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산동중의약대학학보
- 主管单位: 山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
- 影响因子: 0.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659X
- 国内刊号: 37-1279/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补肾抑抗汤治疗免疫性复发性自然流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补肾抑抗汤治疗免疫性复发性自然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54例免疫性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7例,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27例,采用补肾抑抗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治疗1个月、2个月后的血清人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IFN-γ水平明显降低,而IL-4、IL-10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抑抗汤治疗免疫性复发性自然流产的临床疗效较佳,可有效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诱导免疫耐受.
-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DN)蛋白尿的疗效.方法:选取确诊的100例DN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复方丹参滴丸氯沙坦联合治疗组(联用组),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清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氯沙坦组和联用组均能显著降低患者24h尿蛋白定量,且联用组优于氯沙坦组.联用组血清清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其疗效优于氯沙坦单用组.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氯沙坦治疗DN蛋白尿具有增效协同作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43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美多芭,同时配合盐酸苯海索(安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熄风止颤方加减,12周为1疗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 (P<0.05);两组统一帕金森病症量表(UPDRS)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显著.
-
陆金根治疗习惯性便秘经验
总结陆金根治疗习惯性便秘的经验,认为肺脾气虚、肠道失润、气机郁滞是本病基本病机,宜益气养阴、润肠增液治其本,开宣肺气、行气通腑治其标,便秘日久,还应佐以活血化瘀法.
-
解毒通络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82例
目的:观察解毒通络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1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小陷胸汤加味方,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心电图、血脂、磷酸肌酸激酶(CPK)、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CPK酶峰时间、酶恢复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血浆CRP水平均有降低,但治疗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治疗组在胸痛症状的改善、心电图ST段恢复时间、血脂水平等方面的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安全性良好.结论:解毒通络法不仅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恢复,而且可明显降低CRP,降低其促炎效应.
-
高血压性肾损害的中医症状证型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肾损害的中医症状、证型特点及规律.方法:观察110例高血压性肾损害患者的症状特点,采用症状积分法定证型,再用x2检验对本病不同分期的症状、证型进行分析.结果:在高血压性肾损害不同分期中,症状有差异的是气短乏力、泡沫尿、脉络瘀阻、舌质紫暗(P<0.01),目赤口干、便结溲黄(P<0.05);证型上存在差异的是:脾肾气虚证、热邪内阻证(P<0.05),瘀血内停证(P<0.01).结论:阴虚阳亢是高血压性肾损害的基础病机,热、瘀与本病的进展存在一定关系.
-
健肾祛瘀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7例
目的:观察健肾祛瘀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肾虚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7例,治疗组97例,治以健肾祛瘀方;对照组90例,治以腰痛宁胶囊.治疗30 d后观察两组疗效及疼痛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94.4%,两组间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比较P=0.023;不良事件统计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肾祛瘀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疗效.
-
温针灸关元、足三里对老年人血清SOD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温针灸关元穴、足三里穴对老年人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探索针刺效应产生的规律性.方法:选取60岁以上相对健康的老年人30例,每天温针灸1次,每次治疗40 min,取穴关元、足三里,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分析治疗前后SOD的变化以及变化幅度与机体功能状态的关系.结果:治疗4周后SO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而且提高的幅度与温针灸前SOD的基础水平具有十分密切的直线相关性(相关系数r=-0.7912>r0.001(28),P<0.001).结论:温针灸关元、足三里可提高老年人血清SOD水平,SOD提高水平与机体功能状态密切相关,针刺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炎56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12名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医组给予阿莫西林胶囊及甲硝唑口颊片,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胃败毒汤内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07%,西医组78.57%,且治愈时间比西医组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炎疗效显著,缩短了疗程.
-
消化性溃疡中医微观辨证规律研究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内镜下中医微观辨证规律.方法:通过观察129例消化性溃疡传统辨证分型、内镜下黏膜大体特征、畸田隆夫分期,总结内镜下中医证候规律.结果:传统中医证型与畸田隆夫分期无关,内镜下黏膜特征同传统辨证结果密切相关.结论:微观辨证与传统辨证具有一致性,可以作为四诊的补充.
-
郁热不寐的形成与证治
提出郁热不寐的概念,进而探讨郁热不寐产生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其中疏达清散是治疗郁热之关键环节,宁心安神不可或缺,临证需随郁热所在部位论治.
