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高寅

    冠心病已成为危害全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越来越年轻化.冠心病发病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称为早发冠心病(PCAD)[1].PCAD患者的病理学研究表明,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富含脂质泡沫细胞,为软斑块.

  • 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群英;黄晓明;刘卫华;蒋小菊;潘勇翔;赵印平;莫江英;庞振瑶;张高寅;罗明晶

    目的 探讨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相关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24例,分为PCAD组54例和晚发冠心病(LCAD)组70例,对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TCH、TG、HDL-C、LDL-C、脂蛋白a[ LP(a)]、总胆红素(TBIL)、胱抑制素C(CysC)、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心动脉压(CAP)进行比较,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PCAD与上述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PCAD组与LCAD组比较,HbA1c、HDL-C、HsCRP低于LCAD组(P<0.05),BMI、LP(a)、TG高于LCAD组(P<0.05),而FBG、2hPG、LDL-C、TBIL、CysC、Fib、DBP、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D组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血管支数与LC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CAD组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61.11%),而LCAD组冠状动脉病变多为2支病变(37.14%)及3支病变(34.29%).PCAD组在局限性、偏心性病变中所占比例高于LCAD组(P<0.05);在右冠状动脉、回旋支、向心性、弥漫性病变所占比例低于LCAD组(P<0.05);PCAD组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与LC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CAD组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以0~19分为主(55.55%).结论 HsCRP、BMI、LP(a)、DBP是PCAD主要危险因素.PCAD患者冠脉病变较轻,多为单支、局限性、偏心性病变.

  • 早发冠心病一级亲属血脂调查分析

    作者:韩清玉;左华;冷毓清;李志梅;杨峰;陈媛媛

    目的:研究早发冠心病一级亲属的血脂.方法:测定68 例早发冠心病(CHD)患者及116 例一级亲属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结果:和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一级亲属的TC、TG、LDL-C 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

  • 瑞舒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指标的影响

    作者:陈锋;李名亮;杨蓉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于攀枝花市攀钢集团总医院进行诊治的54例早发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与6个月时的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及血小板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及血小板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及血小板指标均持续改善,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血管间粘附分子1(sVCAM-1)、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FMD)、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EDD)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ID)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膜表面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显著改善早发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指标,改善患者的循环状态.

  • 湖南地区早发冠心病血瘀证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李琳;胡志希;李杰;简维雄;侯超;于文欣;赵雯

    目的 调查早发冠心病(PCAD)血瘀证证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各亚型证型特征.方法 对322例早发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并应用秩和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资料分析研究.结果 PCAD血瘀证存在明显的脂类代谢异常,其比晚发冠心病血瘀证存在更显著的脂类代谢和血流变异常;BMI、吸烟、TG、LDL、高血压是PCAD血瘀证的危险因素;血瘀证各亚型血瘀证积分,从高到低依次是痰浊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阴虚血瘀证(P<0.05);早发冠心病血瘀证各亚型中,0~1年病程以痰浊血瘀为主,2~5年病程以气滞血瘀居多,5年以上病程以气虚、阴虚血瘀为主(P<0.01).结论 血瘀证存在明显的脂类代谢异常,且PCAD血瘀证比晚发冠心病血瘀证存在更显著的脂类代谢和血流变异常;BMI、吸烟、TG、LDL、高血压是PCAD血瘀证的危险因素.

  •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血瘀证相关性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作者:唐梅森;黄政德;瞿岳云;陈伶俐;侯超;李杰

    早发冠心病(PCHD)患者指的是男性发病年龄55岁以下,女性发病年龄在65岁以下.PCHD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关,而且发病率和病死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有研究发现,冠心病的发生率在绝经后期女性身上明显升高,而雌激素的分泌水平在绝经后减少,故认为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雌激素及其受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因此,雌激素及其受体和早发冠心病血瘀证相关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 早发冠心病血瘀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和探讨

    作者:陈伶利;李杰;袁肇凯;瞿岳云

    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流行病学结果显示,今后20多年中,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仍呈上升趋势,并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目前治疗冠心病耗资巨大,花费的资金已成为世界各国严重的医疗负担.现在共识是治疗冠心病应包括两层意义:一是冠心病易患因素(危险因素)的控制,二是预防和控制心绞痛的发作[1].但是目前冠心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未阐明,过去50年来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证明,冠心病可能是受各种环境损害与复杂的遗传基础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具有不同原因的疾病,当冠心病发生在年轻人时(早发冠心病),家族和遗传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生中却起着重要的作用[2].所以,研究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于开展有针对性或高危人群(如冠心病家系)的预防,延缓或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达到征服冠心病目的,已成为一项全球性的社会经济热点问题.

