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远隔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模型大鼠再灌注损伤炎性反应相关信号的影响

    作者:王宁;李晓欧;巴晓红

    背景:虽然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表明远隔缺血后处理可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但是具体的机制尚不明了.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进行远隔缺血后处理,同时设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作对照.于缺血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检测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RT-PCR检测缺血周围区脑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Bcl-2和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远隔缺血后处理组神经功能评分有所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梗死范围和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P< o.05).远隔缺血后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大鼠缺血周围区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和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果证实,远隔缺血后处理可以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产生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 缺血后处理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相关通路以及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

    作者:李志行;吕敬雷;陈萍;赵仁亮

    背景:缺血后处理能够激发内源性保护作用,抑制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但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转导通路以及白细胞介素8表达的影响,进一步阐述缺血后处理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将11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和缺血后处理组各50只,将大鼠按照Zea-Longa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进行缺血后处理,即大脑中动脉闭塞2h后进行3个循环的再灌注15 s/缺血15s,设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作对照.对各组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和白细胞介素8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其mRNA表达.结果与结论:模型组、缺血后处理组大鼠都出现神经行为学缺失及缺血侧大脑半球梗死.再灌注6,12,24,48,72 h,与模型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改善(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P<o.05).模型组和缺血后处理组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白细胞介素8蛋白和mRNA表达于再灌注6h时已升高,24 h达峰值.再灌注6,12,24,48,72 h,与模型组各对应时间点亚组比较,缺血后处理组上述各因子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果证实,缺血后处理可抑制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炎症反应,通过抑制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转导通路和下调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以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X染色体上脆性X智力低下基因1敲除模型小鼠针刺长强穴学习记忆及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基表达的影响

    作者:吴强;陈丽云;张学君

    背景:X染色体上脆性X智力低下基因1敲除小鼠海马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基表达低于野生型小鼠.目的:观察针刺长强穴对X染色体上脆性X智力低下基因1敲除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基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X染色体上脆性X智力低下基因1敲除纯合子小鼠雌雄各5只,一雌一雄合笼饲养.所繁殖幼鼠经基因型鉴定为X染色体上脆性X智力低下基因1敲除纯合子小鼠者,随机分为模型组、长强组、非穴组,各10只,另取野生型小鼠10只作为空白组.长强组小鼠采用平补平泻,行提插手法针刺长强穴1 min,频率160-200次/min,1次/d,连续治疗10d;非穴组刺激小鼠右肋弓低点上1 cm处;模型组及空白组每日只进行模拟抓取.结果与结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长强组小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基表达率增加(P<0.05);而非穴组小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及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基表达率与模型组接近(P>0.05).且针刺X染色体上脆性X智力低下基因1敲除小鼠长强穴后其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基阳性细胞率与逃避潜伏期呈负相关(r=-0.554,P=0.001).提示针刺长强穴可改善X染色体上脆性X智力低下基因1敲除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上调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基在海马CA1区的表达.

  • 灯盏花素对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中蛋白激酶C-γ表达的影响

    作者:尹延庆;方琦;廖壮槟;林亨;黄梓雄;梁远生;许成杰

    背景:防止创伤性脑损伤后继发性损伤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脑保护性治疗的目标.目的:通过观察灯盏花素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蛋白激酶C-γ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灯盏花素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6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5)、假手术组(n=20)、模型组(n=20)及灯盏花素组(n=20).模型组及灯盏花素组采用落体撞击制备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切开头皮打开骨窗后即缝合.灯盏花素组伤后立即腹腔注射灯盏花素0.4 mg/(kg·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分别腹腔注射0.4 mL/(kg·d)生理盐水.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蛋白激酶C-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后蛋白激酶C-γ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在24 h到达高峰;灯盏花素能明显减少创伤性脑损伤后蛋白激酶C-γ蛋白表达(P<0.05).结果说明灯盏花素对创伤性脑损伤后的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 环氧化酶抑制剂对急性不完全脊髓损伤核转录因子κB及CD4+/CD8+的影响

