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黄酸在Beagle犬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研究/单抗NC05017安全性评价研究中的新技术方法/龙胆泻肝丸、关木通、三叶木通及五叶木通的小鼠体内毒性比较

    作者: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败毒胶囊中大黄酸、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

    作者:苏彦斌;张凤荣;苏彦文;刘震凌;姜茁松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败毒胶囊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方法以shim-pack ODS(4.6×150mm,5 μ m)为固定相,甲醇-0.1%磷酸(82:1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38nm.结果大黄酸、大黄素和大黄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6-0.27 μ g,r=0.9998;0.05-0.22 μ g,r=0.9996;0.06-0.27 μ g,r=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8%,RSD=0.37%:98.9%,RDS=0.69%;98.1%,RDS=0.57%(n=6).结论本方法可作为该品种质量控制依据.

  • HPLC法测定保健食品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

    作者:肖晶;杨杰;高尚伟;杨大进;姚令文;屈秋园

    目的 建立测定保健食品中大黄酸、芦荟大黄素、1,8-二羟基蒽醌、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使用Symmetry@C18(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 大黄酸、芦荟大黄素、1,8-二羟基蒽醌、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在0.014~0.280、0.014~0.280、0.0126~0.0252、0.0156~0.104、0.025~0.500和0.025~0.500μg/m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5%、90.2%、85.3%、105.3%、87.7%和102.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21%、5.82%、7.11%、8.50%、7.35%和9.42%.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有良好的重现性,技术参数指标符合食品理化分析的要求,可用于蒽醌类保健食品的质量控制.

  • 大黄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及血清脂联素的影响

    作者:邹秀兰;马葆华;王鹏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心肌病理改变和血清脂联素(APN)的变化,及大黄酸干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STZ腹腔注射法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造模成功后将模型组随机份分为糖尿病组(DM)、大黄酸组(DR)、卡托普利组(DC),DR组大黄酸按70mg/(kg·d-1)灌胃,DK组卡托普利按5mg/(kg·d-1)灌胃.12周后主动脉取血,测生化指标.ELISA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清APN水平.在光镜、电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正常组血清APN水平显著高于T2DM模型组;与DN相比,DR和DC组血清APN水平均显著升高,DR组较DC组明显;DM组TC、TG、FBG等显著升高,经大黄酸治疗,显著下降;DM组心肌形态改变很大,大黄酸可以改善.结论:APN的水平与糖尿病心肌的严重程度负相关,大黄酸可以通过升高血清APN的水平,减轻炎症反应,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

  • 大黄酸对高糖所致肾小球系膜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

    作者:吕韶燕;田林红;张明;张涛

    目的 观察高糖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大黄酸的干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同步化后采用加有高浓度葡萄糖(30 mmol/l)联合不同浓度大黄酸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测量高糖(HG组)及大黄酸高浓度组(高糖十大黄酸10-4 mol/L,HG+R1组)、大黄酸中浓度组(高糖+大黄酸10-5 mol/L,HG+R2组)、大黄酸低浓度组(高糖十大黄酸10-6 mol/L,HG+R3组)干预后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活力.应用RT-PCR法检测正常培养及高糖作用后人肾小球系膜细胞Wnt/β-catenin基因的表达及大黄酸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 ①对系膜细胞的抑制作用:与正常对照组(NG)组24h、48 h、72 h (OD值分别为0.169±0.051、0.228±0.074、0.285±0.075)比较,HG组(OD值分别为0.307±0.074、0.507±0.038、0.711±0.075)、HG+R1组(OD值分别为0.241±0.027、0334±0.015、0.499±0.063)、HG+R2组(OD值分别为0.244±0.081、0.386±0.033、0.531±0.011)、HG+R3组(OD值分别为0.277±0.036、0.407±0.057、0.594±0.042)细胞增殖均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HG组各时点相比,HG+R1组、HG+R2组、HG+R3组在24 h呈下降趋势,48 h、72 h下降趋势显著,表现为时间、浓度依赖性(P<0.05、P<0.01).②在基础状态下,系膜细胞表达一定量的Wnt/β-catenin经高糖刺激后,Wnt/β-catenin基因表达上调(P<0.05),HG+R1组、HG+R2组、HG+R3组均可明显下调高糖刺激引起的系膜细胞Wnt/β-catenin基因表达(P<0.05).结论 大黄酸可能通过下调Wnt/β-catenin基因的表达抑制高糖引起的HMC增殖.

