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感染、炎症、修复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Infection Inflammation Repair 감염염증수복

  • 主管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4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2-8521
  • 国内刊号: 11-5225/R
  • 发行周期:
  • 邮发: 100048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盛志勇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64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艳玲;梁后杰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发病、诊断、治疗.方法:对64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占同期胃肠恶性肿瘤的2.7%,64例患者平均年龄39.5岁.好发部位顺序为回盲部及回肠(54.69%)、胃(21.875%)、结肠(14.06%)、直肠(9.375%).主要临床表现是腹胀、腹痛、腹部包块、腹泻、血便.病理类型本组64例中,非何杰金氏淋巴瘤58例,其中B细胞型52例,T细胞型6例;何杰金氏淋巴瘤6例.本病早期极易误诊为其它消化道疾病,误诊率为67%.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应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内镜检查结果,以提高诊断符合率.治疗以手术加化疗、放疗疗效佳.

    关键词: 胃肠道 恶性淋巴瘤
  • 急性低氧和低氧"习服"对人肝肿瘤细胞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低氧诱导因子基因表达和蛋白含量的影响

    作者:陈伟;陈家佩;葛世丽;从玉文

    目的:观察急性低氧和低氧"习服"时,人肝肿瘤(HepG2)细胞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表达和蛋白含量的变化.方法:细胞到达低氧"习服"状态后,用Northern杂交和Western杂交检测细胞内VEGF和HIF-1α基因表达以及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急性低氧能够诱导VEGF、HIF-1基因表达和胞内蛋白含量升高;而低氧"习服"后再连续低氧48h,细胞内VEGF与HIF-1α的mRNA和蛋白含量都恢复到与对照相近的水平.结论:HepG2细胞达到低氧"习服"状态后,耐低氧的能力明显增强,减轻或抑制急性低氧对VEGF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其中HIF-1α可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 基质金属蛋白酶对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病模型气道细胞外基质重塑的作用及影响因素

    作者:李红梅;崔德健;佟欣;高亚兵;崔雪梅;王德文;梁延杰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1)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大鼠模型气道细胞外基质重塑中的作用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蛋白激酶C抑制剂H7及转移生长因子(TGF-β)单抗干预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对照组;(2)COPD模型组,采用熏香烟加气管注小量内毒素法复制COPD模型;(3)NAC干预组(NAC组);(4)H7干预组(H7组);(5)TGF-β单抗干预组.观察各组病理形态学改变;生化法测定支气管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测支气管肺组织MMP-9、2及TIMP-1,以及TGF-βⅠ、Ⅱ受体的表达;SDA-PAGE明胶酶谱学测定支气管肺组织MMPs酶活性.结果:模型组气道壁以Ⅰ型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及羟脯氨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多,NAC组及TGF-β单抗组较模型组显著减少,H7组羟脯氨酸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增多.模型组MMP-9、2及TIMP-1,以及TGF-βⅠ、Ⅱ受体在气道上皮、肺泡巨噬细胞、肺血管内皮细胞等细胞中蛋白和(或)mRNA表达显著增强,72 kdMMP-2及92 kdMMP-9酶原活性显著增高,三个干预组MMP-2、9及TIMP-1的蛋白及m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减弱,72 kdMMP-2及92 kdMMP-9酶原活性显著减低,三个干预组TGF-βⅠ、Ⅱ受体亦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减弱.结论:以Ⅰ型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显著增生是COPD气道重塑的重要病理改变.COPD气道细胞外基质降解及合成代谢异常活跃与气道细胞外基质重塑密切相关;NAC可对MMP-9/TIMP-1的失衡起调节作用,其表达及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PKC信号传导途径.抑制TGF-β传导通路可能使胶原等细胞外基质降解及合成减少.

