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直线加速器验证片拍摄要点与体会(附600例报告)

    作者:吴章桂;陈宝禄;黄清秀;黄丽娜

    直线加速器是目前肿瘤放射治疗的主要设备,直线加速器的治疗摆位精度直接影响放疗效果.而如何加强对放疗摆位的质量管理,减少摆位误差长期以来一直是放疗工作者探讨和重视的问题.放射治疗机下拍摄验证片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参考和帮助.我院自2003年6月份开展放疗机下验证片以来,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作者根据600例直线加速器机下拍摄验证片的结果,就拍摄要点与体会作如下报告.

  • 千伏级CBCT图像引导椎体肿瘤放疗摆位误差分析

    作者:周庆祥;吕树庄;翟福山;牛蔚涛;刘亚召;包超恩;刘胤良

    目的:研究千伏级CBCT图像引导椎体肿瘤放疗摆位误差的研究.方法:采用瓦里安Ⅸ直线加速器机载影像系统对37例椎体肿瘤患者调强放疗前行CBCT,系统自动重建图像并与治疗计划CT图像相匹配,获得患者X轴(左右)、Y轴(头脚)、Z轴(前后)方向摆位误差.结果:椎体肿瘤37例行114次扫描,只考虑误差大小时X轴、Y轴、Z轴方向误差分别为(2.69±2.46) mm、(5.37±4.57) mm、(4.02±3.5) mm.其中胸椎(2.02±2.07) mm、(4.80±4.59) mm、(4.00±3.92) mm,腰椎(3.35±2.65) mm、(5.83±4.54) mm、(4.03±3.08) mm.结论:腰椎患者与胸椎患者相比,摆位误差左右方向较大,在摆位中应加以注意,以减少治疗摆位误差.

  • 个体化固定在鼻咽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陆军;李志聪;谢金莲;余海坤;高健全

    目的:探讨个体化固定在鼻咽癌(MPC)调强放疗(IMRT)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放疗科接受IMRT的100例鼻咽癌患者.A组51例采用头颈肩热塑膜+标准头枕固定,B组49例采用头颈肩热塑膜+真空垫+口腔支架固定.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每周均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拍摄正位和侧位的等中心验证图像一次,整个疗程拍摄六次.A、B两组组间摆位误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B组内第二至六周分别与第一周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组间摆位误差对比结果B组在腹背方向和头脚方向上的摆位误差优于A组.第二至第六周的摆位误差分别和第一周的比较结果B组患者有很高的摆位重复性.结论:头颈肩热塑膜+真空垫+口腔支架的固定方式更有利于提高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摆位精度和重复性,值得推荐临床使用.

  • CTvision技术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摆位中的应用

    作者:班卫华;李晓芳;卢海滨;覃晴;梁兆宁;蒙以良

    目的:评估CTvision技术对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摆位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前采用CTvision完成放疗计划的图像采集,将CTvision扫描图像与CT平扫定位图像匹配,评估放疗摆位误差.结果:头颈部摆位误差:X(-0.02±0.14)cm,Y(-0.01±0.23)cm,Z(0.02±0.11)cm.结论:治疗前获取的即时图像,可以减少分次治疗间摆位误差,提高放疗的摆位精度,保证治疗计划的精确实施.

  • 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安全外扩边界研究

    作者:李志聪;李陆军;向昭雄;游雁;余海坤;李业居;韦天有;钟宇行;宁金标

    目的:利用电子射野影像验证系统(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监测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为PTV外扩边界提供依据,使得放射治疗计划的设计更为科学合理.方法:随机选取50例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采用“盲拍”模式获取患者治疗前及每周的摆位误差结果,根据公式MPTV =2.5∑ +0.7σ计算CTV到PTV外扩边界.结果:在左右、上下和前后各方向的误差分别为(0.0046±0.0875) cm,(0.048 3±0.065 1)cm和(0.027 2±0.137 3)cm;得到左右、上下和前后方向上外扩的边界分别为0.1 cm、0.4 cm、和0.4 cm.结论:通过图像引导方式监测患者的摆位误差情况,可以评估靶区安全的外扩边界.为保证肿瘤区域得到准确的剂量和减少正常组织受量,PTV外扩边界理论上应不小于0.4 cm.

