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IL-1β在溴氰菊酯诱发谷氨酸释放中的作用

    作者:钟玉芳;黄晓薇;石年

    目的 探讨IL-1β与Glu在溴氰菊酯(DM)神经毒性中的关系.方法 分离雄性SD大鼠皮层、海马和下丘脑,消化成单细胞悬液置37℃培养,3个脑区的细胞均分为对照组:给予体积分数为0.1%DMSO;DM组:给予2 × 10-6mol/L DM;DM1组:给予2×10-6 mol/L DM同时加10 μmol/L IL-1β转化酶抑制剂Ac-YVAD-CHO;DM2组:给予2×106 mol/L DM后15 min加10 μmol/L Ac-YVAD-CHO;DM3组:给予2×10-6 mol/L DM 同时加15 μmol/L Ac-YVAD-CHO;DM4组:给予2×10-6 mol/L DM后15 min加15 μmol/L Ac-YVAD-CHO,每组3个平行样,DM作用1 h后收集培养上清,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上清中Glu释放量.结果 DM可显著促进皮层和海马神经细胞的Glu释放,但抑制下丘脑细胞Glu释放;皮层和海马各抑制剂组Glu的释放均显著低于DM组但仍高于对照组,DM作用后15 min给予10 μmol/L,Ac-YVAD-CHO对皮层细胞的Glu释放的抑制作用较先给予同等剂量的抑制剂作用强(P<0.01);对海马神经细胞,15 μmol/L抑制剂对DM诱导Glu释放的抑制作用较10 μmol/L抑制剂作用强,DM作用后15 min再给予15 μmol/L较先给予15 μmol/L抑制剂的抑制作用强;而Ac-YVAD-CHO对DM诱导下丘脑细胞谷氨酸(Glu)释放的抑制作用各抑制组间无差别.结论 IL-1β促进了DM对皮层和海马神经细胞Glu的诱导作用.

  • 小鼠视网膜神经免疫系统的组织发生

    作者:李瑞萍;徐高磊;孙仪征;王来;范文娟;邓锦波

    目的 探讨小鼠视网膜神经免疫系统中小胶质细胞和血视网膜屏障(BRB)的发育过程,及视网膜神经免疫系统的组织发生.方法 选取不同年龄点的昆明小鼠各5 ~ 10只,应用免疫荧光染色、DiI散射标记、明胶墨汁灌注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视网膜上小胶质细胞和BRB的发育进行研究.结果 在孕10 d(E10)时,视网膜上就已经出现了小胶质细胞,并且均匀分布于整个视网膜,随着发育小胶质细胞的形态由阿米巴样变成分支状.出生后小胶质细胞数量不断增多,在出生5 d(P5)时达到大值,之后细胞数量有所下降,P30后趋于稳定.视网膜上血管的发生是在出生后由视乳头开始呈辐射状向四周扩散的,在P10左右浅层血管网覆盖整个视网膜,之后不断向下延伸形成深层血管网.随着年龄增长,血管体密度呈下降趋势.BRB在P30时发育成熟,主要由管腔光滑的内皮细胞、厚度均一的基底膜、薄层星形胶质细胞的终足和周细胞构成.结论 小胶质细胞随着发育变得更加成熟,数量变化呈抛物线状;P30时,BRB的各个组成部分已发育完善,各结构之间关系密切.视网膜神经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胶质细胞和BRB,具有一定的抗感染能力,能够有效地抵抗病原菌的感染.

  • 心理治疗的神经生物学影响

    作者:王纯;张宁;张婕;张亚林

    心理治疗作为一种对心理疾病和心理卫生问题的治疗方法已有百年历史,但以往对心理治疗的研究,多局限于临床疗效,对心理治疗能否影响神经功能,如何改善生理功能知之甚少.本文拟综述心理治疗对神经生物学影响的研究进展,初步探讨心理治疗的生理作用.