  • 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蒋晓钦

    目的 分析载脂蛋白B(ApoB)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从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选择迟发冠心病24例、早发冠心病24例,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ApoB与ApoE基因多态性,分析不同研究组基因型分布频数、等位基因分布百分率的差异.结果 除迟发冠心病组ApoE等位基因ε4分布百分率低于早发冠心病组外(P<0.05),ApoE、ApoB其他基因型分布频数及等位基因分布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oE等位基因ε4可能是早发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苏艳萍

    目的 探讨早发冠心病(PCAD)急性心肌梗死(AMI)应用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本文收集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PCAD-AMI患者106例作对比研究,应用随机抽签的手段分组,观察组53例应用瑞舒伐他汀,对照组53例应用阿托伐他汀,统计两组研究数据,探讨两组药品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干预前,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指标水平对比(P>0.05),干预后两组指标均高于干预前(P<0.05),组间干预后对比(P>0.05);干预前,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水平对比(P>0.05),干预后两组HDL-C高于干预前(P<0.05),TG、TC、hs-CRP低于干预前(P<0.05),组间干预后对比,两组HDL-C对比(P>0.05),观察组TG、TC、hs-CRP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PCAD-AMI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治疗,均可取得显著疗效,而从整体指标改善方面而言,瑞舒伐他汀临床价值较高.

  • 早发冠心病血运重建后临床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况志彬;何春蓉;周艳;刘川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Prematu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PCHD)患者血运重建后临床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为PCHD血运重建后的健康干预及预后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入选2000年2月1日至2010年1月31日我院接受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的2 134例患者,根据性别及年龄分为早发组和对照组(晚发组),分析2组间一般情况、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差异,探讨PCHD患者血运重建后的临床危险因素.对PCHD血运重建术后患者组进行随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PCI或CABG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吸烟史、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家族史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纤维蛋白原及血红蛋白水平是PCHD血运重建后的临床危险因素,吸烟史及CHD家族史、血浆中TC偏高及血红蛋白偏低为PCHD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PCHD血运重建后患者,应针对性地对一些高危因素进行干预,加强控烟宣传及合理饮食指导,重视有阳性CHD家族史人群,对改善PCHD患者血运重建后发病及预后有一定参考意义.

  • 早发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张巨荣

    目的 对早发冠心病患者、晚发冠心病患者进行比较,从而探明早发冠心病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2月在某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28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按照ATPⅢ对早发冠心病的定义,男性<55岁、女性<65岁者作为早发冠心病组,其余患者为晚发冠心病组,早发冠心病组患者共97人,晚发冠心病组患者131人.比较早发冠心病组与晚发冠心病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差异、慢性病患病及行为危险因素的特点以及2组冠心病的病变位置分布特点.结果 早发组具有冠心病家族史者(35.05%)所占比例高于晚发组(13.74%);在对血脂指标均值进行分析时发现,早发组高密度脂蛋白均值低于晚发组,低密度脂蛋白高于晚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发组及晚发组病变动脉的数量也不同,早发组多为单支病变,晚发组单支、两支及三支病变所占比例基本近似,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547,P<0.001);早发组病变血管主要为左前降支,而晚发组除了左主干外,其余血管发生病变的比例近似,2组病变血管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857,P<0.001).结论 遗传因素对早发冠心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与早发冠心病的发生有关,病变的血管数量及病变位置也与早发冠心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性.

  • 藏族居民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作者:李洪卫;周瑶;王海燕;杨淑娟

    目的 探讨藏族居民早发冠心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藏族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和晚发冠心病组.对两组患者性别、家族史、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水平进行单因素分析,提取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结果 共纳入64例藏族冠心病患者,其中早发冠心病组22例,晚发冠心病组4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家族史、HDL-C和LDL-C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族史(OR=3.374,P<0.05)、TG水平更高(OR=2.369,P<0.05)、HDL-C水平更低(OR=0.014,P<0.05)和LDL-C水平更高(OR=3.008,P<0.05)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阳性家族史、TG升高、HDL-C降低和LDL-C升高是藏族居民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的新变异

    作者:李向东;王瑾瑜;胡维诚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FH)的早报道见于1938年,其临床表现为:血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胆固醇明显增高,皮肤及跟腱黄色瘤和早发冠心病.1974年,Goldstein和Brown[1]发现了成纤维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并由此阐明了FH的发病机理在于编码LDL受体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引起LDL受体功能异常.我们对1例FH纯合子进行了研究,发现了2个新的点突变.