  • 图像引导技术在周围型肺癌患者放疗中的应用

    作者:彭小保;陈文强;赵军军;王洁;付行平;王坚;吴奇勇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技术在周围型肺癌患者放疗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周围型肺癌患者放疗精确度、降低放疗损伤、提高放疗疗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4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瓦里安Clinical Ⅸ医用加速器,行大分割放射治疗,肿瘤计划靶体积总剂量为42 ~ 56 Gy,6~8 Gy/次,隔天一次,所有患者2周内行7次放疗.放疗前采用CT平扫和增强扫描,获得患者肿瘤及周围组织三维图像,并将其传输到瓦里安eclipse计划系统进行放疗方案计划设计.患者放疗前,采用CBCT扫描获取定位参考图像,再与放疗计划进行匹配,该匹配方案获取的定位参数设为在线校准参数.根据在线匹配的定位参数对患者进行在线摆位校准,再行CBCT扫描获取数据,采用系统自带软件完成图像与扫描数据的匹配,该匹配方案获取的定位参数为离线校准参数.比较X、Y、Z三个方向的离线校位误差和在线校位误差.采用VanHerk的群体性误差算法计算两种校位方法外扩界值范围.结果:在线校位X、Y、Z三个方向的误差分别为:X(0.1±1.8) mm,Y(-0.2±1.3)mm,Z(-0.5±3.1)mm;离线校位三个方向的校位误差分别为:X(-0.1±1.1)mm,Y(-0.2 ±0.6)mm,Z(-0.9±1.9)mm,Y、Z向在线校位精度均明显高于离线校位精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72,P=0.003,t=11.305,P =0.000).离线校位外扩界值范围为(4.0~4.6) mm,在线校位外扩界值为(5.9~8.9) mm,离线校位外扩界值范围明显较在线校位窄.结论:图影像引导技术可明显改善周围型肺癌患者放疗中的摆位误差,降低靶区外扩边界距离,提高放疗精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CBCT验证食管癌放射治疗中两种体位固定方式摆位误差的比较分析

    作者:葛琴;蔡晶;赵季忠;谢国栋;杨百霞;吴建亭;崔娟娟;金建华;曹飞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不同的体位固定方式对食管癌放射治疗时摆位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0例食管癌患者分成2组(真空垫组,真空气垫+翼形板固定组),每组治疗时利用CBCT 进行扫描,共扫描150次,获取150组CT 数据,利用XVI 软件将CBCT 扫描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自动骨性配准,分别得出X、Y、Z共3个线性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值,对获得的2组数据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比较数据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真空垫固定体位组摆位后行CBCT扫描,在X、Y、Z方向上进行配准所得的平均误差分别为:X方向(2.19±1.62) mm,Y方向(2.92±2.13) mm、Z方向(2.83±2.17) mm;而翼形板+真空垫固定组摆位后行CBCT扫描,在X、Y、Z方向上进行配准所得的平均误差分别为:X方向(1.89 ±0.83) mm、Y方向(2.33 ±1.29) mm、Z方向(1.54 ±0.93) mm.两组误差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形板联合真空垫固定体位技术更能减少食管癌放疗时的摆位误差,更能体现恶性肿瘤的"三精"放疗.

  • 48例脊柱轻度畸形肿瘤患者放疗摆位误差

    作者:刘丽丽;冉付荣;刘强;阳覃竹;李刚;任必勇;牟艳红;郑大顺;骆小青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研究脊柱轻度畸形肿瘤患者调强放疗中两种固定方式对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8例脊柱畸形轻度的患者,平均分成A、B两组.A组定位时采用热塑体膜固定,B组采用热塑体膜和负压真空垫协同固定.利用CBCT对每位患者前4次治疗前和第4次治疗后的摆位误差进行测量,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A组在左右(X)、头脚(Y)、前后(Z)方向上测量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3±0.47)cm、(0.36±0.08)cm、(0.27±0.07)cm,而B组为(0.16±0.06)cm、(0.23±0.12)cm、(0.17±0.04)cm,B组误差数据小于A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Y轴误差大、Z轴次之、X轴小.第四次治疗后的CBCT数据显示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位置移动,A组病人移动量大于2mm的占27.5%,B组为8.5%,B组好于A组.结论:热塑体膜协同真空垫固定技术能减少脊柱轻度畸形患者在放疗中的摆位误差.

