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皮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关键;王国干

    内皮可以维持血管结构及张力、调节血管细胞生长、调节抗凝及纤溶系统、介导炎症与免疫、调节白细胞与血小板在血管内皮黏附、调节脂质氧化、调节血管通透性,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关键所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准确评价这一器官功能很有临床价值.目前临床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血浆中释放的一些血浆标志物,如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等;适当的刺激后血管释放一氧化氮及其生物活性的测量,如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循环内皮相关细胞计数,如循环内皮细胞等.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并且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

  • 循环内皮细胞在恩度联合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杨宏;韩震;何敏;张翠英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恩度联合NP方案化疗前后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s)以及活性循环内皮细胞(aCECs)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2013年5月-2015年10月本院20例健康人(对照组)及68例肺癌患者(治疗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ECs及aCECs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外周血CECs及aCECs的数量均低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恩度联合NP治疗后CECs及aCECs数目出现分层变化,其中临床获益(CR+PR)患者CECs及aCECs数目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临床进展(PD)患者CECs及aCECs数目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稳定(SD)患者CECs及aCECs数目变化分层、CECs数目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ECs数目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度通过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负性调节,提高了抗肿瘤效果并抑制肿瘤生长速度,CECs及aCECs的联合检测可能是恩度联合NP方案治疗肺癌的较好疗效预测指标.

  • 循环内皮细胞计数与先心病继发肺动脉高压可逆性的关系

    作者:王正飞;王红宇;杨再珍;王克学;刘春明

    目的 寻找循环内皮细胞与先天性心脏病继发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 选择先心病合并肺高压患者,术前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细胞的数量,并彩超测量肺动脉压力、查动脉血气氧饱和度.术后随访半年,根据患者肺动脉压力是否下降及动脉血气改善与否分为可逆性组和不可逆组,比较可逆组、不可逆组、健康对照组的循环内皮细胞计数.结果 CEC计数在不可逆组显著高于可逆组和健康对照组.结论 循环内皮细胞计数可预测先心病患者继发肺动脉高压是否可逆.

  • 循环内皮细胞的研究及进展

    作者:王春玲;张琦;李俊秋;邹阳春

    1965年以来Bouvier及Hladovec等人先后在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肿瘤、血栓性疾病患者及高胆固醇饮食动物、内毒素血症动物的外周血中观察到一种非血液细胞,其形态类似于血管内皮细胞,Gaynor首先将其命名为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s).

  • 高海拔地区低氧环境对新战士血管内皮细胞损害的研究

    作者:张庆成;汪晓筠;吴康智;司本辉;李积荣

    目的探讨青年战士急进高海拔地区不同高度,不同居住时间低氧环境下对血管内皮细胞(VEC)的损害.方法对从平原进驻海拔3 500 m和4 500m地区的第7天和半年的180名新兵进行循环内皮细胞(CEC),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Fia(6-kto-PGFia)和血栓素B2(TXB2)等测定,并与80名平原健康新兵作对照.结果海拔3 500 m第7天组较平原组CEC,ET,TXB2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0.01),居住半年后上述指标较平原组无显著改变,海拔4 500m第7天组较平原组CEC,ET,TXB2均有显著升高(P<0.01),半年后上述指标较平原组无明显改变.6-kto-PGFia两组第7天,半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高海拔地区低氧对VEC的损害主要在早期,海拔愈高损害愈明显,预防进驻高海拔地区心血管疾病关键在早期.

  • 急性低氧条件下大鼠循环血中内皮细胞及肺小动脉内皮细胞的改变

    作者:王岸柳;温祥云;刘国贞

    目的:探讨急性低氧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和循环血液中内皮细胞(CEC)的影响.方法:用光镜观察急性低氧情况下血中CEC的形态并记数,用组织化学染色和显微分光光度计对血中年轻型CEC及肺小动脉VEC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低氧前相比,低氧后各组VEC的LDH活性均下降,且随低氧时间延长,LDH活性下降越明显.而低氧前后各组年轻型CEC的LDH活性是一致的,且明显低于各组VEC的LDH活性.低氧前CEC多为衰老型,低氧后CEC数量增多且多为年轻型,随低氧时间延长年轻型CEC增多越明显.结论:CEC的形态和数量的变化可以反映血管的损伤情况;VEC的LDH活性可以反映VEC向CEC转化的进程;年轻型CEC的LDH活性可以反映VEC脱落时的损伤程度.