-
泄泻食疗源流考
泄泻食疗历史悠久,战国至秦汉时期是泄泻食疗的起步阶段;魏晋隋唐时期,泄泻食疗的研究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宋至金元时期泄泻的食疗更加详尽,已有大量的泄泻食疗方药记载;至明清时期,泄泻食疗已趋于完善.
-
大黄黄连泻心汤历史源流及古今应用
认为大黄黄连泻心汤与商朝“伊尹三黄泻心汤”关系密切,仲景理论应与《汤液经法》有重要联系,大黄黄连泻心汤是仲景依据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记载的小泻心汤演变而成.大黄黄连泻心汤在古代作为经方被各医家传承与沿用,当今临床亦用于多系统疾病的治疗,尤其对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肺出血等疾病,效果显著.
-
毕可恩对孤独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总结毕可恩对孤独症病因病机的认识,认为孤独症的发病与中医的胎毒和胎儿在胎孕期的胎教及婴儿的养护不当有关.
-
阴虚体质及其兼夹体质形成规律初探
探析了阴虚体质的概念及形成机制,并分析了阴虚体质复合气虚、阳虚、痰湿、湿热、瘀血和气郁等兼夹体质的形成规律.
-
豆科利水药物药性规律研究
从《中华本草》筛选出具有利水功效的豆科药物(豆科利水药物)共计74味,将所选取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毒性、功效、主治分别录入Excel中建立数据集,分析归纳各项统计数据,以探析豆科利水药物的药性规律.结果:豆科利水药物主归脾胃经,无毒者占大部分,可入食者多,主要高频功效为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止痛、止咳平喘等,以治疗气虚水肿、疮痈肿毒、淋证、咳喘痰多、脘腹胀痛等为主.
-
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取穴规律分析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取穴现状及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选取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相关文献,对选用穴位的使用频次、归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的83篇文献中,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涉及了12条经脉的73个穴位.穴位归经属前三位的为胃经、任脉和膀胱经.结论: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取穴主要分布在与乳腺处于相同或相近的神经节段支配区内.
-
浅述清末医家范文虎辨治温病特点
清末民初名医范文虎在将诸家思想和方药用于辨治温病的同时,也在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范氏兼容并包,不拘泥于寒温之争,能将各种诊法、治法为温病诊疗所用,拓宽了诸多治法在温病中的应用范围,并且在遣方用药、加减用量和食疗调护等方面有所创新.
-
从经方探析肉桂的配伍意义
肉桂性热,味辛甘,归肾、脾、心、肝经,具补火助阳、引火归原、散寒通经之功,是经方论治的常用药,配伍形式多样,作用迥异.通过对经方中肉桂性能作用的梳理,总结其在方中的配伍特点和作用为:温补下元,纳气平喘;摄纳浮阳,引火归原;温肾暖肝,散寒止痛;破阴回阳,和阳通滞;行血和营,佐制寒凉;补肾壮阳,温经散寒;温肾暖脾,温中上泻;补火助阳,交通心肾,;温通心脉,回阳救逆;甘温补中,益气养血.
-
四时五脏脉浅析
遵《内经》之旨,论述了五脏本脉和四时五脏脉的含义,指出研究与四时相应的五脏脉象,对研究脉诊的产生机制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
益肾活血方对UUO大鼠肾脏HIF-1α、PDGF-BB、ICAM-1及VCAM-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方对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大鼠中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细胞间黏附因子1 (ICAM-1)以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UUO大鼠造成肾纤维化动物模型,并以益肾活血方、氯沙坦灌胃治疗,分别在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采集肾脏标本,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PDGF-BB、ICAM-1、VCAM-1在肾脏中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各时间点内,肾组织HIF-1α、PDGF-BB、ICAM-1、VCAM-1蛋白表达均在正常范围内;模型组大鼠随时间延长,肾组织HIF-1α、PDGF-BB、VCAM-1蛋白表达逐渐增加,给药组大鼠肾组织HIF-1α、PDGF-BB、ICAM-1、VCAM-1蛋白的表达有所降低(P<0.01或P<0.05),益肾活血方组降低优于氯沙坦组.结论:益肾活血方能明显改善肾纤维化过程中的内源性低氧状态、减轻大鼠肾间质的炎症反应,从而达到延缓肾间质纤维进展的作用.