  • 124 大黄酸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美姿;徐海荣

    大黄酸为蒽醌衍生物的单体,主要分布于蓼科植物中,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及调节肾功能等作用。鉴于其较广泛的药理作用及低毒性、低成本等特点,大黄酸有望得到进一步开发。本文就近年来大黄酸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

  • 通腑脐贴膏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李万红

    目的:建立通腑脐贴膏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通腑脐贴膏中的大黄、厚朴、枳壳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大黄素、大黄酸的含量。色谱柱为SunFire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结果大黄素在0.144-1.72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大黄酸在0.016-0.20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大黄酸和大黄素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18%、98.75%,RSD分别为0.98%、0.91%。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有效控制通腑脐贴膏的质量。

  • UPLC法测定脑外伤患者口服大黄吸收入血蒽醌类成分

    作者:范荣;黄熙;王杨;任平;秦锋;张春虎;范岚;高利臣;刘昭前;周宏灏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 UPLC)法测定口服大黄脑外伤患者血浆中蒽醌类成分.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mm×100mm,1.7μm)色谱柱,以甲醇-0.5%醋酸(12∶8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nm,流速:0.5mL·min-1,柱温:25℃,进样量:5μL.结果:大黄酸的血浆中浓度分别在0.42~13.429μg·min-1内线性范围良好,其他4种蒽醌类成分未被检测出,方法回收率在97.2%~103.11%之间,日内、日间RSD均小于6%;本法检测出5名重型脑外伤病人1h血浆样品中大黄酸的质量浓度为7.93±1.94μg·min-1.结论:本法精密度好,回收率高,操作简便、无毒、重现性好.

  • 基于代谢组学的茵陈蒿汤及组分配伍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闫广利;周小航;孙晖;王扬阳;王玉影;王玉美;张爱华;王喜军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结合临床生化检测和组织病理学,评价茵陈蒿汤及其组分配伍对长期过量摄入酒精诱导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对Wistar大鼠进行“白酒—玉米油—吡唑”混合溶液灌胃和饲喂高脂饲料12周制备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茵陈蒿汤及其组分配伍组分别于造模开始每日灌胃给予茵陈蒿汤和6,7-二甲氧基香豆素、京尼平苷、大黄酸配伍组合,12周末测定血清ALT、AST、ALP、TG、T-BIL、TP、ALB、CHOL、HA、LN、PCIIINP、CIV浓度和肝脏组织HYP、y-GT、MDA、TBA、SOD和GSH-PX含量,观察肝左叶HE和Masson染色病理组织切片,并利用UPLC-Q/TOF-MS技术采集尿液代谢轮廓数据,提取各组样品中酒精性肝损伤生物标记物信息,分析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茵陈蒿汤组及茵陈蒿汤组分配伍组之间大鼠代谢轮廓及生物标记物的变化.结果:茵陈蒿汤及其组分配伍均能显著抑制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T、AST、ALP、TG、T-BIL、TP、ALB、CHOL、HA、LN、PCIIINP、CIV浓度和肝脏组织HYP、γ-GT、MDA、TBA、SOD和GSH-PX含量的变化,减少肝脏细胞炎性浸润和肝纤维化,并使肝损伤大鼠整体代谢轮廓远离模型对照组而靠近正常对照组,使10个生物标记物趋于正常水平.结论茵陈蒿汤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3个组分6,7-二甲氧基香豆素、京尼平苷和大黄酸的配伍组合能够有效表达茵陈蒿汤的生物效应,是其主要有效组分,为茵陈蒿汤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疾病的创新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

  • 正交设计法优选敷胸膏的提取工艺

    作者:张秀英;王雪峰;孟宪生;刘小雪;王帅;王思源

    目的:采用正交设计优选敷胸膏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实验,以大黄素、大黄酸和出膏率为考察指标,利用HPLC法测定大黄素、大黄酸的含量,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次数及提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优选敷胸膏的佳提取条件。结果佳提取工艺为:50%乙醇2倍量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取1 h。结论优选提取工艺多种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均较高,适用于生产。

  • 大黄酸对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探讨

    作者:罗爽;罗霞;刘琦;潘增烽;周联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秦组(0.8 g·kg-1)与大黄酸低、中、高剂量组(6.25,12.5,25 mg· kg-1),每组10只.除正常组给予蒸馏水外,其余各组均采用3% DSS溶液自由饮用7d诱导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造模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的蒸馏水,连续给药14 d.每天观察小鼠体重、粪便性状、隐血便血情况,评分并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取结肠,测量长度,制作结肠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取外周血,收集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鞭毛蛋白抗体含量;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结肠组织Toll样受体5(TLR5),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DAI分显著升高(P<0.01);结肠明显缩短(P<0.01);黏膜上皮、肠腺等结构消失,黏膜下层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血管扩张.给予美沙拉秦与各剂量的大黄酸后,上述症状均得到缓解(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鞭毛蛋白抗体含量升高(P<0.01);结肠组织TLR5,NF-κBp65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美沙拉秦组与各剂量大黄酸组均减少(P <0.05,P<0.01).结论:大黄酸具有治疗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TLR5/NF-κB信号通路有关.

