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强度有氧运动缓解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

    作者:赵雪梅

    观察了180名患更年期综合征女性实施16周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前后雌性激素水平及更年期综合征反应,结果表明:大强度有氧运动使更年期女性血清E2(雌二醇)、P(孕酮)含量显著提高(P<0.05),大、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使血清T(睾酮)含量降低非常明显(P<0.01),小强度有氧运动使T显著降低(P<0.05);大、中等强度运动使更年期综合征症状明显减少(P<0.05).提示不同强度运动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均有明显缓解作用,其中,大强度组效果更佳.

  • 不同运动因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餐后糖代谢的影响

    作者:陈璎珞;元香南;尹杰;肖颍;李可基

    目的:观察不同步行强度、起始和持续时间对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与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12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每次间隔1周的1次静息和4次运动实验,测定空腹及标准早餐后各时点的血糖及胰岛素;采用三因素两水平正交设计,混合模型分析.结果:运动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峰值血糖和血糖曲线下面积(Glucose Area Under the serum concentration Curve, GAUC),但对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nsulin Area Under the serum concentration Curve, IAUC)影响不显著(P>0.05),其中运动强度为3.3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s METs)、持续时间40min、血糖峰值前30min运动的峰值血糖显著低于静息值(P<0.05);糖尿病史>5年组和BMI>26组运动实验峰值血糖和GAUC显著降低(P<0.05).结论:单次步行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峰值血糖和GAUC,但对IAUC影响不明显;糖尿病病史长、体形肥胖的患者运动降糖效果更显著.

  • 餐后不同运动因素对健康成人血糖和胰岛素的影响

    作者:元香南;陈璎珞;齐智;尹杰;李可基

    目的:探讨餐后不同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起始时间对健康成人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方法:7名年轻健康、不经常运动、BMI均低于20的受试者,参加有间歇的4组运动及前后2组静息实验,采用正交设计实验,运动因素为运动强度(3METs、5METs)、持续时间(15min、35min)、餐后运动起始时间(15min、30min),各因素分为两水平.检测空腹及服用标准餐后7个不同时间点(餐后15min、30min、45min、60min、90min、120min、150min)的血糖及胰岛素,计算血糖一时间曲线下面积(GAUC)和胰岛素一时间曲线下面积(IAUC),并监测运动能量消耗.结果:运动35分钟的餐后IAUC显著低于运动15分钟(P<0.05);餐后起始运动时间为15分钟的GAUC及血糖峰值显著低于静息组(P<0.05);不同运动强度间未见效果差异.持续35分钟运动的能量消耗显著高于持续15分钟;餐后15分钟开始运动的能量消耗显著高于30分钟,5METs强度运动的能量消耗显著高于3METs.结论:餐后持续运动35分钟较运动15分钟可显著改善餐后糖代谢;餐后15分钟开始运动产生的降低血糖峰值的效应优于餐后30分钟开始运动.

  • 低氧训练中血氧饱和度作为运动强度评价指标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王宁琦;胡扬;赵华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4周模拟海拔2500 m低氧训练期间血氧饱和度(SpO2)与运动强度(%VO2max)和血乳酸(BLa)之间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低氧训练适应过程中运动强度评价的简易指标.方法:18名国家二级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在模拟海拔2500 m环境下进行4周的低氧训练,训练内容为自行车和跑台耐力运动.每周3次训练,每次100分钟.训练强度为70%VO2max,采用血氧饱和度仪进行监控.受试者分别于第1天、第2周末和第4周末在低氧环境下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至力竭,连续记录安静时、运动过程中SpO2、HR、VO2及气体代谢指标.BLa在每级负荷结束前20秒采集.结果:4周末测试时安静和90~180W负荷运动下的BLa显著低于急性低氧时(P<0.05),而极量负荷下的BLa浓度显著高于急性低氧时(P<0.01).低氧运动时,随着相对摄氧量强度的增加,SpO2呈线性下降.3次测试中,各级负荷下SpO2均随着对低氧的适应呈上升趋势,其中40%~70%VO2max强度下的SpO2在2周末(P<0.01)和4周末(P<0.05)均出现显著性变化,且分别与%受试者和BLa呈良好相关.结论:(1)SpO2可反映机体的低氧适应程度,并且在低氧适应后保持相对稳定,其在低氧训练中的变化幅度与运动强度密切相关.(2)4周低氧训练过程中SpO2与%VO2max和Bla均呈现良好的相关,可以作为低氧训练过程中运动强度的非损伤性评价指标.