  • 利用锥形束CT分析宫颈癌放疗分次间摆位误差及趋势研究

    作者:倪晓雷;瞿宜艳;陈文娟;柏朋刚;李江山;傅万凯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获取宫颈癌调强放疗分次间摆位误差,研究变化趋势.方法:宫颈癌调强放疗22例,每位患者利用锥形束CT获取放疗前摆位误差次数6-8次,累积153次,统计放疗分次间平移及旋转摆位误差及差异,分析变化趋势.结果:分次间放疗前摆位平移误差一般不超过7mm,旋转误差一般不超过3°;平移误差Y轴大,X轴与Z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旋转误差X轴大,Y轴与Z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放疗的进行,平移及旋转摆位误差没有发现明显增加或减少的趋势.结论:宫颈癌调强放疗首次摆位Y轴平移误差及X轴旋转误差较大,随着放疗的进行未发现摆位误差增加或减少趋势.

  • 130例放疗病人摆位误差分析

    作者:胡志纲;张红;任建;何涛;赵晓东

    目的:利用MV级电子射野影像系统( EPID)对130例放疗病人摆位误差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30例,胸部肿瘤放疗患者50例,盆腔肿瘤放疗患者50例,使用6MV X线通过EPID获得0°和90°两射野的实时位置验证片,并与计划系统产生的数字化重建影像的验证片进行对照,计算并分析所测定的摆位误差。结果:3%的头颈部患者摆位误差超过3mm,20%的胸部患者摆位误差超过5mm,10%的盆腔患者摆位误差超过5mm,对这些超过误差范围的患者重新调整位置,达到治疗要求。各部位在X轴(左右方向)、Y轴(头脚方向)、Z轴(前后方向)三个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分别为头颈部1.59mm、1.38mm、1.42mm,胸部2.40mm、2.52mm、2.01mm,盆腔2.11mm、2.35mm、1.98mm。结论:利用EPID可以有效检测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提高摆位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是放射治疗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

  •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对剂量分布的影响综合分析

    作者:张文君

    目的:对鼻咽癌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对剂量分布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8人.应用软件计算其X、Y、Z方向偏移误差,并研究误差在放疗中对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在X、Y、Z方向分别为(0.49±1.31)mm、(-0.18 ±1.96)mm、(-0.46±1.05)mm;各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变化都较大.结论:鼻咽癌IMRT摆位误差必定存在,应采取有效措施校正其误差,进而保证其临床放疗质量.

  • 改进激光标志对真空垫固定体位食管癌放疗摆位误差和摆位时间的影响

    作者:徐坚;邹云云;李瑞峰;胡燕华;潘腾升;郑文全;叶景乐;黄宏阅

    目的:分析改进激光标志对于采用真空袋体位固定的食管癌患者放疗摆位误差和摆位时间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0例真空垫体位固定的食管癌放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传统激光标志方法,一组采用改进的标识方法.通过治疗机的电子影像装置(EPID)拍摄位置验证图像,与计划系统生成的标准射野数字重建图像(DRR)比较,分析两组病人X轴(左右方向)、Y轴(头脚方向)、Z轴(前后方向)摆位误差的大小,用秒表记录两组患者的摆位时间.结果:改进组与传统组相比,X轴方向和Z轴方向摆位误差显著减小,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轴方向摆位误差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摆位时间,改进组明显小于传统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激光标志可以减小真空垫固定体位的食管癌患者放疗摆位误差,提高了摆位重复性,缩短了摆位时间,推荐临床使用.