    作者:辛志强;潘锰;王京亮;郑泉鑫;许宜栋;皮安平

    背景:塞来昔布治疗急性大鼠脊髓损伤,较目前通用的甲强龙具有不良反应少、价格低廉等优点,但是剂量尚无法准确把握.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环氧化酶抑制剂对急性不完全脊髓损伤核转录因子κB及CD4+/CD8+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方法建立大鼠T8及T9段脊髓不完全损伤模型.将6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等分为4组:单纯损伤组,不使用任何药物;塞来昔布小、中、大剂量组,分别于脊髓损伤30 min后灌胃塞来昔布25,50,100 mg/kg.结果与结论:塞来昔布治疗后,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明显改善,脊髓中核转录因子κB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外周血中CD4+和CD8+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且小剂量的效果更佳.提示不同剂量的塞来昔布均可治疗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且小剂量(25 mg/kg)的效果更佳.

  •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模型大鼠脑中EphA5表达及DNA甲基化的调控

    作者:李岩松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cyte receptor,Eph受体)及其ephrin配体极有可能成为疾病治疗的药物靶标.目的:探讨EphA5在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大鼠脑中的表达情况及DNA甲基化调控.方法:取交配后的孕C57BL/6大鼠,随机分为甲减组、T4治疗组和对照组.甲减组和T4治疗组从G9开始给予母鼠含0.02%甲巯咪唑的清洁饮用水直至仔鼠全部处死.对照组大鼠一直给予清洁饮用水.T4治疗组从P7开始每日对仔鼠实施腹腔皮下注射T4(0.02 μg/g).结果与结论:在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大鼠脑中,EphA5基因和蛋白水平均下调;EphA5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在甲减组海马、大脑皮质及小脑中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甲减组、治疗组、对照组的EphA5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在海马高、大脑皮质其次、小脑低,且在甲减组的海马中表达水平下降幅度大;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大鼠海马神经元中,EphA5启动子CPG岛DNA甲基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相关性分析,发现与EphA5 mRNA表达水平均呈明显负相关(r=-0.937;P<0.05).提示EphA5信号通道可能参与了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大鼠神经元的突触发生障碍;DNA甲基化参与了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大鼠海马中EphA5表达的调控,去甲基化治疗可上调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大鼠海马神经元中EphA5的表达.

  • 不同脊髓损伤模型大鼠行为学及形态学的变化

    作者:宋伟;段红梅;饶家声;赵璨;杨朝阳

    背景:在脊髓全断模型中有切割伤模型、切除伤模型,为了更好地选择脊髓损伤修复研究的全断动物模型,有必要对这两种模型进行比较及探讨.目的:分析不同脊髓损伤模型的行为学及病理变化,选择适用于再生研究及治疗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方法:将1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制作切割型脊髓损伤模型与切除型脊髓损伤模型,术后1,2,4,8,10,20,30,50周内进行后肢行为学BBB评分及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损伤区残余纤维情况;术后4,10,26,52周分别在大鼠脑皮质运动区与颈髓注射BDA-FITC示踪剂,观察损伤区残余纤维的连续性.结果与结论:切割脊髓损伤模型组大鼠术后2-50周双后肢的BBB得分明显高于切除脊髓损伤模型组(P<0.05);切割脊髓损伤模型组在损伤区残存大量组织和神经丝、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纤维,而切除脊髓损伤模型几乎没有残存纤维;不论是切割脊髓损伤模型还是切除脊髓损伤模型,皮质脊髓束均不能通过损伤区,终止于损伤区的头端;在切割脊髓损伤模型中,脊髓固有束重新进入尾侧端的宿主脊髓组织中,而在切除脊髓损伤模型中脊髓固有束终止于损伤区的头端.表明切除脊髓损伤模型更适用于脊髓损伤后再生效果及治疗手段或药物的筛选与评价.