  • 大黄酸对Caco-2细胞多药耐药蛋白转运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娜;隋峰;李沧海;李兰芳;张畅斌;郭淑英;朱晓新;姜廷良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人结肠腺癌上皮细胞(Caco-2)多药耐药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大黄酸作用于Caco-2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CR)法检测转运体MRPl-5 mRNA的表达量,数据分析采用2-AACT法.结果:高(5.00 mg·L-1)低(2.50 mg·L-1)质量浓度大黄酸均可以显著上调Caco-2细胞MRP3 mRNA表达(P<0.05或P<0.01);低浓度大黄酸可以显著下调Caco-2细胞MRP5 mRNA表达(P<0.05);大黄酸对MRPI,MRP2和MRP4 mRNA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大黄酸可能通过上调Caco-2细胞MRP3 mRNA的表达和下调MRP5 mRNA的表达而影响其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 大黄酸通过MAPK信号转导通路诱导HK-2细胞凋亡

    作者:杨加培;孙浩;王丹丹;毛勇;于锋

    目的:研究大黄酸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凋亡作用及其凋亡机制.方法:将密度为4×104个/mL的HK-2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板,培养24 h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大黄酸(0,25,50,100 μmol· L-1)作用12,24,48 h,MTT法检测大黄酸对HK-2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利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黄酸诱导HK-2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检测细胞原癌基因c-jun,活化转录调控因子2(ATF-2),半胱天冬氨酸酶3(Caspase-3)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 MAP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和活化型半胱天冬氨酸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变化,并利用JNK抑制剂SP600125,p38抑制剂SB203580进一步验证JNK和p38所介导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HK-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结果:大黄酸能够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抑制HK-2细胞活性.大黄酸作用下HK-2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大黄酸作用于HK-2细胞c-jun,ATF-2及Caspase-3基因的mRNA均明显上调;p-p38,p-JNK及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性增加,JNK和p38总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JNK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与p38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均能显著降低大黄酸诱导的HK-2细胞的凋亡率.结论:大黄酸能够诱导HK-2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MAPK信号转导通路实现的.

  • 复方脑清胶囊的薄层色谱鉴别

    作者:梁惠珍;倪艳;李先荣

    目的:建立复方脑清胶囊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TLC对复方脑清胶囊中三七、石菖蒲、连翘和大黄进行定性鉴别.结果:TLC能明显检出三七、石菖蒲、连翘和大黄,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专属性强.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复方脑清胶囊的质量.

  • HPLC同时测定蒙药胃舒安胶囊中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的含量

    作者:包明兰;巴根那;白梅荣

    目的:建立蒙药胃舒安胶囊中3种蒽醌成分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使用色谱柱VP-ODS(4.6 mm×150 mm,5μm),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85∶ 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 nm,流速0.6 mL· min-1.结果:此方法能使样品中的3种蒽醌类成分得到良好分离且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大黄酸98.76%,RSD 0.56%;大黄素97.22%,RSD 0.33%;大黄酚97.53%,RSD 0.76%.结论:方法简单、快速、结果满意,可用于作为胃舒安胶囊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 舒胆通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吴静;陆红

    目的:建立舒胆通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舒胆通颗粒中栀子苷、大黄酸和延胡索乙素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HPLC测定栀子苷含量.色谱柱:Agilent ZORBAX C18柱(4.6 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15∶85),检测波长238 nm,柱温30℃,流速1 mL· min-1,进样量10μL.结果:在薄层鉴别中能检出栀子苷、大黄酸和延胡索乙素,栀子苷在15.1 ~ 151.0 mg·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45%,RSD 0.48%.结论:使用薄层色谱法对舒胆通颗粒中栀子苷、大黄酸和延胡索乙素进行定性鉴别,操作简便,重现性好,且阴性对照无干扰;栀子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可作为舒胆通颗粒中栀子苷的质量控制方法.