  • 不同强度不同时间耐力训练对于大鼠心肌细胞自噬发生程度的影响

    作者:马晓雯;常芸;王世强;王菲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不同时间耐力训练对大鼠心肌细胞自噬程度的影响,为运动强度和时间对心肌细胞自噬发生机制的探讨提供依据.方法:选用48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中等强度训练组和大强度训练组,每组16只.分别以15.2 m/min速度5°坡度和28 m/min速度10°坡度进行跑台训练,每周训练5天,每次训练1小时.于第8周和16周分别取各组大鼠8只进行体重称量、超声心动图检测,计算心脏重量指数(HWI);取左心室壁用于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制备超薄切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检测自噬发生程度.结果:运动训练16周后,大强度组HWI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及同组训练8周后(P<0.05).超声心动图显示,训练8周后,中等强度组EF值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训练16周后,中等强度组LVPWD、LVPWS、EF均显著高于同组训练8周后,大强度组EF值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大强度组心肌细胞损伤严重.透射电镜检测显示,长时间大强度耐力训练使自噬小体增多,自噬程度增加.结论:耐力训练可引起心肌组织细胞良好的适应性重塑,但大强度长时间耐力训练会导致心肌纤维形态异常,线粒体损伤聚变,自噬体增多等病理现象,构成心肌损伤的结构基础.

  • 运动强度和时间对左右心室影响的比较研究

    作者:饶志坚;常芸;王世强

    目的:研究运动强度和时间对左右心室结构、功能和纤维化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异同,并初步探讨涉及的可能机理.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Sed)组、中强度运动(ME)组和大强度运动(IE)组,每组又分为8周组和16周组,共6组,每组8只.对照组自由活动,中强度组和大强度组分别以速度15.2 m/min、坡度5°和速度28 m/rmin、坡度10°的条件每天运动l小时,每周运动5天.后一次运动后,24小时内记录体重后使用心脏超声检测两心室的舒张末期内径和舒张末期室壁厚度及射血分数.采血后处死,迅速分离心脏.使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cTnI浓度,天狼星红染色测定两心室的胶原容积分数.结果:在8周和16周时,中强度组和大强度运动组大鼠两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都大于对照组.仅16周时大强度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大于中强度组,其它中强度组和大强度组间左心室或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无差异.随着运动强度增加和运动时间的推移,左心室及右心室舒张末期室壁厚度都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大强度运动8周后,大鼠两心室的射血分数都有低于对照组和中强度组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而大强度运动16周后,两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中强度组.大强度运动8周或16周后,血清cTnI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中强度组,中强度组与对照组无差异.16周中强度组或大强度组两个心室的胶原容积分数大于8周时相应的组.8周或16周大强度运动组的右心室胶原容积分数显著大于相应的对照组,且16周时大强度组右心室胶原容积分数显著大于中强度组;而左心室相应的比较无差异.大鼠血清cTnI浓度与左心室和右心室收缩功能均负相关(r=-0.327,P=0.029和r=-0.582,P=0.000);大鼠血清cTnI浓度与左心室胶原容积分数不相关(P=0.276),但与右心室胶原容积分数中度正相关(r=0.597,P=0.000).结论:1)16周中强度或大强度运动可导致左心室扩张,且运动强度越大扩张程度越大;而右心室扩张只需要8周中强度或大强度运动,但运动强度对右心室扩张程度的影响不明显.2)长期(8周或16周)耐力运动(中强度或大强度)使两心室壁有变肥厚的趋势.左心室肥厚和扩张可能不是同步的:先肥厚再扩张;但右心室肥厚和扩张是同步的.3)大强度耐力运动引起两心室收缩功能短暂性下降与心室损伤有关,且右心室可能比左心室损伤更严重.中强度运动不会引起心室损伤,对心室射血分数影响不大或无影响.4)长期(8周或16周)大强度耐力运动导致右心室胶原容积分数增加,可能是右心室损伤后形成的心肌纤维化,但左心室未见;而16周时中强度组和大强度组两心室的胶原容积分数分别大于8周时对应的组别,可能是8周之后的运动使两心室的心肌细胞继续肥大,细胞外基质也相应增多,并不是纤维化.