-
益肺清脑汤对AD模型大鼠记忆力及脑组织AchE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肺清脑汤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大鼠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复制AD模型大鼠,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比色法进行AchE活性检测.结果:益肺清脑汤可有效提高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降低AchE活性,其效果优于哈伯因,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益肺清脑汤可通过降低AchE活性,改善胆碱能神经元功能,从而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从实验角度证实了从肺论治AD具有临床可行性.
-
耳缘静脉放血对偏头痛家兔模型PAG区G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耳缘静脉放血对偏头痛家兔模型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G蛋白含量的影响,初步揭示耳缘静脉放血的中枢镇痛调控机制.方法:30只新西兰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分别为耳缘静脉放血组、模型组和空白组.采用硝酸甘油复制偏头痛家兔模型,分别在第1天、第4天、第7天造模30 min后耳缘静脉放血.免疫组化法观察家兔模型PAG区G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耳缘静脉放血组家兔模型PAG区G蛋白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耳缘静脉放血可明显降低偏头痛家兔模型PAG区G蛋白含量,参与镇痛效应.
-
丹参对豚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及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参对豚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细胞凋亡及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豚鼠72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丹参干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术前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每天1次共7d),模型组和干预组再各分成3个亚组:缺血30 min组、再灌注6h组及再灌注24h组.用HE染色法观察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间段耳蜗各部位的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内耳FasL的表达,用原位凋亡法(TUNEL法)检测内耳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正常组、假手术组、丹参干预假手术组内耳罕见凋亡细胞,FasL为弱阳性表达;模型组Corti器、血管纹、螺旋神经节每个时间点均有细胞凋亡,FasL为阳性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Corti器、血管纹、螺旋神经节每个时间点均有细胞凋亡,FasL为阳性表达,程度较模型组减弱,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asL参与了耳蜗IRI后的细胞凋亡,丹参可能通过抑制FasL蛋白的表达使凋亡细胞减少而对IRI后的耳蜗起保护作用.
-
穿龙薯蓣不同部位薯蓣皂苷含量测定
目的:比较穿龙薯蓣不同部位薯蓣皂苷含量,探讨穿龙薯蓣茎叶作为根茎补充药源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Aglient TC-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55∶4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03 nm;柱温:室温;进样量:10 μL.结果:穿龙薯蓣不同部位薯蓣皂苷含量高低顺序为根茎>叶片>茎,三者的含量分别为1.77%、1.03%、0.37%.结论:穿龙薯蓣茎叶可作为薯蓣皂苷的提取资源和补充药源.
-
山东产艾及几种近缘种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目的:研究山东产艾及其4种近缘种的叶形、叶表皮微形态及叶解剖等方面的异同点.方法:取5种植物叶片采用叶表皮离析法、常规的石蜡切片法,解剖镜、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分析.结果:山东产艾及4种近缘种的叶在形态解剖学方面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①叶均为羽状裂,裂片边缘具齿,叶背面密被毛茸,叶柄基部有假托叶;②叶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类型均为不定式,表皮上分布有椭圆形或鞋底形腺毛(顶面观);③叶主脉背面均明显外突,下有间断的厚角组织;叶柄略呈“D”字形,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被锯齿状角质突起,维管束多个,均为外韧型.所研究种类可从以下几方面鉴别:①茎中部叶叶裂深浅、裂片宽窄及叶质地;②叶上表皮细胞形状以及气孔、非腺毛残基分布情况;③叶柄横切面维管束排列方式,叶及叶柄中有无晶体分布及类型.结论:对艾及其近缘种的形态解剖学研究为山东艾叶类药材的鉴别、质量评价及资源开发提供了新资料.