  •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临床诊断标准及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作者:裴卫东;吴锡桂;惠汝太;刘力生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familial combined hyperlipidaemia;FCHL)是具有复杂数量性状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多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1973年Goldstein JL和Rose HG在心肌梗死的幸存者中发现,并于1986年由Goldstein在美国西雅图学术会议上首次加以命名.FCHL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早发冠心病,是较常见的高脂血症[1-4].本文就FCHL的临床诊断标准、遗传流行病学、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的理化特征及其易感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男性早发冠心病吸烟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征

    作者:文美;鲁玉明;熊忠华;唐艳;周文汀;刘廷筑;毛华

    研究表明吸烟是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和独立的危险因素,根据Framinham研究,将男性<55岁、女性<65岁的冠心病定义为早发冠心病.本文旨在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的对照分析,探讨男性早发冠心病吸烟者冠状动脉的病变形态特征.

  • 早发冠心病不同性别患者临床危险因素和冠脉特点的对比研究

    作者:马敏;刘云霞;李洱花;叶吉云

    目的 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冠脉病变特点的性别差异.方法 2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早发冠心病患者,男性130例,女性130例,对其血脂异常、糖尿病、抽烟、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和既往缺血性脑卒中史等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在早发冠心病患者中,女性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组(P<0.05),而在男性组吸烟率明显增加(P<0.05).体重指数、高脂血症、既往脑卒中史和冠心病家族史在2组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2组冠脉病变均以单支病变占优势(P<0.05),2组间冠脉病变特征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早发冠心病患者中,吸烟是男性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是女性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两者冠脉病变特点无显著差异.

  • 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临床分析

    作者:马敏;李洱花;刘云霞;叶吉云

    目的 控讨早发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点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00例在昆明市延安医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术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按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150例(男≤55岁,女≤65岁)和晚发冠心病组150例,对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炯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饮酒史,血脂、血糖及冠脉病变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早发冠心病组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脂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脂蛋白a(LPa)水平明显高于晚发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发病率低于晚发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病变主要是单支病变多见,与晚发冠心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高脂血症、肥胖、吸烟及饮酒是早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预防冠心病应从尽早积极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开始,早期干预有助于降低早发冠心病发病率.

  • 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巩伟;陶贵周

    目的 研究分析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的对象.根据患者年龄将其分为早发组与晚发组.对比两组患者危险性因素与临床特点.结果 研究分析发现,晚发组多为男性,多超重、饮酒史、高脂血症、阳性家族史以及吸烟史,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早发组患者TG水平明显高于晚发组,而舒张压、高密度蛋白胆固醇低于晚发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早发足患者主要是单支病变,前降支受累为明显,同时死亡率非常高;吸烟史、阳性家族史、高TG、糖尿病以及高血压均是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 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脂质代谢紊乱是主要危险性因素,且男性比例较高,且此类患者多以单发病变为主,高血压与糖尿病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有着较高的死亡率.

  • 血清补体H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早发冠心病患者中的水平及意义

    作者:张晶;郭韵;蒋莉;张晓莉;王晓非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弥漫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补体活化是其发病特点之一.近年来其发病人数明显增多,有流行病学研究发现SLE人群的冠心病患病率为6% ~10%,其风险增高超过同年龄段普通人群的50倍[1].补体H因子(complete factor H,CFH)是补体系统中旁路激活途径重要的调节物质之一.

  • 早发冠心病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清瘦素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

    作者:胡森安;艾红红;梁惠霞;钟剑文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和血清瘦素(Leptin)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搜集2013年1月~2016年4月因胸痛、胸闷于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住院患者320例,其中240例为男性≤55岁,女性≤65岁的冠心病患者(早发冠心病组);另80例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运动平板阴性的男性≤55岁,女性≤65岁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早发冠心病组 Gensini评分,比较两组间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清瘦素水平差异,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清瘦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早发冠心病组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清瘦素水平分别为(13.87±0.31)%和(12.24±2.21)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14.31±0.22)%和(9.21±1.7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42,11.116,均 P<0.001),并与冠状动脉 Gensini 评分呈正相关(r=0.413,0.124,P=0.000,0.041);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清瘦素水平呈正相关(r=0.107,P=0.008)。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早发冠心病的预测价值进行研究对象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红细胞分布宽度的 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5(95%CI:0.679~0.764),红细胞分布宽度界值为12.85%,敏感度为68.1%,特异度为65.4%。结论在早发冠心病患者中,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清瘦素水平均显著升高,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早发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

231 条记录 10/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