  • 不同发育阶段人皮肤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特征及其与创面修复结局关系的研究

    作者:赵志力;付小兵;孙同柱;杨银辉;陈伟;孙晓庆;盛志勇

    目的:从细胞分化角度研究人胎儿期、少儿期、成年人期皮肤中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创面修复结局的关系.方法:分别取因创伤等原因致流产的22~24周龄胎儿和4~12周岁少儿、35~53岁成年人3组全层皮肤.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表皮干细胞特异表达的β1整合素和细胞角蛋白19(K19).结果:胎儿期皮肤表皮基底层细胞β1整合素和K19染色均为强阳性.少儿期表皮基底层细胞中60%~80%的细胞表达β1整合素和K19.成年人表皮基底层中表达β1整合素和K19的细胞较少儿组进一步减少,且染色强度较弱.结论:本实验结果提示,胎儿期表皮基底层增殖细胞均为表皮干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而少儿期表皮基底层中部分细胞为于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成年人期干细胞与短暂扩充细胞所占的比例则进一步降低.这种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差异可能与三种不同发育阶段皮肤损伤的完全与不完全修复有关.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对动物腹部手术切口抗张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世岭;马建丽;周亮;陆江阳;叶盛英;付小兵;张兴;蒋黎斌;段小群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凝胶对动物腹部手术切口的修复作用.方法:实验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三组(切口内外用药组、切口仅外部用药组和空白基质组),每组30只,每日切口处涂药一次.术后第4、5、6、8、10天每组分别处死6只动物,取切口处皮肤进行拉力试验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第二部分,实验用小型猪6头,设四个用药组,采用自身对照(切口内外用rhEGF凝胶组、仅外用rhEGF凝胶组、rhEGF水剂组和空白基质组),用药方法同上,分别在术后第5、7、9天各处死2只动物,取切口处皮肤同上法测定和检查.结果:rhEGF凝胶外部用药组两种动物切口处皮肤抗张强度及拉伸率在不同的用药时间内较空白基质对照组均明显增强(P<0.05,P<0.01);首次内、外用药组的抗张强度明显低于外部用药组(P<0.05,P<0.01),且切口处炎性细胞弥漫性浸润,并见异物巨细胞反应;rhEGF水剂组抗张强度和拉伸率与rhEGF凝胶首次内外用药组相当,但低于rhEGF凝胶外部用药组.结论:rhEGF凝胶可明显增强动物手术切口皮肤抗张强度,提高手术切口的愈合质量,加速手术切口的愈合.rhEGF凝胶不同的用药方式及rhEGF不同的剂型对动物皮肤切口抗张强度有一定影响.

  • 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清透明质酸浓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姜笃银;付小兵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浓度变化与肝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和酶联免疫吸附等技术,检测烧伤严重程度不同及其并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多脏器功能衰竭(MOF)和死亡患者各组血清H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临床常规肝肾功指标.结果:烧伤后2周内,血清HA浓度一直维持高水平,并随烧伤严重程度增加和SIRS,MODS的产生,其数值逐步升高、相差显著(P<0.001),但在MODS向MOF发展、至残废前后,血清HA值又由高限急剧降低;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A浓度变化与烧伤严重程度和SIRS等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0.01),与血清TNFα和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值呈正相关(P<0.05~0.01),而与血浆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HA浓度中、重度升高可能与TNFα等持续损伤肝内皮细胞的降解功能有关,可将其作为临床大面积烧伤患者肝损伤、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的敏感指标.

  • 爱倍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党生;罗北捷;沈东;张许文;张丽伟;亢君;姚凤

    目的:观察爱倍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0年12月我科收治的3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用爱倍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爱倍20~40μg/min持续静脉泵入,联合低分子肝素40mg皮下注射,2/d,共7d.观察指标:(1)心绞痛每日发作次数;(2)心电图ST-T变化.结果:临床显效24例,占75%;有效8例,占25%;无效0例.心电图完全恢复正常8例,占25%;有改善20例,占62.5%;无变化4例,占12.5%.结论:爱倍联合低分子肝素应用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安全、有效方法.