  • P2受体与神经损伤

    作者:张爱霞;梁尚栋

    神经系统中,很多生理和病理生理现象和嘌呤信号相关,包括:神经元与神经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神经干细胞的分化,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神经系统对损伤的反应,神经免疫和神经血管之间的相互作用,交感神经的传递和可塑性,胶质细胞的分化,胶质间的细胞信号通信,髓鞘形成等.以下将主要就嘌呤2受体(P2受体)在神经损伤中的作用进行介绍.

  • 手工编织疗法在康复医疗中的应用和作用机制

    作者:康强;于越;耿文叶

    目的::通过综述国内外手工编织相关的文献,阐述手工编织的康复医疗价值和作用机制,系统阐述手工编织在康复医疗中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对于今后科学研究和普及手工编织疗法提供素材。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有关手工编织作用和机制研究文献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从建库到2015年7月,检索词为“手工编织,康复”和“craft,weave,rehabilitation”,并排除相同研究内容。结果:共检索到相关研究文献和论著25篇,检索结果表明,手工编织对于老年疾病、精神类疾病、以及手足功能恢复等多类疾病具有康复功能。同时,手工编织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机体功能,尤其是通过调节神经免疫功能实现治疗功能。结论:由于手工编织的可操作性和普及型,手工编织或许在中国将会在居家康复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补体相关神经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丘玥;王之遥;黄宇光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由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以神经病理性改变为基础的顽固性疼痛,主要表现为痛觉过敏、痛觉异常.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一直是疼痛治疗的难点.神经免疫反应是指免疫细胞、炎症细胞与胶质细胞、神经元之间通过整合、释放炎性介质,对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产生相互影响,进而产生一个综合性的反应网络.补体级联反应参与免疫细胞和神经系统胶质细胞活化,被认为是慢性疼痛神经免疫机制中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阐述补体相关神经免疫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疼痛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 神经免疫炎症与阿尔茨海默病

    作者:左丽君;张巍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日益加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已成为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以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为主要成分的神经炎性斑和由过度磷酸化 tau 蛋白构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以情景记忆障碍为早期突出的表现,逐渐出现认知功能全面衰退、精神和行为症状。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近年研究发现,以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及产生大量自由基和炎性因子为特征的神经免疫炎症与阿尔茨海默病密切相关。本文将从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免疫炎症的特征、小胶质细胞激活在阿尔茨海默病不同阶段中的作用及机制、神经免疫炎症与阿尔茨海默病病理特征的关系、神经免疫炎症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关系、神经免疫炎症的影像学特点及抗神经免疫炎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现状进行综述。

  • 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titin抗体和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与疾病临床特征的关系

    作者:朱殊;万琛宜;赵斐;朱敏;洪道俊;万慧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清titin抗体及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与疾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90例MG患者和30例对照组成员进行titin抗体和AChR抗体的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MG患者AChR抗体、Titin抗体阳性率(76.7%,54.5%)明显高于对照组(10%,6.7%)(x2=41.667,P=0.000;x2=21.017,P=0.000).titin抗体与AChR抗体检测MG的灵敏度分别为54.5%和76.7%,两种抗体并联试验灵敏度为89.4%.titin抗体在伴胸腺病变及晚发型MG患者中有较高阳性率,分别为80.0%和72.5%,明显高于非胸腺瘤组(47.1%,x2=6.771,P=0.009)和早发型MG患者(40%,x2=9.46,P=0.002).全身型MG患者titin抗体与AChR抗体阳性率(69.2%,90.4%)显著高于眼肌型MG(34.2%,x2=10.856,P=0.001;57.9%,x2=12.956,P≤0.000).甲亢组与非甲亢组MG患者titin抗体(33.3%,56.8%)与AChR抗体阳性率(55.6%,79%)差异性均无统计学意义(x2=1.797,P=0.19;x2=2.491,P=0.063).结论 MG患者病情越重,titin抗体与AChR抗体阳性率越高.Titin抗体及AChR抗体能作为诊断MG的指标,联合检测能提高MG诊断的灵敏.然而MG患者血清titin抗体与AChR抗体并无一致性关系.

