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麻风患者的心理康复分析

    作者:刘兰

    麻风病致残率高和心理障碍,是造成病人贫困,是该病的常见情况.麻风康复包括肢体康复、心理康复、社会经济康复.从各种角度分析麻风患者治愈前后的心理社会经济康复情况少数民族地区边远的农牧民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障碍,所以要在边远贫困地区应加大麻风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有力的说明社会与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临床证明,即使麻风患者得到治疗及护理,如果心理状态得不到纠正,则可影响疾病与肢体的康复率.

  • 强化早期步行训练在提高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肢体康复中的效果

    作者:陈雄姿

    目的 研究并分析对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实施强化早期步行训练后对其肢体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 收集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共76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接受早期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联合强化早期步行训练,将两组患者的步行能力评分、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步行能力评分更优;在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强化早期步行训练应用于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能够有助于患者步行能力的恢复,加快其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脑梗死后患者手运动的磁共振功能定位研究

    作者:陈静;钟士江

    脑梗死后有3/4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运动皮质的功能重组是瘫痪肢体康复的基础已成共识[1],脑功能区的重组规律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2-3].但对于何侧半球的何处区域在卒中运动恢复中起关键作用,目前无一致结论,其主要原因有:1.同一个研究的不同受试者之间采用了不同的运动任务,使获得结论差异较大,难以比较;2.忽视病灶位置对运动皮质的功能重组的影响,纳入实验的脑卒中患者梗死部位不一致,使实验结果多样化.

  • 益气补肾活血汤在脑卒中康复期治疗中的运用

    作者:徐泽合;张玮钰

    目的:观察益气补肾活血汤治疗脑卒中后康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长春西汀注射液30 mg加入90 g/L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尼莫地平片30 mg/次,3次/d,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补肾活血汤(黄芪、莪术、淫羊藿、三棱、山萸肉、蒸首乌、女贞子、当归尾、地龙、白术、皂角刺),1剂/d,水煎,早、晚温服.两组连续治疗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38例,有效3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显效38例,有效7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6.8%.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补肾活血汤对促进脑卒患者肢体康复具有重要影响,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 综合医院卒中单元磨合阶段效果初评

    作者:王贞;邵蓓;吴青松;朱蓓蕾;韩钊

    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该病不仅危及病人生命,导致伤残,而且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卒中单元是为卒中病人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健康教育的综合医疗管理模式,其有效性已经被循证医学证实[1].

  • 影响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因素及对策

    作者:高玉翠;肖雪娜;欧阳晓慧

    目的:探讨影响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7例,在康复训练3个月后根据 Brunstrom 运动功能评分评定患者肢体康复情况,分为康复成功组与康复失败组。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方法分析影响康复的因素,探讨有效的干预对策。结果康复成功107例,康复失败20例。康复成功组年龄≥60岁比例、高血压史比例、冠心病史比例、吸烟史比例、抑郁比例、焦虑比例明显低于康复失败组,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比例以及从事脑力劳动比例明显高于康复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高血压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文化程度、脑力劳动、抑郁、焦虑是影响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独立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年龄、高血压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文化程度、脑力劳动、抑郁、焦虑均会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产生影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提高康复效果至关重要。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作者:马江帆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3-01-2014-05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分为早期护理干预组60例,病情稳定后48 h即开始康复护理;常规康复组60例,于病情稳定7~30 d后开始康复训练。结果2组治疗后在并发症发生率、后期康复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够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 髋部下肢肌群的早期锻炼与藤椅辅助行走在重症偏瘫病人肢体康复中的作用(附46例病人临床调查分析)

    作者:刘会轩;薛荣亮;张小顺

    脑血管病人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就是肢体偏瘫,而严重的肢体偏瘫,往往导致病人对治疗失去信心,对生活失去勇气,严重者由于不能行走,终日卧床,生活质量下降,偏瘫肢体萎缩,合并肺部并发症,抵抗能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寿命.我院1995年以来,对脑血管病治疗一月后,下肢肌力仍在工~Ⅱ级(0级除外),对不能行走的患者,进行了髋部及下肢肌肉的早期康复锻炼、藤椅辅助行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