  • 单纯和放射复合伤伤口愈合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愈合延迟的关系

    作者:崔玉芳;付小兵;夏国伟;杨红;彭瑞云;谷庆阳;高亚兵;崔雪梅;张莹;胡文华;王德文

    目的:研究放射复合伤口愈合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愈合延迟的关系.方法:用碱磷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伤口区病理形态学观察表明,大剂量局部照射后能导致伤口愈合延迟;照射后白细胞数出现下降,伤后3~5d降低较为明显,显著低于单纯伤口组;伤后两组动物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均出现降低,然而照射组始终低于单伤组,至伤后28d仍然有显著性差别.结论:照射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降低和白细胞数的下降是辐射延迟伤口愈合的重要原因

  • 冲击波复合四氧化二氮染毒致冲毒复合伤对大鼠血气变化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和c-fos基因表达的研究

    作者:岳茂兴;彭瑞云;王德文;王正国;杨鹤鸣;杨志焕;夏亚东;高亚兵;崔雪梅;李建忠

    目的:探讨冲击波复合四氧化二氮(N2O4)染毒致冲毒复合伤对大鼠血气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以及该条件下c-fos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Wistar雄性大鼠复制冲击伤、N2O4中毒及复合效应的3组动物模型,均于伤后3、6、12、24、48、72h活杀,进行主要器官病理形态学检查及血气分析,并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肺组织c-fos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三组动物PaO2均在伤后3~6 h内显著下降,冲毒复合伤组动物伤后PaO2下降为显著,重者死于呼衰.三组动物的主要病理形态学均有改变,以冲毒复合伤组的损伤重;冲击伤和N2O4组c-fos基因表达均明显增加,而于复合伤组表达持续呈强阳性,其阳性部位以支气管上皮、血管内皮和单核细胞为主.结论:单纯中度冲击伤组和单纯中度N2O4组中毒早期血气均有显著变化;复合伤对血气的影响更为显著.另外,三组动物的主要病理形态学均有改变,以复合伤组的损伤重;结果表明c-fos基因表达可能参与复合伤对肺损伤的加重过程,提示对冲毒复合伤进行早期救治(在3~6h内)的重要性.

  • 细胞骨架及运动基因对瘢痕挛缩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珍祥;吴军;易绍萱

    目的:探讨细胞骨架和运动相关基因与瘢痕挛缩的关系以及这些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方法:收集病人不同时期增生与扁平瘢痕作为研究标本,利用基因芯片筛选结果选择表达强、涉及细胞结构主要方面的5个基因,制成寡核苷酸探针与瘢痕组织切片原位杂交.同时,将各标本进行组织块培养、成纤维细胞爬片、原位杂交.结果:各种基因在早期增生性瘢痕中表达均明显强于晚期增生及扁平瘢痕;其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出现早、持续时间长、表达明显强于其他基因;更有意义的是,它在增生性瘢痕与扁平瘢痕之间表达差异显著大于其他.结论:瘢痕增生挛缩与细胞骨架运动的各方面相关基因存在密切关系,而平滑肌肌动蛋白起到关键与首要的作用.同时,各种基因参与其启动与形成,抑制该基因的表达,可能实现减轻瘢痕挛缩.

  • 作者:

    Objective: To determine if anisodamine is able to augment mucosal perfusion during gut ischemia-reperfusion (I/R). Methods: A jejunal sac was formed in Sprague Dawley rat. A Laser Doppler probe and a tonometer were inserted into the sac which was filled with saline.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was occluded (SMAO) for 60minutes followed by 90 minutes of reperfusion. At the end of 60 minutes of SMAO, either 0.2mg/kg of anisodmine or dobutamine was injected into the jejunal sac. Laser Doppler mucosal blood flow and regional PCO2 (PrCO2) measurements were made. Results: Mucosal blood flow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30,60 and 90 minutes of reperfusion (R30, R60, R90 ) when intraluminal anisodamine or dobutamine was introduced compared to intraluminal saline only (44±3.3)% or (48±4.1)% vs. (37±2.6) % at R30, (57±5.0)% or (56±4.7)% vs. (45±2.7)% at R60, (64±3.3) % or (56 ± 4.2) % vs. (48 ± 3.4) % at R90 , respectively P<0.05). Blood flow changes were also reflected by lowering of jejunal PrCO2 measurements after intraluminal anisodamine or dobutamine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saline controls (41±3. 1)mmHg or (44±3.0)mmHg vs. (49±3.7) mmHg at R30 , (38±3.7)mmHg or (40±2. 1)mmHg vs. (47±3.8) mmHgat R60, (34±2.1) mmHg or (39± 3.0) mmHg vs. (46±3.4) mmHg at R90, respectively,P<0. 05). The most interesting finding was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mucosal blood flow and lower jejunal PrCO2 in anisodamine group than those in dobutamine group at 90 minutes of reperfusion (64± 3.3) %vs. (56±4.2)% for blood flow or (34 ± 2.1)mmHg vs. (39 ± 3.0)mmHg for PrCO2, respectively, P<0.05),suggesting that anisodamine had more lasting effect on mucosal perfusion than dobutamine. Conclusions:Intraluminal anisodamine can augment mucosal blood flow during gut I/R, and it may provid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n gut from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jury.