  • 兆伏级锥形束CT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的分析

    作者:张学成;杨植;王永锋;王方勇;刘小超;华保卫;韩良辅

    目的:评估兆伏级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RT)的摆位误差,计算临床靶体积(CTV)到计划靶体积(PTV)的外放边界.方法:用西门子配备有MVision兆伏级CBCT的直线加速器,对32例三维适形放疗(3DRT)的食管癌患者,在治疗的5周内每周1次,分别对治疗前、摆位误差调整后行CBCT扫描.通过计划CT图像与治疗图像进行匹配,获取左右(X)、头脚(Y)、前后(Z)的摆位误差,计算CTV到PTV的外放边界.结果:32例患者共获取320幅CBCT图像.在校正前,患者的摆位误差分别为左右(-1.25±3.28)mm、头脚(-0.63±5.00)mm、前后(0.84±3.26) mm;根据Van等提供的公式,CTV至PTV的外放边界为左右9.38mm,头脚12.28mm,前后7.70mm.摆位误差调整后:误差分别为左右(0.19±1.89) mm、头脚(-0.56±3.71)mm和前后(0.53±1.54)mm,与调整前相比在三维方向均有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摆位误差调整后PTV外扩边界,左右3.68mm,头脚4.83mm,前后4.24mm.结论:通过CBCT获取食管癌患者的摆位误差并对其进行纠正,能显著降低分次间的摆位误差,提高放疗精确度,减小PTV外放边界.

  • 头颈肩真空固定袋与透明头枕两种固定装置的摆位误差对比分析

    作者:刘晓莉;曹继宗;肖锋;魏丽春;石梅

    目的:对比头颈肩真空固定袋和透明头枕在头颈部肿瘤三维适形及调强放射治疗中固定体位时的摆位误差.方法:将2008年至2009年的调强放疗患者随机选取200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均使用头颈肩热塑膜固定体位.第一组患者头枕头颈肩真空固定袋,第二组患者头枕透明头枕.每例患者第一次治疗前均在加速器上拍摄正 、侧位等中心验证片各一张,与治疗计划中的DRR片比较,分别计算出X、Y、Z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头颈肩真空固定袋组X、Y、Z方向平均误差分别为:X(0.1±0.68902)mm,Y(-0.03±0.73106)mm,Z(-0.99±1.08707)mm,透明头枕组X、Y、Z方向平均误差分别为:X1(-0.16±0.78779)mm、Y1(0.06±1.09931)mm、Z1(-0.4±1.12815)mm.其中头颈肩真空固定袋组X、Z方向的误差均明显小于透明头枕组(P<0.05),Y方向误差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头颈肩真空袋可明显降低头颈部肿瘤三维适形及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

  • 基于XVI技术对IGRT中立体定向体架和热塑体膜固定重复摆位的精度分析

    作者:王永刚;陈宏;刘均;刘跃;林旭;李英华

    目的:研究IGRT(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IGRT)时两种不同定位方法的重复摆位误差,分析两种定位方法的摆位精度.方法:选择经立体定位体架(A组,11例)和热塑体膜(B组,10例) 方法定位,进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治疗前重复摆位后,利用XVI技术获取经两种不同定位方法的图像信息与治疗计划中的参考图像信息匹配,得到X(床的左右方向)、Y(床进退方向)、Z(床升降方向)方向的误差,对经两种定位方法106次摆位后X、Y、Z方向的摆位误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A组在X、Y、Z方向的误差分别为0.19±0.23cm、0.4±0.37cm、0.27±0.26cm;B组在X、Y、Z方向的误差分别为0.22±0.18cm、0.46±0.42cm、0.2±0.19cm.对两种定位方法的重复摆位误差分别在同一方向上两两比较结果:在X、Y方向上比较,两组误差均无差异(P>0.05),在Z方向上两组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立体定向体架定位在Z方向上误差大于热塑体膜定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IGRT时利用XVI(X-ray volume image,XVI)技术可以准确获取经两种不同的定位方法导致的摆位误差,热塑体膜定位精度高于立体定向体架,为医生确定在不同定位方法下勾画CTV(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与PTV(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之间的margin大小提供依据.

  • 头部肿瘤面罩固定前后的摆位误差分析

    作者:吕会庭;刘秋芳;梁增奇

    颈椎活动度较大,因而体位固定对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尤为重要.我院自1999年~2002年对8例垂体瘤患者进行了面罩配戴前后摆位误差的实际测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分次内和分次间摆位误差在宫颈自适应放疗中的研究