  • 外泌体介导神经免疫与多发性硬化

    作者:尹周;严晓铭

    目的 外泌体颗粒内部和表面均携带活性膜蛋白、脂质和遗传物质,这些物质可进行信息传递,参与多种生物信号通路,如免疫应答、炎性反应等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外泌体在多发性硬化(MS)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含量明显增加,可作为潜在的信息载体参与MS的生理病理过程,但其具体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外泌体信号在细胞与细胞间的传导加深了人们对MS发生、发展的认识,同时为MS和其他神经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和干预提供了新的策略.本文主要就外泌体在免疫细胞和神经细胞之间炎性反应诱导和炎性反应扩散的作用进行综述,并就外泌体对MS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以及其在MS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做一介绍.

  • 全国第九次神经病学学术大会纪要

    作者:邱伟;胡学强

    全国第九次神经病学学术大会于2006年9月6-9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参加此次大会有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代表近1600人.大会共收到论文1500余篇,其中大会发言19篇,分会发言420篇.本次大会邀请国内外专家作了2个专题讲座,另设6个分会场同时进行了脑血管病(侧重基础)、脑血管病(侧重临床)、运动障碍和变性病、神经免疫及感染、神经肌肉及遗传病、癫(癎)和其他疾病的分会交流.

  • 第八届全国神经免疫会议纪要

    作者:李柱一;许贤豪;刘建军;张华

    第八届全国神经免疫会议于2004年6月12-13日在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医院召开.与会代表共一百余人,收到论文133篇、交流48篇.

  • 小鼠面神经损伤急性期T细胞CD69表达的研究

    作者:全世明;高志强;葛平江;亓放;刘稳;李予鲁;王辉;查洋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探讨面神经损伤急性期T细胞功能状态及其病理生理意义,为揭示外伤性面瘫的神经免疫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制备面神经轴切损伤模型小鼠,分别于损伤后3天、2周分离小鼠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ic lymph node,MLN)、术侧颈部引流淋巴结(cervical draininglymph node,CDLN)细胞,进行双色免疫荧光标记,以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上CD69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手术后3天,面神经损伤组颈部引流淋巴结T细胞CD69表达的百分率与相应手术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457);而神经损伤组、手术对照组肠系膜淋巴结T细胞CD69表达的百分率与正常小鼠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值分别为0.2817、0.2724).面神经轴切损伤后2周,神经损伤组CDLN的T细胞CD69表达的百分率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神经损伤组MLN的T细胞CD69表达的百分率出现上调,与相应对照组及术后3天时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82、0.0133).结论 面神经轴切损伤3天、2周时,颈部引流淋巴结存在T细胞活化并上调;在2周时,肠系膜淋巴结也出现低水平的T细胞活化.提示面神经损伤急性期,伴随着一个局部免疫应答向全身免疫应答转化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机体协调控制免疫应答的规模与方向.

  • 雷公藤提取物在神经免疫性疾病中的药理效应和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潘晓东;陈晓春

    雷公藤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和免疫抑制活性,临床上被广泛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在抗肿瘤和抗器官移植排斥方面也有很强的作用.随着免疫炎症机制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神经变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抗炎和免疫调节也成为延缓这些疾病病程的重要策略.新近研究发现,雷公藤提取物能促进神经元的存活和轴突伸展,促使受损的脑功能恢复,从而延缓多种神经变性疾病的病理生理进展.药理研究表明,雷公藤提取物的药理效应与其抑制过度活化的胶质细胞产生的神经炎性毒性、抗氧化、调节神经钙通道、调节T细胞功能及其神经营养作用有关.分子水平的研究显示,对 NF-κB 信号的抑制是雷公藤提取物主要的靶点.因而,雷公藤提取物在神经免疫炎症性疾病中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研究进展

    作者:张瀚迪;许海云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的常见重性精神疾病,部分患者对目前的药物治疗反应差,病情得不到有效缓解。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ve transcrunial magnetic,rTMS)治疗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无创,不良反应小的物理治疗方法,近年来逐渐应用于精神疾病的辅助治疗。既往研究显示 rTMS 对难治性幻听、阴性症状及认知缺陷可能具有一定疗效。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 rTMS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rTMS 可能的治疗机制,提出白质损伤和神经免疫调节可能是 rTMS 的治疗机制。