  • 电刺激脊髓损伤模型兔肛周皮肤调控神经源性膀胱内压

    作者:闫鹏;郑伟东;谭云冰;邓小明;杨小玉

    背景:以往研究表明通过不同频率电刺激阴部神经及其分支会抑制膀胱逼尿肌的过度活动,从而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基于此,能否通过电刺激阴部神经分支来抑制逼尿肌过度活动呢?目的:探讨电刺激脊髓损伤兔肛周皮肤调控神经源性膀胱内压可行性.方法:选择成年雌性兔1 0只,在T9-T1o水平横断脊髓,饲养4周后开始进行实验,电刺激采用一对钩状电极刺激肛门周围的皮肤,在膀胱内插入双腔球囊导管注入生理盐水,测量膀胱内压力.结果与结论:当膀胱灌注量高于排尿容积阈值时,以低于10 Hz的频率电刺激肛周,会显著抑制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当膀胱灌注量低于排尿容积阈值时,刺激频率在20-50 Hz时,会引起膀胱收缩.佳抑制刺激(6 Hz)能显著增加膀胱容积(30±10)%,佳的兴奋刺激(25 Hz)能引起大幅度(超过25 cm H2O即24.5 kPa)、长时间(20 s)的膀胱收缩.结果表明电刺激脊髓损伤兔肛周皮肤可以有效调控神经源性膀胱压力.

  • 局灶性脑梗死出血转化模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

    作者:肖洁;李小刚

    背景:理论上来说,出血性转化可发生于任何脑梗死患者,可见于脑梗死自然演变病程的任何阶段.因此进一步从缺血时间和再灌注角度进行梗死后出血转化发病机制研究可以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梗死后出血转化提供理论依据.目的:观察持续性脑梗死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方法:将健康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持续脑梗死组.采用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再灌注组在相应缺血时间点(4.5,6,12,24,48 h)将线栓拔出再灌注24 h,假手术组手术过程同缺血再灌注组,但未置入栓线.持续脑梗死组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但中间不取出栓线.分别于术后2h进行模型成功评价,并于术后相应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TTC染色观察脑组织发生出血转化情况;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脑梗死后4.5 h内血流再通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提高,6h以后尤其12 h以后血流再通将加重神经功能缺损;在缺血再灌注组内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神经功能评分逐渐降低,缺血48 h降至低.脑组织TTC染色可见缺血12,24,48 h再灌注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转化发生.基质金属蛋白酶9以负性因素参与再灌注损伤和出血性转化,加重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促进出血性转化发病.

  • 光化学栓塞法建立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

    作者:马浚宁;高俊玮;侯博儒;任海军;刘吉星;陈四化;严贵忠

    背景:实验性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是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病理机制以及研究开发新治疗方案必不可少的工具,光化学栓塞法制作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操作简便,稳定性好,重复性高,可有针对性的控制梗死灶的位置以及大小,是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病理机制的良好选择.目的:建立光化学栓塞法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对比不同性别小鼠缺血性脑卒中后梗死体积以及行为学表现的异同.方法:62只昆明小鼠依据检测内容分为病理学检测6只、梗死体积测试16只和行为学测试40只.其中病理学检测小鼠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各3只;梗死体积测试小鼠分为雌性模型组和雄性模型组,各8只;行为学测试小鼠分为雌性模型组、雌性假手术组、雄性模型组和雄性假手术组,各10只.模型组(含雌性模型组和雄性模型组)小鼠采用光化学栓塞法制备局部缺血性卒中模型,假手术组(含雌性假手术组和雄性假手术组)小鼠不注射孟加拉玫瑰红染料.结果与结论:尼氏染色显示模型组小鼠梗死中心出现神经元变性坏死,空泡样病理改变,Fluoro-Jade C染色可见模型组小鼠梗死中心中出现变性神经元,且雌性小鼠脑梗死体积显著小于雄性小鼠,模型组小鼠行为运动功能受损程度显著大于假手术组小鼠,其中雌性小鼠运动功能受损程度小于雄性小鼠.表明光化学栓塞法可以成功建立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且相同条件下缺血性脑卒中对于雄性造成的神经功能损伤更为严重.

  •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兔模型Ⅱ型胶原的表达变化

    作者:张向鑫;陈广祥;成亮;徐人杰;邹天明

    背景:轻度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导致成人骨性关节炎发病的主要原因,而髋臼软骨中胶原和蛋白多糖的变化可能是导致骨关节炎发生的直接原因.目的:观察早期髋关节发育不良兔模型髋臼软骨Ⅱ型胶原的表达变化.方法:将新西兰白兔左下肢作为实验侧,以膝关节伸直位、长腿管形石膏固定方法建立髋关节发育不良模型,右下肢为对照侧.结果与结论:兔实验侧髋臼软骨中可见局部软骨细胞簇集,细胞外基质甲苯胺蓝染色有失染现象,且Ⅱ型胶原阳性细胞数量与表达水平高于对照侧.提示Ⅱ型胶原表达可能与软骨退行性变有关.

