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处理的改进分析

    作者:丁克峰;邓甬川

    目的:评价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处理改进方法,分析Dexon皮内缝合加Redon负压引流的应用效果.方法:以12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Dexon缝合加Redon负压引流而创面处理改进的患者为实验组;以123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传统缝合加负压球引流处理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日的差异.结果:128例实验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16例(12.5%)、皮肤坏死1例(0.78%)、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83 d;123例对照组患者皮下积液47(38%)、皮肤坏死16(13%)、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4.67 d;实验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以Dexon皮内缝合加Redon负压引流方法改进乳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的方法后,能使手术创面充分引流,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尽早实施其他综合治疗.

  • 乳腺癌保乳手术47例分析

    作者:李振平;陈述政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行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指征:肿瘤直径≤3.0cm的临床Ⅰ期、Ⅱ期乳腺癌;单发病灶,X线钼靶片无广泛钙化;肿瘤边缘到乳晕边缘距离≥2.0cm;肿瘤与乳房比例适度;患者有保乳意愿.手术方式为局部广泛切除加腋窝淋巴清扫.术后行辅助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 结果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切缘无癌细胞浸润.经3~87个月(中位31月)随访,45例健康存活,2例因复发转移死亡,总生存率95.7%.对综合治疗满一年的34例进行乳房外形效果评定,结果:优13例,良16例,差5例,优良率85.3%. 结论保乳手术适用于治疗早期、Ⅰ期和部分肿瘤直径≤3.0cm的Ⅱ期乳腺癌,近期疗效满意.

  • 早期康复锻炼对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王梅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锻炼对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9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按常规术后第1天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实验组在引流管拔除后开始,两组患者均采取渐进式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置管期间腋窝及胸壁皮下引流液的量、拔管天数及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并于术后30 d患者来院行第一次静脉化疗时比较两组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30 d上肢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腋窝及胸壁皮下引流液的量、拔管时间及皮下积液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引流管拔除后开始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无影响,而且有利于减少患者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 乳腺癌术后患者佩戴义乳现状调查及影响佩戴因素分析

    作者:李艳;张海燕;赵雪梅

    目的 调查乳腺癌术后患者佩戴义乳的现状,并对影响义乳佩戴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设计问卷调查表,对2015年9月~12月入住我科的124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义乳佩戴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佩戴义乳情况,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影响患者义乳佩戴率的原因,比较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影响义乳佩戴率原因的差异性.结果 发放问卷124份,回收问卷121份,有效回收率97.6%.59.5%的患者从未佩戴或偶尔佩戴义乳.72例患者中,高中以下文化程度者不愿佩戴的常见原因是对义乳作用认识不全面、缺乏知识获取途径和义乳价格昂贵.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因佩戴不舒适和担心义乳材质不安全而不愿佩戴义乳的患者比例更高(P<0.05).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义乳佩戴情况不容乐观,应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的宣传和技术指导.针对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应对宣教内容有所侧重,方能产生大效果.

  • 乳房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个性化护理

    作者:钱广玲;徐姝娟

    由于人们日常饮食习惯,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以及大气污染等多种原因,乳房疾病的发生率大大提高,许多患者需要通过手术治疗,而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 乳腺癌根治术后护理

    作者:余梅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常见肿瘤,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目前,乳腺癌的治疗仍以根治性手术为主.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诸多的康复问题:如引流问题、肢体肿胀、肩关节活动受限、疼痛等,所以护士向患者讲解乳腺癌术后可能出现健康问题的相关因素及如何处理和预防对患者术后康复至关重要.我科自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对24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临床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乳腺癌根治手术体位改良的可行性探讨

    作者:朱晓丽;赵素勤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手术体位的可行性.方法 将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68例乳腺癌拟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体位,实验组在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护士共同参与下,根据生理、解剖知识,以患者舒适为度,实施改良手术体位.结果 改良后的手术体位臂丛神经损伤发生率下降了27%,患者满意度达99%.结论 改良后的手术体位可以减少由于体位导致的臂丛神经损伤,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保证了手术的顺利与安全.

  • IMB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陈玉珍;随立立;邹丽霞;黄雪君;陈想兰;李丽红

    目的 探讨引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科收治62例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引入IMB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干预前后SAS、SDS、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活力、心理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入IMB健康教育,能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且能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阶段性健康教育

    作者:陶苏红

    目的探讨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意义.方法对21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结果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增加了患者相关健康知识,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实施健康教育对促进乳腺癌根治术后康复具有积极而有效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 Z型切断胸大小肌止点重缝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作者:王学究

    Roses等[1]将胸大肌腱近肱骨附着处切断进行淋巴结清除后将胸肌腱重新缝合,缺点是缝合后的胸大肌将在腋前方形成大的瘢痕,限制上肢的活动功能;优点是清除全腋窝淋巴结和Halsted根治术同样彻底.作者除其缺点,保留优点,设计了Z型切断胸大小肌止点重缝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993年1月起应用46例.随访1~5年,效果良好.