-
HPLC法测定乳癖康胶囊中山奈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乳癖康胶囊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为Agilent Poroshell 120(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4%的磷酸(53∶47),检测波长367 nm,流速0.8 mI/min,进样量20 μL.结果:山奈素在0.76~ 3.8 μg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系数r为0.9986,平均回收率为99.16%,RSD为1.03%.结论:采用HPLC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可作为乳癖康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
脂蟾毒配基、华蟾酥毒基、蟾毒灵不同配伍的镇痛作用比较
目的:研究蟾酥中脂蟾毒配基、华蟾酥毒基和蟾毒灵三种成分配伍后的镇痛效果,以筛选出三种成分的佳配伍方式.方法: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法进行镇痛实验研究.结果:蟾毒灵的镇痛作用强,其次是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的作用弱;脂蟾毒配基用量较大时,与华蟾酥毒基配伍表现为相互的抑制作用,用量较小时则为协同作用;脂蟾毒配基与蟾毒灵配伍表现为相互的抑制作用;华蟾酥毒基与蟾毒灵配伍主要表现为蟾毒灵的镇痛作用;三者共同配伍时,未表现出相互间的协同或抑制作用.结论:欲发挥三种成分的镇痛作用,应该单独使用,或者华蟾酥毒基与蟾毒灵混合使用,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
灸法治疗脊髓损伤临床研究概述
查阅近10年灸法在脊髓损伤临床应用中的相关文献,综述了直接灸、间接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热敏灸、艾条灸、艾柱灸、隔物灸等各种灸法治疗脊髓损伤的方法及疗效.参考文献20篇.
-
中药化学成分的微生物转化研究概述
分析了近年来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的微生物转化机制、转化途径和各类化学成分的转化实例,认为中药化学成分经微生物转化后起到了结构修饰的作用,可提高药效成分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同时产生了重要的天然活性先导化合物.参考文献32篇.
-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阐述了数据挖掘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中医药信息的特点,探讨了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诊断、中医证候、中药复方等研究中的应用,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知识的获取研究,带动了中医药学术水平的提高,是加速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参考文献19篇.
-
上皮-间质转化分子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的研究
综述了上皮-间质转化(EMT)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中的分子机制及中医药对EMT发生的抑制作用.参考文献28篇.
-
中医药治疗肺癌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综述了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指出中医药在改善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侵袭与转移、治疗常见并发症、配合西医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参考文献40篇.
-
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研究进展
检索近10年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文献,对所获文献的研究方法、具体操作及结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主要分为头针、舌针及辨证针刺,临床中多将此三种治法结合应用.其临床研究方法、评价标准及治疗机制有待进一步提高完善.参考文献43篇.
-
《医门棒喝初集》温病学思想初探
探讨章楠《医门棒喝初集》中的温病学思想,指出其学术渊源于叶桂等名家,认为温病与伤寒有别,必须严格区分;对温病的病因与发病倡导外感与伏邪理论,尤重伏邪说;温病宜分为五大类诊治,诊治过程中应注重体质因素.
-
《仁术便览》版本考略
《仁术便览》由明代医家张洁编纂而成.据考察,当前主要有明代万历十三年乙酉冀州刻本和万历十三年冀州刻本清顺治十四年修补本两个重要版本.根据考析这两个版本的馆藏情况、版本源流、各版优劣等情况,认为底本选择应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所藏冀州刻本为好.
-
《医法征验录》对舌诊理论的发挥
《医法征验录》是清代专论脉舌诊法的著作,原为李文庭所著,后由王名声补注,书中下卷77幅舌图中有63幅引自清·张登所著《伤寒舌鉴》,每幅图后的论述既有张登《伤寒舌鉴》的内容,又有李文庭、王名声的补充,李文庭的添笔荟萃大成,王名声的补注既有批判又有继承,体现了医家争鸣,故从张登初稿、文庭添笔、名声补注三个方面对《医法征验录》舌诊理论进行了探讨.
-
《张氏医通》对消瘅脉证的阐释
阐述了《张氏医通》对不同地域环境中不同体质人群消瘅的脉证、病机及治法,同时分析了消瘅上中下三消具有的脉证、病机及治法,从脉象角度加强了后世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
中风气阴两虚生风病机假说的循证检验研究
目的:明确益气养阴方药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证据,检验中风气阴两虚生风病机假说.方法: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检索益气养阴方药治疗中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评价研究质量,应用Meta-分析等方法合并统计相关数据,应用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分别定性、定量检验统计结果的稳定性,获得相对可靠的临床疗效证据.结果: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均有效,且其Meta-分析结果稳定.结论:检验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气阴两虚生风病机假说的临床疗效证据相对充分,气阴两虚生风作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基本病机认识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