  • 高龄小鼠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基因敲除后膝骨关节炎模型的建立

    作者:于斐;雷鸣;曾晖;李明华;肖德明

    背景:国内外学者对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近期发现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基因在骨关节炎的发病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对其研究尚少,用于该基因研究的骨关节炎模型也鲜有报道.目的:建立特异性的高龄SIRT1基因敲除小鼠膝骨关节炎模型,以期为骨关节炎的研究提供便利条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将小鼠分为4组,即SIRT1+/+小鼠假手术组(A组)、SIRT1+/+小鼠骨关节炎模型组(B组)、SIRT1-/-小鼠假手术组(C组)及SIRT1-/-小鼠骨关节炎模型组(D组),每组6只.行单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横断加内侧半月板切除建立骨关节炎模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IRT1基因敲除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番红O-固绿双染色观察膝关节软骨形态结构改变,Mankin评分评价膝骨关节炎程度.结果与结论:SIRT1-/-小鼠SIRT1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SIRT1+/+小鼠(P<0.01),说明SIRT1基因敲除成功.染色结果显示,B、D两组膝关节软骨破坏明显,Mankin评分明显高于A、C两组(P<0.01),并且SIRT1基因敲除后Mankin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提示软骨组织特异性SIRT1基因敲除膝骨关节炎小鼠动物模型建立成功.

  • 免股骨慢性骨髓炎模型的制作

    作者:陈金水;廖肇山;林松庆;卢桥平;王本海;黄文祺;林永炀;张慧浩

    背景:建立有效稳定的慢性骨髓炎动物模型是治疗慢性骨髓炎实验研究的基础.以往慢性骨髓炎模型常常建模成功率低,模型不稳定.目的:探讨运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制备兔股骨慢性骨髓炎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兔40只,麻醉成功后在股骨大转子下2 cm剥离局部骨膜后用3.5 mm钻头的电钻,在该处钻2个纵向相连、部分重叠的骨洞,直达髓腔,孔洞用无菌骨蜡密封,实验组(20只)向髓腔内注射0.1 mL的5%鱼肝油酸钠,再向髓腔内注射0.5 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液(1×106 cfu);对照组(20只)则向髓腔内注射0.1 mL的5%鱼肝油酸钠,再向髓腔内注射0.5 mL的生理盐水.4周后观察,兔感染部位大体观察、体质量、体温、X射线放射检查、细菌培养及改良Norden骨髓炎评价动物模型的制备情况.结果与结论:实验组20只兔接种细菌1周后开始出现体温升高、食欲减退、跛行等症状,接种局部红肿;2周以后13只兔伤口局部出现渗液、流脓;4周后19只兔均有局部红肿、流脓和体温身高等症状;比对照组兔体温明显升高,体质量明显减轻;改良Norden骨髓炎评分也高于对照组;14只兔分泌物细菌培养试验阳性,结果显示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造模成功率为95%.提示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鱼肝油酸钠骨髓腔注入的方法,可稳定可靠地制备出兔股骨慢性骨髓炎动物模型,是慢性骨髓炎模型制作的可靠方法.

  • 采用组织块移植法快速建立裸鼠原位骨肉瘤模型

    作者:周斌

    背景:骨肉瘤细胞起源于间叶组织这一特点使得骨肉瘤动物模型的构建存在较多困难,进展缓慢的问题.目的:采用组织块移植法建立裸鼠原位骨肉瘤模型,并观察和评价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选用SPF级6周龄裸鼠15只,将制备好的MG-63骨肉瘤细胞悬液注射到裸鼠右前肢腋下,成瘤后连续传3代,待肿瘤生长稳定后将瘤块组织移植到裸鼠下肢胫骨髓腔内,评价其生物学特性,采用X射线观察裸鼠成瘤率和成瘤特点.并以正常裸鼠5只做对照.结果与结论:15只裸鼠造模过程顺利,造模后通过观察1只成瘤失败,成瘤率为93%;造模后观察发现采用组织块移植法三四周可见裸鼠下肢局部肿瘤状组织形成,四五周后X射线观察可见裸鼠胫骨中上段出现不明显的溶骨以及瘤样骨形成;骨肉瘤模型组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数据表明采用组织块移植法进行裸鼠原位骨肉瘤造模,其造模方法简单,成瘤率高,瘤体生长速度快,对骨皮质及周围软组织的破坏力较强,接近临床骨肉瘤患者的实际情况.