  • HPLC测定双黄祛毒片中7种成分的含量

    作者:陈云龙;卢小凤;廖锦彬;林荣锋;黄晓其;易宇阳;苏子仁

    目的:建立测定双黄祛毒片(盐酸小檗碱、大黄、五倍子)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在同一色谱条件ZORBAX SB-Pheny色谱柱(4.6mm×150 mm,5μm)对没食子酸、盐酸小檗碱、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线性范围分别为0.12 ~2.4 μg(r=0.999 9),盐酸小檗碱线性范围0.11 ~2.2 μg(r =0.999 9),0.015~0.3 μg(r=0.9998),0.02~0.4 μg(r=0.9998),0.008~0.16 μg(r=0.9999),0.013 ~0.26 μg(r=0.9998),0.006 ~0.12 μg(r =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97%,100.20%,99.01%,99.76%,101.10%,101.97%,101.5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双黄祛毒片中没食子酸、盐酸小檗碱、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含量测定方法.

  • 大黄通气口服液的提取纯化工艺优选

    作者:刘光斌;谢六生;隆旭红;李怀彪

    目的:优选大黄通气口服液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以挥发油提出量为指标,对木香、枳实等药材中挥发油提取工艺进行正交试验优化,考察因素为加水量、浸泡时间及提取时间;以水提取物得率和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总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煮提时间、煮提次数和加水量等因素对大黄通气口服液水提取工艺的影响;以干浸膏得率与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总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药液相对密度、乙醇体积分数及醇沉时间等因素对大黄通气口服液乙醇沉淀工艺的影响.结果:优选的挥发油提取工艺为加4倍量水蒸馏2h;佳水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2h;优选醇沉工艺为浓缩至相对密度1.20(80℃),加入95%乙醇使药液含醇量为50%,醇沉时间为24 h.结论:该提取纯化工艺合理、可行,适合工业生产的需要.

  • 清肺通络膏的体外经皮渗透试验考察

    作者:张秀英;王雪峰;刘丽

    目的:研究清肺通络膏中大黄游离蒽醌类成分的体外透皮吸收特性,考察辅药大蒜对各成分透皮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清肺通络膏中主要成分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酸为指标,采用体外透皮吸收试验及HPLC考察该制剂的体外透皮特性,并评价该制剂不同配伍组中指标性成分的累积透过量及渗透速率.结果:大黄素的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及透皮速率大,芦荟大黄素次之,大黄酸小;大黄酸的透皮时滞长(0.419 h),大黄素时滞短(0.006 h);清肺通络膏中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的体外经皮渗透曲线分别为Q =12.144t-14.880(r=0.97),Q=10.111t-3.886(r =0.93),Q=1.389t-0.583(r =0.95).全方组中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的8h累积透过量为分别为(86.059±0.168),(83.079±3.303),(12.819±0.569)μg·cm-2,透皮速率分别为12.144,10.111,1.389 μg.cm-2·h-1,与主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肺通络膏的体外经皮渗透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大蒜对清肺通络膏中指标性成分的经皮渗透有促进作用.

  • 大黄有效成分与附子有效成分配伍在Caco-2细胞模型上的转运分析

    作者:党珏;李燕;刘美辰;罗林;龚小红;周忆梦;汤韵秋;郑立;全云云;李芸霞;彭成

    目的:研究大黄中大黄酸、大黄素,附子中去甲乌药碱,以及大黄酸、大黄素与去甲乌药碱分别配伍后在Caco-2细胞模型上的转运过程.方法:以大黄酸、大黄素、去甲乌药碱的累积转运量及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指标,采用HPLC对大黄酸、大黄素、去甲乌药碱的含量进行检测,考察大黄酸、大黄素、去甲乌药碱在Caco-2细胞上的转运行为,以及大黄素、大黄酸分别配伍去甲乌药碱后转运行为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浓度去甲乌药碱的Papp均>1 ×10-7 cm·s-1,外排与吸收比值接近1.5,配伍大黄酸、大黄素后去甲乌药碱的Papp显著上升(P<0.05).大黄酸、大黄素配伍去甲乌药碱后前二者的Papp显著下降(P<0.05).结论:去甲乌药碱是1个中等吸收的药物,其吸收方式主要为被动转运.大黄中大黄酸、大黄素可促进附子中去甲乌药碱的在肠吸收,而去甲乌药碱却会抑制大黄酸、大黄素的在肠吸收.

576 条记录 1/29 页 « 12345678...2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