  • 作者:

    Objective:In vitro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KGF-2 has a proliferative effect on neonatal foreskin keratinocytes. Cells from adult donors have been shown to respond to KGF-1 to a lesser degree than neonatal keratinocytes.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roliferative effect of KGF-2 on keratinocytes from an adult subject. Methods: Standard medium was Keratinocyte Growth Medium without BPE, hydrocortisone and EGF. Keratinocytes cultured from a 48-year-old subject were seeded at 2 104 in 32 mm dishes in standard medium with EGF.After 24 hours, medium was changed to standard medium with KGF-2 at 4, 16, 125 and 500 ng/ml or without KGF-2. Standard medium with EGF was used as a positive control. The growth of keratinocytes was monitored by the MTT assay and by photographs at day 3, 5 and 7. Each treatment was performed in triplicate. Results: KGF-2concentrations from 4 to 500 ng/ml all showed a significant proliferative effect on days 5 to 7 compared to the negative control (P< 0.01). By day 3 the response of keratinocytes in KGF-2 was 1.5 to 2.5-fold, by day 5 was 3 to 5-fold and by day 7 was 3 to 12-fold relative to the negative control. The optimal response was in 125 ng/ml KGF-2 at day 7. Cell proliferation was also consistently higher in all KGF-2 concentrations compared to the positive control.Conclusion: KGF-2 exerte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adult keratinocytes,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EGF concentration in the growth medium. This supports the clinical work where KGF-2 has been shown to improve the healing in chronic wounds in adults.

  • 脑内Ⅰ、Ⅲ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在脑损伤后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费舟;章翔;刘恩渝;梁景文;刘先珍

    目的:研究弥漫性脑损伤(DBI)后大鼠脑皮层代谢性谷氨酸受体(mG+IuRs)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DBI组,采用Marmarou加速性DBI模型,在伤后不同时间取样行原位杂交和病理学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BI组脑皮层Ⅰ、Ⅲ组mGIuRs(除mGIuR6外)阳性神经元表达在伤后12h开始增加,24h增加显著(P<0.01).病理研究提示,DBI后12h脑皮层神经元损伤严重(P<0.01)与mGIuRs表达变化的时间吻合.结论:Ⅰ、Ⅲ组mGIuRs作用不同,分别具有神经元损害和保护作用;脑损伤后,Ⅰ组mGI-uRs表达增加,参与DBI引起的神经元损伤,Ⅲ组mGIuRs表达增加,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这为阐明DBI的损伤机制及运用mGIuRs激动剂和/或拮抗剂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 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的变迁

    作者:蒋伟;常东;黄志红;张素霞

    目的:调查阴沟肠杆菌(ECL)和肺炎克雷伯菌(KPN)的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的变化.方法:对从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来的ECL和KPN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ECL和KPN在全部病原菌中的构成比有升高的趋势.2000年构成比居G-菌的第2、3位;两种病原菌的分布在冬季较少,ECL主要分布在儿童和青壮年,而KPN主要分布在青壮年和老年人.两种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始终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对多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30%以上,且近年有明显增高的趋势.结论:在抗感染治疗以及病区清洁卫生、防止交叉感染等预防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到ECL和KPN的分布特征及其较高的耐药水平,加强防治措施的针对性,对于提高医院抗感染治疗及感染预防工作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基因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慢性创面愈合中的应用

    作者:李校坤;付小兵

    慢性创面是临床创面愈合与组织修复的一大难题,引起慢性创面的原因很多,有外伤、手术、血管病、褥疮、代谢病、疤痕、药物、放射等因素,慢性创面一般病程都比较长¨].基因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参与了调控组织修复的全过程,对多种创面愈合均有显著促进作用.本文观察了bFGF对慢性创面的促愈合作用,并对其中修复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 前列腺术后尿失禁的药物联合治疗