  •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血CD4细胞百分比与肢体伤残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杨红;韩露;丁婕;朱德生;管阳太

    目的 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血CD4细胞百分比与肢体伤残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及仁济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58例NMOSD患者临床与生化资料,根据扩展残疾状况评分量表(EDSS)将患者分为行走不受限组与受限组,并比较两组患者间的临床、生化特征;分析血CD4细胞百分比与肢体伤残的相关性.结果 行走不受限组与受限组之间患者在年龄、脊髓运动症状、自主神经症状及血CD4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感染因素、视神经症状、脊髓感觉症状、CD3、CD8、CD19、CD4/CD8及NK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CD4细胞百分比与肢体伤残呈负相关(r=-0.480,P<0.01).结论 NMOSD患者入院时血CD4细胞百分比越高,肢体残疾程度越低.血CD4细胞百分比有助于NMOSD患者肢体伤残发生免疫机制的探讨.

  •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年龄与神经根免疫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敏;周招华;邓仕标;董则亚;朱德生;何云岩

    目的 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年龄与神经根免疫反应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16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GBS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将患者分为年轻组(≤45岁,32例)和年老组(>45岁,46例).回顾性收集GBS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GBS肢体残疾量表评分(Hughes评分)、上呼吸道感染、胃肠感染〕以及监测神经根免疫反应的生化指标(脑脊液蛋白、IgG)水平.根据脑脊液蛋白、IgG参考值,将患者分为脑脊液蛋白正常组(14例)与脑脊液蛋白偏高组(64例)以及脑脊液IgG正常组(19例)与脑脊液IgG偏高组(59例).结果 年轻组与年老组性别、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胃肠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组Hughes评分≥3分率、脑脊液蛋白水平、脑脊液IgG水平低于年老组(P<0.05).脑脊液蛋白正常组年龄小于脑脊液蛋白偏高组(P<0.05).脑脊液IgG正常组年龄小于脑脊液IgG偏高组(P<0.05).年龄与脑脊液蛋白、IgG水平均呈正相关(r=0.331,P<0.01;r=0.277,P=0.01).结论 GBS患者神经根免疫反应程度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增强,临床评估GBS患者神经根免疫反应时应考虑年龄因素.

  • 护理干预对孕妇压力影响的研究

    作者:朱淑芽;陆涯琳;孙一勤

    妊娠作为一种重大的生活事件,会使孕妇产生压力,并通过彼此相关的神经生理、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等中介机制来制约全身各系统、各器官的功能,直接影响孕妇的心身健康[1].本研究探讨护理支持对孕妇及配偶的压力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后续的干预研究提供支持依据,推动母婴保健事业的发展.

  • 孤独症谱系障碍神经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源源

    孤独症是一组发生在婴幼儿时期广泛而严重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2013年5月颁布的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手册第五版将孤独症更名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该文综述近年来ASD神经免疫机制方面的异常,包括免疫因子、神经递质与抗脑组织抗体等.

  •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对脑缺血神经元的保护

    作者:王晓梅;冯加纯;饶明俐

    近年来研究发现星形胶质细胞在脑缺血后异常活跃。它可通过分泌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识别分子等修复损伤的神经元,促进轴突再生及诱导再生神经元的迁移。起到恢复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作用。现综述如下。  1 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对神经元的影响  近10年研究表明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发育、突触传递、神经组织的修复与再生、神经免疫及多种神经疾病的病理机制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用选择性胶质毒素Fluorocitrate(FC)注射入无损伤的鼠脑,造成早期胶质细胞功能紊乱,而产生类似缺血半影区的改变,而且发现在缺乏正常胶质细胞时神经元对扩散性抑制波呈高度易损性[1]。

  • 离体实验模型在评价神经保护剂中的应用

    作者:张拥波;董为伟

    离体实验模型在评价神经保护剂中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它可解决在体动物实验所不能或极为困难解决的问题,还可评价药物在神经生化、电生理、基因表达等方面的作用,通过以上指标进一步探讨损伤的细胞机制;同时对研究神经细胞的生长分化、神经再生、突触建立、学习和记忆、神经调节、离子通道、神经免疫等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62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