  • 不同运动强度对糖尿病大鼠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作者:翁锡全;徐国琴;林文弢;孟艳;王仁纲

    病运动1组和运动2组的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胰岛素水平升高,其中以糖尿病运动3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糖尿病运动1组和运动2组血清骨钙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血清碱性磷酸酶、钙未见显著性变化(P>0.05),糖尿病运动2组和3组血磷显著升高(P<0.05).结论:低、中强度运动可较好控制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及提高血清骨钙素水平,从而改善糖尿病骨代谢状况.有利于防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 运动诱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表达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家仕;严翊;谢敏豪

    心肺耐力的提高有利于改善代谢性疾病风险因素,其机制是长期运动诱导骨骼肌适应的结果,线粒体生物合成是骨骼肌适应的重要标志.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ptory coactivator-1α,PGC-1α)作为线粒体生物合成中重要调控酶,其作用机理是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阐述了心肺耐力、运动方式和强度等因素与PGC-1α表达的关系,对运动强度诱导PGC-1α表达的信号传导通路进行了初步论述,在此基础上对运动强度诱导PGC-1α表达可能存在的剂量-反应关系进行展望.

  • 谈话测试在运动医学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作者:黄传业;潘明玲;蔡鸣凤;张丽萍

    安全有效的运动强度是科学健身运动的重要内容,也一直是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康复训练的技术关键.谈话测试是主观评价运动强度的方法之一.已有研究表明,通过谈话测试反应能够获知运动强度信息、指导运动康复训练,同时在评估身体机能的变化上有一定的指向性.因此,谈话测试在运动科学和康复医学领域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仍较少.本文综述了谈话测试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现状和相关研究进展,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 不同强度运动锻炼对腹部内脏脂肪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作者:郑子威;张海峰

    以腹部脂肪积累过多为特征的向心性肥胖是影响现代人健康的重要因素,其中尤以腹部内脏脂肪过多危害更大.运动锻炼是减少体脂的基本措施,而运动强度对减少腹部内脏脂肪的效果影响很大.中低强度持续耐力运动可以减少腹部内脏脂肪,但需较大运动量,而高强度运动在较低运动量下即可有效.本文系统综述不同强度运动减少腹部内脏脂肪量的效果,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

  • 代谢综合征运动处方制定的新模式——大脂代谢强度运动处方

    作者:高峰;崔文丽;焦广发;苗冠一;张静

    本世纪初Achten[1]和Perez-Martin[2]在能量交叉调控理论基础之上,为提高有氧运动中脂肪供能比例和增加脂代谢的靶向性,先后提出大脂代谢强度这一新的运动强度术语及其检测方法.目前大脂代谢强度判定方法的精确性虽仍存争议,但随着大脂代谢强度的检测程序、大脂氧化率的计算方法和大脂代谢训练监控方案逐步确立,大脂代谢强度作为一种新的靶向性更强的有氧训练模式已日趋成熟,并逐步实现了从理论研究到运动处方临床应用的转变.