    作者:聂明;季天佑;何顺祥;施凯升;张刚

    我国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接受手术(TURP或TVP)治疗日益增加,术后并发尿失禁难以避免.现将我院自1998年5月~2001年7月以二联药物治疗前列腺术后尿失禁12例报道如下:

  • 迷走神经及其递质乙酰胆碱抗炎研究进展

    作者:姜小国;胡森

    外界刺激(如细菌、创伤、烧伤等)引起致炎因子释放并导致炎症反应,有利于消灭细菌、清除坏死组织、促进修复及伤口的愈合.同时,为了防止过度炎症,机体本身亦产生内源性的抗炎因子和抗炎反应,如果致炎反应和抗炎反应达到平衡则机体处于稳态[1].若致炎因子大量释放,则引起过度炎症反应.相反,抗炎因子大量释放,可导致免疫抑制.以往的研究较多关注体液因素或细胞因子的自分泌和旁分泌对抗炎或促炎介质释放的影响,近年来"神经-内分泌"抗炎通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迷走神经及其递质乙酰胆碱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将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放射性碘治疗甲亢剂量确定

    作者:胡景胜;马学毅;邢家骝

    虽然放射性碘治疗已经应用了50余年,但尚无统一的剂量选择方法.放射性碘治疗甲亢的目的是能够尽快大限度发挥疗效并且减少甲低等副作用,其中,剂量确定是疗效的关键[1].目前决定放射性碘治疗剂量的方法多种多样,应用参数不一.对于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和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应分别决定治疗剂量.但是临床实践中发现,无论应用何种方法决定治疗剂量,以及治疗何种原因引起的甲亢都可能在治疗后数月或数年内发生甲低[2].所以在治疗前应该让每个病人清楚地知道这种情况,并向其解释为何可能需要终生L-T4替代治疗和终身随访评价甲状腺功能以指导L-T4治疗.需要强调的是,放射性碘治疗引起的甲低与其他原发或继发性甲低在应用L-T4补充或替代治疗后,病人的生活质量与普通人群相比并没有显著性差异[3].

  • 迷走神经在炎性介质信号传入中的作用

    作者:石德光;胡森

    传统观点认为只有免疫细胞能识别进入机体的抗原或异物,然后分泌炎性介质通过血循环途径把机体受到损伤或感染的信号传到大脑[1,2],而忽视了外周神经系统在识别抗原、异物或炎性介质方面的作用[3].但近的一些研究表明,迷走神经的传入纤维不仅能识别体内的炎性介质信号,而且具有比免疫细胞更高的敏感性,能把机体受到损伤或感染的信号及时传递到大脑,在刺激机体发生防御反应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将此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创面过程中的营养补充

    作者:张翠英;张灵芝

    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的创伤修复并不是十分困难,但某些难愈性创面(如糖尿病、静脉淤积、长期营养丢失等),常常使临床一般的换药和其它处理措施陷入困境.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通过直接促进创面愈合为有效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必要的营养补充是这类方法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皮肤的弹性,眼窝凹陷与否,饮食与睡眠情况.根据每天创伤患者所需要的热量,加入基本的营养支持,再根据负压吸引的早期,由于引流造成营养成分丢失的情况,补充更多的营养,可以改善全身代谢情况,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在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的同时,每日静脉给予安达美、水乐维他、维他利皮特各1~2只(华瑞制药公司提供),氨基酸200~400ml,并加入胰岛素(葡萄糖与胰岛素之比为4~5:1).非蛋白热能25~210KJ(30~50Kcal·kg-1·d-1),其中糖50%~60%,脂肪乳40%~50%.结果31例病例中,经上皮化直接愈合5例.经植皮愈合22例,经局部皮瓣转移愈合4例.由于有效的衬垫作用,无一例出现皮肤压伤.营养的丢失对于创面愈合十分不利,创伤本身分解代谢增强,机体处于负氮平衡,不及时补充营养,将导致不良营养,免疫力低下,感染难以控制.而持续性的负压吸引,虽然在很多方面有利于创面的修复,但渗出液的丧失必然会对整个的愈合过程带来负面影响,尤其在治疗的早期,每天的渗液量较多,为此我们必须及时观察,除对每天液体的输入量进行调整外,还应及时告诉患者本人,加强营养补充,尤其是蛋白质.当然要对糖尿病患者糖的摄入进行控制.另外要多进脂类和维生素.这样才能提高成纤维细胞的功能,提高免疫力,加快上皮化的速度.由于慢性创面的患者多伴有全身的营养不良,如糖尿病、放射性的损伤或长期的蛋白丢失,因此营养的补充显得尤为重要.低蛋白往往造成机体抵抗力的下降.通过饮食和静脉补液,增加高蛋白,高纤维素,高维生素,糖的补充,微量元素的供给,并适当加入胰岛素,以控制血糖和尿糖,在负压吸引的创面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小型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的制备与应用