    作者:齐荣凤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MBI评分 、QOL评分 、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在MBI评分 、QOL评分 、并发症情况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偏瘫的恢复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及其在脑卒中偏瘫侧肢体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谭志梅;姜文文;燕铁斌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1],存活者大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尤以运动功能障碍为常见[2],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因此,采用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大限度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3].临床研究证明,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是一种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4-6],临床应用时多以单通道或双通道FES为主.近年来,多通道FES临床报道日益增多[7-9].本文就多通道 FES及其在脑卒中偏瘫侧肢体康复中的应用做一介绍,为其今后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 脑卒中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措施治疗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远期疗效的改善分析

    作者:李亮昌;麦志华;喻得蓉

    目的:探索脑卒中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措施治疗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远期疗效的改善分析.方法:对某院从2013年11月~2015年5月接受的86例患者进行跟踪研究,根据随机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病人进行治疗,观察组进行包括心理治疗、肢体锻炼、语言训练等在内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患者经过6个月的常规方法和综合康复治疗后的肢体康复情况、语言恢复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肢体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语言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的(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有利于患者肢体、语言功能恢复,提高术后生活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苏姗

    目的 对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患有脑梗塞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92例脑梗塞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平均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患者脑梗塞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患有脑梗塞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情志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后瘫痪患者肢体康复的临床观察

    作者:崔萍;张月霞

    目的:观察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后瘫痪患者肢体康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将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后瘫痪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治疗组护理后总有效率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总有效率(80.0%)(P<0.05);治疗组患者护理后,肢体康复评分均值(18.9±2.9)分,抑郁评分均值(30.1±4.0)分,焦虑评分均值(38.1±3.3)分,生存质量评分均值(50.5±4.2)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统计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后瘫痪患者肢体康复和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 早期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康复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董丽;刘玲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康复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8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未进行康复干预及心理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自理能力以及心理健康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自理能力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忧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定,干预后观察组焦虑及抑郁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给予心理护理以及循序渐近、正规、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改善心理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电针与功能训练在急性脑卒中肢体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谭罗春

    目的探讨电针与功能训练在急性脑卒中伴有肢体活动障碍中的康复作用.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肢体功能锻炼.然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经统计学处理,2组在治疗后,康复情况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伴肢体活动障碍者,只要生命体征稳定,及早实施电针疗法及功能训炼,对肢体功能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 推拿促进脑外伤患者肢体康复21例治验

    作者:王传才

    对21例脑外伤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予以推拿治疗,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刺激人体十二皮部和十二经筋以及经络穴位,引起局部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变化,并通过神经反射和神经--体液调节脏腑功能,从而促进脑外伤患者肢体康复.

  • 脑梗塞患者语言和肢体康复的临床护理

    作者:孙陈冬

    目的:探讨语言和肢体康复护理脑梗塞的效果。方法:脑梗塞恢复期患者36例采取语言和肢体康复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ADL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结论:系统康复护理的基础上根据脑梗塞患者病情特点强调语言及肢体康复护理,对于改善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 原始点按摩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效果观察

    作者:彭冬玲;康兰英

    目的:观察原始点按摩对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入住兴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康复按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原始点按摩,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手法肌力检查(MMT)肌力分级标准以及改良Ashworth量表显示患者治疗后肌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改良巴氏日常生活能力(MBI)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患者肢体活动障碍患者在传统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原始点按摩可有效促进患者肌力的恢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 康复训练联合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临床观察

    作者:陈建媚;张旭;周帆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联合血栓通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纳入患者均采用康复训练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疗程6月.比较治疗前、治疗1月、3月、6月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同时于治疗前、治疗6月时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与治疗1月的Barthel指数、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月时,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1月,且治疗6月的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高于治疗3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的神经功能、心理功能、生活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康复训练联合血栓通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肢体功能,加速肢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 家庭访视在胸腰椎骨折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李雪英;陈少群;许镇娜;叶群英;邱小婷

    目的 探讨家庭访视在胸腰椎骨折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11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住院序号分为干预组60例,对照组55例.干预组在患者出院之日起至6个月内,实施家庭康复指导,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比较家庭访视后两组患者知识知晓度、技能掌握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家庭访视后干预组患者的知识知晓度和技能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定期家庭访视和康复指导,促进了胸腰椎骨折患者肢体康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有效地解决了患者出院后护理支持不足的问题.

156 条记录 5/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