  • 不同强度运动结合共轭亚油酸对肥胖大鼠内脏脂肪组织PPARγ表达和血浆PPARγ含量的影响

    作者:柏友萍;李萌;崔建飞;许晓东;戴园园;张晶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结合共轭亚油酸(CLA)对肥胖大鼠内脏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血浆PPARγ浓度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的SD大鼠8只为空白对照组(C组);建立肥胖大鼠模型,选取建模成功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OC组)、单纯补充CLA组(OCC组)、低强度运动结合CLA组(OLC组)、中强度运动结合CLA组(OMC组)、高强度运动结合CLA组(OHC组),持续干预8周,记录体重.8周后测内脏脂肪组织重量,用qRT-PCR测内脏脂肪组织中PPARγ mRNA,免疫组化法测内脏脂肪组织PPARγ蛋白表达,ELISA测血浆PPARγ浓度,全自动生化仪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①OLC、OMC、OHC组脂肪组织PPARγmRNA的表达高于OC、OCC组(P<0.01),PPARγ蛋白表达与mRNA的表达情况具有相似性,OLC、OMC、OHC组血浆PPARγ浓度高于OC、OCC组(P<0.01),不同运动强度之间无差异.②OCC、OHC组的TC浓度低于OC组(P<0.05),OLC、OMC、OHC组的TG浓度低于OC、OCC组(P<0.01),OLC、OMC、OHC组的LDL-C浓度高于OC、OCC组(P<0.05).上述各指标(除TC外)OCC组与OC组间均无差异.③OLC、OMC、OHC组体重增长幅度和内脏脂肪重量均低于OC、OCC组(P<0.01,P<0.05),不同运动强度组之间无差异,OCC组与OC组间均无差异.结论:补充CLA在运动的刺激下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受运动强度影响较小.

  • 田径专项学生400m全速跑前后血氨及血乳酸变化

    作者:商伟;刘贺

    近年来,血氨已开始被尝试应用于运动训练监控[1,2],研究发现800m跑后血氨与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可评定运动强度和运动量[3].本研究在严格控制测试条件的基础上,测定40名专项成绩达2级及以上水平的受试者400m跑前后血氨、血乳酸及血清酶等指标,为血氨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初步探讨运动中血氨与血乳酸水平变化的可能机制.

  • 不同强度健步走锻炼对老年男子身体成分和血脂影响的比较

    作者:王松涛;王安利;王正珍;樊晨光;安楠

    目的:探讨老年人进行健身锻炼的适宜运动强度,为老年人群科学健身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健康检查和调查问卷方式筛选出61~65岁健康老年男性32名,随机分为3个运动强度组,分别以心脏功能能力(F.C.)的30%~45%、46%~60%、61%~75%的运动强度进行8周健步走锻炼,每周锻炼3次,每次维持靶心率30分钟.运动中以心率、步行速度和主观感觉疲劳等级(RPE)相结合控制运动强度.分别测定锻炼前后受试者的身体成分和血脂水平.主要结果和结论: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运动降低血脂的效果趋于减弱,中、小强度有氧运动(30%~60%F.C.)降低血脂的效果好于大强度有氧运动(61%~75%F.C.).经过8周的健步走锻炼,3个组的身体脂肪总量、体脂%、体重和BMI均值均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可能是由实验期较短所致.建议:30%~60%F.C.的强度可作为61~65岁老年男性降血脂锻炼的适宜运动强度.

  • 不同强度运动对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胃肠激素和免疫物质的影响

    作者:乔德才;时晓昀;刘晓莉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胃肠激素和免疫物质的影响.方法:选取18名体育专女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G)、中等强度运动组(MEG)和大强度运动组(HEG),每组6人.运动组采用跑台.运动方式并分别以50%~60%和80%~100%VO2max分级控制运动强度.实验为期6天.在安静时及6天不同强度运动后分别测定血液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结果:MEG的GAS和MTL浓度较CG和HEG显著升高(P<0.01).HEG和MEG的SIgA浓度较CG显著降低(P<0.05,P<0.01).HEG的IL-2水平较CG和MEG显著降低(P<0.01).结论:不同强度运动对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胃肠激素和胃肠免疫物质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中等强度的适量运动可促进胃肠激素的分泌,而持续大强度的剧烈运动会抑制胃肠免疫功能.