    作者:刘艳;佐合拉古丽·木塔力甫;张洁;涂剑楠;金华

    目的:在图像引导的自适应放疗中,评估宫颈癌患者分次内、分次间的摆位误差。方法:从2014年1月至9月选取16例诊断为 IIb -IIIb 期的宫颈癌患者,所有病人均未行手术治疗,而是采用三维调强放疗作为根治性治疗。每个病人在放疗前后行10次20个 CBCT 扫描图像,与计划 CT 进行配准融合,得到三维方向矢量误差,用 X(左右)、Y(腹背)、Z(头脚)、CR(旋转角度)表示。计算摆位误差的平均变化及标准差。结果:收集320套 CBCT 图像,每个病人平均20套。所选 CBCT 扫描图像显示:患者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分次内摆位误差分别为(0.11±0.14)cm、(0.17±0.18)cm、(0.20±0.19)cm;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分次间摆位误差分别为(0.11±0.13)cm、(0.17±0.20)cm、(0.25±0.20)cm。结论:在图像引导的自适应放疗中,患者在各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均数为0.15cm,这一大幅度的误差需要在放疗中被考虑到。

  • 自制下肢辅助固定装置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李兴德;赵瑾;韩立杰;赵悦;王明;高雅丽;何文志

    目的:评价使用双下肢辅助固定装置固定盆腔肿瘤患者时,提高摆位精度的可行性。方法:30例需要盆腔照射的患者分别使用常规热塑体膜固定组(常规组)和常规热塑体膜配合双下肢辅助固定装置组(辅助固定组),使用模拟机验证片与治疗计划系统的数字重建射野图像,对两种不同体膜固定方法的摆位精度差异进行成组t检验;采用问卷形式对两组患者进行舒适度情况调查。结果:常规组和辅助固定组在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2.8±1.5)mm、(1.4±0.9)mm,(4.4±2.2)mm、(1.2±1.2)mm和(2.2±1.3)mm、(1.9±1.0)mm;两组患者舒适度相似。结论:使用双下肢辅助固定装置能明显减少盆腔患者摆位误差。

  • 四种不同配准方式对食管癌 IGRT 摆位误差的影响

    作者:吴建亭;赵永亮;金建华;杭达明;刘海涛;储开岳

    目的:研究四种不同配准方法对食管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应用瑞典医科达 Synergy 直线加速器治疗食管癌患者100例,每位患者治疗前用锥形束 CT(CBCT)扫描。将获得的CBCT 图像与计划 CT 图像配准,分析左右(X)、头脚(Y)、上下(Z)方向上的平移误差,比较自动灰度配准、自动灰度+手动配准、自动骨性配准、自动骨性+手动配准四种配准间的差异。结果:100例食管癌患者共进行400次配准。自动灰度配准、自动灰度+手动配准、自动骨性配准、自动骨性+手动配准在左右(X)方向的平移误差分别为(2.70±2.20)mm、(3.04±2.36)mm、(2.76±2.24)mm、(3.04±2.45)mm,在头脚(Y)方向的平移误差分别为(2.82±2.15)mm、(2.95±2.31)mm、(2.74±1.78)mm、(2.66±1.82)mm,在上下(Z)方向的平移误差分别为(2.42±1.91)mm、(2.49±2.02)mm、(3.07±2.16)mm、(2.67±2.02)mm。其中自动灰度与自动灰度+手动配准在 X、Z 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自动骨性与自动骨性+手动配准在 X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自动灰度与自动骨性、自动灰度+手动配准与自动骨性+手动配准在 X、Y、Z 方向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食管癌肿瘤的图像配准,加上手动配准是有必要的,骨性配准+手动配准精度和稳定性效果更好。

  • 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中摆位偏差的测量与分析

    作者:沈君姝;王健琪;张宜勤;翟振宇;荆西京

    目的:测定头颈部肿瘤在调强放射治疗中的摆位偏差,分析计划设计中从临床靶区(CTV)到计划靶区(PTV)的外扩边界. 方法:随机抽取76名头颈部肿瘤患者,在治疗时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拍摄射野片,将射野片和计划系统中的数字重建射野(DRR)图像片进行误差比较. 结果: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0.62±1.46) mm,(-0.41±1.54) mm,(-0.31±1.67) mm,外扩边界分别是2.27 mm,1.87 mm,1.98 mm. 结论:对于头颈部调强治疗的患者,CTV到PTV的外放边界在左右方向需要2.5 mm,头脚方向和腹背方向需要2 mm.并且随着治疗时间的递进,摆位误差没有规律性的变化.

653 条记录 30/33 页 « 12...25262728293031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