  • 缺氧再给氧对肝细胞膜纤维形肌动蛋白微丝损伤的分子机制

    作者:张亚飞;王加中;吉鸿;陆宏伟;卢乐;王晋龙;尚皓;黎一鸣

    背景:建立人肝细胞体外缺氧再给氧损伤模型,模拟移植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缺血再灌注所致纤维形肌动蛋白微丝损伤的机制,目前尚无相关研究报道.目的:分析缺氧再给氧对肝细胞膜纤维形肌动蛋白微丝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体外大鼠肝细胞缺氧再给氧模型.肝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再给氧组.缺氧再给氧组又分为缺氧再给氧2h、缺氧再给氧4h、缺氧再给氧6h组(分别为细胞缺氧3h后再给氧2,4,6h).光镜观察细胞形态,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共聚焦激光显微镜观察纤维形肌动蛋白微丝含量变化,Real-time PCR检测HSP27、丝切蛋白基因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HSP27、丝切蛋白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光镜下缺氧再给氧各组梭形细胞显著增多,且脱落细胞明显增多;透射电镜下缺氧再给氧组与对照组相比内质网数量明显减少,线粒体密度深,糖原消失;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可见缺氧再给氧组纤维形肌动蛋白纤维荧光紊乱,形态明显改变,荧光染色明显减弱,平均荧光强度缺氧再给氧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eal-time PCR和Westem blot检测H/R各组HSP27、丝切蛋白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表明缺氧再给氧可能是通过抑制肝细胞内HSP27、丝切蛋白的蛋白表达和基因转录,从而影响纤维形肌动蛋白微丝的正确装配以及减弱纤维形肌动蛋白的正常循环,进而改变纤维形肌动蛋白微丝骨架.

  • 蓖麻油引产餐提取物影响子宫收缩和羊膜组织前列腺素E2的含量

    作者:刘海彬

    背景:有研究显示蓖麻籽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生育作用,然而国内对蓖麻籽在抗生育方面的报道很少.目的:探讨蓖麻油引产餐提取物对大鼠子宫收缩和羊膜组织前列腺素E2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Wistar未孕成年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缩宫素组及引产餐提取物组,各20只,观察并记录给药前后各组大鼠离体子宫的收缩强度、频率及活动力.选取90只妊娠18d的Wistar成年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缩宫素组及引产餐提取物组,各30只,利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给药后各组大鼠羊膜组织前列腺素E2水平.取生理盐水组大鼠羊膜组织,体外培养羊膜细胞,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蓖麻酸,培养18h,利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羊膜细胞前列腺素E2水平.结果与结论:与给药前及生理盐水组相比,给药后引产餐提取物组大鼠子宫的收缩强度、频率及活动力均明显提高,与缩宫素组相比,给药后引产餐提取物组大鼠子宫的收缩强度、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2.321,P> 0.05),而活动力较低(t=2.765,P<0.05);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引产餐提取物组妊娠大鼠羊膜组织前列腺素E2水平显著增高(卢14.91,P<0.01),但引产餐提取物组妊娠大鼠羊膜组织前列腺素E2水平低于缩宫素组(t=-2.769,P<0.05).大鼠羊膜细胞前列腺素E2水平与蓖麻酸质量浓度及培养时间呈正相关.提示蓖麻油引产餐提取物能够增强宫缩效果、增加羊膜组织前列腺素E2水平,蓖麻酸可能是蓖麻油引产餐的活性成分.

  • 雌二醇和孕酮对去势模型小鼠子宫内膜巨噬细胞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赵英健;韩俊岩

    背景:有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功能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表达可能受雌、孕激素直接或间接调控,但具体影响尚未深入研究.目的:观察雌二醇和孕酮对双侧卵巢切除小鼠子宫内膜巨噬细胞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双侧卵巢切除的小鼠随机分为雌激素组、孕激素组和对照组,分析各组小鼠子宫内膜巨噬细胞的数量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表达强度.结果与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雌激素组与孕激素组小鼠子宫内膜巨噬细胞数量、干预6,24h后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证实,雌二醇和孕酮都对子宫内膜巨噬细胞有趋化作用,并可以诱导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表达.