    作者:孙同柱;付小兵;陈伟;杨银辉;孙晓庆;赵志力

    报道一种小型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的制备方法,并用此模型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创面愈合的作用.小型猪背部剃毛,用特制致伤器(直径18mm打孔器)在背部脊柱两侧垂直于皮肤向下钻至深筋膜,剪去已钻掉的皮肤,形成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将创面分为bFGF治疗和空白对照两组,测定伤后不同时间创面面积、伤腔容积及进行创面组织病理学检查.伤后即刻创面面积(2.49±0.23)cm2,伤腔容积(1.84±0.27)ml.伤后3、7d bFGF治疗组创面面积缩小到1.81±0.15,(0.51±0.10)cm2,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2.00±0.21,(0.61±0.11)cm2 P<0.05];伤腔容积缩小到0.49±0.07,(0.02±0.04)ml也小于空白对照组[0.61±0.17,(0.14±0.16)ml P<0.05].伤后14d组织病理学检查示bFGF组大部分创面上皮化,而空白对照组较多的创面未愈合.采用特制致伤器制备的小型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简便、快速,创面之间具有较好的均衡性,是研究外用药物促进创面修复作用的理想模型之一.实验结果表明,bFGF具有促进创面修复的作用.

  • 整形外科患者焦虑问题的调查

    作者:张灵芝;张翠英

    整形外科病人功能和外貌的修复往往需要经历多次手术才能达到目的,渐进性的治疗方式是它大的特点.由于患者的紧张、焦虑和不安,将会影响整个治疗过程和效果.因此,我科采用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Anxiety Inventory,STAI),于1999年12月至2000年12月对67例需进行整形手术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调查,以了解整形科患者的焦虑状态.对象为1999年12月~2000年12月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整形烧伤外科收治的病人.有精神疾病和不合作的患者除外.采用STAI问卷共40项,由两个分量表组成.其中1~20项为状态焦虑量表(S-AI),21~40项为特质焦虑问卷(T-AI).67例病人于术前一天填写后20项,手术后出院前1~2天填写前20项.结果整形科患者具有明显的焦虑情绪状态和人格特质性焦虑倾向.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抑郁,有的还会怀疑医生的水平,担心手术效果.本研究提示我们,应对整形科患者进行详细耐心的解释和帮助,让他们了解相关的知识,较少疑虑,以得到患者的信任,对终的手术效果有极大好处.现代医学已进入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务人员必须对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分析治疗,使自己在医疗工作中处于主动地位,使整形外科事业向美好的方向发展.特别是整形外科医护人员好要接受正规的心理学治疗培训,通过语言、行动调整和恢复患者的心理平衡及自我调节能力.对预期可能出现的局部和全身性的反应向患者交待清楚.使他们有正确的认识,减轻心理负担,配合医生的治疗.