  •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

    作者:丁勇兴;段克才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定83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41例(术中保留ICBN),对照组42例(术中切除ICBN).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观察3个月至3年,比较2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感觉异常发生率、患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和肿瘤局部复发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113.56±5.78)min,淋巴结平均清扫数目为(12.28±2.19)枚,患肢淋巴水肿3例;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10.17±5.41)min,淋巴结平均清扫数目为(12.83±2.13)枚,患肢淋巴水肿2例;2组患者手术时长、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患肢淋巴水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为21.9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67%(P<0.05).2组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清扫腋窝淋巴结时,予以保留ICBN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胸壁和上臂内侧感觉异常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骖;梅天明;单宏杰;包召玉;钱金权;倪进斌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1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术时常规切除ICBN,治疗组30例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时保留ICBN.术后均按乳腺癌规范治疗,并行康复运动,严密随访观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1、3、6个月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6.7%、6.7%、6.7%和77.4%、64.5%、5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1~4年随访均无局部复发.结论: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常规保留ICBN,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78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海;朱兆红

    目的:探讨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的7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共清除淋巴结1 310枚,平均16.8枚;其中Ⅰ级淋巴结平均11枚,Ⅱ级淋巴结平均4.9枚,Ⅲ级平均1.8枚;检出阳性淋巴结312枚,阳性率为23.82%.随访50~114个月,5年生存率为66.7%.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目前乳腺癌外科治疗的主要方法,疗效确切.

  • 氯诺昔康复合芬太尼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静脉镇痛的观察

    作者:赵佑君;金钟

    目的:评价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ICA)中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组(L组)镇痛液为氯诺昔康56 mg、芬太尼0.3 mg加格拉斯琼3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曲马多组(T组)镇痛液为曲马多800 mg加格拉斯琼3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缝皮前给负荷量,L组为氯诺昔康8 mg,T组为曲马多100 mg(静脉滴注)后接镇痛泵,术后4 h、8 h、12 h、24 h和48 h观察并记录疼痛评分、镇静评分和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间疼痛和镇静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和头晕副作用发生率L组均低于T组(P<0.01~P<0.05).结论: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乳癌根治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小于曲马多.

  • 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55例疗效分析

    作者:周庆明;杨昌猛;杨宜频

    自1894年霍尔斯特德乳癌根治术创立以来,乳腺癌的手术方法经历了根治术、扩大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保留乳房手术四大历程.目前手术方式、范围逐渐缩小,主要是由于通过对乳腺癌生物学及免疫学特征的研究,认识到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癌细胞转移无固定模式,早期有淋巴结转移时,可已有血道转移,血道转移主要.1990~2002年,我院对85例乳腺癌患者施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现将其中55例改良根治术疗效作一分析.

  • 乳腺癌切除术后一期乳房重建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荣新;鲁智

    乳腺癌根治术的应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过程中,由于人们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认识不断深入,治疗模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即从单纯局部治疗转变为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并重,从广泛的手术切除转变为重视生活质量的综合治疗[1].

  • 乳腺癌根治术后康复护理体会

    作者:杨秀木;祝改娣

    乳腺癌根治术的要求是将患侧乳房连同癌肿周围至少5cm宽的皮肤、乳腺周围脂肪组织、胸大肌、胸小肌和腋窝、锁骨下所有脂肪淋巴组织整块切除[1]。术后造成患者体形改变、术侧上肢功能障碍和心理障碍,需要对患者加强功能康复指导。现将护理体会作一总结。1 临床资料1999年1月~2000年1月,我院附属医院肿瘤外科对90例Ⅱ、Ⅲ期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乳腺癌根治切除术,年龄28~81岁,平均58岁。左侧35例,右侧55例。Ⅱ期62例,Ⅲ期28例。住院时间平均21.6天。88例切口愈合良好,2例发生皮瓣坏死。

  • 乳房整形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朱余庆

    1980年以来,笔者配合整形外科共施行乳房整形手术3 8例,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得当,治疗和美容效果满意.兹总结手术配合体会.1 临床资料

  • 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作者:朱学萍;李芳芳

    乳腺癌是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且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1].

  •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治疗体会

    作者:孙洪运

    目的 预防和治疗乳癌术后皮下积液.方法 术中彻底止血、充分引流、胸外轻度加压包扎,发现皮下积液后,及时穿刺抽吸或置管引流.结果 42例中,皮下积液12例,占28.6%,积液相对较少,治疗时间缩短.结论 皮下积液是可以预防和及早治疗的,应积极主动的预防和治疗.

525 条记录 15/27 页 « 12...12131415161718...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