  • 制备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模型:脊髓与局部神经电刺激的修复效果比较

    作者:裴保安;訾金花;吴立生;张存华;陈允震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后,损伤远端神经纤维出现Wallerian变性,近端相应节段脊髓出现神经元凋亡,导致轴突再生困难,影响神经损伤修复后的效果.目前针对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大都局限在对损伤局部的修复与刺激,而对近端神经元胞体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比较脊髓电刺激与局部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探讨脊髓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脊髓电刺激组、局部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各15只.测定造模后不同时期3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小腿三头肌湿质量、脊髓神经元计数和超微结构、再生神经纤维髓鞘厚度及传导速度.结果与结论:造模后2周,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比较脊髓电刺激组>对照组,局部电刺激组>对照组(P<0.05);造模后4,6,8周,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比较脊髓电刺激组>局部电刺激组>对照组(P<0.05).造模后2周,大鼠小腿三头肌湿重测定脊髓电刺激组>对照组,局部电刺激组>对照组(P<0.05);造模后4,8周,大鼠小腿三头肌湿质量比较脊髓电刺激组>局部电刺激组>对照组(P<0.05).造模后2,4,8周,各组大鼠脊髓前角神经元计数脊髓电刺激组>局部电刺激组>对照组(P<0.05).造模后4,8周,各组大鼠再生神经纤维髓鞘厚度、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脊髓电刺激组>局部电刺激组>对照组(P均<0.05).提示周围神经损伤后给予相应节段脊髓电刺激,可以有效预防中枢神经元凋亡,促进轴突再生及神经功能恢复,且效果优于局部电刺激.

  • 温针对腰神经根受压模型大鼠组织形态的影响

    作者:谢艳艳;吴耀持

    背景:80%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可缓解或者治愈.针灸治疗是非手术治疗中很重要的方法之一,且疗效确切.温针是针灸疗法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具有针刺促使气血调和、通经活络以及艾灸调和气血、舒筋通络、解瘀止痛的双重作用.目的:观察温针对大鼠腰神经根受压模型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纳入60只SD大鼠,平均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洛昔康组、针刺组和温针组,每组12只.通过将特制的硅胶片放置在右侧L5神经根出硬膜囊处,从而对大鼠的腰神经根造成压迫,建立大鼠腰神经根受压模型.正常组不予造模,不予治疗;模型组仅造模,不予治疗:美洛昔康组造模后予以美洛昔康治疗2周;针刺组造模后予以针刺治疗2周;温针组造模后予以温针治疗2周.造模2周后取材,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光镜观察各组大鼠受压腰神经根组织形态变化.结果与结论:动物造模后2周,经病理切片观察神经损伤情况,确认腰神经根受压模型大鼠造模成功.温针组的神经纤维及背根节周围组织炎症反应改善较美洛昔康组和针刺组明显.提示温针比美洛昔康和针刺能更有效的改善大鼠受损神经根组织结构,降低大鼠腰神经根受压模型的炎性反应.

  • 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Klotho基因导入对冠状动脉的保护作用

    作者:舒礼良;陈茂林;苏刚;徐敬

    背景:Klotho基因是一种与机体衰老、代谢以及疾病有重要关联的基因,并已在小鼠动物实验中证实可减缓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其机制与参与脂类代谢有关.目的: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Klotho基因导入是否对糖尿病大鼠冠状动脉具有保护作用.方法:由正常SD大鼠肾组织提取Klotho基因,对目的基因进行PCR扩增,以腺病毒作为载体.随机将SD大鼠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糖尿病造模;将Klotho基因导入治疗组,对照组导入普通腺病毒,模型组不作任何处理.造模成功后12周时处死模型动物,检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及冠状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结果与结论: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治疗组高于模型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与模型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各模型组均有明显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计算各组内膜厚度,治疗组显著小于模型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1),而模型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间中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内膜、中膜厚度比,治疗组分别与模型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KL基因导入后内膜、中膜厚度比基本接近于正常水平,低于模型组及对照组,内膜增厚程度减小.提示Klotho基因导入糖尿病大鼠后对冠状动脉具有保护作用.

201 条记录 5/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