  • 海普林软膏治疗烧伤创面愈合后瘙痒的疗效观察

    作者:晋洲

    烧伤创面愈合后局部奇痒难忍,可延续数月或数年.严重者整夜难眠,用镇静、安眠等办法收效甚微,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我们应用海普林(肝素钠)软膏对56例门诊病人进行治疗,收到良好效果.其中男性36例,女性20例,年龄16~64岁,平均29.3岁,均为Ⅱ度烧伤创面后愈合的瘙痒症患者.海普林软膏(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薄薄地涂于愈合后的皮肤上,每日3~5次,以湿润皮肤为度,并用手指反复轻柔平搓.每周1次门诊观察,4周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它药物和禁食辛辣食物.结果56例患者用药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3%.无一发生局部刺激或过敏等不良反应.海普林软膏为酸性粘多糖类药物及低分子肝素钠等主要成份构成的白色油/水型乳剂,其中肝素有抗凝血、抗血栓、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通过改善局部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和血流速度,改善中间代谢,促进表皮营养及废物清除,起到消炎、止痒、软化瘢痕的作用.此外,海普林软膏中的天然皮肤角质软化剂和天然保湿剂玻璃酸钠,可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水化薄膜,起到软化皮肤角质层的作用.

  • 早期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高海燕

    肩周炎是中、老年运动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对其病因的认识尚未完全清楚,多考虑受慢性退行性改变、劳损,以及外伤等因素影响.我们根据具体病症的表现采用药物、理疗和功能锻炼对肩周炎进行早期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社会心理支持疗法在创伤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作者:田冠玉;王岩;黄越

    外伤后人们在心灵上经受的损害有时往往超过机体本身的创伤,而许多研究表明,创伤后的恢复过程中,社会心理因素起一个重要的角色.因此,心理损害可能会对机体的康复产生负面影响.为证实心理损伤在创伤病人中行的影响作用,调查社会心理支持对预后产生的有益作用,我们调查了我院2000年3月至2001年3月收治的135位因意外事故急诊就诊的患者.采用创伤及心理学测量问卷测试,其中包括事件影响等级评分、医院焦虑和压抑等级评分,并在常规外伤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在康复的早期阶段进行社会心理支持治疗.结果发现,外伤能造成强烈的心理损害,而接受心理支持治疗的患者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促进烫伤愈合的研究

    作者:孙丹;付小兵;陈伟;孙同柱;黎君友;盛志勇

    构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质粒,并观察其表达产物对小型猪深度烫伤创面影响.采用PCR技术和DNA重组技术,从胎肝细胞内将编码人VEGF的cDNA序列克隆至表达载体pQE-40上,挑取阳性克隆扩增后,提取DNA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同时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对其表达产物进行特异性鉴定.猪小面积深Ⅱ度烫伤后,立即将含有1.5μg/g VEGF的表达产物制成的膏剂均匀涂于创面,每个创面200mg膏剂,隔日换药一次,至伤后14d.用透明膜描记称量法记录创面面积,并取创面组织作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克隆出的VEGF基因cDNA片段由380bp组成,包括翻译起始密码子、编码序列和终止密码子等部分.重组表达质粒pQE-VEGF在M15细菌体内能够表达.小型猪烫伤后7d,VEGF处理的伤口处肉芽组织增生明显,毛细血管数量增多.烫伤14d后,M15处理组的创面仍未愈合,VEGF组的创面可见连续的上皮覆盖,CD34阳性细胞率与M15处理组相比明显升高,两者差异显著(P<0.01).构建的VEGF表达载体可以编码VEGF121蛋白,其表达产物能够诱导肉芽组织生长,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加速新生血管形成,促进创面愈合.

  • 外科医生要重视肠道屏障功能的维护

    作者:黎沾良

    随着危重病医学的发展,对心、肺、肾等脏器功能进行支持已经深入人心,但对胃肠屏障功能的维护和支持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以为危重患者只要不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胃肠道便平安无事.大量研究已充分证明,胃肠道不是单纯消化、吸收的器官,而是具有代谢、内分泌和免疫等多种功能的器官.它是人体大的细菌库,胃肠道粘膜是抵御细菌入侵的重要屏障且极易受损伤.创伤、应激后的患者容易出现脓毒症和菌血症,有时不能用局部损伤来解释,而血中培养出来的细菌,大多与肠道常驻菌相同.现已查明,正常居住在肠道中的原籍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穿过相对完整的粘膜上皮进入组织,到达肠系膜淋巴结、脏器和血流,并可能引起肠源性感染.肠内细菌向肠外组织迁移的这一现象,称为细菌移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BT)或易位、迁移.

感染、炎症、修复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