  • 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细胞标记物检测

    作者:古秀雯;刘伟;毛恩强;汤耀卿;张圣道

    目的 探讨脓毒症病程中循环内皮细胞(CEC)和内皮细胞微粒(EMP)数量的变化特点及其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 选择脓毒症患者,按确诊当日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APACHE II)评分分为轻度(<9分)、中度(9~15分)和重度(>15分)组,各组再按病情转归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于患者入院后1、2、3、7、14 d采血,共采集127份血标本,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中CEC和EMP数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4和IL-10的含量.结果 ①随着脓毒症病情的加重,EMP、TNF-α及IL-1β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中度组CEC及IL-10均较轻度组增高,重度组CEC显著低于轻、中度组(P<0.05或P<0.01),轻、中、重度组间IL-4及IL-1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死亡组及存活组CEC及EMP均随病情程度加重而升高;其中死亡组EMP及促炎因子均显著高于相同病情存活组(P<0.05或P<0.01),而CEC及抗炎因子均显著低于相同病情存活组(P<0.05或P<0.01).结论 脓毒症患者随病情加重CEC及EMP水平明显增加,可作为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且可用于判断预后.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损伤与炎性相关因子的研究

    作者:王静;乔万海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凝血、纤溶指标和炎性相关因子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35例MODS患者为MODS组,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血CEC,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动态观察CEC、TNF-α和IL-6的变化,并分析CEC、TNF-α和IL-6与PT、APTT、FG和D-二聚体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ODS组CEC数量明显增加,血清TNFα、IL-6水平亦明显升高,PT、APTT延长,FG下降,血浆D-二聚体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CEC数量及血清TNF-α、IL6水平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CEC数量与TNF-α、IL-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1=0.536,P1=0.000;r2=0.412,P2=0.002),与PT、APTT、FG、D-二聚体间未发现相关关系;TNFα、IL-6与PT、APTT呈显著正相关,与FG、D-二聚体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MODS患者血中炎性相关因子水平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炎性相关因子在血管内皮损伤中起关键作用,CEC数量增加与炎症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有关.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和血脂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乔万海;王静;裴红红

    目的:探讨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与血脂水平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用等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35例MODS患者CEC,常规进行血脂测定,并与2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同时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对MODS患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并与CEC数量与血脂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ODS组CEC数量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MODS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TG、TC、LDLC水平与CEC数量呈明显负相关(TG:r=-0.396,P<0.05;TC:r=-0.672,P<0.05;LDLC:r=-0.486,P<0.05).MODS组APACHEⅡ评分与CEC数量呈正相关(r=-0.436,P<0.05),与TG、TC、LDLC水平呈负相关(TG:r=-0.372,P<0.05;TC:r=-0.425,P<0.05;LDLC:r=-0.487,P<0.05).结论:MODS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血脂水平下降,血脂水平结合CEC数量可更为准确地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

  • 肿瘤相关循环内皮细胞的分类标志物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作者:徐文静;李凯

    经典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主要包括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和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均依赖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s)的增殖、迁移、黏附而形成管腔.CECs不仅与血管新生和肿瘤生长、播散有关,还可能作为抗血管生成药物的靶点和反映疗效的标志物.循环内皮细胞膜上可表达多种表面分子,在从幼稚到成熟及活化过程要经历不同的阶段,而不同阶段细胞表达的表面分子有所不同.各表面分子在肿瘤血管新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监测可靠的分子标志物量化CECs尤其是活化血管内皮细胞(activated circulating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aCECs),来判定肿瘤新生血管和血管靶向治疗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且已成为临床上的迫切需要.本文就肿瘤相关循环内皮细胞的分类、标志物及其功能做一综述.

  • 卡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非小细胞肺癌CECs变化

    作者:闫庆贺;宋世辉;彭民;张鹏;赵娜

    目的:探索用卡铂联合多西他赛作为一线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静脉血中循环内皮细胞(CECs)数目在预测化疗有效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卡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NSCLC病人53例,用流式细胞术测定NSCLC病人外周静脉血中CECs数目,同样方法测定健康人静脉血中CECs数目.结果:NSCLC病人化疗前的外周静脉血中CECs数目[(1 798±970)个/mL]明显高于健康人[(135±150)个/mL].将化疗前CECs数目视为基线值,Ⅳ期病人的基线CECs数目高于ⅢB病人(P=0.036).基线CECs数目和肿瘤体积呈明显正相关性(rs=0.556,P<0.001).化疗后病人CECs数目明显下降[化疗第22天为(704±603)个/mL],其中临床获益病人CECs数目下降较明显,病情进展(PD)病人CECs数目无明显下降.临床获益病人基线CECs数目明显高于PD病人(P=0.011).结论:CECs数目可用来预测卡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NSCLC的有效性.

