组相比增高明显;迷走神经刺激组血浆ALT含量显著低于单纯LPS组.结论:迷走神经兴奋能显著降低内毒素血症大鼠肝、肺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有助于减轻其全身炎症反应.

  • rhPDGF-BB凝胶剂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同柱;付小兵;李威;赵志力;陈伟;孙晓庆;周岗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长因子凝胶剂(rhPDGF-BB)对糖尿病大鼠创面修复的作用.方法:26只糖尿病大鼠在背部两侧各制备2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面积2.54cm2,随机将创面分成五组,即rhPDGF-BB凝胶剂三个剂量治疗组(rhPDGF-BB用量分别为14.0μg/cm2、7.0μg/cm2、3.50μg/cm2)、凝胶剂基质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伤后不同时间各组创面面积和伤腔容积的变化.结果:伤后14d rhPDGF-BB中剂量治疗组创面面积缩小到(0.05cm2±0.06cm2)明显小于凝胶剂基质对照组(0.23cm2±0.22cm2)和空白对照组(0.22 cm2±0.25cm2),伤后7d rh PDGF-BB中剂量治疗组伤腔容积减小到(0.02ml±0.02ml)也明显小于凝胶剂基质对照组(0.06 ml±0.03 ml)和空白对照组(0.07ml±0.05 ml).结论:rhPDGF-BB对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有明显的促修复作用,表现在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毛细血管胚芽形成与再上皮化.rhPDGF-BB的三种不同剂量中,以中剂量(7.0μg/cm2)组表现出促创面修复作用为明显.

  • 表皮干细胞:实现创面由解剖修复到功能修复飞跃的新策略

    作者:付小兵;李建福;盛志勇

    创面愈合是一个既古老又新近的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伤病员(尤其是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已不仅仅满足于目前临床上常用消灭创面的治疗手段,而是要求修复后的创面在外观和功能等方面与正常皮肤相近,甚至含有各种皮肤附件(汗腺、毛囊、皮脂腺等).因此,在基本完成加速受创皮肤解剖修复之后,如何实现和恢复受创皮肤的功能已成为组织修复领域急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皮肤组织工程学概念的引入,使得实现由继往的解剖修复到今后的功能修复飞跃的现代创面修复模式成为可能.近来研究表明,皮肤组织特异性干细胞-表皮干细胞是皮肤及其附属器发生、修复、改建的关键性源泉.故深入开展以表皮干细胞为核心的修复细胞的增殖、迁移过程,胞外基质的合成与分泌,生长因子与基质信号的传递等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对于促进皮肤功能和结构的生理性修复意义重大,已成为当前为活跃的研究热点.

  • 烧伤休克防治措施的改进

    作者:郭振荣;盛志勇;柴家科;贺立新

    烧伤休克属低血容量性休克,但它与出血性休克血容量急剧减少的发病机理不同,它是由于体液渗出所致的渐进性血容量减少.这种减少有一个时间过程,随烧伤面积与深度和机体状况不同而时间有所长短,大面积烧伤病人伤后1h就有发生休克的可能.所以烧伤后及时快速补液,就成为防治休克的主要措施,我们认为防治烧伤休克,补液应遵循"及时、快速、足量"的六字方针,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应使休克期复苏治疗达到以下三个目的:①纠正"失代偿性显性休克",尽快改善机体缺氧状况,使组织氧输送量和氧耗量恢复正常;②纠正"代偿性隐匿性休克",迅速恢复胃肠道血液供应;③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组织重灌注损伤.

  • 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2002年医学科学前沿"炎症与修复"高级学术研讨会纪要

    作者:付小兵

    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2002年医学科学前沿"炎症与修复"高级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1月5日至7日在广州从化温泉宾馆举行.盛志勇院士、程天民院士、王正国院士以及来自国内20余家单位的103位专家出席了本次高级学术研讨会.梁晓捷处长代表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参加了学术会议.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信号调节器官发生(一)

    作者:姜笃银;付小兵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的家族成员可能至少有23种(图1).它通过结合受体(FGFR)将信号传递到靶细胞内.FGFRs在细胞内有2个酪氨酸激酶(PTK)区域,通过细胞内的信号传导子的磷酸化来传递信息(图2).FGFs是多能信号分子,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游走等功能[1],在胚胎器官发生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就FGFs在胚胎或器官形成过程中新近解码的功能作用进行介绍.

感染、炎症、修复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