  • 心率阈值研究进展

    作者:肖国强

    1.前言目前在竞赛运动项目中,将大吸氧量(VO2max)[10.24]、乳酸阈(Lactate Threshold,LT)[28]和通气阈(VentilatoryThreshold,VT)16作为推测有氧能力的指标广泛应用.LT、血乳酸堆积(Onset of Blood Lactate Accumulation,OBLA)[26,27]是通过测定运动中静脉血或末梢血中血乳酸值而得到的,是一种损伤性方法.从静脉中采取大量的血液,在运动中难以操作,即使采用微量取血法,也较难得到运动员的配合.另外,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这些指标,则需要特殊的实验仪器及测定技术,难以应用于运动现场.因此,是否可采用非损伤性方法测定LT,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关注.1982年Conconi[8]发现,在田径跑道上,在逐渐增加跑速(RV)时,受试者(田径运动员)的心率与跑速呈线性增加,当跑速增加到一定的速度后,随速度的增加,心率的增加率却下降,呈现平台(leveling off)趋势.他将跑速与心率开始呈非线性的点(RV-HR)称为心率阈值(heart rate threshold,HRT),而此点的跑速称为偏离速率(deflection velovity,Vd).研究认为Vd与5000米跑、1小时跑及马拉松跑中平均速度呈高度相关(分别为r=0.93,r=0.99,r=0.95),其值接近于LT.因此,认为Vd是反映LT的一种非损伤性测定方法.如果在运动中HR的平台(leveling off)能够出现,利用心率的拐点测定运动强度、指导训练,要比测定血乳酸、通气功能简便,并会受到教练员、运动员的欢迎.Droghetli等人[11]的研究结果,支持通过心率可以间接测定LT的观点.但也有研究表明心率的拐点与LT是不一致的,或不出现拐点[7,19.2a].目前心率与其它非损伤性的方法一样值得研究和讨论.

  • 促进糖原合成的非膳食补剂研究进展

    作者:李良鸣;杨则宜

    肌糖原是长时间、一定强度有氧运动的重要燃料.1967年,有研究证明,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机体对肌糖原的依赖也增加;长时间剧烈运动后疲劳感的产生与肌糖原的减少相关,而且有氧耐力与肌糖原储备有直接关系,随着肌糖原耗竭,剧烈运动将不能维持[1].有研究发现一次6秒钟全力运动后,工作肌中肌糖原含量就下降43mmol/kg干肌[2],反复进行短时间高强度运动(如训练)时,肌糖原也会成为维持肌肉高功率肌肉收缩的限制因素.因此,如何促进肌糖原合成以保证训练和比赛中的高效能是广大运动员、教练员和有关研究人员普遍关心的问题.

  • 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中药复方筛选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田振军

    1982年在美国举行的第5届国际运动医学生物化学会议上.运动疲劳被定义为: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而导致机体运动能力下降的现象.对于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学研究一直备受各国专家、学者关注.我国近20多年来,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促进运动能力恢复的研究成果颇丰,渐渐成为我国运动医学研究中的热点课题.随着现代中医药理论的发展、细胞中医学的提出、现代药理学理论及现代生物技术的更新,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机理及筛选方法研究仍需加大力度,不断深化.而中药复方在消除运动性疲劳领域中,较中药单方或单体具有诸多优势,但其筛选方法的创新性研究迄今尚未见相关的文献报道.为此,本文在整理文献的基础上,就其筛选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 运动训练与大心率

    作者:叶卫兵;马楚虹

    心率是运动生理学中常用又简单易测的一项指标.在体育实践中,大心率首先是用于确定运动强度.无论是体疗康复还是健身锻炼、运动训练,都需要确定运动强度.运动强度通常是用心率来控制的,一般是直接用大心率(HRmax)百分比确定[1],或者结合安静时心率(HRrest)和心率储备(HRR:heart rate reserve,即大心率和安静心率之差)推算.Karvonen认为,用持续训练法发展有氧耐力时应当选用的心率为:安静心率+(高心率-安静心率)×60%[2].美国运动医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建议制定运动处方确定运动强度时采用大心率百分比,但这与Swain DP等人的研究结果有差异[3].其次,大心率还用于推算大吸氧量.Niels Uth等用大心率与安静心率的比值(HRmax/HRrest)乘15.26ml*min-1*kg-1推算运动员的单位体重的大吸氧量,并通过数学推理和实验验证,认为这是一种简单估算大吸氧量的方法[4].此外,大心率还可用于确定运动终点.临床上,运动试验必须在受试者的心率达到大心率的一定比例时(如85%HRmax)停止[5].在确定大有氧工作能力时,大心率还用于判断受试者是否尽了全力[6,7].研究大心率及其影响因素在运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大心率的推算、运动训练对大心率的影响的研究作一综述.

  • 采用心率控制运动训练强度2例报道

    作者:俞旗;杨时

    心率作为生理指标在运动实践中常用来反映运动强度和生理负荷量.我们以心率为依据,对2名不同项目优秀运动员进行运动训练强度控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227 条记录 4/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