  • 循环内皮细胞检测与中医药研究

    作者:张萌;张伯礼

    循环内皮细胞(CEC)是进入循环血中的血管内皮细胞(VEC),既可因正常新陈代谢出现,也可因各种疾病或因素导致VEC损伤而产生.CEC检测方法建立20多年来的众多研究表明,该指标可做为反映多种心脑血管等疾病在体VEC损伤的依据.近几年,CEC检测已应用于中医药的研究.现综述这方面研究概况.

  • 循环内皮细胞、内皮祖细胞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小芹;孙奕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与血管内皮细胞密切相关的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与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在肿瘤机体内明显增高,其水平和活性与肿瘤的发展和治疗密切相关.因此,这些细胞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及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本文就近年来CEC、EPC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的检测

    作者:陈明春;陈宜芳;李伯有;汤红峰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的数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检测45例SLE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血液标本。结果SLE患者和正常人的CEC数量分别是(7.8±4.2)×106/L、(3.7±1.1)×106/L,两者之间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活动期患者的CEC数量高于非活动期患者(P<0.01)SLE患者CEC数量与病情积分呈正相关(r=0.3817.P<0.05)。结论SLE患者的CEC数量升高,测定CEC数量对判断SLE患者的病情活动程度有帮助。

  • 体外循环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活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力勇;葛衡江;刘怀琼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对全身性血管内皮细胞(VEC)的急性损伤/活化.方法26例心血管择期手术病人,分为两组,14例先心病心内畸形矫治术患者为Ⅰ组,12例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为Ⅱ组.于术前、转流前、转流后30min、停转流、手术结束、术后1d和术后3d采血动态监测两组病人循环内皮细胞(CEC)、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和冯维尔布兰德因子(vWF)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血CEC、血浆TM和vWF在CPB期间和术后1d均显著增高;术后3d恢复到术前水平.Ⅱ组病人CPB期间至术后1天三个指标均高于Ⅰ组.两组病人CEC与血浆TM和vWF相关性分析呈现正相关.结论CPB可致全身性VEC急性损伤/活化,在CPB停止后大约72h恢复.动态监测血浆TM、vWF能反映心血管CPB手术中VEC损伤/活化的程度,可作为临床判断VEC损伤/活化的指标.

  • 颈动脉粥样斑块成分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

    作者:高杨;张祥建

    大量研究证实,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是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CEC)计数是目前在活体内评价血管损伤的唯-的特异而直接的指标[1],其数量增多的意义在于评估血管受损及其严重程度[2].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不同斑块成分的CEC计数水平,探讨影响斑块成分的因素.

  • 子痫前期患者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和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丽;李季滨;刘新菊;王莉

    目的 探讨血清中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和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变化与子痫前期(PE)发病及病情轻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将60例PE患者作为试验组,根据其轻重程度又分为轻度PE亚组35例和重度PE亚组25例;另选健康孕晚期妇女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CBC个数和APN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及其亚组CEC数量均少于对照组,且轻度PE亚组少于重度PE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及其亚组APN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轻度PE亚组高于重度PE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C数量、血清APN水平与PE发病及病情轻重程度有关.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循环内皮细胞检测的意义

    作者:周国清;孟永霞;祁立春;高春瑞;崔向辉

    胰岛素抵抗(IR)是指组织细胞对生理浓度胰岛素反应性下降.近年来研究表明,IR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循环内皮细胞(CEC)是指外周血中测得的血管内皮细胞,其数量变化可反应血管内皮受损程度,而内皮损伤是心血管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IR损伤血管内皮可能是其导致心血管病的机制之一.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及冠心病正常血糖者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CEC计数,探讨IR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关系.

  • 高压氧对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彭环庆;彭志允;范志勇;刘军明

    目的:研究高压氧对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64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高压氧组和对照组(各32例),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按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高压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改善情况;检测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和循环内皮细胞(CEC)数.结果:高压氧组治疗1个疗程后,心绞痛发作和心电图均改善,ET-1水平及CEC数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NO水平较对照明显上升(P<0.05).结论:高压氧能够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时间,减少发作次数,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对患者的内皮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川崎病患儿循环内皮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石岩;阴怀清;栗红;原平飞

    目的 了解川崎病(KD)患儿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的数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28例KD患儿和30名正常儿童的血液标本.结果 KD患儿和正常儿童的CEC数量分别是(7.8±4.2)/mL和(3.7±1.1)/mL,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损伤组(CAL组)患儿CEC数量(9.7±1.9)/mL,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Non-CAL组)患儿的(5.5±2.6)/mL,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 内皮损伤在KD患儿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测定CEC对判断病情及有无冠状动脉病变有重要意义.

189 条记录 3/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